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

bookmark

吕惠卿、吕嘉问,并坐在王安石府的偏厅中。

吕嘉问前日外出视察京东的市易务,今日刚刚从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回来。他一进东京城,就立刻听说了琼林宴上的那一出。对于杨绘与韩冈一番交锋后结果,吕嘉问也是咋舌不已:“想不到杨绘他竟然自请出外了。”

吕惠卿冷笑着:“杨元素是倒了大霉,琼林宴上声名尽丧,输了场面,更丢了人,在东京城中成为笑柄。再不出外,留在京师继续受人笑吗?!”

“杨元素找韩玉昆不快,那真是自找苦吃。”吕嘉问虽然没有见过几次韩冈,但他对王安石二女婿其人其事,也是着力打听过一番,“向宝的中风还没好,窦舜卿已然致仕,苏子瞻现在还在杭州,雍王老老实实地住在宫外,但凡跟韩冈过不去的,真的没有一个有好结果。”

“文彦博当初也曾几次三番地要拿着韩冈敲打王韶和相公,最后出了什么事,你知道的。”吕惠卿笑说着。

“也差点中风那次?”吕嘉问呵呵笑道,“凶名卓著,真乃是天上岁星!”

“当真惹不得啊……”吕惠卿也是长叹着,“那个韩玉昆!”

“在说玉昆什么?”王安石换了身家常的宽袍出来,正好听到了后半句。

“正说韩玉昆在琼林宴上的事呢。”吕惠卿口改得很快,总不能当着岳父的面,说女婿是个扫把星一样的人物,“当着天子的面,拿着石头往水里丢,这事有些过了头。但他后来的那段推演,却是很又几分道理,说起来还有些唯识宗的味道在,不知是不是因为横渠靠着长安的大慈恩寺的缘故。”

唯识宗,又称为法相唯识宗、法相宗,是玄奘法师传下来的嫡脉,其祖庭就在有着大雁塔的大慈恩寺。只是唯识宗自晚唐后就已然式微,幸好王安石和吕惠卿对此都有研究。

经过隋唐的佛道大兴,其实宋儒各派经义中,无不融合两教的理论。当世大儒几乎没有不去研究佛理道法的,就算是一向排斥释老,独尊儒术的洛学、关学二家,也是一样。如张载,他就是在研究了佛法和道法之后,才重新回到儒学的殿堂。更别说王安石这等贯通三教,能为《老子》注疏,能以偈语名世的全才。

“是因明学吗?”王安石随口问着,坐了下来。

唯识宗是浮屠诸宗中,研究因明学【近于后世的逻辑学】最为精深的一派。吕惠卿这么说,就是觉得韩冈借用伽利略的那一段逻辑推理,有点像是佛教中因明学的论辩术。

“正是!”吕惠卿点头。而吕嘉问却是一头雾水,只能呆坐着。毕竟能与王安石一起讨论各家法门的,新党中,也只有吕惠卿、王雱等寥寥数人。

王安石想了一阵,摇头道:“是有几分相像,不过与《成唯识论》中所言因明之法,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玉昆于此事说得太少,不过几句话,一桩事,不便就此下定论的。”

“这些都是枝节了,日后可以再问。”吕惠卿带着一点刺探,道:“倒是韩玉昆与相公家二小娘子的婚事也快到了,到时候,都得备上一份礼啊!”

听着吕惠卿提起二女儿的婚事,王安石苦笑起来。又是一个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女婿。要不是韩冈人品还算过得去,是为了师门而赴汤蹈火,王安石悔婚的心都有了:“尽给经义局添乱。”

从话语和神色中,吕惠卿看出了王安石的苦恼。宽慰道:“韩玉昆的确接连被天子召见,但不代表他当真能说动天子,要不然,征召张载入朝的诏书就应该下了。”

“就是说动天子下诏又如何?”王安石半沉下脸,冷然说道。

吕惠卿听着一喜:“……相公的意思是?”

“不行就是不行!外面不是说我拗相公吗?”王安石神色坚定,语气也毫不动摇:“不管韩玉昆在算计着什么,经义局绝不能让人!”

……

就在王安石发狠的时候,韩冈正在崇政殿中。

从李舜举手上接过一块白水晶。侧面为三角形的柱体晶莹剔透,在掌心反射着照进殿中的夕阳,闪闪发亮。

韩冈不过是在前天向赵顼提了一次,才两日工夫,竟然就给磨制了出来。而且用的是通透无比、一点气孔都不见的白水晶,磨制得也是光亮透彻,几乎看不到上面的磨痕。这等手艺,不是普通的大匠能做到。

毕竟是皇帝啊,言出法随。随便一句,就能让人没日没夜地赶工。水晶贵重,但对皇帝来说,可算不得什么。

韩冈仔细看着手上的三棱镜,一点也不比后世看到用精密机械制造的水晶制品稍差。如果能借用这名大匠,说不定过些日子,就能将透镜给磨出来了。

“这个就是三棱镜吧?”赵顼说着,“方才朕用来对着一线阳光,的确是散出了七彩,正如虹光。与韩卿你说的一模一样。”

韩冈前日受诏廷对,趁热打铁地说起了三棱镜。赵顼对此很感兴趣,立刻命名匠打造。

“彩虹多出雨后,而且必须是天上放晴,太阳出来的时候。乃是残留于空中的水汽,折射了阳光的缘故。其本质,与三棱镜分出的七色光乃是同理。”

这些前日赵顼也听韩冈提过了,了解阳光的组成,便能明了了万物的颜色从何而来。当时只是听着而已。不过当三棱镜磨制出来后,才有了直观的认识。

赵顼笑着接回了三棱镜,在手中把玩着,“格物致知之说,越格越是有理,的确是让人欲罢不能。张载在儒门至道上,的确是别出一番新意。”

“不仅仅是家师,洛阳二程亦曾言格物。”韩冈瞅准了机会:“如今儒门各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若能集天下名儒,共议诸经新义,由陛下亲自裁定。石渠阁和白虎观的盛事,亦可重现于今世。否则闭门造车,难免贻笑大方。”

石渠阁会议和白虎观会议,是西汉宣帝和东汉章帝时,聚合天下名儒,共同讨论儒家经典的盛会,由天子亲自主持和裁定,自此留名于后世。

“……”赵顼一阵沉默,连拿在手上的三棱镜都放下了。

赵顼当然不想让外界或后人来嘲笑他。但他更知道这事不好办。各家学派之间的纷争虽不能说是你死我活,但也可以算是相悖如参商,若是强凑到一起来,几乎就是的爆竹,点着就爆的。

而且就算是石渠阁和白虎观,在会议上得出的结论,没多久就被全盘抛弃了。要不然流传至今的汉儒注疏,就不会是东汉末年的郑玄私人所著。

赵顼的犹豫,韩冈看在眼里,心头闪过一阵遗憾。

他知道天子为什么会犹豫。现在王安石已经在撰写《周官新义》,而王雱和吕惠卿则是在注释《诗经》《尚书》。张载多说《易》,但对于《周礼》也是同样熟悉。韩冈也清楚,如果张载进京,要说的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格物上。要是诸家大儒都进京,更别提讨论的场面会有多火爆。

看起来自己还是太过心急了一点。赵顼虽然对格物感兴趣,但也只是兴趣而已。经义局的目的是“一道德”,韩冈能看得出天子也是这么盼望的。而韩冈的提议,却不能带给赵顼统一的经典释义。几家学派之间裂痕比起新旧党之间的鸿沟还要深,根本不可能像白虎观和石渠阁两个会议那般,能得出一个让各方面都能稍微认同的结果。

“果然啊……”韩冈暗自叹了口气,即便让赵顼对格物之说有了兴趣,通过落物实验造出这么大的声势,可在权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眼下天子只是对格物致知有了一点兴趣,但这点兴趣却难以抵得过他对稳定朝局、控制思想的欲望。

看来走上层门路终究还是不行,还得靠自己。等自己的地位再高一点,如王安石那般地位才差不多。

既然如此,那还是退而求其次的好。用事为十,得之二三。亏是亏了,不过能让格物学的名声在京城中传播开来,也算是不错了。

韩冈的目标很明确。

他对后世科学的记忆只剩初中的水平,对经史子集的了解,也只限进士科举的考试范围。至于哲学,的确是重要,但众家纷纭,韩冈没力气在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他一直将关学的衣冠披在身上,日后自有人去总结归纳。韩冈所要做的,就是推广这个时代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改进生产力。如果工业能够兴起,新兴的利益集团就会去要求更多的权力。

所以眼下一开始计算的道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好了。只要能最终走到目的地,走的是哪条路,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想通了之后,韩冈便没有再出言推荐,而是放开来,就着三棱镜,跟赵顼讨论起光学上折射和反射来。

等日后将基础筑牢,再卷土重来不迟!

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二)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长风(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一)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下)第六章 流水(下)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七)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五)第二百零六章 变故(三)第七十七章 尘嚣(八)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权相(上)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中)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九)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议(十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二百四十章 新议(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四)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八)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四)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三)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五)第五章 心念亲恩思全孝(下)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一)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三)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变迁(五)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说服(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一)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九)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议(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三)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一)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师(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四)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下)
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二)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长风(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一)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下)第六章 流水(下)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七)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五)第二百零六章 变故(三)第七十七章 尘嚣(八)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权相(上)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中)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九)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议(十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二百四十章 新议(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四)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八)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四)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三)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五)第五章 心念亲恩思全孝(下)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一)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三)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变迁(五)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说服(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一)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九)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议(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三)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一)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师(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四)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