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

“什么准备?”黄裳坐直了一点。

“此非小人可以知晓,等明日博士可以自去问一问我家参政。”

黄裳稍稍有了些精神,韩冈并没有忘记自己,也没有放弃的想法。

这样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

到底要怎么安排黄裳,韩冈已经有了腹案。

以黄裳的情况,想要改变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只有建立功勋,尤其是去他人不愿去的地方建立功勋。

而现在能安排黄裳这个太常博士的地方,在韩冈看来,一个是去与辽国争锋的海外耽罗岛,一个则是去大小战事从无一日而绝的夔州路。

巴蜀之地,川峡四路,益、梓、利、夔向来并称。而在这四路中,甚至可以说天下诸路中,以夔州路【重庆附近为主】——也就是益州路【成都周边为核心】和梓州路【南充、资阳一带】以东,利州路【阆中、汉中一带】以南,两湖以西,这片由群山组成的区域——最为穷困,甚至比两广、也就是广东广西还要穷困。

而且在夔州路上,是土官们的天下。土官们的庄园里面,蓄养着大批的农奴,他们的性命只取决于主人的心情。以经济制度来说,这里甚至还是属于奴隶制的阶段。

这些土官是大大小小的部族之长,也是当地的土皇帝,在其领内往往恣意妄为,甚至过路的商客都会遭其毒手。

不过这都是常见到没有人会为此而惊讶,名义上管制这一片土地的衙门也不会处理。只会等其作法自毙——其抢掠商客的行为,只会让商人绝足领内,最后连盐都买不到。

夔州路各州县的官员们,只会去注意哪家夷族又在开始向周围扩张了。对于这种想要强行改变土地和人口归属的行为,朝廷一直抱以极高的警惕,甚至称其为獠贼。局面每每会出兵攻打,以维护当地局势的稳定。

而自从朝廷分出了一部分注意力在西南夷身上之后,如果有哪家夷族闹得太过分,不等周围的部族向附近的州县求援,附近的州县多半就会开始行动,或是召集众部共讨,或是从周边州县,调兵过来。

夔州路的范围不小,但朝廷实际掌控的区域却不大,核心区域只在后世的重庆一带,其羁縻区域,却可以向南延伸到后世的贵州。

就是在韩冈眼中,夔州路的绝大多数地方,现阶段都没有什么价值。只要能够维系朝廷表面上的统治就够了。但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战略要点,就必须占据下来。

而且以夔州路幅员之广,不是没有可供移民安置的地方。尽管如今对夔州路的评价,就是瘴疠多,蛮夷多,但不论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还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夔州路上适宜耕种的土地还是很多。

大宋和韩冈,现在都需要土地和战争,其中夔州路南面的羁縻区,正是得到土地和战争的好地方。而羁縻区再向西南,便是大理国的所在地。

韩冈准备将朝廷军事上的主要精力,转移一部分到夔州路上去。那些土官能够如此跋扈,还是仗着地利,朝廷大军进剿不利的缘故。

就在夔州路上,还有着一支习惯于山地作战的军队,尽管是校阅厢兵序列,韩冈还是相信他们的表现不会太差。加上一部分西军,也将会南下——主要是曾经随王中正南下蜀地,平定茂州之乱的军队——两边合力,足以将不曾恭顺的当地土官狠狠地整治一番。

如果黄裳去了夔州路,借助自家的面子,自能先行收复一部分西军将校。有了这些本钱,在夔州路上,黄裳还是能够有所成就。

当然,与夔州路紧邻的梓州路,穷困与混乱的程度都差不多。但梓州路上,还有一个熊本在,跟这个熊本争夺位置,黄裳的资格实在太低了一点。

当今几位著称于世的帅臣中,熊本便是在平定渝州獠贼之乱一举成名。

其名望虽不能与韩冈、章惇、郭逵相提并论,但也是震慑一方的名帅。一旦四边有事,尤其是西南方向上,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韩冈用烛台照着面前的地图。

夔州路的朝廷控制区,最南端是南平军【今南川】,而南平军稍东北一点即是黔州。黔州的州治在彭水,但黔州名下,还有地域远大于黔州的诸多羁縻州,就像韩冈当年在邕州,下面也是一片羁縻州。

黔州的羁縻州远在南平军以南,包括后世贵州的部分。而穿过这些羁縻州之后,便是大理。

ωwш ¤ttκΛ n ¤℃O

太祖皇帝当年玉斧一划,以大渡河为界,宋兵自此不过大渡河。说是如此说,但大渡河南还是有许多部族听从朝廷的吩咐。那些夷族族酋,皆以得到朝廷封赠为荣,尤其是朝廷赐予的冠带衣裳,最为族酋们看重。

在西南这个战略方向上,韩冈的最终目标便是大理。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并不低。不过相对于北方边界,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一个合适的练兵与拓张之地,是大宋不可或缺的需要。

收起了并不精确的地图,现在在韩冈面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他完成。

有第二次廷推,有进士科殿试的考题,还有制科御试的题目。

原本制科都是在中书门下考试,出题的都是宰辅,之后才改去崇文院,由此有了阁试。

这其实就是像太祖皇帝赵匡胤在礼部试之后,硬生生地加了一个殿试。阁试的出现,来自于天子对中书门下的不信任,加上削弱宰相权柄的想法。

在蹇周辅等阁试考官被驱逐之后,制科十科就需要进行改变。但在加以改变之前,不久之后的进士科殿试和制科御试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考试的问题很让人心烦。

不仅仅是韩冈在头疼,那些贡生更是心乱得厉害。

在礼部试的结果出来之前,许多对自己有那么一点信心的贡生,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殿试做准备。

殿试的题目,来自于天子。但以向太后的水平,当然不可能给三四百名通过礼部试的贡生出题。依照过去的惯例,当天子不打算为殿试出题的时候,进呈考题供天子选择的,是政事堂的宰相参政们。

只是自从熙宗皇帝登基以来,将出题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尽管是殿试,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阶层的考生们,也是皇帝除了官僚体系之外,了解京城之外各地治政水平的唯一途径。只是为了了解新法的推行情况,熙宗皇帝都不会让宰相来剥夺他了解地方内情的机会。

但向太后决没有先帝的水平,尽管在她的治下,对外战争的表现远比先帝要亮眼,不过论起才学,她的确远远不能同她的丈夫相比。

气学的韩冈和新学的王安石,到底谁才能占上风,而太后又会偏向哪一边,这个问题困扰了太多的人。

加之制科阁试上几位考官因为开罪了韩冈,被发配去了西京,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影响到殿试考官们的评判标准,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礼部试中有没有韩冈的人?到底有几个?又是哪几位?

很多人开始去在五千参加礼部试的士子中,寻找来自于关西的那批贡生。希望在其中找到与韩冈有关系的人,以他为突破口,得到有关殿试的蛛丝马迹。

韩冈自然知道那些等待礼部试的结果的贡生们,正在慌张个什么。但他对此毫不关心,连看乐子的想法都没有。

在制科的御试之前,首先是进士科殿试。

由于被推荐人都进入了御试,韩绛、张璪都不可能与韩冈争夺出题的权力。而且在殿试的考题中,政事堂进呈以供御览的题目,韩冈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力。

在黄裳被黜落之后,韩冈对谁能通过御试没有任何兴趣。而能够通过礼部试的气学弟子,数量也极为可怜。

韩冈现在所想的是怎么才能在考题中体现气学的观点。

韩冈所主张的气学,其核心是格物致知四个字。对个人能力,讲究经世济用。重实际,轻言谈,这是气学的偏向。相对于经术诗赋,更看重官员对具体政务的处理能力。

怎么才能在题目中反映出考生们经世济用的水平?不改变考题结构的话,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很难。而想要临时改变,就要面临考生能不能适应的问题。

不过在临考之前,对考试的内容做大改变,并不是不可能的事。礼部试不可能,但殿试却有先例。

熙宁三年的殿试,考官们给考生发下了一部韵书,这本是为了殿试时的测试诗赋做准备,但赵顼上来之后,便发下了一道策问为题。

省试定去留,殿试定高下。能进殿试,基本上就是进士了,这时候改变一下考题,不会引起太多的愤怒。

有旧事在前,韩冈对此便有一些把握。

但到底怎么去做才更为合适,就是一件需要多费思量的难题。

灯罩中的烛花闪了又闪,韩冈终于提起了笔。

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变故(十三)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故(二十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二)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三)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五)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二)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一)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上)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二十二章 鼓角连声彩云南(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二十二章 虚实(二)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一百二十章 伎俩(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上)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九)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九)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四)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一)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八)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二)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七)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上)第二十二章 声入云霄息烽烟(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二)
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变故(十三)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故(二十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二)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三)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五)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二)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一)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上)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二十二章 鼓角连声彩云南(上)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二十二章 虚实(二)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一百二十章 伎俩(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上)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九)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九)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四)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一)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八)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二)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七)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上)第二十二章 声入云霄息烽烟(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