第161章 让我们的飞机再不惧霜雪(二合一)

第161章 让我们的飞机再不惧霜雪(二合一)

半个月之后。

南郑,晴空万里的182厂柳林机场上。

一大一小两架螺旋桨飞机正停在起飞跑道末端,等待着符合试验要求的气象条件到来。

它们自然就是那架完成改装的运8F,以及一星期之前就从镐京转场过来的新舟60原型机。

在它们的机翼和尾翼上,都已经画好了红黑黄相间的积冰厚度标尺——

在积冰探测器精度不足的情况下,目前只能通过视频和高速相机抓拍的方式来获取数据。

在常浩南和林国范二人的带领下,182厂和金城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爆发出了堪称惊人的工作效率。

前者只用十余天时间就把常浩南计算出的重点区域除冰系统从图纸搬到了现实中,而后者则已经在金城、秦岭和疆北三个地区建立了专门的气象测控站——根据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上面几个地方在统计学意义上是整个华夏范围内积冰频率最高的地方。

不过一众人等了几天时间,整个大西北都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要搁在正常情况下,这是最适合飞行的气候条件,但自然结冰试飞偏偏就是要“迎难而上”,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眼下的环境就显得有些不给面子了。

“所有人,再检查一遍飞机所有防冰系统的功能!”

梁绍修手里拿着个大喇叭,朝飞机那边的工作人员喊道。

“梁总,光今天就已经检查三次了,尤其热气除冰系统,频繁启动发动机也要影响寿命的……”

旁边的副手满脑门黑线地小声提醒道。

在进行真正的自然结冰试验之前,按照常浩南和林国范等人制定的审定标准,飞机首先需要在干燥空气中对每个防冰系统的功能、安全和性能特性进行验证。

但因为最近一直是晴天,所以这个流程已经进行太多次了。

“没关系,保证万无一失,多检查几遍不会有错。”

实际上梁绍修自己也知道这么干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但如果让大家一直闲着,那反倒会滋生焦躁或者懈怠的情绪,不如找点事干,权当锻炼身体了。

“常工,其实根据我们之前去北美那边做结冰试飞的经验,光靠地面气象站很难精确分析1000米以上空域的云团特性,最好还是能有一架气象探测飞机,在天上寻找合适的试验空域。”

旁边一名从602所借调过来的工程师在常浩南旁边说道。

后者翻了个白眼: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要想改装一架气象探测飞机,本身就需要先通过自然结冰试验,而要想通过自然结冰试验,又需要一架气象探测飞机……”

那个工程师挠了挠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万事开头难啊……”

常浩南换了个姿势,两只手揣在袖子里,斜向上45°看着天空感慨道。

这时候旁边传来了一段带着浓重意大利口音的英语:

“我的朋友们,你们在这个距离海岸线1500公里,又没有大型水系的地方做自然结冰试验,真的不是在和我开玩笑么?”

说话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意大利人,叫罗西·科伦坡,阿古斯塔公司派过来跟进适航审定的代表团团长。

也不怪他这么想,陕南和大西北这自然环境,确实跟北美的五大湖区小有差别。

眼见竟然有人质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原本性格软绵绵的林国范也当即发了飙:

“当然,根据我过去十几年的研究,每年11月到12月,秦岭和疆北地区空域的积冰频率值都在50%以上,科伦坡先生,你要学会耐心,耐心!”

显然,因为连续多天无法进行试验,所有人内心都很焦躁。

看着已经吵出些许火气的两个人,常浩南赶紧在中间打圆场:

“林教授,不要着急,等我们找到结冰气象,一切自有分晓,科伦坡先生不是个冥顽不化的人,你看他不是已经换了衣服么。”

这句话是用英语说的,所以旁边的科伦坡也能听懂——

几天前刚到南郑的时候,这哥们穿着一套板正的加绒西装,并坚称这是其专业形象的一部分。

不过没两天他就老老实实地披上了一件带着航空工业LOGO的棉袄。

如今已经能非常娴熟地学着常浩南他们那样把两只手揣在一起来保暖了。

科伦坡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裤棉鞋,张了张嘴没有继续说什么。

随着几个人的斗嘴告一段落,跑道周围的气氛又变得沉闷而无聊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一张桌子上放着的对讲机中突然传出一阵沙沙声,顿时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

这种老式模拟对讲机的信号传输稳定性很差,接通之后要等上一会才能听清楚对面在说什么。

“……秦岭气象站报告,在1200-1500m高度发现有可能满足条件的结冰云层正在形成,空域范围由如下五个坐标点构成:106.108E,32.473N、105.906E、32.459N……”

林国范抓起旁边桌上放着的纸笔,把几个最重要的数据记在上面,随后迅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划定空域范围有大概1.2万平方公里,但是从云层形成的速度来看,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不是很长,可能只够进行一轮试飞。”

自然结冰试验最佳的气象条件是“天欲雪”,因此如果云层太厚或者温度太低已经开始下起雪来,反而又不具备试飞条件了。

一众人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

“小常同志,伱来决定吧,是让运8先上,还是新舟60先上?”

“既然空域够大,时间又短,也就不必分什么先后了,我觉得不如让两架飞机一起试飞,这样能够成功收集到数据的可能性也要更大一些。”

603所方面的负责同志和182厂这边的梁绍修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点了点头:

“好,那就一起试飞!”

旁边的林国范这个时候也抬起头来:

“我之前听去过美国的同志说,他们那边都会配备随机的气象工程师,等飞机到预定空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决策?”

那位602所的工程师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没错,地面监控模式的灵活度和判断精度都不太够,让气象工程师跟机飞行的效率会高得多。”

说到这里,他又犹豫了一下:

“但说实话,FAA做出这种配置是建立在他们深度了解五大湖区气象条件,以及十几年时间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自然结冰试验才刚刚起步,安全性这方面……”

林国范摆了摆手,直接打断了对方的担忧:

“于理,五大湖区的气象条件,FAA跟踪了十几年,这秦岭地区的气象条件,我也跟踪了十几年,同样一件事,美国人做得,难道我就做不得?正因为我们的自然结冰试验才刚刚起步,才更需要承担一些风险来加快试验进度。”

“于情,我也算是全程参与过运8飞机的除冰系统设计,跟着一起上天,也能给参与试飞的机组成员更多信心,小常同志和小梁同志是搞飞机设计的,祝兰是搞表面物理的,与其让他们去白白增加风险,还不如让我上去,还能发挥一些用处。”

“这件事情我意已决,无需再提了。”

这个时候,一脸茫然的科伦坡才通过翻译了解到发生了什么。

短暂的愕然以及被打脸的尴尬过后,他也赶紧大步流星冲了过来:

“我也要上飞机!”

“你?”

常浩南和梁绍修齐齐转过头看向科伦坡。

尽管作为合作方,代表阿古斯塔公司的后者跟机起飞可以通过许可,但自然结冰试验毕竟是仅有的三种I类风险科目之一,少一个人上天就少一分风险。

“放心吧,我跟着A109直升机做过自然结冰试验,有经验的!”

科伦坡拍着胸脯保证道:

“而且,根据合同,我必须全程跟随所有试飞项目,才能拿到总部给我的全额奖金。”

……

在确定了每一架飞机上面的机组成员之后,早已经完成了飞行前准备的两架飞机在塔台的指挥下一前一后起飞升空。

秦岭地区距离南郑并不算远,因此常浩南等人回到塔台没多久,就收到了两架飞机已经进入试飞空域的报告:

“发现空域中存在大尺度层云,层云上方天气条件晴好,符合结冰试飞基础条件。”

塔台指挥员按照面前试飞手册的要求,开始逐一下达指令:

“检查测试设备工作情况。”

电台中很快传来了飞行员清晰的声音:

“01号报告,所有测试设备工作正常。” “02号报告,所有测试设备工作正常。”

“打开大气参数探测器。”

“正在检查大气参数”

“……”

这一次收到回应的间隔稍微长了一点:

“云顶高度1800,大气液态水含量0.7g/m,过冷液滴平均直径35微米,符合连续最大结冰试验要求,请求开始云体垂直探测。”

“请求批准。”

由于缺乏卫星通讯手段,因此在飞机进入富含水气的云层之后,机组和塔台之间的通话质量会急剧下降,常浩南他们只能听到刺啦刺啦的杂音。

云体垂直探测要求飞机从云体上方入云,下降到云底再爬升出云,记录垂直高度变化过程中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确定哪个高度最适合实施试验,整个过程只会持续大概2分钟左右,并且会全程打开防除冰系统,理论上不会对飞行安全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无法与飞机保持实时联络还是多少让人有些紧张。

终于,电台中的杂音消失了。

林国范的声音传入所有人的耳中:

“云底高度1200,大气液态水含量4.5g/m,过冷液滴平均直径105微米。”

“我计划在1500和1200两个高度分别进行自然结冰试飞,每次持续15分钟,对应适航审定标准中的4、3类防冰能力。”

显然,他这是想要趁着这数月难遇的珍贵气象条件,一次性完成手册中规定的全部试飞项目。

根据常浩南和林国范制定的暂行标准,将飞机的防冰能力分为4类。

其中1、2类对应不完善的防冰能力,只有在天气晴好、无积冰风险或弱积冰风险的情况下才允许飞行。

3类对应北温带绝大多数空域的积冰情况,满足这一要求的飞机基本可以在所有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安全飞行。

而4类防冰能力则相当于附加题,只有预计需要在更严重积冰风险环境中使用的飞机才需要完成。

塔台指挥员回头看向站在身后的常浩南。

后者迟疑了几秒钟时间,然后点了点头。

“试飞计划批准!”

……

在收到计划批准的消息之后,两架飞机调转方向,一头扎进了浓密的云层之中。

很快,飞机表面就结上了一层致密的薄冰,挡住了所有人看向外面的视线。

正常情况下,飞机都会特地避开这种显然十分危险的空域,因此无论是对于随机起飞的工程师,还是身经百战的试飞员而言,这都是可以说是一次相当特别的体验。

尤其是运8机头部分的领航员舱,270°的视野完全处在冰层包裹之中,领航员报告说自己仿佛处在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里面一般。

不过随着冰层越来越厚,刚刚的新鲜感逐渐过去,飞行员已经感觉飞机变得越来越难以操纵。

后面的机舱里,林国范正紧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画面,生怕看错了积冰厚度标尺的位置。

根据常浩南之前进行的模拟,在正常构型水平飞行的状态下,飞机机翼未防护前缘的积冰厚度应该达到7cm,才算达到测试标准。

“积冰状况已经满足要求,开始进行机动飞行试验!”

由于云层中无法和塔台沟通,因此只能由林国范来给两架飞机一起下达指令。

“等等……这太疯狂了。”

无线电中传来了科伦坡的声音: щщщ_ ttκa n_ c○

“我刚刚在电脑上看到,外界大气中的水含量已经超过4g/m了!这……这比FAA规定的数据高出了4倍!”

“你说的没错,科伦坡先生,可我们不是FAA,我们是CCAR。”

林国范对着手中的话筒说道。

“但是……但是为什么要这么极限?除了暴风雪天气之外根本不会有这么极端的情况,而暴风雪天本来也不可能让飞机起飞!”

科伦坡的声音中带上了一些颤抖,似乎他此刻已经有点后悔跟着上来了。

“当然是为了安全,放心吧,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防除冰系统,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而且,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我们总不可能把你从机舱里丢出去。”

林国范说完之后没有再搭理科伦坡,而是直接下令道:

“开始水平稳定盘旋。”

两架飞机的飞行员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舵面,让飞机开始向右进行40°坡度的稳定盘旋。

“我……我看到这架飞机的机翼抖振幅度很大,真……真的没问题么?”

新舟60机舱里面的科伦坡面色惨白地向旁边的机械师问道。

后者一脸淡定地抬头朝另外一个摄像头的屏幕瞄了一眼,然后又重新看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没关系,那是我们的主动颤振控制系统在起作用。”

“主动颤振控制?”

或许是因为紧张,也或许是因为寒冷,今天的科伦坡显得格外健谈:“”

“对,就像……呃,就像主动降噪一样,利用可控的颤振来抵消不可控的颤振,这也是我们新舟60的核心技术。难道你没看过我们飞机的宣传手册么,上面都写了的。”

“谁会去看那种广告性质的东西,你们大概是第一个把宣传手册和飞行手册搞成同一种东西的飞机制造商……”

科伦坡的牙齿已经开始打战。

“看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不少东西要跟你们学……”

与此同时,另一架飞机上的林国范已经操作高速摄像机抓拍到了所需的全部积冰生长画面。

跟之前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对比,几乎完全一致。

“呼——”

他长舒了一口气。

要说跟机起飞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

实际上一直到刚才抓拍积冰情况的时候,林国范都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不过,飞机防除冰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对不同位置积冰严重程度的模拟,既然模拟结果没有问题,那就说明整套除冰装置应该也没有问题。

“盘旋飞行滚转科目结束,打开全部除冰系统!”

……

由于已经近半个小时无法和机组取得联络,南郑机场塔台里面的气氛有些焦躁。

每一秒都如同一个小时那样漫长

对防除冰系统有信心是一回事,但听不到飞行员的声音总归让人心里没底。

尤其是担心丈夫的祝兰,已经如同雕塑一样在角落里站了很长时间。

“01号机报告。”

突如其来的清晰对话声让所有人都面色一喜。

“着陆构型、待机构型和进场构型下的机动试飞程序已经完成,防除冰系统工作正常,完全符合试飞合格判据,我双机编队准备返航!”

靠在墙边的祝兰整个人骤然放松,直接软倒在了旁边的沙发上。

最近半个多月来始终紧绷着神经的梁绍修也是彻底放下心来,叫来了旁边的副手:

“通知制造车间,以最快的速度给另外三架运8J换上新的防除冰系统,绝对不能耽误装备的定型时间表!”

而常浩南,则是把目光投向了总装车间的方向。

那里停着另外几架等待交付的运8F平台。

他站在塔台的落地窗前,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呢喃道:

“如此这般,原来历史上的惨剧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

(本章完)

第412章 也算是衣锦还乡吧(继续日万)第20章 中华儿女多奇志第820章 通往庞加莱猜想的钥匙第147章 俄国人有点懵了第413章 给父母买个房第192章 无人机也可以搞一搞(为上月月票金第772章 庆祝晚宴第711章 特殊的纪念品第48章第7章 方案敲定第614章 华夏战斗机的心脏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第629章 涡扇10,点火成功!369.第369章 扬眉吐气!第18章 高超音速的设想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第35章 保研名额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823章 航空装备试验基地344.第344章 去请专家来帮忙第855章 专利技术合作第189章 DSI进气道的设想第732章 法国人被卡脖子了?第129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二合一)第69章 超级计算机(45)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第565章 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第545章 身法灵活的意大利人301.第301章 那就说点什么吧(二合一)第76章 关注一下发动机(为盟主flankerr加更第724章 南亚的天空乱成了一锅粥第127章 我怎么突然多了篇论文出来?(二合309.第309章 杨韦大佬的震惊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机械厂的猫腻(4K)第156章 多重拦截(二合一,5000字)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战坦克底盘第96章 你凭什么去研究?第801章 早干什么去了?第755章 分头行动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胁的01号原型机331.第331章 老一辈人的意难平(庆祝上月月第774章 数学界的震动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第681章 神秘的雷达元器件第559章 围猎海上自卫队!第501章 华夏行,我也行?第128章 全状态试飞(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第457章 汽车行业,要洗牌了第725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301.第301章 那就说点什么吧(二合一)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738章 来自母校的惊喜第819章 两种证法第192章 无人机也可以搞一搞(为上月月票金第432章 重新定义“火箭炮”第170章 客机背后的利益第173章 电火花加工第539章 先来一波反潜演习第24章 叶片翼型和积叠线的参数化重构第830章 C808,成功取证!(4K)第842章 到底哪个学部的院士?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够286.第286章 神盾第30章 一天,解决难题!第8章 全新的设计方法!第147章 俄国人有点懵了第737章 阵容离谱的毕业答辩318.第318章 挽救了一台发动机!第586章 坑已挖好,等人来跳第472章 路线之争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与失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199章 高级软卧第467章 日本轴承产业感到有些不安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扰GPS?第654章 组织上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第184章 离间计第840章 百万美元第208章 你好,1997第140章 由涡喷14引发的连锁反应(下)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涡扇项目的归属262.第262章 互有胜负,发现问题第175章 重熔层第181章 关于涡扇9的二三事第594章 “焕然一新”的NH90(4K)第660章 无源定位反隐身雷达第436章 有人要买我们的客机?第96章 你凭什么去研究?第202章 回家257.第257章 你来给我当副总师!第686章 坠落的夜鹰第617章 反巡航导弹宝具286.第286章 神盾第82章 发动机故障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736章 挑战NS方程的第15步第467章 日本轴承产业感到有些不安第184章 离间计第660章 无源定位反隐身雷达
第412章 也算是衣锦还乡吧(继续日万)第20章 中华儿女多奇志第820章 通往庞加莱猜想的钥匙第147章 俄国人有点懵了第413章 给父母买个房第192章 无人机也可以搞一搞(为上月月票金第772章 庆祝晚宴第711章 特殊的纪念品第48章第7章 方案敲定第614章 华夏战斗机的心脏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第629章 涡扇10,点火成功!369.第369章 扬眉吐气!第18章 高超音速的设想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第35章 保研名额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823章 航空装备试验基地344.第344章 去请专家来帮忙第855章 专利技术合作第189章 DSI进气道的设想第732章 法国人被卡脖子了?第129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二合一)第69章 超级计算机(45)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第565章 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第545章 身法灵活的意大利人301.第301章 那就说点什么吧(二合一)第76章 关注一下发动机(为盟主flankerr加更第724章 南亚的天空乱成了一锅粥第127章 我怎么突然多了篇论文出来?(二合309.第309章 杨韦大佬的震惊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机械厂的猫腻(4K)第156章 多重拦截(二合一,5000字)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战坦克底盘第96章 你凭什么去研究?第801章 早干什么去了?第755章 分头行动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胁的01号原型机331.第331章 老一辈人的意难平(庆祝上月月第774章 数学界的震动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第681章 神秘的雷达元器件第559章 围猎海上自卫队!第501章 华夏行,我也行?第128章 全状态试飞(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第457章 汽车行业,要洗牌了第725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301.第301章 那就说点什么吧(二合一)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738章 来自母校的惊喜第819章 两种证法第192章 无人机也可以搞一搞(为上月月票金第432章 重新定义“火箭炮”第170章 客机背后的利益第173章 电火花加工第539章 先来一波反潜演习第24章 叶片翼型和积叠线的参数化重构第830章 C808,成功取证!(4K)第842章 到底哪个学部的院士?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够286.第286章 神盾第30章 一天,解决难题!第8章 全新的设计方法!第147章 俄国人有点懵了第737章 阵容离谱的毕业答辩318.第318章 挽救了一台发动机!第586章 坑已挖好,等人来跳第472章 路线之争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与失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199章 高级软卧第467章 日本轴承产业感到有些不安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扰GPS?第654章 组织上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第184章 离间计第840章 百万美元第208章 你好,1997第140章 由涡喷14引发的连锁反应(下)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涡扇项目的归属262.第262章 互有胜负,发现问题第175章 重熔层第181章 关于涡扇9的二三事第594章 “焕然一新”的NH90(4K)第660章 无源定位反隐身雷达第436章 有人要买我们的客机?第96章 你凭什么去研究?第202章 回家257.第257章 你来给我当副总师!第686章 坠落的夜鹰第617章 反巡航导弹宝具286.第286章 神盾第82章 发动机故障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736章 挑战NS方程的第15步第467章 日本轴承产业感到有些不安第184章 离间计第660章 无源定位反隐身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