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五)

在广西南部诸州绕了一个圈,当韩冈重临交州的时候,章家商号的海船也已经从交州到泉州跑了个来回了。

这一趟下来,章家足足赚取了四倍的利润,总数达到了十万贯之多,还只是香药仅有一船的缘故。

韩冈能知道这一条航路上的香料到底有多少赚头,还是靠了有人给他透底。这样的利润,就算以韩冈的眼界,也不免要吃上一惊。国内转运贸易,论起赚钱多寡的问题,恐怕就是以这样的一条商路为最。

既然是这样收入丰厚的买卖,韩冈也不指望章家的人能跟章惇一样,在钱财面前,有着足够清醒的头脑。

韩冈已经知趣地放弃了劝说,反正就算章惇也做不到垄断交州的香药贸易,交州毕竟不是章家开的铺子,想怎么买卖,就怎么买卖。

等过上一阵,随着商人来往得越来越频繁,盯上香药贸易的人会越来越多,而利润率也会逐步下降,章家商铺如今的暴利,很快就回成为过眼云烟。若是不能及时抽身而退,而是为了赚取更多,去租用了更多的商船,那么最后血本无归也不是不可能的。

韩冈心里虽是对此有所推断,但见到章恂的时候,却是一点也没有提到关于香药的事。该说的已经说了,再重复也无意义。有时候,就算是好心,别人也不一定领情。

章恂的年纪是比起韩冈要大上一些,但章家的这位十一郎其实也不过刚刚到了而立之年罢了。相貌轮廓与章惇很有几分相似,但缺乏章惇那股子过人的魄力,也没有充斥在举手投足之中的与生俱来的自信。

他在交州等待韩冈,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毕竟这里形同流放之地,与福建是没办法比的,更不用说东京城。

不过当真见到韩冈的时候,章恂却是恭谨有加地向韩冈行礼,一如他与姓名同出一源的表字公谨一般。

韩冈也不能将章恂的礼数照单收下,侧身避让过,然后换了一礼:“劳公谨久候。”

章恂出身世家,又是多在江湖上行走,待人接物只要有必要,都能做得让人如沐春风。正好韩冈刚刚弄回来一批疍民,他便趁着机会赞美着韩冈的功业,“疍人久不服王化,如今却主动来投,都是玉昆的功劳。”

“哪里。”韩冈摇着头,“若无令兄在前让诸部畏怖,哪有如今的蛮部来投。”

章恂笑着说道:“如果能教会疍民种地,那么把耕种之法传于诸蛮也就不在话下。想必玉昆已是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如何敢当。只是走一步上一步,剩下的就要靠公谨吉言了。”韩冈笑着说,虽然章恂的话只是随口说说罢了,但要是最后的结果是好的,那就太好了。

虽然同是教授不事稼樯的部族耕作,但两个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自己辛苦,一个则是手下的奴工辛苦,当然是后者容易,而前者则是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

韩冈要表示亲近,让章恂陪同他去视察安排给疍民的聚居地。其实章恂说得也没错,如果连疍民他们都能开始种地,那么蛮部肯定也不会比他们还差。

富良江快入海的时候,便从一条河道分叉出五六条河道来,分作数条支流入海。总计八百余户疍民,分别居住在三个新建的村庄。分配给他们的土地,正好是在江水分流后,两条分支交夹而成的土地上。这一片地,土地肥沃,又靠着江水,如果疍民们种田水平一时提高不上去,还能在江上捕鱼补贴日常家用。

不过现在看起来情况还不错。疍民们的房子是由州中专门派出了几名善于营造的工匠指点而成。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样的房子,用着最省的材料,搭建出足够结实的房屋来。

“想不到都是竹子的。”章恂放眼望过去,一家家一户户都占了一座竹楼。同样的只是房子的外形和结构,都是一模一样。远远地望过去,也分不清谁是谁。

“木头容易朽烂,竹子就好一些,而且竹子生长得快,比起木头便宜多了。只是的确是简陋了些。”

“疍民一辈子都生活在水上,有许多东西,在我们看来简陋得很,但比起海上的小船,已经是个在天一个在地。”章恂不介意拍拍韩冈的马屁。

“也不是这么简单。既然疍民在此处居身,就要即刻开始修建堤防,要不然光是洪水、海潮,都会将这几座村子从这片地上给抹掉。”

视察过疍民的村落,韩冈和章恂回到海门。但他们却发现这里的水上巡检,正在强行登船,闹得港中一片混乱。

“这是怎么回事?!”章恂惊问道。

“只是在检查铜禁而已。针对与西洋交易的船只。与夷人交易没问题,但铜钱可不能让他们带出去。”

此时铜禁森严,若是触犯又被捉到了的话,直接就是死罪,根本不管是什么理由。所以船上的商人们一个个脸色如土,虽然他们的生意并不是针对外人,但随身塞着多少用来采买的铜钱,如果官府要较真,人人都逃不过去。

韩冈并不是要拿这些商人怎么样——虽然按照太宗时制定着编策,他们一个个都可以上刑台——韩冈突然派了人来,是为了要重申铜禁。

他既然身在广西之中,忝为一路转运,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批的铜钱,从交州的海门港流向南洋周边各国。

“搜检真够仔细的。”章恂望着船上人影晃动,由衷地感慨着。

“当然要仔细,如今国中正闹着钱荒,没钱拿出去给外人用了。”

“如果是载着丝绢、瓷器去南洋倒是好了,只要担心风向,其他什么都不要担心。来回倒腾各自也能赚上不少。”章恂这么说话,倒是有三成是在试探。

韩冈摇摇头,算是婉拒了。贸易转运的确能快速发家致富,但韩冈有了更为稳定的。这个时代的海外贸易,对国家的用处并不算大。

韩冈虽然对历史不甚了了,但好歹也了解一点大航海时代的起因。一开始是为了打通土耳其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开辟沟通大陆东西两端的交通线。

西方人的目标,一个是中国特产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但南洋地区的胡椒、豆蔻、丁香之类香料,也同样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且这些香料是冬天腌肉时必不可少的调味料,算是必需品,比起丝绸、瓷器之类在西方观点里的奢侈品,要更为重要。

可是大宋的海外贸易,交换来的没有必需品,也没有硬通货。不是几百年后西方大航海开启的时代,可以通过丝绸、瓷器、茶叶这样的特产——也就是工农业的制成品——换来大量的白银、黄金,对国民经济的好处不言而喻,基本上都是奢侈品。

对于商人来说,只要能赚钱就行了,海贸虽然风险高,可获利也是几倍十几倍的暴利。对官府来说,能从海船上收税也不错了。但对大宋这个拥有上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来说,则基本上亏本买卖。

在海贸交易中,大宋输出的不仅仅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还包括铜钱这样的货币,而且往往是一船船地被运出去。宋钱制作之精美,使得在周边各国都变成了主要的货币。交趾便是如此,而日本、高丽,也同样是如此。

若是流出的是纸币倒好了,但偏偏是硬通货净流出,换回来的是香药、珠宝之类的奢侈品,主要提供给上层使用,于国无益。而市面上的铜钱大量流失,国民经济是不断失血的。

不论是韩冈,还是当今大宋的君臣,对于铜钱流失的危害,都有个清醒的认识。

且这个流失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外国,大宋境内,喜欢屯钱的更是数不胜数。像田鼠一样将手上的钱都埋到地底,这一点最是让人头疼。

钱币要进入流通环节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朝廷的封桩库倒还好说,里面的钱绢是为了备战备荒用的,但民间珍藏钱币,却是埋进地底去,也不知何时可见天日。

岁币岁赐的支出,并非是小数目。给辽国二十万两白银,给西夏则是七万两——熙宁七年后,给西夏的岁赐就再也没有给过了——只是给予辽国的二十万两,就已经相当于全国一年白银产量的大半了。不过送给辽国的这些白银,基本上在一个月半月的时间里,都通过各色贸易,重新回到了大宋这一边,但铜钱却不是这样,到了异国他乡,就立刻流通起来,根本就没有回来的机会。

韩冈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使用纸币,利用币值并不稳定的纸币逼迫人们,只能尽可能地将手上的纸币消费或是投资出去。要做到这一点倒不难,但带来的结果只会是滥发纸币,人们最后抛弃这一个国家的货币。

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三)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七)第一十七章 夜顾茅庐访遗贤(上)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第二百零四章 变故(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四)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九)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下)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下)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变迁(十二)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八)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三)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五)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变故(二十)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中)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中)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四)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五)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
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三)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七)第一十七章 夜顾茅庐访遗贤(上)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第二百零四章 变故(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四)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九)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下)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下)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变迁(十二)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八)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三)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五)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变故(二十)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中)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中)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四)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五)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