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梁氏贾米

待众人笑过,大梁尉道:“少时,吾等分散离开,至北市门前米铺内,言‘梁氏贾米’。听清了?”

须伯岸道:“就是大梁尉府要买米嘛。”

大梁尉道:“只四字,‘梁氏贾米’,无须许多!”

须伯岸一缩头,不再言语。

大梁尉道:“柜上听了,便会带汝等至后院。汝等便在彼处等待。”

须伯岸又道:“然后呢?”

大梁尉道:“只须等待,到时自知。”须伯岸又一缩头。

虎仲先生道:“各须携带何物?”

大梁尉道:“只赤手而往,行为就如往市中搬运。还有何疑问?”见众人满脸困惑,却不再提问。大梁尉道:“目下各家晡食,正好行动。芒氏三子且先行。”芒寅、芒申和虎仲先生一起站起。梁尉公子带到后院,打开后门,三人出了门。

大梁尉府后门开在一处小里巷深处。三人顺着里巷出了里门。现在并未至宵禁时分,里门可自由出入,监门大约在家里备食,并未出现。三人未经任何曲折出了里门,顺着街衢向北,即可望见北市。再向西一二里,就是市门。

所谓北市,并不是说大梁城中还有南市、东市或西市,它就是大梁城中唯一的市场。之所以称“北市”,仅仅是因为它位于大梁城北墙下。从鸿沟分出一道沟渠,将市场分成南北两部分。沟渠出仪门,汇入城外护城河中,再与穿城而过的鸿沟相合,向南而去。在芒寅等出门不久,就听到了休市的鼓声。等他们转到市门前时,一群群收市的商贾,正从这里出来。也有一些人往里走,大约是帮工的。芒家三人混在往里走的人群中,顺利进了市场。虎仲先生拦住一人问清了路径,顺利地找到了米铺。

市场中,粮、酒、盐、茶,各有区域,卖粮的区域中,按谷物不同分为各个铺子。当时中原地域还是以小米为主食,称粟。大米口感比小米好,主产于南方,产量还比较低,价格昂贵,在中原属于奢侈品。但梁王开圃田后,大梁周围竟可以种水稻,收大米,所以大梁市中有米铺。米铺位置较深,门面轩敞,显出一副贵人气慨。

三人进了米铺,柜上果然还有人看守。虎仲先生上前道:“梁氏贾米。”

柜上的先生脸上堆着笑,抬头看一眼,道:“先生且随我来!”

三人随掌柜的出后门,进到后院。这是个凉晒、脱粒的场所,平坦宽敞;巨大的石碾摆在场地中央。掌柜的道:“不知三位贵人哪里来,哪里去,也不敢问。贵人着粗衣,也不敢往账房里奉茶。小铺只这里还清静,委屈三位暂歇。”

虎仲先生答道:“甚是劳动,于心不安。”

掌柜的道:“贵人说哪里话。贵人是小铺的天地,能效劳是小铺的福气。好,不多说,少时还有人来,贵人自便,井边有罐,可以汲水。”

虎仲先生道:“商家自便。”

待掌柜的离开,虎仲先生招呼大家就在门旁坐下,一则避风,二则可以听到里面的动静。芒申则到井旁汲了一罐水,拎到近前。芒寅笑道:“汝倒亲切!”看这罐时,由于时常人用,边沿都摸得油黑发亮,口沿上一圈全是黑渍,看来无数次被口咂过。芒寅起身道:“找掌柜的要几只碗。”虎仲先生一把拉住他,道:“布衣,吃井水已是上分,还要碗!爬在地上喝雨后的泥浆子也得过。”芒寅苦笑坐下,却不再碰那只罐。芒寅不喝,芒申和虎仲先生都不好喝,只得把罐放在一边。

不多时,就听得柜上又传来一声“梁氏贾米”,又有三人被带到后院。芒寅等一起站起,这两群人自然在大梁尉府都被相互引见过,这时想见礼,却又不敢,只能相互尴尬地望着。虎仲先生招呼道:“且围一圈坐下。”六人围成一圈,各自坐下。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但随意围坐的确放纵心情,比跪坐舒服得多。一人道:“芒公子还打得水,倒要搅扰。”旁边一人制止道:“悄言,什么公子,休得乱言。”芒申却早把那水罐递了过去。那人接过,道:“没向掌柜的借碗?”边说边站起来。

这次虎仲先生没有再制止,而是满有兴趣地望着他。见那人径直走进室内,向掌柜的道:“敢问柜上,可有碗盏借几个饮水。”掌柜的踌躇了会,似乎取出了几个东西。这人却没再要,空着手出来,脸色很有些不善。旁边一人道:“何故如此?”那人道:“且就着罐喝吧,那碗比这还不堪。”话虽这么说,却也不再碰那只罐。

第三拔来的人中有须伯岸。这些人中,只须伯岸在气质上像布衣,邋邋遢遢,滴里当郎,捧起水罐,直接饮了半罐,眼也没眨一下,惊得众人目瞪口呆。

众人渐渐到齐了,在轻松的气氛下,大家对于箕坐也不再排斥,也不再按序而坐,而是围成一圈。在口渴的强迫下,也有不少人突破心理障碍,就着罐喝起了水。新来的人也有想借碗的,但先来的悄悄拉住他,向他描述了一番碗的形态,打消了他借碗的念头。

消除了陌生的隔阂和士服的约束,加上须伯岸插科打浑,这群年轻人很快就轻松开来,各自交换着自己新奇的见识,仿佛是一群久不相见的老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捧着水罐喝水,更多的人加入到喝水的行列中。最后,连芒寅也捧起水罐饮了一口。他和虎仲先生都很少开口,但芒申显然已经融入到这群人之中。

虎仲先生岁数较大,并不活跃,但坐在那里也不招年轻人烦,总对发言的人报以热烈的微笑,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认真倾听,也就更有热情说出更多。芒寅则在脸上露出专注的神情,似乎被每个人的话深深吸引。渐渐地,他们知道了各人的家世、身份,还有他们家族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跟随大梁尉而去的除芒申和须伯岸外,还有七人,王族近亲子弟就有四人,一个来自魏相魏齐的家族,算是王族远亲。另外两家和芒家一样,都是客卿,朝中权势虽比不上芒卯显赫,也都是当权之人。虎仲大夫心中暗暗对大梁尉表示了佩服:出阵敢带四个王子,还真不愧是大梁尉。

天色渐暗,而众人谈兴正浓,这时门外传来了大梁尉的声音:“梁氏贾米。”众人闻声,似乎才恍然记起自己是以贵人扮布衣,准备临阵杀敌的,或者性命就在须臾间。声音立即停了下来。

第364章 戒备第372章 巴姊第97章 月下清谈第263章 密议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53章 大梁通启封第53章 私授第260章 议连衡第168章 夜袭第348章 管仲明第212章 欲访曾季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374章 兵兴荥阳第84章 侯嬴第329章 豕三入驿第175章 车氏之奇第167章 协合之策第372章 巴姊第331章 筑舍于管第209章 乘其隙第260章 议连衡第154章 博学的家老第147章 尉氏第61章 席议第121章 豪强第227章 司莽论策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23章 秦人来犯第8章 管城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349章 问俗管邑第291章 密书战报第196章 张禄第329章 豕三入驿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45章 除夕第192章 信陵君门客第309章 启封再会第28章 降服(二)第176章 晋鄙困窘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95章 示警第260章 议连衡第237章 图秦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147章 尉氏第28章 降服(二)第64章 布衣第62章 兵符第239章 伯阶外室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17章 奸细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01章 信义所在第67章 交酒第60章 糇粮第200章 以尾摇狗第111章 大梁门卫司莽第359章 篝火晚会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373章 风闻兵兴第127章 吕氏尚父第237章 图秦第9章 有刺客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40章 励士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49章 庭议第369章 赐婚第311章 战耶和耶第359章 篝火晚会第261章 秦箭第341章 中官亲至第205章 武卒归营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21章 筹谋第138章 席次第57章 梁尉公子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15章 造访高人第9章 有刺客第135章 打探第375章 利害相权第196章 张禄第327章 夜守第130章 烤肉第368章 五伦之首第361章 车行与驿站第114章 老成谋国第196章 张禄第228章 战临第188章 两府较量第202章 仓城第219章 夜袭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47章 尉氏第51章 弃民第375章 利害相权第22章 侠客
第364章 戒备第372章 巴姊第97章 月下清谈第263章 密议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53章 大梁通启封第53章 私授第260章 议连衡第168章 夜袭第348章 管仲明第212章 欲访曾季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374章 兵兴荥阳第84章 侯嬴第329章 豕三入驿第175章 车氏之奇第167章 协合之策第372章 巴姊第331章 筑舍于管第209章 乘其隙第260章 议连衡第154章 博学的家老第147章 尉氏第61章 席议第121章 豪强第227章 司莽论策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23章 秦人来犯第8章 管城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349章 问俗管邑第291章 密书战报第196章 张禄第329章 豕三入驿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45章 除夕第192章 信陵君门客第309章 启封再会第28章 降服(二)第176章 晋鄙困窘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95章 示警第260章 议连衡第237章 图秦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147章 尉氏第28章 降服(二)第64章 布衣第62章 兵符第239章 伯阶外室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17章 奸细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01章 信义所在第67章 交酒第60章 糇粮第200章 以尾摇狗第111章 大梁门卫司莽第359章 篝火晚会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373章 风闻兵兴第127章 吕氏尚父第237章 图秦第9章 有刺客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40章 励士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49章 庭议第369章 赐婚第311章 战耶和耶第359章 篝火晚会第261章 秦箭第341章 中官亲至第205章 武卒归营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21章 筹谋第138章 席次第57章 梁尉公子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15章 造访高人第9章 有刺客第135章 打探第375章 利害相权第196章 张禄第327章 夜守第130章 烤肉第368章 五伦之首第361章 车行与驿站第114章 老成谋国第196章 张禄第228章 战临第188章 两府较量第202章 仓城第219章 夜袭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47章 尉氏第51章 弃民第375章 利害相权第22章 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