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说死

看来钟本华要和魏朝争风吃醋了,不知会不会打起来?

张原笑了笑,进文华门,来到后殿主敬殿,钟本华与另一个太监韩本用已经在殿上,稍等了一会,就见客印月、魏朝、魏进忠三人陪着青衣圆帽的皇长孙朱由校来了,朱由校向张原行礼,张原还礼,师生二人分头坐下,客印月并未离去,而是与伴读高起潜一道跪坐在皇长孙左右陪伴,以前客印月只是中途送点心来,这回却陪着来读书了,想必是考虑到朱由校需要她,钟本华、韩本用、魏朝、魏进忠这四个太监侍立一边——

张原凝目看着皇长孙朱由校,朱由校原本下巴就尖,这些天又瘦了一些,看着更象锥子脸了,脸色还有些发青,朱由校的体质不佳啊,这让张原颇为担心,他就指望小木匠安安稳稳继承皇位后才有他的用武之地呢,说道:“殿下还要保重贵体才好。”

缺少父爱的朱由校顿时眼泪就流了下来,叫了一声:“张先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张原站起身道:“今日先不读书,我陪殿下说说话。”示意朱由校跟着他走到大殿右边的菱花槅扇长窗前,上午的阳光照过来,明朗舒适,窗外有几株野秋葵,淡黄色的花在秋阳下轻轻摇曳,高墙深殿,寂静无声。

张原侧头看着朱由校,宽慰道:“殿下手足情深,感逝伤怀,但也不要过于哀痛,自己保重身体最要紧,人各有寿夭,这是没法挽回的事。”

朱由校默不作声,好半晌忽然问道:“张先生,象我三弟这样死了,会是去了哪里呢?”

这是一切哲学的起源,多少人想问的却永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啊,张原没急着回答。却问:“殿下自己是怎么想的?”

朱由校摇头道:“我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我看到三弟他一动不动了,叫也叫不应,我非常害怕。”说到“害怕”两个字,便回头叫了一声:“嬷嬷——”

客印月便快步走过来,拉着朱由校的手,柔声道:“哥儿别怕,嬷嬷在这里呢。”眼波流动。瞟了张原一眼。“请张先生好好和哥儿说说,哥儿问我,我答不好。小妇人让哥儿来问张先生,张先生是大才。”

张原道:“从来没有死而复活的人,所以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说得清楚。就是先圣孔子,也不说怪力乱神之事,孔子只谈论他知道的并坚信的事,儒家学问是入世者、也就是活着的人的学问,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要我们先好好活着,活都没活好,哪里还去考虑死呢。”

张原这样正统的回答显然不能满足朱由校的好奇心。朱由校道:“可是我听有些宫人说人是有灵魂的,死后就变成鬼了,张先生你认为呢?”因为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崇信佛教,所以万历以来明宫中信佛之风大起,太监宫女大多数都信佛。

张原道:“灵魂和鬼不是一回事,鬼是佛教说的六道之一种,人作了恶事。就会堕入饿鬼、畜生和地狱这三恶道——”

“这个我知道。”朱由校道:“嬷嬷和我说过,有三恶道也有三善道,好人死后转生善道,坏人堕入恶道,我三弟是小孩子。哪能做什么恶事,善事好象也没有。那他会去什么道?”

朱由校说这话时,客印月那双大大的美眸就看着张原,看张原怎么回答,张原目不斜视道:“佛教导人行善,这是好的,这世上大奸大恶之人和大善大贤之人一样稀少,绝大多数人是既没多良善也没多可恶,三皇孙夭折实在可惜,想必还会托生为人——”

说到这里,张原微微一笑,道:“殿下,我是你的儒学讲官,不是传法的和尚,我只就我知道的和我相信的向殿下说明,首先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但以前有个叫列御寇的贤人说‘死之于生,一往一返,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又用更通俗易懂的话解释给朱由校听,接着说道:“所以佛教所言也是有可能的,三皇孙解除了疾病的痛苦也是一种解脱;其次,三皇孙与殿下是兄弟,他既去了那不可知的地方,殿下怀念他可以,过于伤心则不好,还是要好好将养身体,既然活着,那就要好好活着。”

朱由校点点头:“张先生说得是,若是重新投胎做人,又要一年一年长大,好难熬的,我真想快快长大。”

相信有来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有信仰的人为人处事就有底线,不容易歇斯底里,张原含笑道:“殿下这么想就对了,长大了才好。”

却听朱由校又道:“长大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原问:“殿下长大了想做什么事?”

朱由校迟疑了一下,看着张原道:“张先生,我说实话你不要责骂我。”

张原道:“诚实总是美德。”

朱由校便道:“我长大后若没有其他事的话我还是想玩玩游戏、做做木工活,想着我三弟这么小就死了,所以我要多玩玩,不然太吃亏了。”

十二岁的朱由校从自己弟弟夭折之事上总结出了要及时行乐的道理,这没什么好指责的,张原这时不能和皇长孙讲什么“敬始、慎终,追远”这种追求道德穿越的生死观,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一种高远的目标,很难达到,晚明士绅享乐成风,人性的觉醒最先表现出来的是自私、是我行我素、是蔑视传统道德规范——

张原这时也不能对朱由校说“过几年你就要当皇帝了,你还得学习,不然以后看臣子的奏疏都看不懂,不就全由太监摆布了,魏忠贤也不识字,文盲对文盲,正好忽悠你。”说道:“殿下爱好游乐、木工,这也没什么不对,不过书还得读,读书明理,能辩忠奸。殿下是皇长孙,是天下百姓之望,殿下行一点点善,对天下而言就是大善,就能利益万民。”

朱由校点头道:“是,象张先生就是忠臣,先前的周讲官就不怎么忠,这就是我出阁读书后才明白的。”

张原微微而笑:“多谢殿下夸奖。不过呢。有时忠言逆耳,殿下以后听到不中听的劝谏不能只凭好恶来判断忠奸,而要多方面考虑。要多听取别人意见,不能专听一个人的。”

朱由校道:“张先生说的话既是忠言又中听,我就听张先生的话。”

张原道:“我不是圣贤。肯定也会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殿下不能专听我一人之言,象孙先生、马先生都是很好的讲官,殿下也要听取他们的善言,同一件事多听几个人的意见,然后自己来决断,这就叫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朱由校点头,对客印月道:“嬷嬷,张先生真是谦虚啊。”

客印月那双媚目瞅着张原。应道:“是,张先生很是谦虚,做错了事也敢承认。”

朱由校奇道:“张先生做错了什么事?”

张原浑身一燥,就听客印月答道:“嬷嬷是打比方,是说张先生品德好。”眼风朝张原轻轻一撩。

张原微笑道:“多谢客嬷嬷美言,客嬷嬷今日没给殿下准备点心吗?”

客印月眼风又是一撩,说道:“哥儿这几日寝食不安呢。哥儿,听了张先生这一番话,心里舒坦些没有?”

朱由校道:“舒坦多了,三弟由楫肯定是投胎做人,又重新吃奶了。”

客印月道:“哪有这么快。还要十月怀胎呢。”见张原眼睛看过来,白如凝脂的脸颊微微一红。

朱由校的确觉得心开了许多。也有些胃口了,说道:“那嬷嬷去给我拿些窝丝虎眼糖、佛波罗蜜,还有花果子油酥来吃,也给张先生带几块甘露饼来。”

张原一听“甘露饼”三字,忙道:“我不吃。”

一旁的客印月唇边含笑,说道:“这甘露饼是光禄寺送来的。”

张原道:“也不吃,我怕言官弹劾我贪吃零食没有为人师表的样子,殿下可以吃,殿下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平日要多吃多活动——好了,现在开始读书吧,大声朗读。”

客印月对朱由校道:“哥儿,那嬷嬷先回宫去,到正巳时给你送茶点来。”

魏朝跟着客印月一道回宫去了,魏进忠也告辞去巡视甲字库,这边只余钟本华、高起潜侍候,张原开讲,依旧是温习学过的《论语》章节,然后开讲新章节,张原允许朱由校在他讲课时随时提问,有不明白的当时就问,这样可让朱由校集中注意力——

讲了大半个时辰,客印月领着一个宫人捧着点心漆盒来了,张原便让朱由校歇息吃点心,张原则在殿廊上练两遍太极拳以舒展筋骨,这是他的习惯,在翰林院他也练,在宫中倒是没练过,现在见朱由校体质差,决定不顾可能引起的非议,要引导朱由校锻炼身体,三皇孙朱由楫夭折,万历皇帝和皇太子朱常洛肯定心情沉重,这时候教朱由校强身健体之术时机正合适——

果然,在边上吃花果子小油酥的朱由校好奇地看着张原练拳,待张原练罢,赶忙问:“张先生,你这是练什么武术?”

张原道:“这是为了强身健体,我读书写字累了,就起来练两遍,对身体很有好处,殿下也跟着我一起学吗?”

朱由校喜道:“好极,张先生真是文武全才。”

张原笑道:“我这算得什么,王阳明先生、唐荆川先生都是大儒并且精通武术,阳明先生在平定宁王叛乱、夜里静坐养气时突发长啸,军中数人万人都听得惊心动魄,唐荆川先生写了一部武术的书,叫《武编》,不懂武术哪里写得出。”

朱由校问:“那王、唐两位先生怎么不来东宫做讲官?”不管王阳明名气有多大,朱由校一律不知,前些日子张原讲课时提到李白、杜甫,朱由校也是懵然不知是谁,小木匠的见识实在是少得可怜。

张原笑道:“那都是百年前的人了,在世时也都是忠臣。”当即教了朱由校几式简易太极拳,让高起潜也跟着一起学,早晚多练几遍。

朱由校一边练一边问:“张先生,这拳术怎么这么慢腾腾?”

张原道:“这就是要练慢,殿下把这个拳术练好了。对读书写字有好处,对做木工活也有好处?”

朱由校眼睛一亮,忙问:“对做木工活也有好处?”

张原道:“心静、手稳,无往而不利。”

这下子朱由校有兴趣了,有滋有味地和高起潜一起比划着,张原站在边上看,不管练得对不对,肯活动就是好事。又想小木匠练太极拳好象不大合适。过几日再教一套广播体操吧,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更好练,他对小木匠是寄予厚望哪。

客印月捧着漆盒过来道:“张先生要吃些什么?”

张原道:“多谢客嬷嬷。我真的什么也不吃。”

客印月轻声道:“都是哥儿能吃的,张先生也能吃。”

张原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啊。”

客印月轻笑道:“没想到张先生这么胆小的。那日怎么——”

“客嬷嬷,”张原打断客印月的话:“不要总提当日之事,那样对我对嬷嬷都没好处。”

自从被张原摸了奶子之后,客印月似乎对东宫讲官张原张修撰失去了敬畏,说道:“这是张先生先提起的,说什么口出口入。”

这话被客印月这么一简略实在太别扭,张原摇了摇头,他也不能和客印月闹翻,这妇人在皇长孙心目中的地位无人能够取代啊。别人不知道客氏的重要性,他张原高瞻远瞩岂能不知,说道:“令弟现在何处?明日让他来翰林院找我,我给他找份差事。”

客印月对张原的示好比较快活,笑吟吟道:“可是我弟弟已经回保定了,几个月前就回去了。”

张原道:“那下次再说吧,客嬷嬷有事尽管吩咐。”

客印月道:“多谢张先生。张先生真是诚信君子。”

这时钟本华过来道:“张修撰,明日中秋节,内城不宵禁,杂家请你在十刹海饮酒赏月如何?”

张原道:“抱歉,钟公公。我已约了几位翰社友人一起聚会,改日再来叨扰公公吧。”

钟太监道:“张修撰何妨请诸友一起来。张修撰是知道的,杂家在杭州是有名的好客,文人雅士、高朋满座,十刹海的月色比得西湖月色,张修撰不要错过。”

盛情难却,张原道:“那好,明日傍晚我呼朋唤友来打扰公公。”

钟太监喜道:“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

黄昏时张原出东安门,却见师兄徐光启在等着他,徐光启道:“介子,一直想请你去西城天主堂观摩,却是不得闲,今日去看看,如何?”

张原看徐光启脸色有点不对劲,道:“好,这就随师兄去。”让武陵回东四牌楼,汪大锤和穆真真随他一起去天主堂。

天主堂在宣武门内东隅,距离东安门有七、八里路,徐光启乘上马车,让张原也上来,张原看了一眼穆真真,穆真真轻声道:“少爷,不要紧的,没感觉呢。”

张原坐上马车,问:“徐师兄,是不是南京耶稣会有什么事?”

徐光启问:“介子也看过今日的邸报了?”

张原道:“没有,我今日入宫进讲,没看到最新的邸报。”

徐光启道:“介子真是料事如神、洞察入微啊,你去年说的王丰肃还会惹祸,果然事发矣,南京礼部侍郎沈榷去年九月就有《参远夷疏》要求查封南京天主教堂,还把王丰肃拘押起来,当时是你出面暂时化解了危机,但沈榷哪里甘心,今年五月又有《再参远夷疏》送到通政司,却又因为梃击案发,内阁一时无暇旁骛,本月沈榷又上了《参远夷三疏》,要求将在华的泰西传教士尽数驱逐出境,这是今日邸报刊出的,沈榷这一回是来势汹汹,联合了南京礼部郎中徐如珂、礼科给事中晏文辉、余懋孳等人一连上了几道疏,方阁老支持沈榷,拟旨要南京刑部先拘捕王丰肃、谢务禄,查封南京天主堂,而下一步就是要下达禁教令,若真到了那个地步,利公在中华数十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张原眉头紧皱,听徐光启又道:“沈榷的奏疏着实可笑,说驱逐遣散了大西洋的天主教众。国家就太平万万年,再无意外之虞,那徐如珂也算得是名儒,却也随声附和,他们的奏疏还提到了你的冰河说,认为这正是西洋星官学说的流毒,说朝中官员、各省士子都有中西学之毒者,必须铲除。才能还朗朗乾坤。”

张原道:“鼠目寸光、固步自封之辈。误国却自以为是护国,可笑!可鄙!”

徐光启道:“我已写好了为西学、为耶稣会辩护的奏章,介子你先看看。”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卷稿纸,递给张原。

张原展开来看,开篇写道:“臣见邸报。南京礼部参西洋陪臣庞迪峨等,内言‘其说浸淫,即士大夫亦有信向之者’;又云‘妄为星官之言,士人亦坠其云雾’,曰士君子、曰士人,部臣恐根株连及,略不指名,然廷臣之中,臣尝与诸陪臣讲究道理。书多刊刻,则信向之者,臣也;又尝与之考历法,前后疏章俱在御前,则与言星官者,亦臣也……”

徐光启这是挺身而出把他自己和庞迪峨、王丰肃等人放置在一起待罪自辩了,这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人遇事唯恐连累到自己,撇清都来不及,在这份数千字的辩护疏中,徐光启从他接触天主教义到信仰的历程一一道出,反映了一个求知上进的士大夫是如何在不弃儒学又信仰天主的精神之路。又逐条剖析大明士庶对西洋天主教义和教徒的种种误会,并对各种谣言予以批驳。恳请万历皇帝对天主教徒和僧众道士一体容留——

看罢徐光启的辩护奏疏,张原很感动,徐师兄敢于担当的坦荡胸怀和捍卫真理的勇气让他敬佩,徐师兄捍卫的并非仅是天主的教义,徐师兄更看重的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西学知识,张原道:“徐师兄不要过于担忧,师兄明日上疏,我也将联合几个人上疏为师兄助声势,一定要阻止禁教令的颁行。”

徐光启脸有忧色:“有方阁老支持沈榷,想要阻止此事只怕很难。”

张原明白徐师兄的意思,方从哲因为冰河说本来就对他很有不满,支持沈榷办理南京教案就是对冰河说的打击,他上疏为耶稣教士辩护岂不是火上浇油,方从哲更要一力严办了——

张原道:“我会尽量多想些办法,尽力而为。”

来到宣武门天主堂,庞迪峨、龙华民、金尼阁几位神父闻讯出来相迎,徐光启一一为张原介绍,金尼阁是旧相识,说道:“张修撰,自去年底与张修撰同船到了京中,直至今日才与张修撰再见。”

张原道:“金司铎,在下有一好消息相告,《伊索寓言》已由我翰社书局刊刻印行,下月应该就会寄送到京城来。”

金尼阁苦笑道:“若禁教令下来,我等泰西国人就都要离开大明国,汉字版的《意拾寓言》我等怕是看不到了。”

张原宽慰道:“莫要悲观,天主会赐予你们好运,利公在天之灵也会护佑你们。”

庞迪峨、华华民等人感谢张原的祝福,由金尼阁领着张原参观教堂,这教堂的右边就是利玛窦的宅邸,乃是万历皇帝所赐,利玛窦又筹资在邸左建了天主堂,是那种哥特式建筑风格,尖塔高耸、立柱修长,门窗嵌着彩色玻璃,藻绘绚丽,工匠、玻璃、画工都是不远万里从意大利、法兰西诸国运来的,教堂中耶稣的画像高供其上,耶稣左手握浑天图,右手指着仰头看他的人,右边有圣母堂,是少女抱婴儿像,圣母神态圣洁恬静,让人一见心安——

张原与穆真真、汪大锤三人在天主堂观看了一场弥撒,未在教堂用晚餐,匆匆赶回东四牌楼,今日是八月十四,照常宵禁,晚归犯禁可不好。

————————————————————————

六千字更到,思路渐开,明日继续大章更新,求票!

第207章 如此残花败柳第367章 贡院失火第180章 及时雨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213章 财神范蠡是吾师第101章 就是她第266章 宁吃眼前亏第132章 三英战吕布第394章 揭贴之秘第478章 挑衅第486章 胜负一线第387章 落水第59章 贴身肉搏第296章 亲迎之期第112章 柳絮飞来片片红第347章 骑驴找驴第280章 嫁祸大名士第356章 点石成金第152章 孺子护母第384章 反正我是信了第421章 知错不改第118章 米芾云山第217章 翩然一羽云间鹤第26章 后生可畏书友陈归来写在雅骚上架前夕第445章 登门打脸第449章 叶赫那拉第240章 有我之境第106章 隔屏密语书友晓月灿听昆曲读雅骚第68章 住家弟子第411章 疑似偷欢第246章 杀威棒第348章 金山夜戏第447章 除夕烟火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489章 景徽的病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98章 少女蹴鞠第244章 难求一夕欢第487章 在广宁第117章 何等人最作孽?第159章 将饮茶第396章 暴死第496章 行路难第248章 风雨夜第450章 坦白第499章 风狂雨急能立定第451章 慕少艾第350章 不狎妓是罪过第392章 波澜起第259章 夜船无人私语时第83章 外来和尚好念经第326章 我爱燧发枪第273章 女花荣第43章 八股第一篇第403章 文华殿风波第177章 姐妹错认第283章 秋雨春声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503章 决战前夕第23章 山阴县衙第96章 饱暖思美人第398章 从翰林院到文华殿第10章 一树梨花压海棠第494章 暗流汹涌第292章 惊才绝艳第368章 一石二鸟第33章 七擒七纵第200章 木鱼声中杏花落第241章 射蝉第291章 东林辩难第418章 翻云覆雨第184章 九字诀第132章 三英战吕布第431章 功利与惜羽第182章 七夕幽情第38章 蓬门美玉第156章 宵小奸谋第84章 夕阳下说书人第305章 王见王第164章 如贼如鬼第21章 初出茅庐第60章 澹然心乱第72章 越王桥上第253章 周瑜打黄盖第477章 景福宫之变第177章 姐妹错认第456章 山海关第227章 千夫所指第105章 小聘第10章 一树梨花压海棠第193章 长袖善舞第8章 宿慧书友蚊子mm论张原青浦之行伏笔第185章 南屏晚钟第170章 情挑张案首第271章 三管齐下第358章 无极长生
第207章 如此残花败柳第367章 贡院失火第180章 及时雨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213章 财神范蠡是吾师第101章 就是她第266章 宁吃眼前亏第132章 三英战吕布第394章 揭贴之秘第478章 挑衅第486章 胜负一线第387章 落水第59章 贴身肉搏第296章 亲迎之期第112章 柳絮飞来片片红第347章 骑驴找驴第280章 嫁祸大名士第356章 点石成金第152章 孺子护母第384章 反正我是信了第421章 知错不改第118章 米芾云山第217章 翩然一羽云间鹤第26章 后生可畏书友陈归来写在雅骚上架前夕第445章 登门打脸第449章 叶赫那拉第240章 有我之境第106章 隔屏密语书友晓月灿听昆曲读雅骚第68章 住家弟子第411章 疑似偷欢第246章 杀威棒第348章 金山夜戏第447章 除夕烟火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489章 景徽的病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98章 少女蹴鞠第244章 难求一夕欢第487章 在广宁第117章 何等人最作孽?第159章 将饮茶第396章 暴死第496章 行路难第248章 风雨夜第450章 坦白第499章 风狂雨急能立定第451章 慕少艾第350章 不狎妓是罪过第392章 波澜起第259章 夜船无人私语时第83章 外来和尚好念经第326章 我爱燧发枪第273章 女花荣第43章 八股第一篇第403章 文华殿风波第177章 姐妹错认第283章 秋雨春声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503章 决战前夕第23章 山阴县衙第96章 饱暖思美人第398章 从翰林院到文华殿第10章 一树梨花压海棠第494章 暗流汹涌第292章 惊才绝艳第368章 一石二鸟第33章 七擒七纵第200章 木鱼声中杏花落第241章 射蝉第291章 东林辩难第418章 翻云覆雨第184章 九字诀第132章 三英战吕布第431章 功利与惜羽第182章 七夕幽情第38章 蓬门美玉第156章 宵小奸谋第84章 夕阳下说书人第305章 王见王第164章 如贼如鬼第21章 初出茅庐第60章 澹然心乱第72章 越王桥上第253章 周瑜打黄盖第477章 景福宫之变第177章 姐妹错认第456章 山海关第227章 千夫所指第105章 小聘第10章 一树梨花压海棠第193章 长袖善舞第8章 宿慧书友蚊子mm论张原青浦之行伏笔第185章 南屏晚钟第170章 情挑张案首第271章 三管齐下第358章 无极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