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

学会感恩,最理想的做人哲学

一对老夫妇靠捡垃圾、当搬运、摆地摊,30年来先后共收养49个弃婴,他们陆续被人抱养,但没有一个孩子回来看过恩人;一位退伍老军人倾个人之力资助过130多名学生,而这些受助学生毕业后主动与他联系并表示过感谢的,还不到10%;当丛飞卧病在床之时,受他资助的许多人不但不来探望,还在催促他“快点病好出来赚钱”……

当下,阅览报纸或者网络就会发现,忘恩而不感恩的事不胜枚举,感恩心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人们不禁感叹,在这个功利化倾向和浮躁风气弥漫的社会中,感恩意识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感恩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淡化,甚至已经淡化到了匮乏的程度。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位年轻学子在得到一份捐助时,他接受并签订了一份“道德协议”。协议规定,他毕业后,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要回捐不少于受助数目的慈善资金。

中国人向来提倡感恩,但今天,这些受到救助的人为何忘记了感激?为什么我们连感恩都需要“强迫执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功利的时代,我们实际上更加需要感恩。因为学会感恩,才会更加领悟生命的灿烂;因为懂得感恩,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情怀;因为知道感恩,才会明白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感恩是人类千年传唱的美德,洋溢着浓浓的人性气息。英国的塞缪尔·约翰逊博士有一句名言:“感恩是伟大教养的果实,你不会在粗俗的人身上发现这种品质。”

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备受瞩目,赛前被看好的中国选手王濛没有让人们失望,她以43秒48的成绩夺得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上第二枚金牌,也成为中国冬奥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卫冕的冠军。带着这些荣誉,夺得金牌后的王濛迅速滑到了自己的教练李琰面前,向其做出下跪磕头的动作,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和对恩师的感激。

比王濛成功卫冕更让人感动的,是她在赛后面朝李琰跪倒在地、叩谢教练的那一拜。王濛这一拜,是一个懂得感恩者内心情绪的最直接表达;是一个运动员功成名就之后的感动和感激的最直观体现。

学会感恩,不仅仅意味着要拥有一种宽广的胸襟和高贵的德行,实际上,它更应是一种深刻的能愉悦自我的智慧。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是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我们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丽,就能永远快乐地生活在真情的阳光里!

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当代科学大师霍金的学术报告刚刚结束,听众们还沉浸在那闪烁着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便急切地走到这位科学大师面前,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

霍金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在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个肌肉萎缩而且不能说话的人是依靠什么力量成为当代的科学大师?是感恩。霍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何不也做一个感恩的人,用感恩的“智慧”在职场开疆拓土?

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付出才有回报。如果我们因为某个理由冷漠地面对世界,那么世界也不会给我们好脸色看;如果我们对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就可能得到他人积极的回应。有个哲人曾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到感恩的工作中时,美德就产生了。”一个常存感恩之心的人,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更容易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在日本,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原一平被誉为“推销之神”,但他并没有傲慢自大,反而谦恭有加,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三恩”,即社恩、佛恩和客恩。

日本的公司又叫社,原一平认为自己的成功首先是来源于“社”的辛苦栽培,没有“社”就没有今日的他,串田董事长的知遇之恩更是让他铭感五内。他十分尊敬“社”,这便是原一平所说的“社恩”。其次,他特别感谢启蒙恩师吉田胜逞法师和伊藤道海法师,他非常感谢两位老师为他指点迷津,这便是“佛恩”;此外,他对参加保险的客户以及合作的同事心存感激,平日里,他除了将业务所得的10%留作己用之外,其余全部馈赠给公司与客户,以报答他们的帮助与支持。这便是“客恩”。

因为心怀感恩,原一平在工作中比别人更加辛勤,给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为自己、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业绩,最终走向了“推销之神”的辉煌顶峰。心怀感恩,原一平在推销这一条片布满荆棘的田野里闯出了自己的一条阳光大道。

可见,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一种人生攻略,一种为自己赢得美好未来的凭证。读懂感恩,践行感恩,是我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力量源泉。

怀有感恩之心,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而且高尚。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工作对你来说,就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有了这样一种可贵的职业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难获得成功。

担当责任,最完美的做事方略

人在自己的哭声中而来,在别人的哭声中而去,跨越生死之间的这一段就是人生。从出生到这个世界开始,不同的人就在对你施恩,我们在享受人生乐趣的同时,也在承担着人生各阶段不同的责任。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我们要感恩父母,赡养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企业为每个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员工要感恩企业和老板,完成工作是员工的责任;社会给了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家应该感恩社会,照章纳税是企业家的责任……

如果我们每天抱持一颗感恩的胸怀,感念世间种种给予,我们必然能时时以感恩的心来看待世界,激发起内心一种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积极态度,反哺父母、企业、社会。那么,我们每个人家庭必温馨美满,事业必成功,社会也必定和谐繁荣;反之,若一个人的感恩意识淡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天生就应享受的,对人对事不主动去担当,不懂付出与奉献,那么他即使侥幸一时成功了,也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有河北省农民耿氏兄弟屡次向奶站出售掺加有三聚氰胺的牛奶,而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牛奶就是要加工给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三鹿集团从2008年3月份开始就陆续接到一些患者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却未能引起重视,只是千方百计敷衍,为应付产能紧缺的现状,竟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以更大批量投入市场。

无论是耿氏兄弟还是三鹿企业,他们忘了一件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责任。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的首要任务是要担当责任,其次才是赚钱赢利。谁违反了这个原则,谁就可能被市场被社会所淘汰。

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对工作抱持一种负责的态度。每个人都应该用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有时刻不忘责任,才能发掘出每个人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假若一个公司老板的周围缺乏负责实干的员工,而你恰恰又是具有强烈的责任精神,你自然能得到重视,受到重用,获得提拔。如果你在工作中缺乏责任精神,不妨自我反省一下,是什么阻挡了你敬业的步伐?

负责让人感到快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快乐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敬业,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人。人们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工作、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领自己的那份工资了。可是,这样你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如果以一种主动负责的新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便会从中找到新的兴奋点,从而在工作中成就自己。

有“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称号的王顺友,他20多年如一日,背负“信使”的责任在自己的乡邮之路上做出了令世人感动的成绩。

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艰苦而平凡的乡邮工作。邮路往返里程360公里,月投递两班,一个班期为14天。20多年来,他送邮行程相当于围绕地球转了6圈!

王顺友担负的马班邮路,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他经常露宿荒山岩洞、乱石丛林,经历了被野兽袭击、意外受伤乃至肠子被骡马踢破等艰难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邮路上,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在大山中度过,无法照顾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却没有向单位提出过任何要求。

为了排遣邮路上的寂寞和孤独,娱乐身心,他自编自唱山歌,其间不乏精品,像“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等。为了能把信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他宁愿在风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绕行以方便沿途群众。而且还热心为农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购买优良种子。为了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王顺友甘愿绕路、贴钱、吃苦,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20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2005年,王顺友应万国邮政联盟之邀,飞赴瑞士,为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作关于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报告。自1874年成立以来,王顺友是受邀作主题报告的第一个普通邮递员!他的成绩迎来了全世界的敬意。

2008年9月14日,王顺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王顺友立足于自己本职岗位,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上,20多年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堪称为敬业爱岗的典范。

责任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分量愈来愈重,甚至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负责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有益于企业,有益于老板,但最大的受益人还是自己,我们把负责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任何一个人,若懂得以感恩为动力,时刻以负责的态度做事,我们平淡的生活定能充实,我们平凡的事业定会成功。

感恩—爱心—责任:搭建企业常青的同心圆

我们每个人都因爱和责任而生,一生下来便与爱和责任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它被许多同心圆所环绕。从我们自己的圆心出发,第一层出现了——这是由家庭与亲朋组成的圈;第二层是由所在企业中的领导、同事、朋友组成的圈;第三层是由所生存社会中的人组成的圈,然后是由身边的同胞、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圈;最后,是由整个人类遗迹生存环境等所构成的圈。每一个圈都靠爱和责任来维系,并靠爱和责任向外延伸。爱和责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

爱和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通过施爱和被爱,通过互相感恩、共担责任,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一个团队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个同心圆。

在爱的世界里,我们唯有将爱心汇聚成一颗颗责任心,才能为社会撑起广阔而和谐的天空。责任是爱的底线,但绝不是爱的终结。有一种大爱叫做责任,每当遇到危难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中华民族的坚强,看到民族的大爱,我们痛楚的心会感到欣慰。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时刻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催促着每一个人的脚步,用一颗颗爱心和一个个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美德。

无论是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还是2010年的“玉树地震”,紧急开拔的军队、医疗队,临时征用的民航班机,推掉订单的救灾物资加工企业……不是没有顾虑,不是没有恐惧。是责任,让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否相识、无论距离远近,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向灾区进发,向灾区伸出援手。因为责任早已深入骨髓,大爱才会如此无边。

对企业而言,爱与责任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企业里面的成员能够彼此友爱、互相感恩、共担责任,那么企业之树必将枝繁叶茂。

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
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