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各方反应

八月初的《德国医学》中,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所着的两篇有关阑尾炎的解剖、病理等观点的论文,在九月初的时候终于抵达了大多数订阅者的手中。

同一本杂志,大家看到的时间可能前后相差两个月。

最悲剧的就是北美的医师们,无论是《柳叶刀》还是《德国医学》,他们运气好的话确实能在一个月之内看到,但是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拖上两个月也属于正常。相比较而言,处在世界中心的欧洲医师们就要幸福多了,像维也纳的医师们,基本上一周时间就差不多能够收到《德国医学》的最新一期了。

九月初,维也纳。

维也纳总医院,也就是维也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这座医院在医学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这个时代欧洲最顶尖的医院之一,维也纳医院除了总体水平处于领先之外,还有两个在医学史上不能不提的医师存在——弗洛伊德和毕尔罗特。

弗洛伊德从生理转到外科,又从外科转内科再到精神病,现在刚刚开始接触心理学,正在巴黎跟随另外一位大牛学习催眠,《梦的解析》甚至连雏形都还没有形成。但是以前曾经是柏林大学外科学教授的毕尔罗特在几年前又开创了毕1式手术,此时却声望正隆。

“教授!”

外科医师沃尔夫勒拿着刚刚收到的《德国医学》,急匆匆的走进了毕尔罗特教授的办公室,大声的说道:“您一定要立刻看一看这一期的《德国医学》,上面又刊登了两篇柏林大学亨特拉尔先生的论文!”

“哦?这次是有关哪方面的?”

正在伏案工作的毕尔罗特有些讶异的抬起头,接过了助手递过来的杂志。

如果是普通的外科医师,毕尔罗特可能根本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毕竟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即使频频发表论文的话,其内容往往都会集中在一个研究领域之内。但是对于这位亨特拉尔先生,毕尔罗特可就不敢如此武断了——瞧瞧他这一年来的研究方向,广杂的甚至让毕尔罗特觉得不可思议!

无菌消毒和局麻技术还好说,毕竟都是外科医师们的工作,但是当毕尔罗特因为无菌消毒和局麻技术而开始关注起这位亨特拉尔医师。查找他以前曾经发表的论文时才发现,仅仅在《德国医学》和《柳叶刀》两本期刊上,这家伙就还发表过一篇关于血型的,还有一篇关于腹部冲击法的……

所以听到沃尔夫勒的话之后,他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还是有关于阑尾的!”

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沃尔夫勒郑重的说道:“不过这一次亨特拉尔先生已经完成了十六台阑尾切除术,并且病人全部康复了!”

“什么?!”

毕尔罗特闻言大惊,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对于这位亨特拉尔先生会开始进行阑尾切除术,毕尔罗特时早就有了思想准备的。事实上。任何一个外科医师看了八月份那两篇论文之后都能猜得出来,研究完了解剖、生理和病理,甚至把诊断标准都放出来了,接下来完成的必然是阑尾的切除。

在毕尔罗特眼中,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毕尔罗特没想到的是,这位亨特拉尔先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口气完成如此多例的手术,而且病人竟然全部康复了!

这怎么可能?!

开腹手术的难度有多大,危险性有多高。这个时代比毕尔罗特更加清楚的人恐怕还真的不多。作为外科学历史上的宗师级人物,毕尔罗特自己最得意的研究就是毕1式手术。从1881年初在lvfang下进行第一台手术开始,短短一年中完成了超过二十例,但是手术大多失败,多数病人也没能存活太长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接下来几年他大幅减少了此类手术的原因……

因此哪怕维也纳医院通过亨特拉尔的标准诊断了几例病人,却没有进行一台手术——毕尔罗特自己开展的毕1式手术死亡率太高了。他现在对开腹可是小心谨慎的很。

但是现在杂志上论文竟然告诉自己,有人开腹手术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立刻翻开手中的《德国医学》杂志,毕尔罗特迫不及待的翻到了那两篇论文所在的地方,仔仔细细的读了起来。这一篇关于阑尾切除术的论文内容相当多,包括术前的准备以及麻醉的方式。包括手术切口的选择和开关腹方法,还有术中一系列的注意事项等等,而在这篇论文的最后,编辑们附上了一个小小的统计表,是在两个月时间内夏洛特医院外科完成的十六台阑尾切除术结果统计表:十六个病人全部切除了阑尾,然后全部康复出院!

这是杂志临出版之前,海因斯特地找约翰加上的。

“他怎么做到的?”

看完了整篇论文之后,毕尔罗特的脸上一片茫然。

虽然无论从手术部位和疾病种类上看,胃癌和这种所谓“阑尾炎”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对方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依然让毕尔罗特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打开人类的腹腔,真的这么容易?

看到毕尔罗特的表情之后,沃尔夫勒小心翼翼的问道:“教授,您说会不会是论文的内容有误……”

“不可能!”

不等助手的话音落下,毕尔罗特就已经有些暴躁的挥手道:“柏林大学……伯格曼教授绝对不是那样的人,而且《德国医学》杂志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刚刚看完论文的时候,毕尔罗特自己实际上也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但是也就是一刹那的功夫就消散掉了。作为柏林大学的前外科学教授,毕尔罗特对于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充满了信任,而且论文上说的清清楚楚,《德国医学》的编辑已经实地验证了这个结果。他们有什么理由撒谎?

沃尔夫勒咧了咧嘴,不敢多说什么了。

看着手中的杂志,沉吟了好一会儿之后毕尔罗特突然开口问道:“我记得,上次我曾经让你给伯格曼教授写过信,说派人过去学习新式无菌消毒技术和局麻技术,但是对方婉拒了。是吗?”

“是的,先生。”

微微一怔,沃尔夫勒连忙恭敬的说道:“伯格曼教授并不是拒绝,而是解释说是因为亨特拉尔先生想要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所以希望能够推迟一段时间……看信中那些字面的意思,这次夏洛特医院一系列的成绩应该是以亨特拉尔先生为主,伯格曼教授最多只是辅助工作。”

“亨特拉尔……”

皱了皱眉头,毕尔罗特低声的念叨了起来:“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气我可以肯定以前绝对没有听说过。听说是个美国人?”

“是的,纽约人。”

点了点头,沃尔夫勒很肯定的回答道。

从杂志上面的信息当然看不出那位亨特拉尔先生是什么人,多少岁,但是伯格曼教授的回信中可是说的清清楚楚,因此沃尔夫勒记得这件事情。

“那就去参加这个十月份的会议!”

默然良久之后,毕尔罗特突然一拍桌上的杂志,沉声道:“沃尔夫勒。我会给伯格曼教授再写一封信,你和汤姆两人到时候去一趟柏林看……不。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好了,我要看这位亨特拉尔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同一时间,伦敦。

看着手中刚刚新鲜出炉的《柳叶刀》杂志,约瑟夫﹒李斯特已经保持这种发呆的状态足足有一分钟了,但是看样子似乎依然没有回过神来的意思。

摊开的杂志上的两页纸上,是一篇关于无菌消毒技术的论文。

对于李斯特而言。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成就莫过于推广外科消毒技术了,而且非常幸运的是他也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机。可怜的塞麦尔韦斯虽然发现了产褥热的原因可能是产科医师们那肮脏的双手,但是在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人们只会把它当成一个标新立异的疯子。而二十多年后的李斯特虽然最初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但是幸运的是巴斯德的异军突起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

所以虽然是一样的东西。但是晚了二十年的李斯特成功了。

十几年的努力让李斯特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是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虽然至今为止欧洲依然存在着无数的反对者,但是李斯特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他们的声音在渐渐变得微弱起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顶尖外科医师开始支持起外科消毒技术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维也纳的毕尔罗特。李斯特至今还记得,几年前毕尔罗特突然改变态度,从反对外科消毒到强力支持,最后甚至派人前来伦敦学习时,自己那欣喜若狂的心情!

可以说,外科消毒的推广就是李斯特一辈子最大的成就。

但是看看眼前的这篇论文,李斯特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了。如果从一位外科消毒推广者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位亨特拉尔先生的异军突起他无疑应该是兴奋的,但是当李斯特看到这个美国人对外科无菌消毒从概念到技术上全面的革新,除了坚持理念之外几乎全盘推翻了……或者说重造了自己的消毒技术时,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却涌上了心头!

一直以来,李斯特这个名字就代表着外科消毒。

不仅仅是英国本土的外科医师,包括德国的伯格曼,维也纳的毕尔罗特等外科领域的顶尖人物都曾经派人来英国学习过,而李斯特的声望大振和这些人的鼎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虽然李斯特也知道,石碳酸的致命缺点注定了它将会被取代,而且外科消毒技术也将会越来越完善,但是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天回来的如此之快,如此迅猛!

高压蒸汽消毒、高浓度酒精、碘酊、隔离衣、手套、帽子、口罩、手术铺巾、环形涂抹、无菌敷料、定时换药……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连串外科无菌消毒领域的新发现让人目不暇接,给已经开始在创新上裹足不前的李斯特以巨大的冲击!

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他好像就彻底落伍了一样!

今天看到的这篇《柳叶刀》杂志上的论文,把开腹手术中消毒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其中甚至还有十几条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可以说完全颠覆李斯特对外科消毒的认知——对于他来说,这些操作步骤实在是繁琐的不像话,在要求外科医师们尽快完成手术的前提下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但是看过另外两篇椎管内麻醉的论文之后,李斯特知道自己错了。如果两种局麻药真的如论文中所说那样稳定而安全的话,外科医师们绝对有时间从从容容的完成所有的操作……

“得得!“

就在李斯特心中乱成一团的时候,有人敲响了他办公室的大门。

一个下属走进来,恭敬地奉上了一封书信:“教授,这位来自柏林的信件,应该是戴尔先生他们寄回来的。“

“哦?“

听了之后心中一动,李斯特马上就拆开信读了起来。当初他派戴尔两人去柏林就是为了看一看新式消毒技术是不是那么有效,另外也顺便考察一下局麻技术。最开始两人似乎还有些不乐意,但是没想到后来却主动写信要求延长留在柏林的时间。现在隔了一个多月写信回来,想必就是诉说这段时间的收获吧?

心中带着这样的猜测,李斯特拿着信仔细读了起来。

这封信的内容很长,足足有六七页之多,而李斯特的阅读速度却很慢,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才总算翻到了最后一页,然后……

他再一次的怔住了。

十几台开腹手术,无一失败,而且所有的病人在术后都没有发生严重的感染,全部康复出院。作为外科消毒的推广者,李斯特很清楚他们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是手术过后感染的发生率依然很高,但是看看这封信……

这个结果,让李斯特和毕尔罗特一样的震撼。

好一会儿之后,李斯特才缓缓地把目光再一次移到了信纸的最后一页上:“教授,我强烈建议您仔细阅读《德国医学》九月的最新一期,上面有亨特拉尔先生两篇我认为将会对外科学产生巨大影响的论文!同时,我也强烈建议您能在十月份来到柏林,真心期待您能与亨特拉尔先生会上一面……”

第38章 议定第32章 赠送第59章 欢迎加入第70章 人体试验第38章 未来医学工程第32章 新药第九章第27章 亨特拉尔庄园与东方厨师第25章 警告第10章 办学第44章 兴趣第44章 传奇之旅第28章 完毕第26章 施瓦茨第49章 第二篇论文第14章 必须给第26章 争论第四十章第41章 日薪第23章 离去第15章 惊人的门诊量第44章 准备完毕第29章 百日皇帝第3章 战争第2章 欢迎回家第3章 改道第45章 心肺复苏第32章 新药第36章 巅峰第12章 摩托罗拉第59章 影响第21章 救国之法第12章 留下第1章 离去第32章 出诊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1章 离去第三十一章第7章 血统第72章 亨特拉尔外科学第9章 外科学的革命?第39章 般配第7章 无题第15章 瑟琳娜第45章 两边第57章 同归于尽第12章 期待第24章 旁观第30章 中国第56章 温暖第7章 机会第20章 噩耗第8章 斯通夫人第75章 认真考虑第20章 更好的药物第56章 招揽第25章 浪潮第22章 传染病学第12章 说服第三十六章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1章 离开第17章 政治第52章 算计第41章 回报第7章 血统第35章 无畏第11章 法案第50章 巨大的机会第32章 出诊第59章 影响第9章 大楼第50章 回归第4章 出兵第10章 基础培训第44章 争论和新灯泡第10章 干了那杯霍乱的权威第30章 疫苗第10章 席勒家族第37章 在意与不在意第2章 新俱乐部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24章 转移第24章 刺激征第10章 残忍第20章 世博会第11章 发现第30章 目标第八章第53章 买画第15章 不容易的目标第3章 征兆第8章 临时邀请第19章 46第28章 布里斯特夫人第44章 疯狂第1章 离去第21章 要结婚了第65章 邀请第18章 到访
第38章 议定第32章 赠送第59章 欢迎加入第70章 人体试验第38章 未来医学工程第32章 新药第九章第27章 亨特拉尔庄园与东方厨师第25章 警告第10章 办学第44章 兴趣第44章 传奇之旅第28章 完毕第26章 施瓦茨第49章 第二篇论文第14章 必须给第26章 争论第四十章第41章 日薪第23章 离去第15章 惊人的门诊量第44章 准备完毕第29章 百日皇帝第3章 战争第2章 欢迎回家第3章 改道第45章 心肺复苏第32章 新药第36章 巅峰第12章 摩托罗拉第59章 影响第21章 救国之法第12章 留下第1章 离去第32章 出诊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1章 离去第三十一章第7章 血统第72章 亨特拉尔外科学第9章 外科学的革命?第39章 般配第7章 无题第15章 瑟琳娜第45章 两边第57章 同归于尽第12章 期待第24章 旁观第30章 中国第56章 温暖第7章 机会第20章 噩耗第8章 斯通夫人第75章 认真考虑第20章 更好的药物第56章 招揽第25章 浪潮第22章 传染病学第12章 说服第三十六章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1章 离开第17章 政治第52章 算计第41章 回报第7章 血统第35章 无畏第11章 法案第50章 巨大的机会第32章 出诊第59章 影响第9章 大楼第50章 回归第4章 出兵第10章 基础培训第44章 争论和新灯泡第10章 干了那杯霍乱的权威第30章 疫苗第10章 席勒家族第37章 在意与不在意第2章 新俱乐部第33章 让我们开始吧第24章 转移第24章 刺激征第10章 残忍第20章 世博会第11章 发现第30章 目标第八章第53章 买画第15章 不容易的目标第3章 征兆第8章 临时邀请第19章 46第28章 布里斯特夫人第44章 疯狂第1章 离去第21章 要结婚了第65章 邀请第18章 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