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语出惊人(二合一)

“这个当然没问题,不过我得先知道你打算说什么才行,这样也好有个准备,万一出现什么问题不至于下不来台。”

林示宽几乎没怎么思索就同意了常浩南的请求。

主要是他已经快要对发言这种事情产生心理阴影了。

毕竟别人都在汇报工作取得了xx进展,就算没什么值得说的也是一切顺利,这样一对比就显得他们这个组很没用。

“倒也没有什么,就是我已经基本确定现有的机翼设计需要进行一定幅度的修改,至于具体的数据么现在还在算,不出意外的话大概明天的这个时候能拿到。”

这个过于劲爆的消息让林示宽险些一口气没喘上来。

他确实想过常浩南能让他们打一场翻身仗,但万万没想到会翻得这么快……

“常博士,修改机翼设计可不是个小事情,你……你确定只用一天时间就能拿出可行的修改方案?”

“不不不,你误会了,一天时间当然不可能知道机翼要怎么改。”常浩南摆了摆手解释道:“但已经足够我确定机翼存在问题,必须要进行修改。”

“咳咳咳——”

刚刚勉强顺过气来的林示宽又憋住了。

这次常浩南没有继续语出惊人,而是静静地等着他恢复过来。

“不过你刚刚说对了一半,如果使用传统的设计方式,那么修改机翼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但如果能实现数字化设计的话,那么这种幅度的修改并不会耽误太多进度。”

“可是八三工程还没有实现全数字化设计。”林示宽揉着刚刚因为剧烈咳嗽而有些刺痛的胸口说道。

“所以林工你们得加快进度了,让八三工程的其它组看看,数字化设计组不仅不是累赘,反而还能帮助他们大大提高效率。”

常浩南的这句话让林示宽的眼神骤然明亮了起来。

“你说得对,常博士,你说得对……”

后者转身大步冲出房间,回到了刚才众人所在的机房。

“今晚加班!”

……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晚饭结束之后,林示宽便带着常浩南和姚梦娜来到了一间面积颇大的会议室。

毕竟进度研讨会是601所方面参与八三工程的每一个组都要参加的,有些工作比较复杂的组甚至要派好几个人过来。

三个人一进门,坐在长条形会议桌主位的杨奉畑就注意到了这边。

“小常,小姚,你们两个在数字化设计组的感觉怎么样?林工有没有带你们熟悉工作?”

听到这个问题的林示宽差点翻了个白眼——他完全没感觉这二位需要他带着熟悉工作,过去的一天多时间里,反而是他被对方带着推进了不少进度。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天半时间比他们过去一年半完成的工作更多。

毕竟经过昨天晚上的连夜加班,组里的所有人都已经确信自己终于走到了正确的方向上。

“我们磨合了一天多时间,感觉还不错,林工他们的效率很高,之前只是没有找准方向而已。”

常浩南顺势帮着林示宽等人解释了一下,然后收到了后者投来的感激目光。

他在之前刚刚重生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利用系统提高整个华夏科研体系的力量。

但这件事只能一步步来。

上一世作为一个军工螺丝钉的常浩南根本没什么像样的管理经验,虽然也带过几个课题,

但是都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分工协作,以至于系统对他的管理能力评价是0级0经验。

这个结构简单、成员普遍比较年轻,没什么架子和包袱的数字化设计组,正好适合常浩南这样一个新手锻炼自己的管理和组织水平。

因此他才会想办法提振林示宽等人的自信。

实际上从昨天下午开始,系统就显示常浩南管理能力的经验一直在缓慢增长,在刚刚得到了林示宽的感激之后已经来到了15点。

就在三人和杨奉畑说话的功夫,其它参会的项目成员也陆续进入了会议室。

在所有人按照之前的习惯坐好之后,研讨会很快正式开始。

由于常浩南此前确实没接触过跟歼8有关的项目,加上八三工程对于这一代军工人来说确实也有一定的传奇性,因此他倒是全程听得津津有味。

总的来说,3架原型机的试飞工作都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组也提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WP14发动机仍然不够成熟,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尤其是高速状态下会诱发喘振,不过出现这个问题的概率很低,因此具体原因仍然需要进一步详查。

还是WP14,发动机寿命,尤其是作为热端部件的涡轮叶片寿命不算理想,还有提升的空间。

另外作为一款典型的第二代高空高速截击机,在特定速度段的失速迎角和大迎角下的可用过载存在问题,需要通过飞控软件进行限制,以免进入失速或者尾旋状态。

还有就是火控设备组表示与1471G雷达配套的阿斯派德国产型号——PL11空空导弹的仿制进度很慢,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弹药进行超视距攻击测试。

最后,还有一个有些奇特的问题,歼8-3在使用机翼最内侧挂架发射PL8空空导弹时,会有一定概率诱发发动机停车。

这件事情的原因并不复杂,PL8导弹的发射药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很重,内侧挂架发射时对进气道产生干扰就可能导致进气不足或者气流紊乱。

只不过这跟上一个PL11导弹进度慢的问题一样,需要导弹研发单位来解决。

至于WP14发动机的问题,同样不是601所能够处理的,不过即便考虑最坏的可能,歼8-3还可以暂时先使用推力稍小的WP13F发动机,不会出现完全上不了天的情况。

因此在听取完前面的汇报之后,无论是主持会议的杨奉畑,还是负责这些工作的小组,心情都还是比较舒畅的。

“那么最后,还是让数字化设计组说一下他们那边的进展。”

杨奉畑看向了坐在会议室后面角落里的林示宽。

由于数字化设计组并不能做到对飞机设计进行指导,因此他们几乎成了八三工程的局外人,从很久之前就被放在最后进行汇报。

不过这一次,站起来的却并不是林示宽,而是手里拿着一份报告的常浩南。

对于会议室里的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新面孔。

并且一般情况下,数字化设计组进行报告意味着研讨会很快就会结束,大家也纷纷放松下来。

不少人之间都已经开始小声聊起天来。

“信息化设计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完成了对歼8-3飞机的一项空气动力学模拟。”

“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飞机在最外侧两个挂架同时携带两发阿斯派德空空导弹时,副翼效率在大迎角、大副翼偏角和大动压下会出现骤降,甚至存在副翼反效现象。”

刚刚还有些嘈杂的会场瞬间鸦雀无声。

此话一出,不要说在场其他人,就连对常浩南的能力已经有所认识的杨奉畑,第一反应都觉得是不是模拟出错了。

毕竟这两个人前天中午才到601所,到现在满打满算也还不到60个小时。

实际上杨奉畑本来是准备在今天研讨会结束之后才把他们介绍给项目成员们认识的。

常浩南自己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面,现在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眼神中有怀疑有茫然甚至还有迷惑。

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表现出自信和果断来。

因此他只是停顿了大概两秒钟时间,就又继续说了下去:

“根据工程经验,我们可以定性地知道副翼效率及滚转率随动压的变化趋势与副翼偏角、飞行迎角密切相关,但传统的线性气动力分析方法无法模拟出这样的结果,因此对于高速大迎角下的气动力分析只能以经验为主,辅以大量的风洞和试飞数据进行修正。”

“但我们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外部非线性气动力,并且考虑机翼结构的弹性形变问题,成功模拟出了迎角、翼载荷和副翼偏角对机翼气动效率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带4发A弹的飞机在1.4马赫速度,12°的迎角下,副翼偏转一旦超过10°,就会出现副翼反效。”

“……”

常浩南的解释让杨奉畑的想法出现了松动。

他非常清楚,非线性气动和结构分析,这就是对方最擅长的领域。

甚至当初同意把常浩南请过来,也正是看上了他在这些方面表现出的卓越能力。

603所那个运7改客机的机翼颤振问题也是用了1天时间就解决的。

……

短暂地犹豫了几秒钟之后,杨奉畑轻轻咳嗽两声,把众人的注意力引向了自己。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从京航大学杜义山院士课题组请来协助工作的常浩南博士,专长是利用数值方式进行气动模拟和结构模拟。”

刚刚一片沉寂的会场逐渐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大多数人还并不知道603所那边发生的事情,但是京航大学和杜义山的名字终究还是有点说服力的。

至少应该比601所自己的数字化设计组靠谱得多。

因此在杨奉畑点明了常浩南的外人身份之后,大家对他的态度反而从完全不信变成了将信将疑。

从理论上讲,常浩南刚刚的解释确实是能站住脚的。

副翼是指安装在机翼翼梢后缘外侧的一小块可动翼面,主要作用是通过差动偏转产生滚转力矩使飞机做横滚机动,是飞机最重要的一个操纵舵面之一。

而如果副翼产生的滚转力矩与机翼上气动力引起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就会使副翼无法继续控制飞机的滚转。

当飞行速度继续提高,超过反效速度,副翼产生的滚转力矩将小于在气动力作用下因机翼变形而产生的反方向力矩。

也就是飞行员想要控制飞机向右滚转时,飞机却会因为反向的力矩而向左滚转。

这对于编队飞行和空战来说是非常要命的问题。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自然是在飞控软件中对飞机的舵面操作进行限制——既然副翼角度超过10°就会反效,那我写一个指令让飞机在对应速度段下无法偏转到超过10°就可以了。

实际上很多飞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甚至更早期的飞机会干脆通过机械结构锁死副翼偏转角,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危险。

不过问题在于,这种办法虽然保证了飞行安全,但是也同时限制了机动性,让飞机在高速情况下几乎成为一根只能做小幅度动作的铁棍。

如果常浩南所说的结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带弹状态下的飞机在1.4倍音速时机动性就会受到严重限制。

对于一款截击机来说,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常浩南博士,我想问一下,你们用了哪种方式计算机翼弹性形变对效率的影响?据我所知,似乎还没有一个可靠的经验算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会议室另一边,一个穿着半袖衬衫,有些谢顶的中年工程师举手问道。

“您说的没错,确实没有一种可靠的公式来处理,但这正好是CSD/CFD耦合方法擅长解决的领域,”

“首先, 我们依据原始气动模型计算选定飞行工况下的机翼气动性能,此时仍然把机翼视为刚性模型进行解析计算。”

“然后,将得到的机翼表面流体节点上的气动载荷通过等效节点法插值到结构模型节点上,计算机翼在此载荷下的结构变形。”

“第三步,根据结构变形得到机翼特征点的新坐标进行网格重生成,建立新的气动模型然后进行下一轮气动计算,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满足收敛条件,通常经过6-8次计算就可以得到收敛结果。”

“经过上面三个步骤之后,就可以得到机翼在此两种情况下的刚性升力和弹性升力,从而计算出选定飞行工况下的副翼效率。”

“最后,通过分析多种计算模型和飞行状态下机翼的升力系数和变形,由此可以得到它们与副翼操纵之间的关系,如果有需要的话,我还带来了详细的计算结果。”

杨奉畑此时的面色已经严肃起来,他朝旁边自己一个助理挥了挥手,后者随即来到会议室后面,从常浩南手中拿过了几张纸,然后将它们一一放在投影仪下面。

几张折线图被投影到了幕布上面。

“这……”

“迭代法的思路应该是没错的,但如果结果真是这样,那项目进度恐怕……”

“没想到数字化设计组那边还真能做出点东西来,不管结果对不对,至少看上去是那么回事……”

“……”

显然,尽管不可能因为常浩南一个人的说法就下结论,但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严肃地对待这个计算结果了。

270.第270章 被动雷达探测第115章 专家评审(为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330.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第523章 青出于蓝第150章 救火,机翼结冰!第62章 我要上天第45章 降维打击的风扇设计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206章 歼8C,首开战果!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鹰第17章 院士的青睐第722章 俯冲轰炸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214.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312.第312章 来到华夏的伊尔78第488章 准备搞无人机第478章 怎么,你又要改国军标?第548章 布局:二桃杀三士317.第317章 巧合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难度的(上)第7章 方案敲定第738章 来自母校的惊喜第733章 设计定型不是终点第496章 为什么不联系一下作者本人呢?第674章 梦想集团,不太对劲第612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胁的01号原型机第50章 抢人第56章 前往盛京!第519章 新世纪的陆军主力(日万,祝兄弟们第785章 火炬实验室引发的争议(算昨天的)第452章 进口替代第437章 安静的涡桨客机(日万,求一波月票326.第326章 客机,C808和C909第690章 打出统战价值了第635章 机弹弹弹组网协同无源定位第456章 山鹰,两个半月创造的奇迹!279.第279章 以为是主角,其实是龙套275.第275章 航空工业今年赚麻了第165章 霹雳11的未来发展404.第404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316.第316章 歼10的第一次地面测试(为盟主第14章 这已经不是学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668章 万家灯火第792章 需要预警机第166章 麦道,无了?401.第401章 首飞前的最后准备第740章 盖大楼,买设备,建实验室第443章 好轴用好钢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问题!第733章 设计定型不是终点230.第230章 “973”计划第743章 绝密档案馆(新的一月,求月票)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361.第361章 对燕京大学的无情NTR第610章 完全属于华夏的三代机第411章 苏霍伊想要反向引进我军装备?(兄第142章 新型护卫舰(上)第178章 精工计划(二合一)第185章 00批次歼8C,交付部队第168章 有些人只会窝里横第572章 打破对日本的滤镜,从你我做起291.第291章 平流层飞艇和国际互联网第488章 准备搞无人机第670章 不准有中文!226.第226章 他们还得谢谢咱呢!第425章 这课是上不下去了369.第369章 扬眉吐气!第184章 离间计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第169章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第727章 真就买不如租了?第181章 关于涡扇9的二三事第777章 种瓜得豆第192章 无人机也可以搞一搞(为上月月票金358.第358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776章 不会真有战忽局吧?第100章 涡喷14的重生(下)(二合一)第540章 AC139直升机,进军通用航空的钥匙!第620章 与安南海军的又一次交锋第565章 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第200章 700兆瓦水电机组第731章 给国庆献礼!(4K)第504章 42亿经费,老子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第13章 你告诉我这叫歼7?325.第325章 图334客机和霹雳12空空导弹第210章 来自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求援第483章 有实力,才有平等对话的资本!第435章 十倍寿命第49章 歼7F第28章 咱们会有更好的!第556章 联合反潜演习!373.第373章 新软件的第一个用户!第465章 友谊计划!第15章 我们一般称之为学婊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线第734章 搞到名额了
270.第270章 被动雷达探测第115章 专家评审(为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330.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第523章 青出于蓝第150章 救火,机翼结冰!第62章 我要上天第45章 降维打击的风扇设计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206章 歼8C,首开战果!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鹰第17章 院士的青睐第722章 俯冲轰炸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214.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312.第312章 来到华夏的伊尔78第488章 准备搞无人机第478章 怎么,你又要改国军标?第548章 布局:二桃杀三士317.第317章 巧合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难度的(上)第7章 方案敲定第738章 来自母校的惊喜第733章 设计定型不是终点第496章 为什么不联系一下作者本人呢?第674章 梦想集团,不太对劲第612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胁的01号原型机第50章 抢人第56章 前往盛京!第519章 新世纪的陆军主力(日万,祝兄弟们第785章 火炬实验室引发的争议(算昨天的)第452章 进口替代第437章 安静的涡桨客机(日万,求一波月票326.第326章 客机,C808和C909第690章 打出统战价值了第635章 机弹弹弹组网协同无源定位第456章 山鹰,两个半月创造的奇迹!279.第279章 以为是主角,其实是龙套275.第275章 航空工业今年赚麻了第165章 霹雳11的未来发展404.第404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316.第316章 歼10的第一次地面测试(为盟主第14章 这已经不是学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668章 万家灯火第792章 需要预警机第166章 麦道,无了?401.第401章 首飞前的最后准备第740章 盖大楼,买设备,建实验室第443章 好轴用好钢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问题!第733章 设计定型不是终点230.第230章 “973”计划第743章 绝密档案馆(新的一月,求月票)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361.第361章 对燕京大学的无情NTR第610章 完全属于华夏的三代机第411章 苏霍伊想要反向引进我军装备?(兄第142章 新型护卫舰(上)第178章 精工计划(二合一)第185章 00批次歼8C,交付部队第168章 有些人只会窝里横第572章 打破对日本的滤镜,从你我做起291.第291章 平流层飞艇和国际互联网第488章 准备搞无人机第670章 不准有中文!226.第226章 他们还得谢谢咱呢!第425章 这课是上不下去了369.第369章 扬眉吐气!第184章 离间计第703章 同志,你昨晚拯救了一切第169章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第727章 真就买不如租了?第181章 关于涡扇9的二三事第777章 种瓜得豆第192章 无人机也可以搞一搞(为上月月票金358.第358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776章 不会真有战忽局吧?第100章 涡喷14的重生(下)(二合一)第540章 AC139直升机,进军通用航空的钥匙!第620章 与安南海军的又一次交锋第565章 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第200章 700兆瓦水电机组第731章 给国庆献礼!(4K)第504章 42亿经费,老子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第13章 你告诉我这叫歼7?325.第325章 图334客机和霹雳12空空导弹第210章 来自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求援第483章 有实力,才有平等对话的资本!第435章 十倍寿命第49章 歼7F第28章 咱们会有更好的!第556章 联合反潜演习!373.第373章 新软件的第一个用户!第465章 友谊计划!第15章 我们一般称之为学婊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线第734章 搞到名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