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流感

既然说到了一战,就不能对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流感避之不谈。

很多人都知道西班牙流感的赫赫威名,知道它促使了一战的提前结束,也知道它让两千多万人死去。实际上之所以西班牙流感,并不是因为西班牙是最先爆发的国家,因为有记录的是美国军营,还有人猜测是去欧洲的中国劳工,但是肯定不是西班牙人;也不是因为西班牙死亡人数最多,毕竟印度那一千多万人占了一半以上,不是开玩笑的。

之所以叫西班牙流感,是因为当战争到了1918年的时候,所有的参战国都秉承着一个绝对的原则:报喜不报忧,流感大爆发死亡了无数人的消息,自然是要严密封锁的,而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就没有了这个顾忌,率先公布了疫情……

全世界的政府,都是一个德性。

历史在1918年3月没有走上岔路,所以当约翰得知美国军营中发生了感冒流行的时候,就知道那个恶魔来了!就在几乎半个世界都卷入了一场浩大战争的时候,这个即将夺走无数条生命的恶魔来了。

默然许久之后,约翰下达了一条又一条的命令!

在接到这些命令之后,从北美到远东,从纽约到江浙,无数人顿时忙碌了起来。他们忙着生产亨特拉尔医疗器械公司最新研制的口罩,忙着生产最高等级的隔离衣,同时还忙着生产各种各样的消毒剂和相关的药物。虽然约翰知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这些药物起作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并不妨碍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全力生产并储存起来,毕竟在人们绝望的时刻,即便是起个安慰剂的作用也好……

一边催促生产着这些产品,约翰一边在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

论文是以约翰?亨特拉尔为作者单独署名发表的,上面除了介绍正在美国发生的流感疫情之外,还“推测”出这种感冒很快将会蔓延到亚洲和欧洲,情况不会太严重。但是在文章的后半段,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断言在今年的下半年,也就是1918年的8月份和9月份,流感将会迎来第二次的爆发!

这次爆发,可就真是要人命的爆发了!

在约翰?亨特拉尔的论文中,他判断这次爆发至少有数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将会死去,而欧洲和印度将是重灾区!因此他强烈的呼吁,欧洲各国包括中国、美国在内,应当立刻停止这场已经死伤数百万人的战争,全力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

论文刚一发表,立刻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如果是任何一名医师或者科学家发表这篇论文,迎来的只可能是无尽的嘲笑和讥讽,但是如果这个人是约翰?亨特拉尔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毫无疑问,约翰是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医师,也被很多人称为最伟大的医师,尤其是当欧洲战争进行了四年之久,无数人在战场上被亨特拉尔体系的知识救回来之后,他的声望彻底达到了顶峰!

是的,如今各国军医几乎全盘接受了亨特拉尔体系的外科急救技术。

据战后各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亨特拉尔体系的外科技术让至少八万多人避免了截肢的命运,让一万六千多人被毁的相貌“基本能看”,同时亨特拉尔制药研发的药物、消毒剂和医疗器械更是救回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条生命!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让亨特拉尔制药和亨特拉尔医疗器械走上了神坛。

而这一次约翰?亨特拉尔亲自发声,警告诸国关于这次流行感冒的危险性,理所当然的引起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他们第一时间得到了约翰的亲自警告,而对约翰的绝对信任也让两国政府立刻下达了行政命令,开始大批量的采购口罩、隔离衣和消毒剂等物资。当然,中国政府实在是太穷了,因此很快就接受了亨特拉尔财团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巨额捐助,用来生产最基本的预防物资。

与此同时,约翰也向中国派出了一支医疗队伍。

多达四十人的庞大医疗队将会负责宣传约翰指定的预防体系,并且指导中国本土的医师们。好在如今在中国亨特拉尔系的医师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中华医学会也给予了鼎力支持,因此继美国之后成为了最重视这次“预告”的国家之一。

相较于中美而言,其他国家对于这篇“预告”性质的论文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虽然各国的医师们都非常认真听取了意见,也向政府提出了建议——他们对于亨特拉尔先生的信心可比政府强多了——但是在这个战争进入到白热化的关键阶段,没有哪个政府会真正的重视这件事情。要知道,如果按照约翰的提议贯彻执行的话,就意味着各国政府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几乎被战争掏干了的他们来说如何能够接受?

装聋作哑,就成了各国政府应对的主流。

对此约翰当然也不会在意,因为他知道上半年的流感危害并不算大,要等到下半年的时候才会给这些家伙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要知道,历史上美国曾经一个月死亡二十万人,1918年平均寿命因此减少了12岁!

现在约翰要做的,就是顾好美国和中国的情况。

当然除了这两个个国家之外,约翰还接连给德国发去了十几封电报,极力劝说那边的医师们接纳自己的“推断”——他拼命的想要让德国人多保留一些元气,然后把战争拖得更久一些。或许这样做会大大增加中国军队的损失,但是却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时间,如果战争得时间能够延长一年的话,无论亨特拉尔财团还是中国都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幸运的是,德国人比英法要好说服一些。

这也得益于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在德国的庞大影响力,哪怕因为亨特拉尔财团给英法提供先进的武器和大量贷款,如今的德国有很多人对约翰恨之入骨,但是对于那些医师们而言,他们更加相信约翰个人在医学领域的强大实力。

所以……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德国人开始生产约翰推荐的防治物资和相应的药物,并且储存了下来,等待着1918年下半年的到来……

第10章 基础培训第9章 一百美元第19章 特斯拉第58章 两个体系第7章 血统第3章 改道第11章 担心第25章 换个思路第54章 建一所医学院?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35章 捐赠第11章 柏林大学第39章 政治资本第20章 聘请第十六章第十二章第2章 1894第17章 达成合作第7章 教材和仪器第31章 尽力第38章 激励第11章 医院不挣钱?第24章 转移第41章 日薪第31章 尽力第62章 尸体第3章 改道第8章 恶魔随着北风来第22章 X射线第36章 代价第22章 庞大的数量第11章 发现第24章 转移第25章 谈判第18章 两位大人物第2章 新俱乐部第31章 亨特拉尔大学第11章 爱迪生第32章 我来做第十章第52章 算计第31章 合作第28章 完毕第33章 输血与放血第60章 声名鹊起第42章 1900第11章 柏林大学第1章 1893第40章 巴斯德的研究第18章 条件第24章 划时代的发现第17章 检查第32章 输血第2章 欢迎回家第32章 新外科时代第2章 期待第30章 现代外科的时代第41章 回报第18章 无线广播第49章 股份第24章 刺激征第9章 流感第12章 冲突第17章 研究生院第22章 庞大的数量第11章 汉堡第39章 脱离第1章 留学欧洲第30章 外科医师的禁区第八章第22章 X射线第2章 招生第21章 另一种新药第14章 期待第16章 医学院第三十六章第13章 变革第64章 奥斯勒和凯利第5章 早餐第35章 开膛手第17章 噩梦第5章 早餐第22章 诞生第49章 再访巴斯德第58章 一言为定第32章 合作第33章 海德堡第49章 再访巴斯德第18章 上帝的礼物第三十四章第8章 到了第28章 切口第3章 新家第39章 失望第7章 愿意第八章第2章 1910第5章 第一个目标第15章 惊人的门诊量第6章 制成
第10章 基础培训第9章 一百美元第19章 特斯拉第58章 两个体系第7章 血统第3章 改道第11章 担心第25章 换个思路第54章 建一所医学院?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35章 捐赠第11章 柏林大学第39章 政治资本第20章 聘请第十六章第十二章第2章 1894第17章 达成合作第7章 教材和仪器第31章 尽力第38章 激励第11章 医院不挣钱?第24章 转移第41章 日薪第31章 尽力第62章 尸体第3章 改道第8章 恶魔随着北风来第22章 X射线第36章 代价第22章 庞大的数量第11章 发现第24章 转移第25章 谈判第18章 两位大人物第2章 新俱乐部第31章 亨特拉尔大学第11章 爱迪生第32章 我来做第十章第52章 算计第31章 合作第28章 完毕第33章 输血与放血第60章 声名鹊起第42章 1900第11章 柏林大学第1章 1893第40章 巴斯德的研究第18章 条件第24章 划时代的发现第17章 检查第32章 输血第2章 欢迎回家第32章 新外科时代第2章 期待第30章 现代外科的时代第41章 回报第18章 无线广播第49章 股份第24章 刺激征第9章 流感第12章 冲突第17章 研究生院第22章 庞大的数量第11章 汉堡第39章 脱离第1章 留学欧洲第30章 外科医师的禁区第八章第22章 X射线第2章 招生第21章 另一种新药第14章 期待第16章 医学院第三十六章第13章 变革第64章 奥斯勒和凯利第5章 早餐第35章 开膛手第17章 噩梦第5章 早餐第22章 诞生第49章 再访巴斯德第58章 一言为定第32章 合作第33章 海德堡第49章 再访巴斯德第18章 上帝的礼物第三十四章第8章 到了第28章 切口第3章 新家第39章 失望第7章 愿意第八章第2章 1910第5章 第一个目标第15章 惊人的门诊量第6章 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