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壮行

尉僚见梁尉公子与芒卯、魏齐等同在门外,吃了一惊,匆匆见过,即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梁尉公子。梁尉公子不好多说什么,只得道:“魏相、段子专程相送。”尉僚见说,重新见过相谢。

魏齐道:“大梁尉已经出阵,现公子又出,尉老合当居家调停,怎地也一同出阵?”

尉僚道:“魏相见笑,有夫人当家,老臣理应随卫公子。”

魏齐道:“尉老年高,出阵令人心忧。”

尉僚道:“年齿虽长,幸筋骨尚健。阵中之事,还不为难。”

魏齐道:“老当益壮,令人钦羡。”

芒卯道:“尉老去而复返,想诸事已毕。”

尉僚当着多人,不好多言,只对梁尉公子道:“臣于城下已募得精壮二千,可以出征。”

魏齐闻言失惊,欲出言相询,却被芒卯暗踩一脚,赶紧住了嘴。梁尉公子道:“请尉老处置。”

尉僚道:“请将军、魏相验视训导!”

二人齐道:“怎敢!愿壮军容!”

于是尉僚在前引导,将军芒卯、魏相魏齐、赞军段子干在后而行,梁尉公子相陪。

东门外广场上,四个方阵正在列阵,右军将、率、司为这支临时调集起来的部队指定伍、什、伴、队长。芒卯悄悄对一名门客小声说了几句,这名门客离去。

少时,四个方阵列阵完毕。出阵的二率四司马也分派完毕。一众人等在右军将率领下,来到芒卯等人面前。尉僚上前小声询问了几句,又小声与梁尉公子说了几句。梁尉公子即出列,对芒卯道:“赞军尉伯机整军已毕,请令出征。”以芒卯为首,魏齐和段子干在侧,同时躬身行礼:“送尉伯!”

梁尉公子再回礼后,转身走向方阵。芒卯等、尉僚等和一干武卒将领跟在后面。被芒卯派走的那名门客引导着一名逆旅中的舍人,挑着一个担子静静地跟在最后。到了阵前,梁尉公子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的青涩和腼腆一扫而光,闪烁出坚毅和强悍,噪音也变得粗壮嘹亮,压过全场:“王者养兵千日,此其用也;吾尉氏世受王恩,报在眼前。愿诸公助我!”

似乎被梁尉公子所感染,阵中的武卒也挺起胸膛,以戟击地,高叫一声:“嗬!”

尉僚上前一步,道:“将军、魏相送壮士!”

芒卯上前道:“壮士出征,建功立业,此其时也!薄酒一觞,以酬壮志!”一挥手,门客领着舍人,挑着担上前。芒卯亲自取盏,从担里瓮中舀出酒来,一一递与营司,营司自饮一口,传到方阵中每排排头,从排头至排尾,各饮一口。如此从前往后,一一饮毕。最后是梁尉公子及其随从、门客,连着随卫出征的芒家二公子在内,俱各饮一口。酒劲上头,人人精神焕发。芒卯单膝着地,抬手过头,口里高叫道:“送公子!”魏齐和段子干不意有此,但略一迟疑,也都有样学样地跪下去,俯身行礼。梁尉公子意气风发,大声令道:“出城!”四个方阵向城门两侧散开。每队各立在墙下暗门前。

所谓暗门,其实就是筑城前预先设置的小城门,大小仅容一人通过。根据地形,一般五十步设置一个。战时探哨就是从这里进出,城内发动反击也可以从这里透出少数兵力。小城的暗门可能在外侧着些伪装,给进攻制造点麻烦;像大梁这样的都城,暗门的位置早已不暗,也不屑伪装,只在两侧用木门锁闭,预防小贼或野兽出入,但通常这里会修筑环形城墙,予以特殊防护——反过来,这些特殊加强的防御也就暴露了暗门的位置。自然,要开锁,平时必须有一系列节符,而匙钥通常由最高城守掌管,在大梁,便是大梁尉。

但现在是战时,必须时时派出探哨巡视,暗门于是不再关闭,但在门边安排了守卫,闲常人等不要说进入,就是靠近都可能被射杀,只有持有特殊节符的军使、哨探可以使用。

东城的武卒已经换防,目前守卫在这里的是各家府兵。见大队武卒拥来,虽然不明所以,也自然不会自找麻烦去盘问。东城长约十里,各队武卒按五十步依次出去,倒也严整不乱;最后一队武卒出现在离城门最近的暗门前,大体上全体武卒也都运动到位。武卒即将就位,梁尉公子和剩余的门客、舍人、芒家二公子,以及芒卯等和武卒诸将登上城楼,瞭望观察。

月光如水,倾泻在茫茫原野上,十多里以外都能看得清楚。四下静悄悄,没有人说话。少时,东南角楼上升起一盏灯。尉僚对梁尉公子道:“启封无事,公子可以下令。”

梁尉公子望向芒卯和魏齐,魏齐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而芒卯则含笑点头。梁尉公子下令道:“击鼓!”城门上鼓声骤起。城外一队队武卒从暗门拥出,随即停在暗门前。尉僚脸色大变,急匆匆地对公子道:“请公子速出城整军!”右军将和校率、营司都变了脸色:他们似乎突然意识到,这批武卒是临时召募的,他们的什伍、伴队都是临时指定,他们在尉府商量得好好的行动计划,并没有传达给这些人,而知道行动计划的人都在城门楼上“指挥”。芒卯旁观者似的在默不做声,似乎对这一明显的疏露毫不知情。

不多久,尉府、军将、校率、营司,各自带着自己的随卫、旗帜从暗门而出,匆匆在月光下整顿队伍。大约大半个时辰后,各校营终于以东门楼为中心,结成方阵,尉府诸人居于阵心,正在城楼下面。梁尉公子仰面向上道:“出城武卒整军完毕,请令而启!”

芒卯大声道:“启!”

尉僚道:“敢问公子何在?”

芒卯一愣,小声骂道:“老贼!”随问左右门客:“可有寅儿下落?”左右俱摇头。芒卯急中生智,大声道:“可往囿中就粮,吾令寅儿往赴听召。”

梁尉公子道:“得令!”随传令进军。这支军队并无金鼓号角等物,也未备灯笼火把,更无粮草辎重,只携随身的戟、弩、甲、箭,在旗帜的引导下,向东而行。

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258章 陈筮连衡第211章 曾季入伙第131章 麻太公第146章 黄人张氏第348章 管仲明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259章 陈公之言第358章 夜聚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70章 蔡泽第192章 信陵君门客第118章 刺杀现场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53章 私授第313章 贪而致败第135章 打探第192章 信陵君门客第324章 垂手执政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20章 侠士第177章 点军第97章 月下清谈第238章 议兵第7章 圃田第277章 再探启封第86章 尉府第222章 善后第364章 戒备第287章 世事难料第199章 归华阳第245章 入韩第85章 军市第347章 为人所陷第267章 再入郑地第339章 再见虎仲第139章 华阳商事第161章 启封米铺第62章 兵符第328章 张禄之助第109章 启封筹粮第144章 访老第124章 华阳城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166章 变起肘腋第63章 商贾第222章 善后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61章 秦箭第1章 郑安平第91章 美酒美姬第58章 蓝田玉第141章 根基深浅第59章 拜将第91章 美酒美姬第二章 战警第309章 启封再会第257章 议论天下第168章 夜袭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1章 启封米铺第79章 掌兵第195章 复命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92章 整军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46章 使命难达第327章 夜守第305章 再遇秦军第108章 故事重温第88章 武卒第243章 伐兵第365章 执帚第324章 垂手执政第16章 巡哨第154章 博学的家老第258章 陈筮连衡第252章 相持之计第73章 樽俎折冲第241章 隐蔽出阵第31章 陷城(二)第249章 得见中人第267章 再入郑地第93章 故地重游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25章 仲岳第341章 中官亲至第351章 废城工地第93章 故地重游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41章 备战第141章 根基深浅第218章 谋袭启封第22章 侠客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55章 苦痛与安慰第76章 敬贤之道第135章 打探
第163章 船离启封第258章 陈筮连衡第211章 曾季入伙第131章 麻太公第146章 黄人张氏第348章 管仲明第140章 粜于启封第259章 陈公之言第358章 夜聚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70章 蔡泽第192章 信陵君门客第118章 刺杀现场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53章 私授第313章 贪而致败第135章 打探第192章 信陵君门客第324章 垂手执政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20章 侠士第177章 点军第97章 月下清谈第238章 议兵第7章 圃田第277章 再探启封第86章 尉府第222章 善后第364章 戒备第287章 世事难料第199章 归华阳第245章 入韩第85章 军市第347章 为人所陷第267章 再入郑地第339章 再见虎仲第139章 华阳商事第161章 启封米铺第62章 兵符第328章 张禄之助第109章 启封筹粮第144章 访老第124章 华阳城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17章 紧急军情第166章 变起肘腋第63章 商贾第222章 善后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61章 秦箭第1章 郑安平第91章 美酒美姬第58章 蓝田玉第141章 根基深浅第59章 拜将第91章 美酒美姬第二章 战警第309章 启封再会第257章 议论天下第168章 夜袭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61章 启封米铺第79章 掌兵第195章 复命第335章 四子之变第92章 整军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46章 使命难达第327章 夜守第305章 再遇秦军第108章 故事重温第88章 武卒第243章 伐兵第365章 执帚第324章 垂手执政第16章 巡哨第154章 博学的家老第258章 陈筮连衡第252章 相持之计第73章 樽俎折冲第241章 隐蔽出阵第31章 陷城(二)第249章 得见中人第267章 再入郑地第93章 故地重游第217章 和秦罢兵第25章 仲岳第341章 中官亲至第351章 废城工地第93章 故地重游第172章 求粮于商第41章 备战第141章 根基深浅第218章 谋袭启封第22章 侠客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55章 苦痛与安慰第76章 敬贤之道第135章 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