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

感恩才能尽责,负责才能心安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一位意大利移民,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办了自己的一家小银行。但天有不测风云,银行遭抢劫,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弗兰克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弗兰克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担负起这样的责任,才能让他心安,他的行为不能不让我们敬仰!的确,有时候负责并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负责要求你时时付出一切去呵护,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生价值体现于此。

懂得感恩的人,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

家庭需要我们负责,因为责任让家庭充满爱;社会需要我们负责,因为责任能够让社会平安、稳健地发展;企业需要我们责任,因为责任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应该懂得感恩,要对其他人负有责任,这是社会法则,这是道德法则,这还是心灵法则。

感恩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怀,同时也是人生迈向成功的保证。而尽责是一种郑重的责任感,更是一种对生活的负责。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以负责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因为在他们而言,只有负责才能让他们心安。

以感恩和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把它当成使命,你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即使是烦闷、枯燥的工作,你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完成使命的同时,你的人生也会大放光彩。

一个有感恩心的员工,会执著而无私,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把对工作对企业的感恩,转化为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奉献企业的实际行动。

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程军荣,被招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工厂,成为一名工人。

从农民到工人,程军荣的感恩溢于言表,由此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自己的装卸工作。装卸产品是力气活,几次搬运就气喘吁吁,有的人就把产品扔到车上或指定地方,他则坚持轻搬轻放,别人干完活走了,他总是拿把扫帚将周围清扫干净。当时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但他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分内工作,应该把它干好。也许在别人眼里,一个普通工人没必要这样对工作如此负责,可程军荣却不这么看。在数十年中,程军荣在不断成长。

2004年,车间接到一批军品球型螺母和螺圈的加工任务,精度要求非常高,球面配合只允许三丝的公差,而且是硬度高、黏性大的特殊型号不锈钢材料,其加工难度可想而知。程军荣二话没说就从车间领导的手里接过图纸。凭经验,他一眼就认定这批任务必须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加工。当时,这批任务很急,外购专用刀具根本来不及,他决定再次接受挑战,自己手工磨制专用刀具。在一些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些天,他几乎是整天站在砂轮边,一边磨一边琢磨,一天下来连鼻孔都是黑的,双腿像是灌满了铅般地沉重。值得欣慰的是,他又一次凭借锲而不舍的毅力磨制出了完全达到切削要求的专用刀具,圆满完成了任务,及时保障了部队的需求。

工厂改变了程军荣的人生。多年来,程军荣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认真负责,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加工技术难题,成为工厂最年轻的工人技师。2008年,程军荣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工人,对工作心怀感恩,踏实负责地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工作,却继而舞出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华章。

热爱工作的人懂得:工作不仅仅是满足他们生存的需要,也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它使人振作、充实、有活力、有朝气。古人坚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勤勤恳恳地把工作做好,把它当做与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问题来看待。也正是如此,尽责的人一生都绽放着活力和光彩。

负责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换句话说,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是你应有的行为,不需任何理由与赞美,这样才对得起一切——自己、父母、社会、世界。在工作中安身立命,在完美中心安,这是一个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具体体现。

唤醒你的“职业三心”

责任心、荣誉心、职业良心是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必备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职业道德都会受损,职业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责任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荣誉心是尽职尽责,是去努力争取社会对自己的认可,还有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职业良心,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坚守,是一种人性的升华,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对责任的承担。正是这一颗责任心,使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们在成功时能够保持冷静,绝望时懂得不放弃,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别人。

荣誉心和职业良心,是个人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勇于和乐于负责的人,必然会维护自身所在群体的荣誉,必然本着自己的良心做事,不会为了外在的利诱或者内心的迷茫困惑放弃自己的原则。

关于责任心、荣誉心和职业良心,有则让人感动的小故事:

一天下午,日本东京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售货员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一位来买唱机的女顾客。售货员为她挑了一台未启封的“索尼”牌唱机。事后,售货员清理商品时发现,原来错将一个空心唱机货样卖给了那位美国女顾客,于是立即向公司警卫报告。警卫四处寻找那位女顾客,但不见踪影。经理接到报告后,觉得事关顾客利益和公司信誉,非同小可,马上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当时只知道那位女顾客叫基泰丝,是一位美国记者,还有她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仅有的线索,奥达克余公司公关部连夜开始了一连串近乎大海捞针的寻找。先是打电话,向东京各大宾馆查询,毫无结果。后来又打国际长途,向纽约的“美国快递公司”总部查询,深夜接到回话,得知基泰丝父母在美国的电话号码。接着,又给美国挂国际长途,找到了基泰丝的父母,进而打听到基泰丝在东京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几个人忙了一夜,总共打了35个紧急电话。

第二天一早,奥达克余公司给基泰丝打了道歉电话。几十分钟后,奥达克余公司的副经理和提着大皮箱的公关人员,乘着一辆小轿车赶到基泰丝的住处。两人进了客厅,见到基泰丝就深深鞠躬,表示歉意。除送来一台新的合格的“索尼”唱机外,又加送著名唱片一张、蛋糕一盒和毛巾一套。接着副经理打开记事簿,宣读了怎样通宵达旦查询基泰丝住址及电话号码,及时纠正这一失误的全部记录。

这时,基泰丝深受感动,她坦率地陈述了买这台唱机,是准备作为见面礼送给东京的外婆的。回到住所后,她打开唱机试用时发现,唱机没有装机心,根本不能用。当时,她火冒三丈,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立即写了一篇题为《笑脸背后的真面目》的批评稿,并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到奥达克余公司兴师问罪。没想到,奥达克余公司纠正失误如同救火,为了一台唱机,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这些做法,使基泰丝深为敬佩,她撕了批评稿,重写了一篇题为《35次紧急电话》的特写稿。

《35次紧急电话》稿件见报后,反响强烈,奥达克余公司因一心为顾客着想而声名鹊起,门庭若市。

奥达克余公司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荣誉,也尽到了对顾客的责任。从事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岗位上,童谣需要坚持自己的责任心、荣誉心和职业良心。

有位普通的医生曾这样说:“我很清楚自己在从事着怎样的一份工作,更明白一时失误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所以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用责任心和良心去工作!因为知道农民生活的艰辛,所以从来不会大声呵斥他们;因为知道看病的不易,所以从来不会用冷脸对待病人;因为知道得病的痛苦,所以从来不会拿病人一点点的药品……”简单的话语,却在向我们传达: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职业三心”。

2010年春节前夕,在欢度除夕的氛围中,国人的目光集中到湖北武汉的某个农家小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户普通的农家兄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2010年2月10日凌晨,南兰高速路上发生重大车祸。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没想到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

在哥哥孙水林遭遇车祸后,虽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弟弟孙东林始终没有忘记哥哥生前的心愿。除夕前一天,孙东林拿出哥哥遗留在事故车中的26万元,又从银行提取自己的6.6万元,加上母亲拿出的1万元养老钱,发放到了60多名民工手上。孙东林说:“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我也不知道该给每个民工发多少钱。我们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

哥哥发薪路上遭车祸,弟弟忍痛“接力”还工钱。这对被称为“信义兄弟”信守的不仅是承诺,也是一个企业家对契约责任的履行。他们用诚信与负责之举,赢得了国人的感动与尊敬。

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
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1章 前言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3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1章 前言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4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1)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7章 感恩·责任·成长:做人做事的三重境界 (1)第5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2)第2章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人生的必修课 (1)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第6章 责任沉淀在感恩之人的灵魂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