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军出动

当韩二武说完这些话后,心中也是忐忑的很,毕竟在这世道像兵甲这种东西肯定是越多越好,谁会吃饱了撑的借给你啊。

所以当韩二武看到张世华在听到他这话,微微皱眉之后,他便立即接着说道:“当然,我家大哥也绝不会让张兄弟吃亏的,这些兵甲我家大哥愿用市价……不,市价的双倍的价格向张兄弟“借”这批兵甲。”

而张世华听到他这话,心中也是乐了:“看来韩咬儿现在真是急缺这些兵甲了。”

所以一想到这,张世华便笑着对韩二武说道:“哎!韩兄弟说的是哪里话,区区三百副兵甲罢了,算得了什么。借来借去的何必如此麻烦,我直接将这些兵甲送给韩万户不就好了。”

“啊!”韩二武听到张世华这话,一时间好像也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他毕竟也是久经沙场的人,所以在第一时间也便站起身,想对着张世华深鞠了一躬,以感谢张世华的赠甲之情。

不过还不等他弯下腰,张世华也便扶住了他,对着他说道:“哎!何须如此,韩兄弟这是不拿我当兄弟啊!”

韩二武听到张世华这话,心中也不禁生出了满满的感动,所以他不禁拍了一下张世华的手,对他说道:“张兄,我带我家兄长多谢了!”

而张世华则先是不着痕迹的从韩二武手中抽出了手,然后才对着帐中站着的李重三吩咐道:“重三,你和四九带几个人,为韩兄弟把那些兵甲送过去。”

……

半个时辰之后,韩二武带着三百副兵甲欢天喜地的回了自己的营垒,等将这些兵甲一副副的仔细安置好了之后,韩二武才哼着欢快的小曲找到了自己的大哥--韩咬儿。

此时韩咬儿也正在为着自己麾下兵甲不足的事情操着心,毕竟虽然他现在手下足有三千人,可是这些兵卒中,兵甲齐全的还不到一半人。所以在他看到欢天喜地进来的自己兄弟之后,也明白自家弟弟是将事情办成了,便也忍不住的开口对自己兄弟问道:“二武怎么样,可是将兵甲借来了。”

而韩二武听到自己大哥这话,也是笑着对自家大哥卖关子道:“大哥,兵甲是弄来了,但是却并不是借来的。”

“不是借来的,那是怎么弄来的?”韩咬儿听到这话,也不由的带着几分好奇问道。

“是张兄弟主动给咱们的!”韩二武高声说道。

“主动给咱们的!”韩咬儿也不由的惊讶道。

“是啊。”韩二武回答道。然后回答完,他便又自顾自的在哪嘟囔道:“哎,我以前就觉得张兄弟是一个讲义气的人,现在看来还真是……”

“看来咱们还真是欠了他一个好大的人情啊!”韩咬儿没有听自己兄弟的废话,而是自己低声叹了一句。

而在张世华的大帐,张世辉同样也用着不解的语气对着张世华问道:“大哥,咱们为什么要把那些兵甲给那姓韩的?要知道那可是足足三百副兵甲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啊!”

而张世华听到自己兄弟的话,却是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对他说道:“世辉,要想在这乱世安安稳稳的活下来,可不是光靠蛮力就行了,更重的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要懂得取舍,你明白吗!”

张世辉听到自己大哥这话,则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而张世华这时却是已经出了大营,在校场上背着手眺望者校场的西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

翌日一早,城外的大校场之上,刘福通骑在一匹战马上,看着头绑红巾宛若红莲火海一般的红巾军兵卒,不禁挺直了自己的脊梁,并拔出了自己的佩剑,剑指西方,高声喊道:“听我号令!大军开拔!”

而与此同时,在二百余里之外的上蔡城,三万官兵也纷纷在各个将官的指挥之下,拔营集结,向着东方攻去。

经过了一天时间的长途跋涉,在第二天下午时分,红巾大军也终于赶到了岳庙乡。

而岳庙乡的近千百姓在知道他们的家园将成为红巾军与官兵的战场之后,在乡中里正的带领下,百姓们也只能含泪离开他们祖辈生活的家乡,毕竟比起自己生活的家园,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他们也算是幸运的了,毕竟来此驻守的红巾大军,至少准许他们带走自己的财产,并愿意给他们一条活路,而如果是官兵,那估计他们也将会变成官兵杀贼的功劳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红巾军这样做就是好的、就是对的,毕竟在这样一个乱世,善恶对错早就分不清了。如果真要说,那只能说,所有人都只不过想这个乱世中求活罢了。

而因为岳庙乡的百姓是提前接到红巾军斥候的消息的,所以在刘福通率领着红巾军主力赶到之时,岳庙乡的百姓就已经全部撤离干净了。因此他们也并没有耽误红巾军主力部队的时间。

而在大军赶到此地之后,身为主帅的刘福通一方面先是让大军在此安营扎寨,而另一方面则派出了数百名精锐斥候,让他们时刻注意大军周围的动静,尤其是上蔡城方向的动静,并要求他们一旦发现鞑子大军的行踪,就立即回报。

也因此,在以岳庙乡为原点的半径三十里的庞大范围内,到处都活跃着红巾军的斥候,只要官兵靠近这里,那便绝对逃不过刘福通的眼睛。

然而就在红巾军这边在岳庙乡安营扎寨之时,三万官兵大军却依然距离岳庙乡还有五十里,这样的行军速度对于现在元蒙朝廷的官兵们来讲,倒也实属正常。

毕竟对于一群腐朽到骨子里的元蒙汉军,和一群连怎么打仗都快忘了的水土不服的老爷兵来讲,这样的行军速度已经是很了不得了。

而且不同于红巾军那边的如临大敌,这三万平叛官兵们,说是来打仗的,其实就和游玩的差不多。

因为他们在行军的途中,根本没有派遣任何斥候,当然,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那些会骑马的老爷兵没人愿做斥候,但更重要的却是,在上到赫厮、秃赤,下到千户、百户、九夫长,都没有将那些所谓的红巾军放在眼里。

因为在他们想来,这群所谓的红巾军叫嚷的再凶,也只不过是是一群拿起锄头造反的农夫罢了,这样的一群人,能有什么本事。

而再反观自己这边,不但有着阿速军这样“英勇善战”的天子卫队,还有这徐左丞和赫厮、秃赤这样的朝廷大员坐镇,再加上自己这边兵力还远超红巾贼,所以这一战怎么可能打不赢。

甚至在不少的将官想来:“这一次说是平剿叛贼,但实际上完全和白捡功劳差不多。”

而连将官们都这样想,也就怪不得官兵懈怠成这个样子了。

不过这群家伙好像忘了一句话,那就是“骄兵必败”。

因为就在他们这样懈怠之时,他们的一切却都已经被红巾军派出的斥候查探的一清二楚,而这些情报,自然也全部被斥候,汇报给了红巾军的主将刘福通。

在刚刚建好的中军大帐中,刘福通正在灯光下详细的看着斥候打探来的消息,而当他看到“三万官兵,骄横自大,且没有任何斥候耳目之时。”刘福通愣了愣,而后脸上便涌现出一抹笑意。

“快将杜先生、盛先生、还有罗将军、韩将军喊来此处,本帅又要事要与他们商谈。”刘福通放下文案,一脸严肃的对着帐中一名亲卫如此吩咐道。

第二百二十二章 计策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买马与新兵营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二百零八章 咬儿之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猎犬扎那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脸无情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战第五百零六章 战太平(四)第十一章 匪来第三百六十七章 计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第四百章 炮击巴陵第四百一十七章 吕思诚献计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三百三十章 匠师失踪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变化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与俞君正第一百五十三章 较量第二百零八章 咬儿之死第五百零五章 战太平(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下第十一章 匪来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战术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声夺人之计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三百零九章 ‘襄阳’掌中物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杂记第二百八十八章 强敌 乱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惊为神第三百一十九章 轻而易举下长林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五百零二章 援军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阳城破第五百零八章 战太平(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战第四百二十三章 讨公道第一百八十章 南阳之战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八十章 掌控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战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击第三百三十五章 尽收贫民之心第四百零六章 忠义民贼第四百章 炮击巴陵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业决胜(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钱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乱 南下 军制改革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三百五十九章 处罚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论功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酒误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阳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寿辉称帝第四百二十五章 调任判官及南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讨公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临城下第二百三十章 幸运的韩兀奴罕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乱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归顺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计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八十九章 处世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死城破论封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业决胜(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十五章 扩招第三百四十二章 蕲春之战第八十九章 处世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第七十三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业决胜(六)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二百八十章 局势危急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黄雀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台第一百一十五章 坚守之计第四百八十章 大势所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过年两三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三章 买粮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二十章 苗军之意 辰州之思
第二百二十二章 计策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买马与新兵营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二百零八章 咬儿之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猎犬扎那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脸无情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战第五百零六章 战太平(四)第十一章 匪来第三百六十七章 计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第四百章 炮击巴陵第四百一十七章 吕思诚献计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三百三十章 匠师失踪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变化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与俞君正第一百五十三章 较量第二百零八章 咬儿之死第五百零五章 战太平(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下第十一章 匪来第三百九十章 舟船 战术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声夺人之计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三百零九章 ‘襄阳’掌中物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杂记第二百八十八章 强敌 乱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惊为神第三百一十九章 轻而易举下长林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五百零二章 援军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阳城破第五百零八章 战太平(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战第四百二十三章 讨公道第一百八十章 南阳之战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更名 醉酒第八十章 掌控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战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击第三百三十五章 尽收贫民之心第四百零六章 忠义民贼第四百章 炮击巴陵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业决胜(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钱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乱 南下 军制改革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三百五十九章 处罚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论功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酒误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阳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寿辉称帝第四百二十五章 调任判官及南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讨公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临城下第二百三十章 幸运的韩兀奴罕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乱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归顺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计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八十九章 处世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死城破论封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业决胜(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十五章 扩招第三百四十二章 蕲春之战第八十九章 处世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第七十三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业决胜(六)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二百八十章 局势危急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黄雀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台第一百一十五章 坚守之计第四百八十章 大势所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过年两三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三章 买粮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四百二十章 苗军之意 辰州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