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列阵(二)

信陵君诧道:“前夜将军筹画已定,小邑中只容千军,故取全军什伍长以充之,惟其以一当十,故令守小邑。”

芒卯道:“臣前夜所言是单以武卒。令城外凭添四千民军,却令人为难。”

信陵君道:“此言何解?为何单以武卒能胜任,加上数千民军反偾事?”

芒卯道:“公子不知,民军乌合之众,如无武卒督战,谁肯上前。四千民军,督战武卒一营犹不可保其必死战,何况无人可以督战。目下武卒一校,虽为精锐,犹不胜两责。故臣为忧!”

“军旗号令均无可用?各卒、营、校均由武卒管束,宁不有助!”

“公子有所不知。民军均为乡里愚民,谁畏忠孝号令!敌势一大,长老先逃,同乡同里一哄而散,区区几名卒、营、校长何能有为!必得斧钺在后,逃者必死,方能横心前战,死中求生。”

“原来如此,无忌受教!如单以武卒,将军将何策以破敌?”

芒卯指着城西的原野道:“臣之旧案,从敌营至小邑,沟渠密布。若以沟渠为界,各立营栅,相距三五十步,可立二三十栅。武卒四列,只在栅后以强弩射之,射后即转至后一栅下。如此,武卒人可发二三十箭,经一二时辰,而伤损必小。再固守小城,敌既受损,心胆皆摧;我大军必至,当能破敌。”

信陵君道:“将军成算,无忌谨领!”

“然如今,公子将驱羊群以攻虎狼。臣恐事将不谐。”

言犹未了,远远看见曹先生和靳先生等几位中途去看地形的门客正往回走。信陵君道:“事由我而起,我自当亲犯其难。战事若起,我当亲为前部,先生幸为我镇小城。”

芒卯道:“公子亲为前部?公子有何高见?”

信陵君道:“哪有什么高见,不过放胆一战而已!府中炊事已熟,将军请自便,我与门下先生各营巡视一番。”

芒卯道:“公子不先用餐?”

信陵君道:“就途中进些糇粮便罢。”

两人在门客们的簇拥下走下城楼。芒卯自带人回城主府,信陵君对仲岳道:“将能带出的先生尽皆带出,只留几位主持城中庶务。少时到城外广场相会。带上糇粮,在道上用。”

仲岳随即也进了府。信陵君出城,迎上曹先生一行,问道:“先生所谋如何?”

曹先生脸色有些不对:“臣出十里,未能望见秦军踪迹!今日似无战事!”

信陵君脸色也是一变,想起他在城上虽能望见蒿山,却似乎也并未看见有大队人马行进时扬起的尘土。只不过由于当时在与芒卯对话,这么明显的异常竟被自己忽略了,今被曹先生提起,方才想起来。

这时,仲岳与其他门客也跟随出了城,还带上了糇粮。信陵君感到一阵窘迫,问道:“两位先生有何高见?”

曹、靳两位先生道:“如不知敌从何道而来,怎可谋攻!”

仲岳问道:“两位所遇何难?”

还没等两人开口,信陵君反问仲岳:“适才先生在城上,可曾望见何处起尘烟?”仲岳茫然地摇摇头。信陵君又转向其他门客:“众先生可曾望见尘烟?”那些跟上城的门客俱答:“不曾见得!”

信陵君急道:“请芒将军!”一边带着门客们上了城。

不久芒卯也来到城上,问信陵君道:“公子唤臣何事?”

信陵君道:“我偶然想起,城上似未见秦军行踪尘烟,这却为何?”

芒卯也向四周望了望,对信陵君道:“公子心如明鉴,如今只有西北方北邙山口由于为我军烟尘阻隔,难以望见,其他方向确未见秦军行踪。臣以为,其一,秦军可能从荥北尾我大军而来,那就正中下怀;其二,秦还在北邙,则秦军此次出动只在筹集钱粮,他们正在与洛阳人还价。”

“其三呢?”信陵君似漫不经心地问。

“其三?以臣愚钝,难以测度,愿公子指教!”

信陵君自言自语道:“定有其三,必有……无论如何,秦军今日不会出现在小城,将军可必?”

芒卯四面看了看,又掐指算了算,道:“如秦军出荥北尾我军,则今日将与后军接锋。小城远离战场,可能避过兵锋。如仍在洛阳,不用说,暂无战事。”

信陵君道:“如此甚好。我军又多出一日整顿行伍,来日作战,又增一成胜算。将军辛劳,请暂归府,无忌有疑时再来请教。”

芒卯行礼而退,心中暗道:“这算什么!”

信陵君带着门客们又下了城,出城到草堆边立下,道:“诸位先生已经看到了,城外并无秦军,今日可无战事,派至各营的先生请先回营,我随后即到各处巡营。必要稳定军心,激励士气。”

那些从营中回来的门客都行礼离开。信陵君问曹、靳等先生道:“诸位先生巡查地势,可有以教我?”

曹先生道:“靳先生以为此处地势颇胜,堪抵万军。”

信陵君道:“请靳先生教我。”

靳先生道:“此处虽曰原野,实则沟渠纵横,车马难通,大队难以结阵,反颇便小队行动。河水多北流,东西阻隔。敌难以自西向东进攻,而我军如从下游过河,反能直指敌侧背。”

信陵君道:“秦军从西来,自有沟渠阻隔;如其转至南方,将何策以应之?”

靳先生道:“秦军必不敢转向南方。”

信陵君道:“却是为何?”

靳先生道:“小邑向南三十里,已近长城。秦断不能自陷腹背受敌而衅我。”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顿起愚鲁!”

靳先生道:“敢承君上过誉。不只如此,曹先生已有破敌之策。”

信陵君道:“甚望先生教我。”

曹先生道:“臣之愚见,昨夜已大略禀于君上,今又得靳先生金玉之言,大补臣之所缺。臣得精卒百人,定可拖住秦军半日。”

信陵君赞道:“壮哉!精卒我已令各营简选,百中只取一二,不时即到。曹先生可督率之,以为战备。”

曹先生道:“敢不从命!君上可安坐城中,看曹某破敌!”

信陵君道:“如此,敬贺先生!军中无酒,容凯旋再补!”随又说道:“愿随曹先生的,即可留下辅弼曹先生。其余先生随我巡营。”

第178章 惊讯第289章 坚持一月第296章 代王会盟第122章 豕三第174章 华阳四行第109章 启封筹粮第188章 两府较量第275章 和议第32章 陷城(三)第35章 计议第368章 五伦之首第188章 两府较量125章 洛阳白氏第207章 多方叙事第64章 布衣第101章 信义所在第298章 离华阳第106章 破家为国第133章 吕太公第170章 远迎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92章 整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06章 洗尘第7章 圃田第242章 扑空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82章 出城第20章 行刺第76章 敬贤之道第9章 有刺客第213章 赠剑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49章 得见中人第99章 义士曹包第23章 大梁门卫第164章 失散第195章 复命第113章 计粮第373章 风闻兵兴第105章 夜谈第171章 信用第372章 巴姊第319章 请关分例第38章 列阵(一)第224章 司莽授机第136章 宴前第112章 以俸为质第230章 司胜第41章 备战第127章 吕氏尚父第223章 秦人来犯第316章 以温易煮枣第316章 以温易煮枣第84章 侯嬴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79章 晋见魏齐第245章 入韩第50章 防民第252章 相持之计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115章 评议三策第52章 私议第275章 和议第4章 信陵君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250章 盘点情报第219章 夜袭第147章 尉氏第26章 谋定第357章 管祭第338章 祭坛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36章 定夺第36章 定夺第55章 段子干第111章 大梁门卫司莽第33章 出城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二章 战警第93章 故地重游第318章 退兵第106章 破家为国第10章 麻三第213章 赠剑第79章 掌兵第65章 梁氏贾米第165章 破脸第49章 庭议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56章 计谋第122章 豕三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63章 商贾第320章 封赏125章 洛阳白氏第239章 伯阶外室第71章 吹台第44章 入城
第178章 惊讯第289章 坚持一月第296章 代王会盟第122章 豕三第174章 华阳四行第109章 启封筹粮第188章 两府较量第275章 和议第32章 陷城(三)第35章 计议第368章 五伦之首第188章 两府较量125章 洛阳白氏第207章 多方叙事第64章 布衣第101章 信义所在第298章 离华阳第106章 破家为国第133章 吕太公第170章 远迎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92章 整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206章 洗尘第7章 圃田第242章 扑空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82章 出城第20章 行刺第76章 敬贤之道第9章 有刺客第213章 赠剑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49章 得见中人第99章 义士曹包第23章 大梁门卫第164章 失散第195章 复命第113章 计粮第373章 风闻兵兴第105章 夜谈第171章 信用第372章 巴姊第319章 请关分例第38章 列阵(一)第224章 司莽授机第136章 宴前第112章 以俸为质第230章 司胜第41章 备战第127章 吕氏尚父第223章 秦人来犯第316章 以温易煮枣第316章 以温易煮枣第84章 侯嬴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79章 晋见魏齐第245章 入韩第50章 防民第252章 相持之计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115章 评议三策第52章 私议第275章 和议第4章 信陵君第187章 老谋深算第250章 盘点情报第219章 夜袭第147章 尉氏第26章 谋定第357章 管祭第338章 祭坛第370章 新婚燕尔第36章 定夺第36章 定夺第55章 段子干第111章 大梁门卫司莽第33章 出城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二章 战警第93章 故地重游第318章 退兵第106章 破家为国第10章 麻三第213章 赠剑第79章 掌兵第65章 梁氏贾米第165章 破脸第49章 庭议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56章 计谋第122章 豕三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63章 商贾第320章 封赏125章 洛阳白氏第239章 伯阶外室第71章 吹台第44章 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