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江东舆论

第109章 江东舆论

跟《三国演义》里写的不太一样,这时候的江东,并不是武将要战,文官请降。

这只是罗贯中这个元末明初文人,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从而进行的假想而已,其实这个时候,江东也有文官主战,也有武将要投降的。

如果非要分的话,应该说是大部分江东世家出身的文官武将主张投降,大部分淮泗集团出身的文官武将主张抗曹。

只是,柴桑到底是江东世家的底盘,外来的淮泗集团再怎么经营,也比不上根深蒂固的江东世家的影响力来的大。

孙权也是受困于此。

他本身是想战的,不然他也不会来柴桑,要知道他以前都是呆在吴郡的,哪里才是他的郡治所在。

放着安稳的老巢不呆,跑到靠近前线的柴桑,这还不能说明孙权的态度么。

但他又不能不考虑江东世家的感受,如果江东世家真的在他出兵抗曹的时候在他身后使绊子,或者直接投降了曹操,对他进行两面夹击,那他才是真的麻烦大了。

因此,孙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当众表态要对抗曹操。

柴桑集市上是战是降的讨论,本身就是孙权授意的淮泗集团和江东世家在争夺舆论控制权,目前来看,还是江东世家稍胜一筹。

诸葛亮了解了这些舆论情况后,心中有了决断,明白该用什么样的说辞去说服孙权了。

然后,诸葛亮和张溪什么都不做,选择了在馆驿内安坐,坐等鲁肃的消息。

但鲁肃也没有给诸葛亮带来什么好消息。

鲁肃回禀孙权后,孙权本来是打算立刻召见诸葛亮和张溪的,但遭到了一众文臣武将的反对。

说到底,还是战和降的那一套,江东世家和淮泗集团当着孙权的面直接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孙权当然没有办法召见诸葛亮,自己内部事情都没有搞定了,这要是贸然召见诸葛亮,那不是给外人看笑话么。

因此,孙权暂时搁置了召见诸葛亮的想法,先想办法理顺自己集团内部的这些矛盾。

而且孙权心里也多少有点没底.刚刚收到曹操的书信,说他带了八十万水军,要“与将军会猎于江夏”。

这话谁信呐!!!

你到底是找我去会猎江夏的刘备,还是准备搂草打兔子,连我一起收拾了我会看不出来?!

但问题就在于曹操真的有八十万大军的话,他都不用搂草,直接可以打兔子了,还是碾压式的,直接把兔子窝都给端了那种。

整个江东加起来,包括世家大族的私兵全部调用起来,也就十万左右,曹操如果真的有八十万大军.这个量级差,孙权真的要好好的考虑一下。

更何况现在这些世家大族还不同意出兵,孙权真正能掌控的,也就是只有那么五六万人而已。

这时候的孙权,其实在地位上是很尴尬的。

虽然孙权是实际上的江东之主,但在官面上,他只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还是曹操封的。

讨虏将军是杂号将军,根本不入流,跟刘备的左将军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会稽太守撑死了也就是跟其他郡县太守平起平坐而已。

因此,从官面上来说,孙权没有号令江东听命的法统资格。

具体到现实,江东诸郡县确实以孙权为主,但各地世家对孙权还是保留着一定的戒心的。

毕竟,当初孙策借用淮泗集团的力量进入江东,平定江东郡县的时候,可没少对江东世家打压和杀戮。

现在孙策也没死几年,淮泗集团的力量也依然强大,江东世家也怕孙权安稳了几年后也学他那个杀千刀的哥哥,再次对江东世家大开杀戒。

因此,江东世家现在对孙权,是表面上服从,也会派遣子侄入仕孙权,但对孙权的戒心依然没有完全散去。

所以,孙权一时间还真的没办法拿这群墙头草的世家怎么样,总不能学自己那个刚烈的哥哥,再次跟江东世家翻脸吧?!

孙策的结局已经告诉孙权,这年头跟世家大族翻脸的后果有多严重,要不是他临危受命的稳定住了局势,这个江东现在姓不姓孙都不好说。

孙权很犹豫,他想抗曹,不想让江东基业就毁在自己的手里,也不想跟刘琮似的,明明有一战之力却打都不打的选择投降。

但江东世家的情绪必须照顾,也必须先稳定好江东世家的情绪,所以孙权一直是在装作犹豫,其实在拖时间,他在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回来。

至于诸葛亮,暂时先安置在馆驿吧,反正也不缺这几天的时间了。

诸葛亮倒是也不着急,在大致了解了现在柴桑城内的舆论气氛后,他倒也安心的呆在驿馆里,跟张溪和陪同的鲁肃一起谈天说地,畅聊天下。

鲁肃也是在这个时候,彻底了解了诸葛亮的人品学识,性格处世,深深的为诸葛亮所折服。

至于张溪,鲁肃也很意外,这个人对天下名士名将的了解程度已经超乎了想象,哪怕是身在边陲的士燮父子,他居然都能有所了解这又是一个擅长品评人物的奇才。

跟这样的人呆在一起谈天说地,品评天下英雄,倒也畅快。

只是这个畅快日子没持续几天,很突然的,江东名士张昭派人到馆驿来下拜帖,邀请诸葛亮和张溪参加张昭主持的江东文会。

鲁肃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群江东世家的人,大概是在孙权那边迟迟得不到明确的答复,打算釜底抽薪,先搞定诸葛亮,最好直接把人赶回江夏去最好。

而张溪呢眼睛都开始发亮了。

这是要“舌战群儒”了么?!

对吧,对吧,这是演义线的“舌战群儒”吧?!

感觉这趟江东果然没有白来呢,能看到这样的名场面。

当然,张溪也清楚,历史线上是不存在什么“舌战群儒”的。

江东决定抗曹,是诸葛亮帮孙权算清了政治账,周瑜帮孙权算清了军事账,孙权自己下定决心抗曹的这是孙权的闪光点,跟外人没太大的关系。

但.万一这个世界这时候就走了演义线呢?!

不然他张昭吃饱了撑的,请诸葛亮和张溪参加什么江东文会干什么?!

读书人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读书心得么?!

反正张溪是不会觉得张昭有这种闲工夫,江东的世家们也不会有这种闲工夫。

而且,就现在江东的舆论情况来看,江东世家确实是不希望孙刘联盟的达成的,在孙权没有真正召见诸葛亮前,也确实有必要跟诸葛亮“交流”一下,让他知难而退当然是最好的。

很显然,鲁肃的想法跟张溪一样,也觉得这个文会不是什么好东西,很显然是江东世家要为难诸葛亮。

但这种明面上来的文会,诸葛亮是不能不参加的.不参加就代表着自己学识不精,也代表着诸葛亮怕了江东世家。

而诸葛亮又是刘备正使的身份,他如果怕了江东世家,还有什么脸面在孙权面前提什么“孙刘联盟”?!

所以,这次的文会,诸葛亮必须去。

鲁肃也知道这点,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跟着诸葛亮一起去,万一江东的人过分了,他还能帮着转圜一下,不至于真的让诸葛亮下不来台,影响了后续的联盟事宜。

至于张溪也得去啊,他好歹是副使,也是在邀请名单上的。

不过张溪觉得,有诸葛亮这个箭靶子在,自己应该就是去看个热闹就好。

到了文会当天,张溪跟随诸葛亮去了张昭在柴桑的别院,在哪里,果然见到了一群“严阵以待”的江东名士们。

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剑拔弩张,张昭还是很有一个长者的气度,带着诸葛亮和张溪两个人,给他们介绍在场的江东名士们。

虞翻,陆绩,严畯,薛综,张温,步骘,顾雍,骆统,程秉等等,这些人一个不少,都在。

江东四大世家,顾陆张朱,除了朱家主要走武将路线外,剩下的三家代表都在。

顺带一提,张昭不是江东张家的人,江东张家的家主是张温.张昭其实算是淮泗集团的人。

这就很搞笑,一个淮泗集团出身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淮泗集团文人的一把手,带着一群江东世家出身的人当投降派.真不知道张昭是怎么想的。

互相介绍完毕后,相互落座,然后张昭开始对诸葛亮发动了进攻。

“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得,这个熟悉的开头.张溪已经等不及看诸葛亮开喷了。

果然,诸葛亮也是回答,“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再然后,张昭开始质疑诸葛亮,说刘备没有诸葛亮的时候还能纵横天下,可有了诸葛亮,却连战连败,诸葛亮根本不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

然后诸葛亮就开始解释,一套重病不能下猛药的理论下来,解释了刘备的溃败事出有因,再说自己用兵,博望坡烧了夏侯惇,长坂坡大败虎豹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名声。

张溪本来听着津津有味,也乐意看着这群江东人士一个个的上来自取耻辱但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对。

以前看原著也好,看电视剧也罢,在这里总是感叹诸葛亮的言辞犀利,里面的很多话,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那一段,真的非常的经典。

但现在身临其境了,张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群江东文士,不应该是阻止孙刘联盟的么?!

既然是阻止孙刘联盟,那重点不应该集中阐述刘备是多么的不行,不是曹操的对手,又或者说曹操多么的伟大,你刘备自己找死别来拖着我东吴么?!

怎么从一开始这帮人就抓着诸葛亮是不是有管乐的能力说事儿呢?!

全程看下来,也就只有虞翻和陆绩说到了一点点子上,但依然被诸葛亮轻轻接过,压根没机会借题发挥到刘备身上。

所以.这到底是针对孙刘联盟的文会,还是针对诸葛亮的文会?!

江东的人,不会那么无聊的非要跟诸葛亮比比谁更聪明吧.比赢了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的诸葛亮可没有多大的名声啊。

如果不是针对诸葛亮的话.那问题出在哪儿了?!

张溪不由自主的,就看向了坐在主位上,这时候一脸微笑,让人看不出心思的张昭。

好像就是这个家伙,开头就把话题带跑偏,上来第一个质疑诸葛亮有没有管仲乐毅一般的才能吧?!

所以.张昭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投降派么?!

(本章完)

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982章 魏吴结盟第188章 再次一换三第996章 试探第1049章 东吴的反应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430章 任免第983章 洛阳的威胁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434章 江东二连击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685章 考题第813章 撤军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737章 争(二)第986章 洛阳隐患第263章 忙碌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772章 拖延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18章 家有新人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336章 公安城的战斗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83章 议策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31章 商讨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1185章 魏县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578章 决策冒险第996章 试探第821章 主帅对决第1231章 魏亡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13章 吹牛第407章 诈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890章 朱然挂帅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123章 联军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772章 拖延第107章 鲁肃第1204章 犹豫第773章 刻板第753章 馊主意第736章 争(一)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641章 练将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625章 遇事不决就突阵第93章 投石机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1192章 中计了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742章 岁月第1004章 邀约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42章 杨仪第521章 阴差阳错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486章 众议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54章 刘备归来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387章 北方有变第614章 乱战第40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942章 守关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1060章 陆凯的眼光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301章 收降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807章 夜战第781章 右扶风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
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982章 魏吴结盟第188章 再次一换三第996章 试探第1049章 东吴的反应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430章 任免第983章 洛阳的威胁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434章 江东二连击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685章 考题第813章 撤军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737章 争(二)第986章 洛阳隐患第263章 忙碌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772章 拖延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18章 家有新人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336章 公安城的战斗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83章 议策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31章 商讨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1185章 魏县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578章 决策冒险第996章 试探第821章 主帅对决第1231章 魏亡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13章 吹牛第407章 诈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890章 朱然挂帅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123章 联军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772章 拖延第107章 鲁肃第1204章 犹豫第773章 刻板第753章 馊主意第736章 争(一)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641章 练将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625章 遇事不决就突阵第93章 投石机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1192章 中计了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742章 岁月第1004章 邀约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42章 杨仪第521章 阴差阳错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486章 众议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54章 刘备归来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387章 北方有变第614章 乱战第40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942章 守关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1060章 陆凯的眼光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301章 收降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807章 夜战第781章 右扶风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