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血染大武汉(四)

1937年初,史迪威来到了中国出任驻华武官。正好在北平赶上了日本发动的“芦沟桥事变”,在北平他目睹了日军的残暴,也目睹了中国军队的落后现状。今年春节刚过,史迪威就来到了武汉,这里的一切都使他那饱受西方熏陶的大脑混乱不堪。他觉得自己眼中这个神秘古国和日本之间的这场战争,就像他第一眼看见武汉一样扑朔迷离。混乱的码头、街区,拥满成千上万像热锅上蚂蚁一般的人们。大小官吏、投机商人、难民拥挤在一队队即将赴死的军人和宣传救国的热血人士之中。在这里,他既能看到一种不屈民族所固有的献身精神和充沛的精力,也能看到一幕幕令人沮丧的懒散和冷漠。虽然他断断续续的在中国呆了20多年,但他还是认为,要了解中国,解开其中错综复杂的国情,比学说中国话还要更加的困难。

但聪明、固执的史迪威不会裹足不前,他充分利用自己在中国20余年的经历,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从武汉城到前线战场,从战略的大后方到日军的占领区,他到处走,到处看,到处问。政府官吏、新闻记者、中日双方将领都是他重点盯住的目标,而普普通通的中国百姓、士兵、学生也是他谈话的对象。他思索着、观察着、探寻着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预测着中国遥远的未来。自然,他也在琢磨着中国人所做出的这种牺牲,对他的祖国美利坚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他巧妙的利用罗斯福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不断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报告发给罗斯福,希望总统先生尽快改变对华政策,全力帮助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可是目前国内的态度让他感到了心恢意冷,他给国内的妻子写了信,提出了打算离职引退的想法。可是最近武汉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共产党的宣传下,武汉军民又重新振作了精神。就在这一刻,他改变主意了。他要留在中国,起码他要看看中国人将在武汉能干出什么来。

今天,在黄鹤楼遇到的那几个青年军官,给史迪威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知道在中国军队中不乏这样的热血青年,但是在中国军队落后的体制下,即使有这样充满热血的年轻人,中国军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战胜日本人。虽然这次蒋委员长调集了上百万的军队,也很难挡住日本人的进攻。史迪威承认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士兵,但落后的训练手段和落后的武器装备,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败给了日本人。史迪威坚信如果给他们最先进的美式训练,在配备上先进的美式装备,中国军队一定可以战胜日本军队的。为此,他多次向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建议,但这些建议如今都石沉大海了,但史迪威并没有放弃希望,他知道总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回意识到这一点的。

7月7日一天天的临近了,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尤其是从北方逃难来到武汉的人,实在是刻骨铭心。虽然日本的飞机还是时常空袭武汉,虽然武汉三镇还像往日一样繁华、混乱,但一股股抗日救亡的热浪却在冲击着失败的沮丧,在城中滚滚翻腾。7月4日,国民政府明令全国:从1939年起,将每年7月7日定为抗战建国纪念日。从此,中国又多了一个纪念日,一个记载着耻辱、激励国人奋起的纪念日。这在武汉、在全国,当时就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为唤起国人、声援抗战,也显示中国共产党对抗日统一战线的支持,周恩来、郭沫若等中国共产党人,筹划在武汉发起一场救亡宣传、献金支援抗战的活动。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就赢来了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社会贤达的同声响应,国民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支持。很快,筹划活动进入最后的阶段。一连数日,设在汉口日租界90号的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那幢灰色的3层小楼,终日门庭若市,热闹异常。

政府的主战姿态,军民们心中对日本人的仇恨以及中国共产党、各救亡团体广泛的宣传,终于使武汉再次掀起一股炙热的抗日救亡狂潮。很快,这股大潮传向重庆、广州、西安等内地各大城市。7月7日这天,这股铺天盖地的大潮被推向了顶峰。这天上午,蒋介石慷慨激昂的抗战报告已先把火煽了起来。整个武汉倾城而动,公祭抗日烈士、游行集会、宣传演说,整个城市一片沸腾。而在这些活动中,最热闹、最感人、最激动人心的,还是武昌阅马场的武汉各界献金活动。前来献金、助兴的男女老幼、官吏商贾、工人农民、车夫乞丐、士兵难民,把偌大个广场围得满满登登。在这里,看不到平日官吏的虚伪、贵族的孤傲、商贩的奸诈、士兵的蛮横......,有的,只是平等和爱心。只有这时,人们才能感到平日一副麻木相的陌生人,原来血管里也在奔涌着激荡的热血,中国人的热血。只有这时,人们才能体会到每一个散发着体温的铜板的份量。良知未泯的中国人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

据统计,当时武汉全城的5座固定献金台、3座流动献金台,一周之内就接受了上百万人次的捐款,所得金款达百万元。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及另几名以中共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参政会的议员,嘱咐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把国民政府发给他们的薪金全部捐了出来。周恩来也把自己当副部长的数百元薪金放进了募捐箱里。此外,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把从菜金中省出来的数千元钱,派专人送到了武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被外敌压迫到最后一刻时,是最容易动员、唤起的。武汉军民献金之踊跃,场面之感人,是国民政府多年来所没有的。钱的多少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它在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一个满身伤痕的醒狮。

陈洁带着父母还有几个下人,一路坎坷的来到了武汉,正赶上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她毫不忧郁的就捐了一百元,在她的带领下,陈老爷和陈夫人也捐了300元。在捐完款后,陈洁不断的在人群中寻找着张伟的身影。她知道如果张伟在武汉的话,就一定不会错过这个盛大的募捐活动。可是在这不见尽头的人流中,她又如何能找到张伟呢?失望之后,陈洁和父母一起去投奔了在武汉政府里当官的亲戚。她并没有放弃寻找张伟的希望,于是她便托亲戚帮她找份工作,她打算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张伟。亲戚给她找的这份工作还不错,是在美国驻武汉领事馆里当文员。由于她以前是在教会学校里读的书,有很好的英语基础,经过面试之后就被录用了。

而此时的张伟哪里知道陈洁已经到了武汉了,他正在和龙风加紧的训练部队。现在全团已经取消了所有人外出的权利,全团上到团长下到普通士兵,全都在训练场上忙碌着。整个74军补充团的营地里,到处都是喊杀声、口号声,所有军官都换上了普通士兵的衣服,和那些士兵们在一起摸爬滚打。74军军长俞济时对这支部队是赞不绝口,对自己把他们收编过来的举动感到了极其的英明。

这一天早上,陈洁处理完手上的工作,坐在那拿出张伟的照片仔细的看者,脸上流露出思念的深情。此时,史迪威正好有一封信需要陈洁尽快的帮他发出去,当他看见陈洁手里的照片时,就笑着说道:“密斯特陈,这是你的男朋友吗?”陈洁红着脸说道:“是的史迪威先生,他是一名国军军官。”史迪威又仔细的看了一下照片,然后说道:“我见过这个帅气的年轻人!”闻听此言,陈洁就再也坐不住了,她急切的问道:“史迪威先生,您能告诉我,您是在哪里见到他的吗?”史迪威回答道:“那天我去游览黄鹤楼,在黄鹤楼上见过他,与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叫龙风的年轻人。”陈洁更加激动的问道:“史迪威先生,您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吗?”史迪威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我只知道他们是74军的军官,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陈洁兴奋的对史迪威说道:“史迪威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史迪威晃了晃手里的信,然后对陈洁说道:“密斯特陈,那我这封信......”陈洁接过那封信后说道:“史迪威先生,我马上就帮您把信发出去。”

第146章 不屈的山城(上)第120章 中条山之战(五)第189章 74军遭遇惨败第239章 茶山坳大捷第93章 晋南战事(下)第240章 围歼日军第39章 西安事变(二)第233章 滇缅大反攻(二)第187章 新墙河畔的鲜血第97章 徐州会战(二)第110章 敌后游击战(九)第150章 重返部队第215章 四战长沙(六)第24章 你算老几啊第211章 四战长沙(二)第117章 中条山之战(二)第206章 铁血孤城(六)第95章 板垣的新计划(下)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24章 血染大武汉(一)第45章 卢沟桥上的枪声(一)第7章 九一八事变(下)第203章 铁血孤城(三)第25章 南京夫子庙(上)第135章 血染大武汉(十二)第63章 浴血山西(四)第209章 回家(下)第189章 74军遭遇惨败第94章 板垣的新计划(上)第57章 再战上海(九)第242章 无耻的合作第38章 西安事变(一)第21章 报考中央军校第6章 九一八事变(上)第53章 再战上海(五)第51章 再战上海(三)第112章 敌后游击战(十一)第50章 再战上海(二)第190章 秋后算帐第188章 74军遭遇惨败(上)第105章 敌后游击战(四)第181章 刀劈鬼子第148章 北上还是南下(上)第201章 铁血孤城(一)第168章 芝加哥打字机第25章 南京夫子庙(上)第125章 血染大武汉(二)第173章 捡了一条命的第43章 华北阴云(上)第143章 再见家人第43章 华北阴云(上)第56章 再战上海(八)第112章 敌后游击战(十一)第180章 光复青川镇(四)第110章 敌后游击战(九)第160章 昆仑关上的军歌(下)第123章 中条山之战(八)第65章 浴血山西(六)第41章 西安事变(五)第198章 浴血丛林(四)第24章 你算老几啊第140章 江南战火第33章 许学长的消息(上)第167章 铁打的1营第148章 北上还是南下(上)第227章 仓皇突围第207章 铁血孤城(七)第26章 南京夫子庙(中)第219章 兵败衡阳(二)第12章 江桥抗战(下)第31章 一二九学生运动(中)第66章 浴血山西(七)第137章 南昌整编第33章 许学长的消息(上)第190章 秋后算帐第186章 新墙河畔的鲜血第33章 许学长的消息(上)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157章 冬季攻势第196章 浴血丛林(二)第195章 浴血丛林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200章 浴血丛林(六)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246章 最后一战第135章 血染大武汉(十二)第80章 南京!南京!(三)第38章 西安事变(一)第136章 血染大武汉(十三)第134章 血染大武汉(十一)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114章 敌后游击战(十三)第29章 伪满洲国第191章 誓与长沙共存亡第11章 江桥抗战(上)第134章 血染大武汉(十一)第50章 再战上海(二)第214章 四战长沙(五)第76章 大撤退(四)第4章 南下北平
第146章 不屈的山城(上)第120章 中条山之战(五)第189章 74军遭遇惨败第239章 茶山坳大捷第93章 晋南战事(下)第240章 围歼日军第39章 西安事变(二)第233章 滇缅大反攻(二)第187章 新墙河畔的鲜血第97章 徐州会战(二)第110章 敌后游击战(九)第150章 重返部队第215章 四战长沙(六)第24章 你算老几啊第211章 四战长沙(二)第117章 中条山之战(二)第206章 铁血孤城(六)第95章 板垣的新计划(下)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24章 血染大武汉(一)第45章 卢沟桥上的枪声(一)第7章 九一八事变(下)第203章 铁血孤城(三)第25章 南京夫子庙(上)第135章 血染大武汉(十二)第63章 浴血山西(四)第209章 回家(下)第189章 74军遭遇惨败第94章 板垣的新计划(上)第57章 再战上海(九)第242章 无耻的合作第38章 西安事变(一)第21章 报考中央军校第6章 九一八事变(上)第53章 再战上海(五)第51章 再战上海(三)第112章 敌后游击战(十一)第50章 再战上海(二)第190章 秋后算帐第188章 74军遭遇惨败(上)第105章 敌后游击战(四)第181章 刀劈鬼子第148章 北上还是南下(上)第201章 铁血孤城(一)第168章 芝加哥打字机第25章 南京夫子庙(上)第125章 血染大武汉(二)第173章 捡了一条命的第43章 华北阴云(上)第143章 再见家人第43章 华北阴云(上)第56章 再战上海(八)第112章 敌后游击战(十一)第180章 光复青川镇(四)第110章 敌后游击战(九)第160章 昆仑关上的军歌(下)第123章 中条山之战(八)第65章 浴血山西(六)第41章 西安事变(五)第198章 浴血丛林(四)第24章 你算老几啊第140章 江南战火第33章 许学长的消息(上)第167章 铁打的1营第148章 北上还是南下(上)第227章 仓皇突围第207章 铁血孤城(七)第26章 南京夫子庙(中)第219章 兵败衡阳(二)第12章 江桥抗战(下)第31章 一二九学生运动(中)第66章 浴血山西(七)第137章 南昌整编第33章 许学长的消息(上)第190章 秋后算帐第186章 新墙河畔的鲜血第33章 许学长的消息(上)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157章 冬季攻势第196章 浴血丛林(二)第195章 浴血丛林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200章 浴血丛林(六)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246章 最后一战第135章 血染大武汉(十二)第80章 南京!南京!(三)第38章 西安事变(一)第136章 血染大武汉(十三)第134章 血染大武汉(十一)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114章 敌后游击战(十三)第29章 伪满洲国第191章 誓与长沙共存亡第11章 江桥抗战(上)第134章 血染大武汉(十一)第50章 再战上海(二)第214章 四战长沙(五)第76章 大撤退(四)第4章 南下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