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博学的家老

然后,前面的车队开始往前走了,尉氏家老也昂然走了,张辄低头走在后面,旁边的人似乎发现张辄吃了瘪,看过来的眼光也有些复杂。

渐渐的,秦人所设路障出现在眼前。虽然时间不长,但秦人依然构筑了比较完备的防御:两侧延伸至视野之外的濠沟,濠沟之后是并排而列的车辆,十人执弩,十人执戟,站在车后;濠沟上铺着木架桥,宽仅容一车通过。张辄心中暗暗称许:秦人果然不凡。等他也踏上木桥时,竟然发现曾季立在什长的旁边。显然,尉氏之所以如此顺利地通过,与曾季事先的沟通有关——这令张辄对曾季的观感又有了大的转变。

等到吕伯一行要通过时,什长伸手阻拦,张辄赶忙走出来道:“是乃吾等同行。”

什长望向曾季,曾季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似乎觉得张辄出头十分奇怪,但还是点头道:“同行之人,非吾乡里,敢是外来的先生。”

什长看除了长衫外,后面还有士人和布衣,皱皱眉道:“何夹杂如此!”

曾季陪笑道:“家主敢别有他事!”

什长道:“怎么还有他事?……”

曾季道:“留十乘何如?”

什长沉吟片刻道:“罢了,过去吧!”

结果不仅吕伯一行,连门客和武卒一行也未经任何排查就过去了。张辄的脸上传来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看来秦人的严密守御,也不是毫无破绽。

车队继续前进。张辄看到,前面的广场上一群秦人正在从车上往下抬粮筐。这应该就是曾季承诺的十乘粮吧,卸下粮筐后的空车自然回转,跟在车队的最后。

张辄所在的位置其实是队列的最后,再往后就是分成三群的自己人,然后才是空车。见空车一辆辆转回,这三群人很自然地被车辆“冲散”,于是各自就便找到近处的车夫寒喧闲话。张辄不敢动,只能悄悄看尉氏家老的脸色,装出惴惴不安的样子。

张辄惴惴不安的样子被尉氏家老看在眼里,心里很是受用。故作姿态地冷落了一会儿,他主动找张辄问话道:“汝之家老何故不随?”

张辄愣了愣,羞惭道:“家道中落,臣妾尽散。”

尉氏家老眼中似漏出不豫的神情,道:“为臣之道,岂因家财而变!”

张辄连忙致敬道:“天下如尉老者几何哉,实凤毛麟角,难可一见!”

尉氏家老道:“尊贵之家,出无家老指引,何以成事?”

张辄闻言,立即就竿而上,道:“如得尉老训教,小子何幸!”

尉氏家老道:“汝贾匏瓠,贷于吕氏,本自机警,某以三瓠井水为汝洗脱,奈何终要抵偿?一也。关隘之上,吕氏等为秦所限,与汝何干,必要为其脱困,而不得一利?若非尉氏之力,汝宁成乎?二也。如有家老在,必能免汝过矣!”

张辄闻此言,知尉氏家老对自己刚才的情形并无怀疑,只以为是个无见识的破落公子,在外面穷要面子,心中一松,脸上却装出一副委屈、凄苦的样子,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正欲忠于谋,而信于友,家老以为过矣,小子深以为惑,愿家老解释之。”

尉氏家老道:“尔等士子但言子曰,诸子其谁?谁为王子,谁位公侯?七十二士,谁霸诸侯?但布衣耳。”

张辄争辩道:“孔子士子,位居司寇,大夫也;子贡货殖,家累千金,常相鲁卫。皆人杰也,岂但布衣哉!”

尉氏家老又是一声“嗤”,道:“微子贡,孔子其谁何?惟子贡从学于孔子,真孔子之学乎?鲁之朝曰,子贡贤于仲尼。盖其谓也。”

张辄反驳道:“子贡自谓,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尉氏家老道:“子得其门而入乎?”

张辄赶紧低头,道:“小子何敢。得其门者或寡矣,小子何敢!”

尉氏家老道:“室家尚不可得,而欲窥宗庙,不亦妄乎!设汝冠高冠,腰博带,佩长剑,驱长车,出入诸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依附孔子,尚有可原;上无片宇,下无尺地,而言子曰,即如曾子、颜回,人也不堪其苦矣。”

张辄哭笑不得,这位老者,引书引半句,竟也自成其理,令人难以反驳,只得长揖道:“尉老博学,小子不及。依尉老之见,当以何为师?”

尉氏家老昂然道:“汝知杨子乎?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汝知之乎?”

张辄自然对这位百年前的魏国大家有所耳闻,这位十分注重养生的大师,经常说一些离经叛道的话,还偏偏难以反驳,很不得士子喜欢:毕竟,游于诸侯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如果学的东西不招人待见,一开口就惹人烦,那学了有什么用?不过,见一脸世侩尉氏家老竟然脱口而出“杨子”,还是让人吃惊的。张辄故意沉默了一下,回道:“请尉老训教!但闻子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尉氏家老的得意爬满了脸,道:“杨子,魏人也,以自爱教人。人人皆自爱,天下道行矣!”

张辄道:“人人自爱,岂非斗讼横行,交争利也!”

尉氏家老道:“斗讼横行,岂自爱也?与世无争,真自爱也!”

张辄看着这位一脸骄傲的中年人竟然说出“与世无争”,心里一阵无语。但他不愿中断与尉老的对话,觉得可以从尉老的口中套出很多内幕消息,于是引诱道:“尉老之言,真天音也。小子一路看来,尉老不发一言,而万事就道,必也有其妙也。尉老其教之!”

尉氏家老得意道:“利天下者王天下,汝知之乎?吾有事,共天下以利,则籍天下之力矣,又何自为哉!”

张辄道:“小子愚钝,难言以道,愿尉老以近事言之。方之贾粮,共何利,籍何力,而令尉老安坐如山,而诸事顺遂?”

第104章 夜访第288章 顽皮的曾季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0章 行刺第341章 中官亲至第289章 坚持一月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17章 奸细第103章 危机第24章 调兵第182章 争武卒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13章 赠剑第12章 张辄第247章 魏使第8章 管城第193章 将相和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84章 侯嬴第6章 囿中第105章 夜谈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73章 樽俎折冲第266章 吴子之道第278章 暂回大梁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115章 评议三策第176章 晋鄙困窘第179章 再入长城第284章 巴氏车行第109章 启封筹粮第198章 袭居华阳第60章 糇粮第197章 车右求计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348章 管仲明第310章 囿中守备第27章 降服第160章 青楼老丈第241章 隐蔽出阵第236章 后军议事第273章 练兵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6章 囿中第281章 夜归华阳第87章 武将第330章 入土为安第159章 启封令尉第44章 入城第14章 定计第361章 车行与驿站第281章 夜归华阳第258章 陈筮连衡第22章 侠客第13章 芒家父子第65章 梁氏贾米第372章 巴姊第273章 练兵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270章 赏罚第345章 除夕第215 歃血为誓第100章 仁义之士第79章 掌兵第110章 圃田征粮第142章 刺探第270章 赏罚第310章 囿中守备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351章 废城工地第320章 封赏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83章 陈公来访第319章 请关分例第70章 蔡泽第158章 女闾第64章 布衣第213章 赠剑第120章 侠士第50章 防民第110章 圃田征粮第17章 奸细第214章 剑道纵横第59章 拜将第74章 将相和第349章 问俗管邑第118章 刺杀现场第226章 信陵君归城第347章 为人所陷第369章 赐婚第42章 失机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259章 陈公之言第373章 风闻兵兴第188章 两府较量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177章 点军
第104章 夜访第288章 顽皮的曾季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20章 行刺第341章 中官亲至第289章 坚持一月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17章 奸细第103章 危机第24章 调兵第182章 争武卒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13章 赠剑第12章 张辄第247章 魏使第8章 管城第193章 将相和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84章 侯嬴第6章 囿中第105章 夜谈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73章 樽俎折冲第266章 吴子之道第278章 暂回大梁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115章 评议三策第176章 晋鄙困窘第179章 再入长城第284章 巴氏车行第109章 启封筹粮第198章 袭居华阳第60章 糇粮第197章 车右求计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348章 管仲明第310章 囿中守备第27章 降服第160章 青楼老丈第241章 隐蔽出阵第236章 后军议事第273章 练兵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6章 囿中第281章 夜归华阳第87章 武将第330章 入土为安第159章 启封令尉第44章 入城第14章 定计第361章 车行与驿站第281章 夜归华阳第258章 陈筮连衡第22章 侠客第13章 芒家父子第65章 梁氏贾米第372章 巴姊第273章 练兵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270章 赏罚第345章 除夕第215 歃血为誓第100章 仁义之士第79章 掌兵第110章 圃田征粮第142章 刺探第270章 赏罚第310章 囿中守备第332章 薪资六金第351章 废城工地第320章 封赏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83章 陈公来访第319章 请关分例第70章 蔡泽第158章 女闾第64章 布衣第213章 赠剑第120章 侠士第50章 防民第110章 圃田征粮第17章 奸细第214章 剑道纵横第59章 拜将第74章 将相和第349章 问俗管邑第118章 刺杀现场第226章 信陵君归城第347章 为人所陷第369章 赐婚第42章 失机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259章 陈公之言第373章 风闻兵兴第188章 两府较量第203章 说服韩不申第177章 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