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打探

吕伯闻言,略一沉吟,道:“吕氏方至,未与相亲?”

吕不韦似乎听明白了吕伯想问什么,道:“至今三年,只与家主相聚时遇见,行间往来,并无私交。”

吕伯道:“汝言‘濮阳吕氏’,阶父可有应?”

吕不韦诧异道:“阶父?吕氏果与吾族有故?”

吕仲道:“昨夜邀至吕行,互认同宗,皆太公一脉。”

吕不韦道:“如言太公一脉,倒也不假。今天下吕氏,多太公一脉,但有亲疏耳。”

二吕相互对视后,道:“不韦所言是也。”

吕伯又道:“伯阶之后何人?可曾往来?”见吕不韦投来疑惑的目光,吕伯解释道:“既同为吕氏,必也与之亲近。”

吕不韦道:“父言是也。吕氏家眷俱在此,未闻故里有人,想无后……盖并无往来。”

吕伯道:“人言吕妇善妒,果耶,否耶?”

吕不韦笑道:“闺内之事,非不韦所敢知也,未所闻也。”

言谈之间,吕不韦指道:“前面宁非吕行乎?不韦承家主之命,邀之相陪华阳尉,正好访之。”

二吕道:“既有使命,便当访之。某等不便相见,且往道口暂避,少时再聚。”

吕不韦道:“二父之命,不敢不从,就请父前路稍停。”

二吕紧走几步,闪到道旁房舍之边,吕府视线的盲区驻足。远远望见吕不韦向吕府而去。吕伯道:“阶父之言,有虚有实,真假难辨。”

正说间,两人所立足的房舍门开了,一位老者走出了门。二吕对视一眼,马上有了默契。吕仲上前见礼道:“长老,小子见礼!”

老者回头见到二人恭立一旁,也就回礼道:“见过,见过!”打量了一下二位的装着,知是商贾,便道:“尊客财运亨通!”

吕仲道:“托长老之福!吾等自洛阳至此,欲寻车往郑,敢问长老,何处有车?”

老者道:“尊客欲在华阳赁车乎?华阳四车行,白、巴、陈、王,各有车十数乘。向前不远即为王行,客可往赁,必有所得。”

二吕两次对视,吕仲心有灵犀道:“愚等于洛,闻洛邑吕氏在此赁车,愿长老指示。”

老者道:“……吕氏?是了,王行新司柜似为吕氏……。少交往……前行便是。”

吕伯上前,有些诧异道:“吕氏长年在此,少拜长老?”

老者道:“耳聋眼盲,久不视事,少出门,多忘事。尊客不必为意。”

吕伯道:“吕氏在洛邑,颇闻家室不宁。至华阳多搅扰四邻。”

老者道:“耳聋眼盲,不曾见闻,不敢妄言。”

这时,门里传来人声:“父与谁言?”

老者回应道:“远方尊客,相与问道。”门再开,一位壮年人走出来,见二吕执礼甚谨,与老者相谈,也执礼道:“敢问尊客何问?”

二吕也转身见礼,道:“不知尊家何称?”

壮年人道:“世居华阳,为华氏,行首。”

吕仲道:“见过华伯!何业?”

华伯道:“偏鄙乡野,何有常业,但鬻力耳。”

吕仲道:“愚等来自洛邑,欲赁车于华阳,正就教于长老,蒙教前行即有王行。”

华伯道:“王行乃旧名,三年前已换东,现行东吕氏,称吕行。”

吕仲道:“是了,是了。行前故旧俱道,洛邑吕氏,见在华阳赁车,敢是在彼。华伯与吕氏近邻,其交必厚,敢请引荐。”

华伯道:“虽为近邻,业不同也,素少往来,但春秋二会,偶一见耳。惟吕氏本业赁车,客往赁车,何需引荐。”

吕仲道:“华伯鬻力,独勿与吕氏乎?”

华伯道:“父母在堂,早晚侍奉,不敢远离。如随吕行押车,父母宁无冻饿乎?”

二吕皆道:“华伯纯孝,吾深羡也。华阳四行,孰为首?”

华伯道:“若论深浅,自是城北白氏,久居华阳,历二世矣。吕氏不过三二年,资望不及多矣。”

吕伯道:“真持平之论也。吾闻吕氏惧内,然也,否也?”

华伯道:“客实有趣,此闺中事也……”不过还是忍不住八卦,续道:“吕妇善妒,语常不逊,夜来时时闻之,惟不详耳。”

吕伯道:“男子一生,最忌惧内;但惧内,则襟怀胆气俱坏矣。本意故旧乡情,来投吕氏;又闻惧内,心怀忐忑;兄既坐实,并不虚传也。当从兄言,往投白行是也。”

华伯点头称是。忽一抬手道:“那从吕行出来的,正是白行庶子吕不韦。——汝观同出吕氏,却为白府庶子,可知一斑矣。”

二吕点头称谢,重新退回家居旁。华伯搀扶着父亲进了门。吕不韦见了二吕,三人相见,一同上路。吕不韦问道:“族父与诸相谈?”二吕回道:“偶见老丈出门,惟闲话耳。”

吕伯问道:“华阳尉若何?”

吕不韦道:“华阳尉韩氏,无爵,人呼为‘韩王孙’,恐为韩王远孙。甚肥壮,嗜食如命。进城递节言事,韩王孙忙不叠应喏。”

吕伯道:“华阳尉易近乎,难近乎?何道以近之?”

吕不韦道:“华阳尉自以为王孙,但以王孙待之,必亲近之,亦无难也;嗜食,酒肉当前,则一无所忌;爱财,但得钱物,无所不应。”

吕伯道:“华阳常例若何?”

吕不韦道:“常例自是什一。诸父粮车,乘二十五石,石三十钱,计七百五十钱,取七十五钱。”

吕伯道:“倒也公道。”

吕不韦道:“非也。七十五钱入公帑,七十五钱入尉府,另加卒钱,奉什加一,日十钱。”

吕伯道:“计日奈何?”

吕不韦道:“华阳至各城,俱有日程,故得计之。诸父至启封,三日程,往返六日,卒六十钱。”

吕伯道:“请卒留居,奈何?”

吕不韦道:“何父知之详矣!卒多不随卫,计日给之,粟一斗,酱一两。”

吕伯道:“宿于何处?”

吕不韦道:“华阳戍卫,多四郊浮浪弟子,自是归家。”

吕伯道:“若归家,奈粟酱何?”

吕不韦道:“少者自携,多则计钱。”

第151章 汇合第298章 离华阳第138章 席次第296章 代王会盟第61章 席议第132章 晋见第271章 明劝赏罚第158章 女闾第283章 陈公来访第351章 废城工地第120章 侠士第114章 老成谋国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33章 积竹柲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08章 故事重温第39章 列阵(二)第68章 城北驿第260章 议连衡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321章 管令第327章 夜守第169章 诱供第133章 吕太公第179章 再入长城第367章 仲岳亲临第366章 宁治第182章 争武卒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64章 击公子以动魏王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260章 议连衡第156章 过桥第142章 刺探第233章 次日再战第269章 再访须贾第224章 司莽授机第167章 协合之策第355章 拜访长城第279章 晋见魏齐第294章 阴谋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61章 车行与驿站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47章 尉氏第175章 车氏之奇第40章 励士第127章 吕氏尚父第130章 烤肉第278章 暂回大梁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197章 车右求计第275章 和议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62章 伤营第29章 降服(三)第146章 黄人张氏第162章 离启封第323章 访夷门卫第247章 魏使第166章 变起肘腋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137章 军市第1章 郑安平第123章 豪杰乡里第147章 尉氏第126章 佣车第286章 陈公之说第61章 席议第151章 汇合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206章 洗尘第367章 仲岳亲临第213章 赠剑第290章 气候骤变第288章 顽皮的曾季第317章 与温以和第315章 造访高人第281章 夜归华阳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207章 多方叙事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32章 陷城(三)第26章 谋定第262章 伤营第139章 华阳商事第165章 破脸第57章 梁尉公子第162章 离启封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331章 筑舍于管第296章 代王会盟第108章 故事重温第340章 三牲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
第151章 汇合第298章 离华阳第138章 席次第296章 代王会盟第61章 席议第132章 晋见第271章 明劝赏罚第158章 女闾第283章 陈公来访第351章 废城工地第120章 侠士第114章 老成谋国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33章 积竹柲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08章 故事重温第39章 列阵(二)第68章 城北驿第260章 议连衡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321章 管令第327章 夜守第169章 诱供第133章 吕太公第179章 再入长城第367章 仲岳亲临第366章 宁治第182章 争武卒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64章 击公子以动魏王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260章 议连衡第156章 过桥第142章 刺探第233章 次日再战第269章 再访须贾第224章 司莽授机第167章 协合之策第355章 拜访长城第279章 晋见魏齐第294章 阴谋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61章 车行与驿站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47章 尉氏第175章 车氏之奇第40章 励士第127章 吕氏尚父第130章 烤肉第278章 暂回大梁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197章 车右求计第275章 和议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62章 伤营第29章 降服(三)第146章 黄人张氏第162章 离启封第323章 访夷门卫第247章 魏使第166章 变起肘腋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137章 军市第1章 郑安平第123章 豪杰乡里第147章 尉氏第126章 佣车第286章 陈公之说第61章 席议第151章 汇合第180章 军使归国第206章 洗尘第367章 仲岳亲临第213章 赠剑第290章 气候骤变第288章 顽皮的曾季第317章 与温以和第315章 造访高人第281章 夜归华阳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207章 多方叙事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32章 陷城(三)第26章 谋定第262章 伤营第139章 华阳商事第165章 破脸第57章 梁尉公子第162章 离启封第191章 左右为难第331章 筑舍于管第296章 代王会盟第108章 故事重温第340章 三牲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