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

接近入夜时分,韩冈和王中正一行回到渭源堡中。王韶正负手站在大厅中,低头看着一幅方方正正的木盘。

王中正随之看过去。此物说是盆景,但无草无木,更无怪石。却有房屋有围墙,在六尺见方的底面上,一上一下地布置着,像是两座具体而微的宅院……不,王中正再仔细看过,根本不是宅院,而是两座寨堡。

“这是那处的沙盘?”王中正问道。还在京城的时候,他在武英殿中亲眼见识过赵顼命人打造的几十块沙盘。虽然眼前的这一块与他见过的不太一样,但应该是同一类东西。

“新渭源堡。”王韶答道。

韩冈发明的沙盘让王韶触类旁通,他来渭源的目的就是要为新堡选址,并决定大小范围和式样。为了能更直观的进行确认,他找来木匠打造了新堡的实物模型。

“现在的渭源堡,只能起着哨探的用处,不过是个略大一点的烽火台而已。前次董裕在渭源堡外长驱直入,堡中却无兵可以断其归路。”韩冈接口为王中正解释,“在渭源修造新堡,囤积粮秣,驻扎大军,就是将防线前伸至鸟鼠山下。而古渭一带则可以安心地展开屯垦。”

王中正又低头看了一阵沙盘,在沙盘一角有着标志东西南北的十字箭头,边上还有确定距离的比例尺。对于沙盘上的学问,为了能在赵顼面前说上话,宫中的宦官没有不学的,王中正也懂得如何利用比例尺来换算实际距离。

沙盘上的两座寨堡,一东一西的相隔大约半里布置着,而渭水流经西堡南侧,却从东堡北侧经过。王中正奇怪地问道:“为何这两座新堡离得这么远,又隔着渭水?”

“渭源堡孤悬于外,并设两座、分据渭水两岸,中设绳桥或浮桥连接两岸,便可成掎角之势,能自护得全。而半里之地,一百八十步的距离,也算不上远。”王韶指了指位于北岸的西侧寨堡,苦笑了一下,“其实若是能建在河水的正对面当然是最好,但在渭水北岸,最近的一处适宜筑堡的地方却是这里,没得他处可选。”

王中正皱眉问道,“若是渭水泛滥怎么办?洪流之下,桥梁难行,那两堡间的掎角之势就成不了了吧?”

“都知考虑得的确周全。”韩冈先赞了一句,“不过洪水泛滥之时,多是暴雨之后,地面泥泞,贼人也难以进攻。”

“原来如此。”王中正点着头,喃喃地念了几句。最后抬头笑道:“却是吾多问了。”

王中正对渭源堡问得多了点,王韶听着就觉得有些问题。带着疑问的眼神投向韩冈,韩冈随即心领神会地轻轻点了点头。

果然如此!王韶精神便是一振:“都知能亲来渭源,可见对军国之事也是放在心上的。可比窦副总管强多了。无论是向钤辖还是窦副总管,自上任以来一次也没到过渭源堡。而李经略,也是对扩建渭源堡毫无兴致,压了不知多少文书。”

“官家对河湟之事始终放在心上,无论渭源还是古渭,都是经常挂在嘴边。吾既然到了秦州,自当来渭源一趟,返京后也好有话回禀官家。以官家对河湟之事的重视,事无巨细怕是都要问到。”王中正撇清似的说了两句,但话里话外都是透着他本人对开边之事的关注。

“唉!”王韶一声长叹,对着东面拱手叹息,眼中几乎要流下泪来:“天子如此看重,三年来王韶只有些许微功可报天子恩德,实在是羞愧难当,羞愧难当啊!”

“朝臣中伤于内,帅府沮坏于外,左正言还能连番大捷,何谈难报天子?”王中正见状,忙劝着王韶:“若左正言此话传出去,不知有多少人要无地自容了。”

看着两人声情并茂的演出,韩冈站在旁边没有说什么。王中正的心意已经透露出来,而王韶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王中正有心于边事,王韶老于世故,王中正只多问了两句,他就看了出来,又从韩冈那里确认了,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很想把王中正这位大貂珰拉进来,不仅为了更好地得到天子的支持,更是为了对抗高遵裕。

王韶一直都希望有一个能在天子面前说上话的助力,高遵裕是太后亲叔,天子舅公,当然可以算得上。但高遵裕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却是贪功过甚,让王韶心中忌惮。说不准那天他的位置就给高遵裕给挤掉了。

所以王中正一来,王韶就盯上了他。为了与天子联系得更紧密,王韶不介意把一个支持开边之策的宦官拉来当监军。以宦官为监军,唐宋皆有。如走马承受一职,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地方上的事务。而在地方上领兵、修河的宦官为数也不少。

此时的士大夫,对阉人极端歧视,有事无事就要敲打他们一番。但对阉人参与到政事军事中来,却是习以为常,需要时说上几句,不需要时就任凭阉人在地方上领兵任官。而韩冈却正好相反,他不歧视阉人,却不习惯阉宦参与国政。

故而韩冈对王韶的想法不置可否,在心底里,还是反对居多。在他想来,王中正可不一定会与着王韶一条心,说不准会跟高遵裕打成一片,而且王中正本人的品行也成问题。只是他心里的想法并不打算说出来,因为对高遵裕,韩冈心中也有所顾忌。两害相权,也难说孰重孰轻。

陪了王中正用过晚饭,送了他去休息。王韶拉着韩冈和王厚又站到沙盘旁。他想听听韩冈的意见。

“玉昆,你觉得两堡如此布置是否妥当?”

“如果钱粮和人手足够的话,能造得更大一点就好了。”这是韩冈的回答。

韩冈对军寨建筑其实并不了解,他只知道城墙越高越厚,里面存放的粮秣军械越多,这城寨就越是难以攻克。但他更清楚,修造任何工程,第一个要考虑的都是预算问题,接下来则是人手问题,至于建造成什么模样,都是要受这两条左右。

“哪来的多余钱粮?超过五百步的寨子是不用想了!若是钱粮足够,直接渭源堡扩建成千步城不是更好?!何必弄什么掎角之势,在对岸再造一座堡?古渭寨、甘谷城都没有,还不是安安生生的。”

韩冈的话,引爆了王韶藏在心底的炸弹,他拍着沙盘边上,大声骂道:“政事堂也是好笑,我跟他们要钱修城,他们倒好,让二哥带回两百份空白度牒来。也不想想这里是秦州,不是京城,有几人会拿两三百贯来买一张度牒的?!还说是值五万贯,要能卖出一半价钱,我都要烧香念佛了!”

王韶的抱怨自有其道理。

因为有一张度牒,可以免人丁税,可以不用路引过所就能游走天下,想弄一张来护身的商人数不胜数。而且有的富户要保子嗣平安,也需要一张度牒来剃度一个替身。

所以度牒就相当于有价证券,能卖上不低的价钱。有时候,地方上有灾荒,朝中拿不出钱来救济,就发下度牒充当灾款。另一方面,真正吃斋念佛的僧侣,却有许多因为买不起一张度牒来剃度,而只能终身当个沙弥。

不过度牒的价格就跟有价证券一样,有着波动性。有时高有时低,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如京城、江南这些富庶之处,往往能卖高价,两百贯、三百贯都卖过。但在秦州,王韶刚刚让人问过价,一开始报的是一百二十贯一份,但当听说了王韶手上有两百份度牒,啪,当即就跌倒九十。

政事堂发下两百张度牒当作五万贯来拨款,但实际上却只能卖出不到两万贯,这让王韶如何不气?这种东西,还不好找人硬摊派,只能一张张发卖出去。

王韶骂了一阵,也就停了。事已至此,也只能向朝中将此事说明,并继续要钱要粮——用不到两万贯来筑寨堡,在秦州城边上还好说,但换到离秦州三百多里的渭源,单是征发起来的民夫所需的粮草,在路中转运的消耗就能吃掉一半去。

“再能要到两三万贯就好了。”王厚为他老子端来一杯凉茶消气,王韶心气平和了下来。他还是有些自信,凭借他现在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再要到两三万不成问题。

韩冈低头看着沙盘模型:“若能再多个两三万贯,照着图样,将现在的渭源堡扩建一番,再在对岸新建一座,勉强也够了。届时在两边各放上一个指挥。有三四百人足以将堡子守住。”

王厚在旁插话道:“禁军一个指挥才有三四百,厢军可没有。”

“怎么也不可能放厢军来戍守的!”韩冈摇头,提高的音调中满是不屑,“就是招乡兵弓箭手来此受田戍守,都比放厢军的好。”

按照编制,一个指挥一般是五百人上下。但这只是兵籍上的数字,减去吃空饷的比例,和一些不堪上阵、但后有靠山的老弱,一个指挥真正可以投入战斗的也就三百多人——这里指的是普通的禁军,若是厢军,则一半是空额,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在官员家奔走听命。他们的战力甚至还不如关西的乡兵。若韩冈当初押运军饷去甘谷城,随行的不是当过弓箭手的民夫,而是厢军,他说不定早早地就跑路了。

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七)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一)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下)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五)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变故(十五)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六)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一)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击(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十)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下)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中)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八)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二百八十章 微澜(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变故(三十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故(二十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议(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六)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八)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中)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并行(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二)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八)第三百二十一章 说服(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中)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中)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上)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议(五)
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七)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一)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下)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五)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变故(十五)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六)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一)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击(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十)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下)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中)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八)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二百八十章 微澜(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变故(三十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变故(二十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议(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六)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八)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中)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三十四章 云庭降鹤宴华堂(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并行(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二)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八)第三百二十一章 说服(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中)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中)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上)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