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雄辩与强记

孙承宗对周延儒的做法颇为不满,这时当然要为张原说话,向皇太子朱常洛禀道:“太子殿下,张修撰以浅显易懂的道理来引导皇长孙读书,这是因材施教,此前张修撰也曾向臣说起过这种教授方法,臣以为并无不妥之处,而且从这些时日来看,皇长孙能专心向学应有张修撰谆谆教导的功绩在——周侍讲或许是对张修撰的教法理解有误,又因爱护皇长孙心切,这才弹劾张修撰。”

周延儒拱手道:“孙大人,下官笔录的这份帖子皇长孙已经当面朗读过,表示都是张修撰曾经所言,并非下官误会了张修撰。”

神情紧张的朱由校这时总算明白了,这位周先生是冲着张先生来的,说张先生教了他一些不好的道理,想把张先生赶走,难怪周先生每次都要问他张先生教了他一些什么道理,却全是处心积虑为了赶走张先生,这让朱由校很气愤,十二岁少年的爱憎分明,张先生是他最喜爱的讲官,他此前从没遇到张先生这样的人,温和可亲、从不以大道理压他、对他的一些任性颇为包容,所以每次见到张先生来进讲,朱由校不自禁的就快活起来,用他的说法是“心开”这时听周延儒说他读过那份帖子并且表示了认同,朱由校真想大声说“我刚才没看清楚,张先生并没有说过那些话”可是看到爹爹那张板着的大脸,朱由校又不敢挺身而出否认。毕竟他方才是点头说了“是”的,忽是忽否很不好,爹爹定要责罚他——

想到张先生以后不会再做他的讲官了,朱由校心里难过,觉得非常对不起张先生,他不应该把张先生的话讲给周讲官听。

朱常洛听了孙承宗为张原的辩护只微微点点头,他要看张原如何自辩。张原正在看周延儒的那份帖子,方才皇长孙朱由校磕磕绊绊读了两刻时,张原却是一目十行。很快看完,将帖子递给王安,由王安转呈给太子朱常洛。朱常洛问:“张修撰既已看完,可有何话说?”

张原恭恭敬敬道:“太子殿下,周侍讲从皇长孙那里问得并笔录的这些〖言〗论的确出于臣之口,但是,这些都是片言只语连缀的,歪曲了臣当时的讲意——”

周延儒冷笑道:“我如何歪曲你的本意了,请明说。”

张原看着周延儒,说道:“在下想请教周侍讲一句,先师孔圣是否说过‘’这个话?”

周延儒本不屑回答,但在皇太子面前。还是不能失礼,淡淡道:“此言出于论语述而第七,尚不完整,后面还有四个字——”猛然醒悟张原突然提起《论语》这句话的用意。

张原岂肯给周延儒转圜之机,朗声道:“在下当然记得后面还有一句。夫子这句完整说下来应该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如果把最后面这四个字去掉。单把前面四句说给未启蒙的孩童听,说这是孔子所言,如何呢,这四句话当然是孔子所言,但被截了尾,就与孔子本意完全相反了,以孔子之圣贤、论语之精粹犹有漏洞可钻,何况臣进讲时的随口而言!”

“太子殿下,臣有言启奏。”周延儒急了,要反击。

见周延儒要插嘴辩驳,张原拱手道:“周侍讲,请容下官把话讲完,周侍讲为弹劾下官既准备得如此充分,每日套问皇长孙的话,笔录数千言,又何惧下官自辩,难道就不能等下官向太子殿下禀报完毕后再反驳我吗?”

朱常洛道:“周侍讲,请容张修撰自辩。”

周延儒脑门青筋直绽,张原句句带刺啊,但太子既发话,他只有先闭嘴,怒目瞪着张原,这癸丑科状元与丙辰状元成死敌了。

张原面向皇太子,说道:“臣给皇长孙的确说过周侍讲处心积虑记下的那些话,但这些话臣并非孤立说出来的,自有其前言后语在,请太子殿下安坐,臣的自辩比较冗长,臣别无长处,胜在强记,臣要把周侍讲列举的那些所谓的歪理邪说、离经叛道之言一一放回原来的语境恢复起本意,皇长孙殿下、伴读小高公公,还有钟公公可以指证臣是否记忆有误。”

钟太监暗暗激动,心道:“张原果然雄辩,先以割截孔子之言先声夺人,现在又要展示其无与伦比的记性了,久闻张原过耳成诵,今日终于可以见识见识了。”

张原从周延儒笔录的第一条他的离经叛道语说起,不仅把自己当时说过的话复述无误,还把皇长孙的问话也一一道出,就连皇长孙略显童真的语气也模仿了个三、四分,更把钟太监偶尔的插话也都说了出来,说毕一事,问朱由校:“殿下,臣当时是不是这么说的?”

朱由校见张原镇定自若,他也安下心来,应道:“张先生说得极是,一字不差,就好比当日进讲场景重现一般。”

张原又问:“钟公公和小高公公呢?”

钟太监赞道:“张修撰好记性,杂家当日就是这么说的。”

小高当然也给张原作证说张原说得没错了。

张原又讲第二条离经叛道语,这样一条条讲下来,朱常洛对照着周延儒的帖子看,张原把周延儒记下的那些话都嵌进去了,但联系前言后语,就与周延儒要弹劾张原的那些意思迥异了,张原最多也就是与王阳明弟子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的思想有些相近,与歪理邪说那是毫不沾边,其实张原还是对自己的原话略有些改动的,但没有录音机,周延儒就是当时站在旁边听也无法指证他,有皇长孙、钟太监父子给他作证呢。

待张原辩驳到第十七条,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现在皇太子已经不是怀疑张原有没有离经叛道语,而是震惊于张原的强记,钟太监很合适地在太子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千岁爷,张修撰为童生时就以过耳成诵名扬江南。”

朱常洛问:“为什么是过耳成诵?”

钟太监答道:“张原幼时患有眼疾,不能过度用目力,四书五经都是请人读给他听,甚是刻苦,终于磨练成过目成诵的本事。”

朱常洛叹道:“少有的奇才啊。”

钟太监道:“忠孝仁义,人品亦佳。”

朱常洛点点头,对口若悬河的张原道:“张修撰不必再自辩,周侍讲是误会你了。”

周延儒知道自己这次弹劾张原已完全失败,姚宗文说得一点不错,张原狡猾无比啊,而且也的确有过人之能,强记且不说,这份镇定就人所难及,而且,皇长孙和那两个太监明显偏袒张原,张原怎么说他们都点头附和,这让他如何辩驳,看来他这次弹劾张原还是太轻率了,对张原的狡猾估计不足,现在处境很不妙——

周延儒当即向皇太子跪下道:“太子殿下,小臣愚昧,听得片言只语未加详察,只凭一腔忠心就错怪张修撰,小臣甘受太子殿下责罚。”

朱常洛见周延儒言语诚恳,也只以为周延儒是误会了张原,让钟本华把周延儒搀起,说道:“周侍讲不须自责,你与张修撰同为东宫讲官,都为教导我儿殚精竭虑,都是一片忠心,两位莫要因此事生了隔阂,以后还要共同教育好我儿由校。”

张原当即表态:“周侍讲既已承认是误会了下官,下官如何还敢有怨言,以后下官有什么做得不妥之处,还望周侍讲照样指出来,下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话听得真别扭啊,周延儒却只得忍了,还要向张原道歉,他必须这么做,为的是保住东宫讲官这个位子,也力图挽回皇长孙对他的印象。

朱常洛道:“今日之事几位莫要外传,免得流言说我东宫讲官不和睦。”

钱龙锡、孙承宗、周延儒、张原一起躬身道:“遵命。”

朱常洛又道:“误会已解,那就今日照常进讲吧。”让钟本华陪着周延儒去主敬殿给朱由校上课,待周延儒走后,朱常洛又安慰、夸赞了张原几句,让内侍送孙承宗和张原出宫,他这边由钱龙锡开讲《易经》。

巳时末刻,张原与孙承宗出了东华门,张原长舒了一口气,对孙承宗道:“多亏孙大人事先提醒,下官是一身冷汗哪。”

孙承宗黑脸在烈日下放光,摸了摸胡子,笑道:“张修撰的自辩精彩之至,让我大开眼界。”

张原道:“惭愧,说得口干舌燥,才勉强过关——下官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是人情世故不通达,还是处事不圆滑,总有人跳出来非难我,让我防不胜防,很是烦恼。”

孙承宗道:“朝中党争纷乱,私心杂念者多,朝政日坏、饥荒四起、军备不修、边虏猖獗,这些事却少有人关注,我知张修撰是不甘庸庸碌碌只谋自己高官富贵的,时下是想要做点事就遭人忌,但张修撰也清楚,有敌就有友,所以不要太在意一些无端弹劾之语。”

张原道:“孙大人指教得是。”心想:“不知周延儒还怎么教那皇长孙?”

——————————

年度作家、年度作品评选,请书友们投小道一票吧,这是一个荣誉,请书友们支持一下,感谢。(未完待续

第389章 裂痕第110章 年节、灯景、拙荆第60章 澹然心乱第27章 静夜思第49章 我意孤行三上架感言第261章 三重门第77章 牛刀小试第57章 及时雨第298章 人生百年天涯海角第85章 姚讼棍的苦与乐第18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3章 蒙目棋第38章 蓬门美玉第361章 情与禅第263章 无故加之而不怒第248章 风雨夜第94章 二丑第245章 子不语第18章 一概看不懂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201章 遥望萨尔浒第455章 誓言与喜事第476章 北岳山伏击二说说萝莉养成第260章 二度梅第177章 姐妹错认第63章 姚记书铺第446章 无言的交锋第47章 且逐狐犬行一程第190章 小人的中庸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21章 初出茅庐第471章 水墨美人第427章 大雪中的辩论(上)第66章 穆家有女初长成第36章 后台第8章 宿慧弄清寒mm论春梦及其他第186章 痛殴董祖常第235章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第395章 昏招第477章 景福宫之变第409章 甘露饼第244章 难求一夕欢第497章 改版七大恨第192章 怒其不争第494章 暗流汹涌书友何剪烛2012评贼道三痴之四善第407章 慈母心第121章 张案首和辟水珠第84章 夕阳下说书人第58章 暴雨下的温馨第324章 宜冠本房第74章 六寸金莲吓死人第51章 闷骚第163章 莲花原属似花人第257章 琉球王子第364章 春秋房风波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309章 我见犹怜第206章 一招鲜吃遍天第206章 一招鲜吃遍天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402章 非礼勿多视从上品寒士到雅骚流转的意境第444章 又见方鸿渐第309章 我见犹怜书友弄清寒评雅骚和八股第391章 朱徽嫙第22章 耕肥田告瘦状第449章 叶赫那拉第97章 春梦第234章 翰社首领之争第439章 风雪夜归人第86章 冷猪肉书友一年一悟论雅骚的底蕴和美女第266章 宁吃眼前亏第185章 南屏晚钟第344章 聚宝门惊变第127章 太监的品味第162章 今生得见挖笋人第173章 磨镜焚香说杨妃第268章 张原出监第312章 欲寄彩笺兼尺素第71章 婴姿第209章 汹汹逼门第407章 慈母心第383章 诸葛马前课第125章 夜船航第359章 雪夜思美人第259章 夜船无人私语时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426章 生财有道第412章 颜面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355章 皇帝憋屈第404章 雄辩与强记第439章 风雪夜归人
第389章 裂痕第110章 年节、灯景、拙荆第60章 澹然心乱第27章 静夜思第49章 我意孤行三上架感言第261章 三重门第77章 牛刀小试第57章 及时雨第298章 人生百年天涯海角第85章 姚讼棍的苦与乐第18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3章 蒙目棋第38章 蓬门美玉第361章 情与禅第263章 无故加之而不怒第248章 风雨夜第94章 二丑第245章 子不语第18章 一概看不懂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201章 遥望萨尔浒第455章 誓言与喜事第476章 北岳山伏击二说说萝莉养成第260章 二度梅第177章 姐妹错认第63章 姚记书铺第446章 无言的交锋第47章 且逐狐犬行一程第190章 小人的中庸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21章 初出茅庐第471章 水墨美人第427章 大雪中的辩论(上)第66章 穆家有女初长成第36章 后台第8章 宿慧弄清寒mm论春梦及其他第186章 痛殴董祖常第235章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第395章 昏招第477章 景福宫之变第409章 甘露饼第244章 难求一夕欢第497章 改版七大恨第192章 怒其不争第494章 暗流汹涌书友何剪烛2012评贼道三痴之四善第407章 慈母心第121章 张案首和辟水珠第84章 夕阳下说书人第58章 暴雨下的温馨第324章 宜冠本房第74章 六寸金莲吓死人第51章 闷骚第163章 莲花原属似花人第257章 琉球王子第364章 春秋房风波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309章 我见犹怜第206章 一招鲜吃遍天第206章 一招鲜吃遍天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402章 非礼勿多视从上品寒士到雅骚流转的意境第444章 又见方鸿渐第309章 我见犹怜书友弄清寒评雅骚和八股第391章 朱徽嫙第22章 耕肥田告瘦状第449章 叶赫那拉第97章 春梦第234章 翰社首领之争第439章 风雪夜归人第86章 冷猪肉书友一年一悟论雅骚的底蕴和美女第266章 宁吃眼前亏第185章 南屏晚钟第344章 聚宝门惊变第127章 太监的品味第162章 今生得见挖笋人第173章 磨镜焚香说杨妃第268章 张原出监第312章 欲寄彩笺兼尺素第71章 婴姿第209章 汹汹逼门第407章 慈母心第383章 诸葛马前课第125章 夜船航第359章 雪夜思美人第259章 夜船无人私语时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426章 生财有道第412章 颜面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355章 皇帝憋屈第404章 雄辩与强记第439章 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