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尘埃落定(一)

蒋介石在隆隆作响的飞机舱室里,对着手中的通电告文运着气,很显然,电报不单单是表明西安通电起义那么简单,最主要的是,通电中,毫不忌讳的将国内战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更气人的是,电报中还隐晦的用春秋笔法,暗示,蒋介石不过是江浙财阀的走狗,做不的主,这样一来,让做了十来年恶人的蒋介石也气不过。

没人愿意当‘狗’,何况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元首。

“曾一阳。”蒋介石突然吼叫,从座位上突然站立起来,这让周围的人不由得担心起来,本就超载的飞机内,紧张的情绪高涨,不少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直到飞机稳稳的停在郑州军用机场,才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蒋介石终于没有做出一脚踹开机舱窗户,这等不理智的事来,反而雷霆之怒后,整个人默不作声的坐了下来,不明白的还以为老蒋的气顺了,毕竟大吼大叫是最累人的,也最容易解气。直到后来的作战会议上,所有人才明白,蒋介石那是嗓子哑了,他不是卓别林,当然不习惯演哑剧。

没办法,找了两遍,才从电报署名中上百人的中间,找到了曾一阳的名字。

至于,曾一阳这个红三方面军的副总指挥,为什么要藏在署名的中间,和蒋介石玩躲猫猫的游戏。

这可不是曾一阳故意消遣蒋介石,而是他深知他的资历不够,即便像杨虎城这样的一方大员,也不清楚,曾一阳是谁,直到明白是曾让的儿子,才让他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的原因仅仅是虎父无犬子,这让曾一阳颇受打击。

曾一阳才决定,非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让自己走上前台。在此之前,决定呆在幕后。但历史,终究不会让他被埋没,反正河南政府大院里,蒋介石一遍遍的说,他的敌人就是曾一阳,却把项英和贺老总让他忽视了。

戴笠的特务组织,终于显露其锋芒来,不断的从陕西传来消息,这让蒋介石更直观的看清,他要面临的红军有多么强大。

四方面军在川北被整整二十万大军,六路围剿,但就是没见成效,反而川军损失不少。

担心一旦中央军对于四川的压力减少后,川军更会懈怠,蒋介石久久没能下决断,到底是将第一师从甘南撤离攻击陕西,还是持续对四川方面加大压力,让川军彻底解决四方面军。

阴沉着脸,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和他背后的半身肖像判若两人。德国顾问团的拒绝给他制定作战计划,让他措手不及,本以为德国人的严谨,会毫不犹豫的帮助他制定一个可靠的作战计划,但是这回德国人显然是发飙了。

前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乔治.·魏采尔将军,终于受不了,蒋介石动不动就要更改他们花费很长时间才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深刻的体会到,破坏他们计划的最大祸首,不是红军的高级指挥官们,而是蒋介石,他们的雇主,这让他备受打击,就像这次,红军进攻陕西,德国人的计划,就是将红军围困在襄阳,甚至可以让红军流入汉中平原。

可老蒋硬是操刀自己将计划改了个天翻地覆。

河南方面67军,第9军、20路军陈兵汉江,形成一道密集的封锁线,将红军困死在汉江西岸。并将17路军一个军的兵力,布置在郧县附近,湖北的红军将插翅南飞。

而蒋几乎将这个计划中消灭红军的计划没有更改之外,其他全部的兵力部署都改变了,为了一度让他深为自豪的‘一箭双雕’。

一幕幕在眼前涌现,蒋介石深深的感觉到了一丝疲惫。还是那副泰山崩前而面不改色的样子,但精神上却像一个没落的老人,他才四十多岁,不敢恭维说他还是一枝花的年纪,也是年富力强。

蒋介石疲倦的抬手,示意让所有人都坐下。

刷——

整齐划一的坐姿,也只有在这种级别的会议上,这些将军们才会如此规矩。

蒋介石看着这些将领,心中感慨万千,中原大战,百万大军厮杀,都让他挺过来了,难道会被陕西的几万红军给逼到绝路上吗?想到这里,他重新振作精神,巍然正坐说:“此次,红军流窜入陕西,17路军不但没有有效剿匪,还在剿匪关键时刻,通电。辜负党国对他们的信任,糜烂北方政局,实乃罪不可赦。此战,赤匪要剿,17路军的叛逆更不能放过。辞修,你说说陕西赤匪的情况。”

蒋介石嘶哑的声音,让陈诚一愣,但也不过是刹那间就回过神来。站起来,侧对这蒋介石说:“是,委座。陕西自11月末,从湖北进入的红军有第三军贺龙部,5000人;红四十军,曾一阳部,15000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部,7000人。”

陈诚刚刚说到这里,就被蒋介石粗鲁的打断,怒不可赦的说:“尤其是曾一阳的15000赤匪,此是首恶……”

在啰啰嗦嗦发了一通牢骚后,蒋介石又一次示意,陈诚继续。

陈诚偷偷的看了一眼蒋介石,心说,差点都忘了说到哪里了。想了想,才想起是说到陕西总兵力。“陕西匪首,杨虎城叛敌后,其部除冯钦哉慷慨脱离其阵营,响应南京号召。现已经通过山西,在河北休整。其余各部,三万余匪众,都已经举起反旗。至此,红军总兵力有可能突破六万。”

丝——

于座的党国大员,那个不知道红军的战斗力是恐怖的,六万红军,派十万河南部队去攻打绝对没办法见效。再说,河南也不是一片祥和,也要派兵驻守。

“怎么?各位都是党国的栋梁,从军二十年的将军,比比皆是,难道在战场上让你们怕的时候?”蒋介石皱着眉头,生气的站了起来,挥舞着手臂。军心不振,这仗还怎么打?

“才六万乌合之众?”蒋介石少有的轻蔑了红军一把。

大概是自己嗓子实在痛的难受,发现他身前的桌子上的白瓷茶杯,没喝茶,而是狠狠的将茶杯在桌子上顿了一下,茶水四溅,他就是不闻不见。

慷慨激昂的,带着嘶哑的破锣嗓音道:“江西赤匪,既将被全部剿灭,我军不但能够腾出手来,全力消灭陕西的红军,而且还能彻底将赤匪从中国全部抹去。”

看见所有人都不住的认同点头,蒋介石顿时找到了突破口。

“山西方面,阎百川同意,出兵十万,进攻出榆林、孟津、韩城全线压进陕西。第一师三万**精锐将已经在天水布防,不日将攻击宝鸡。而河南方面,从风陵渡、潼关方向给予赤匪猛攻,主力通过山西,西渡黄河,突袭陕西重镇蒲城,迂回至潼关背后,打通入陕通道。东北军序列67军,从商南一路向北,南出秦岭,给赤匪最后一攻。”蒋介石虽然开始的时候信心严重不足,但越是说,信心越足,奇怪的是,到最后,他竟然心中豪情顿起,有种四海之内何人与之争锋的霸气。

四路大军,进入陕西,即便红军有六万之众,也会手忙搅乱。况且蒋介石动用了几乎西北他能动用的所有军队,而且还不惜允诺阎锡山,如果晋绥军能够出兵20万,攻克陕西之时,就是阎锡山入主西安的时节。

山西财主阎锡山当然看不上陕西那点税收,但是西北人的强悍,确实是他垂涎不已。加上山西的钱,他相信不久之后,他就有能力单独和蒋介石抗衡的实力。

当即决定加码,增加两个军由晋绥军名将傅作义带兵进入陕北。

陕西虽然全省易帜,但是各个势力蠢蠢欲动,政局相当不稳。贺老总、项英、杨虎城还有曾一阳都明白,一旦阎锡山加入中央军围剿陕西,那么战局的均势即会被打破。

这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而且陕西各地,对红军的看法也都决然不同。关中富庶,富人很多,对于红军的恐惧最大。不少地主富户,不但招兵买马,于中央军暗中勾结,传递消息,想要和红军顽抗到底,甚至勾结土匪也在所不惜,就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家业。

曾一阳就现在的艰难情况,向项英建议,危难时期,建立战时机制对土地革命也要做相应的改变。

在估计了得失后,最后敲定了几点临时政策,并在当天以公告的形式发布:

陕西苏维埃政府公告:

(一)收缴各地的枪支弹药,并统一管理;(二)陕西地方匪患严重,建立陕西警备司令部对土匪围剿;(三)对于投诚的17路军官兵,除个别最大恶极之外,其余的一概不追究其以前过错;(四)土地问题上,已经使用二十年以上的土地,采用地主减租,政府补贴。不满二十年,抢占土地一律没收,由政府统一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对于战乱中的无主土地,政府丈量后,作统一分配;(五)政治运动要继续,但无任何证据下,怀疑自己同志的行为,视为叛变,绝不姑息;(六)建立警备部队,维护市场稳定……

很快,代表着陕西新政府的项英、贺老总、曾一阳等人,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公告当天发布,当天,就有大量的无地农民要求参军。显然,这些政策已经获得大多数人的拥护。

而一直摇摆在国共之间的杨虎城,也决定,先学习一段**知识,然后再工作。

当然,这些多于风雨飘摇的陕西临时政府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将要面临的还有更大的考验,二十多万的敌军,在陕西周边集结,只有这场大战胜利后,整个陕西才能转危为安。

1933年1月10日,陕西警备司令部成立,吴焕先担任司令员,编练各地警备部队配合土地改革……

1月11日,红四十军扩编一个师,共2万多人,在潼关,韩城一线布防,与黄河对岸十万中央军……

同日,贺老总带领一万五千扩编后的红三军团,进入宝鸡布防……

西北军将领赵寿山、张汉民带领西北军三个旅,以及警备部队两个团,共11个团的兵力,向陕北榆林一线布防……

大战一触即发。

第九十五章 兵围襄阳第三七八章 大鱼第二二八章 东条上等兵第六十一章 家底丰厚第七十七章 谋取川军指挥权(上)第二十章 码头第三一三章 同志,我们是一路的(2)第四五五章 学打仗第六十五章 骄兵受阻第二章 谈判(二)第二六七章 榆林要塞第八十五章 奇兵突进第一一零章 是谁吹起了冲锋号?第三三章 犀利第二十七章 总攻(4)第六章 门口的恶狗第二四一章 隔山打牛战术(上)第二十六章 疯狂的计划(2)第五十四章 松田的大灾难第二四三章 误会大了!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四章 郁闷的团长们第六十四章 熊本师团的末日第四二五章 老蒋插入东北的第一脚第三十八章 华北观摩团第二七五章 不利第四七八章 突突破点第二十四章 营救(3)第四一三章 魂飞魄散八第四八零章 冲城第四九四章 反攻1943(1)第八十章 苦难历程第三十一章 都是吃老虎第四十九章 溃敌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三七二章 扑空第一五五章 解放区的天(上)第九十三章 谋划湘西(五)第一二零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三十三章 仓促应战的晋绥军第三七二章 扑空第三六一章 跑马黑水城(下)第三七七章 放长线第十六章 血煞109师团(4)第八十四章 初入湖南第二零七章 杀人地,死亡谷(4)第三六零章 跑马黑水城(中)第六十九章 隐忧第一八一章 北线第四九三章 虎口夺食第一二四章 诺门坎(上)第三十四章 老虎营的孬兵(上)第一六六章 僵持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一一章 洛川会议(1)第十一章 十年之间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上)第五章 时代最强音第四五五章 学打仗第四五七章 撤离的机群第二五四章 端倪第一八四章 夺城(上)第八十二章 打汉中第二四九章 冒充红军的鬼子(上)第十二章 我是中国人第二十四章 总攻第五十二章 峥嵘渐起第一一三 心气不顺的胡宗南第七十一章 各方涌动(上)第一一三 心气不顺的胡宗南第一三三章 请战第三十五章 老虎营的孬兵(下)第一一三 心气不顺的胡宗南第二十三章 善将不差兵第一零三章 国防部作战计划第三七零章 将计就计(上)第三十三章 首战告捷(1)第三十六章 神秘的军旗第三零七章 兵锋所指第一二零章 中日决战之前第一七六章 关东军的烟雾弹(上)第四四六章 老高,你要好好干第三二四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二三三章 小南沟歼灭战(下)第三四二章 救命稻草第四二一章 口令第四六零章 换帅第一七五章 一个国家,四个政府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八十四章 百万农民 百万兵(下)第三九六章 水与火的较量(下)第四十七章 坂垣机关第八十七章 斗争中求生存第四七五章 对车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下)第四一七章 争议无处不在第三一零章 狙击显威第五十二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一三三章 请战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三十一章 都是吃老虎
第九十五章 兵围襄阳第三七八章 大鱼第二二八章 东条上等兵第六十一章 家底丰厚第七十七章 谋取川军指挥权(上)第二十章 码头第三一三章 同志,我们是一路的(2)第四五五章 学打仗第六十五章 骄兵受阻第二章 谈判(二)第二六七章 榆林要塞第八十五章 奇兵突进第一一零章 是谁吹起了冲锋号?第三三章 犀利第二十七章 总攻(4)第六章 门口的恶狗第二四一章 隔山打牛战术(上)第二十六章 疯狂的计划(2)第五十四章 松田的大灾难第二四三章 误会大了!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四章 郁闷的团长们第六十四章 熊本师团的末日第四二五章 老蒋插入东北的第一脚第三十八章 华北观摩团第二七五章 不利第四七八章 突突破点第二十四章 营救(3)第四一三章 魂飞魄散八第四八零章 冲城第四九四章 反攻1943(1)第八十章 苦难历程第三十一章 都是吃老虎第四十九章 溃敌第六十八章 西北王第三七二章 扑空第一五五章 解放区的天(上)第九十三章 谋划湘西(五)第一二零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三十三章 仓促应战的晋绥军第三七二章 扑空第三六一章 跑马黑水城(下)第三七七章 放长线第十六章 血煞109师团(4)第八十四章 初入湖南第二零七章 杀人地,死亡谷(4)第三六零章 跑马黑水城(中)第六十九章 隐忧第一八一章 北线第四九三章 虎口夺食第一二四章 诺门坎(上)第三十四章 老虎营的孬兵(上)第一六六章 僵持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一一章 洛川会议(1)第十一章 十年之间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上)第五章 时代最强音第四五五章 学打仗第四五七章 撤离的机群第二五四章 端倪第一八四章 夺城(上)第八十二章 打汉中第二四九章 冒充红军的鬼子(上)第十二章 我是中国人第二十四章 总攻第五十二章 峥嵘渐起第一一三 心气不顺的胡宗南第七十一章 各方涌动(上)第一一三 心气不顺的胡宗南第一三三章 请战第三十五章 老虎营的孬兵(下)第一一三 心气不顺的胡宗南第二十三章 善将不差兵第一零三章 国防部作战计划第三七零章 将计就计(上)第三十三章 首战告捷(1)第三十六章 神秘的军旗第三零七章 兵锋所指第一二零章 中日决战之前第一七六章 关东军的烟雾弹(上)第四四六章 老高,你要好好干第三二四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二三三章 小南沟歼灭战(下)第三四二章 救命稻草第四二一章 口令第四六零章 换帅第一七五章 一个国家,四个政府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八十四章 百万农民 百万兵(下)第三九六章 水与火的较量(下)第四十七章 坂垣机关第八十七章 斗争中求生存第四七五章 对车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下)第四一七章 争议无处不在第三一零章 狙击显威第五十二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一三三章 请战第二四六章 高地(下)第三十一章 都是吃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