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

党校教学文化

一、党校教学文化概述

(一)教学文化概述

1.教学文化的内涵

教学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正是因为新生事物本体特征的朦胧以及学者探究角度的不同,导致了对教学文化概念的多重界定。首先,从教学文化概念的定位来说,教学文化最先是作为学校文化的下位概念出现的。有学者把教育的组成按照要素的形式加以划分,认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教学文化都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文化被看成是由学校的独特价值、规范、行为模式等构成的学校文化的亚文化。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文化熏陶中所具有的文化性格使得教学实践具有了相对稳定与独特的文化品性。教学文化一旦形成,又会持续地作用于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的教学行为。其次,从教学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来说,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教学文化自提出之日起就被作为文化学与教学论学科的交叉领域中的课题加以审视。教学文化被认为是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其基本内涵一是用文化学的理论来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特性和规律,对教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文化学思考;二是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学,描述师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诠释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实现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再次,从教学文化的类型和组成成分来说,国外一些学者对教学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切割与分层。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AndyHargreaves)认为:教学文化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内容包括由长期受相似支配和限制的教师群体中所共享的态度、价值观、信念、习惯、假设以及做事的方式等;教学文化的形式是指文化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方式。我国学者对教学文化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有人认为教学文化在不同的维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课堂文化、一种活动文化、一种关系文化、一种显性与隐**融的文化;有学者从结构层面把教学文化的组成要素划分为核心要素(教学生活方式)和支持性要素(教学集体无意识、教学风俗习惯、教学制度、教学思想)。

因为任何文化样态都具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覆盖层面,所以对教学文化不同维度的审查对于教学文化的概念澄明和教学实践的理性理解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人类社会的教学实践来说,它从来就体现为一种活动状态,因此,一些学者把教学理解为教育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教师的现实教学生活被划分为备课、授课等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活动都是教学文化的表现形态,是一种外显的教学文化状态。但是,从根本上说,师生的教学认识与教学交往并不是随意而为、杂乱无章的,在教学行为的背后,有支撑教学活动的信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一种内隐的但却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教学文化状态。我们可以将外显的、活动状态的教学文化称为行为状态的教学文化,将内隐的、思想观念形态的教学文化称为观念形态的教学文化。行为状态的教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教学文化的外在表现,而观念形态的教学文化是行为状态的教学文化的思想根基。这就好比是艺术作品与其所承载的美学理念之间的关系,作品的成功在于对美的追求和体现,而美学思想也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展示和成就自身。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外显的教学活动与内隐的思想观念并不具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显性的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隐性的文化品质。某些教师出于制度的规约而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由于缺少对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深刻洞察而流于机械操持、无理性内涵和价值承载的境地。虽然显性的教学行为不一定能够明确表达隐性的教学思想观念,但隐性的教学思想观念却必须借助显性的教学行为得以呈现。正是由于外显的教学行为与内隐的教学思想观念之间具有这样的非对应关系,而教学文化追求的又是“形与神的统一”,要求“形具而神生”,因此,无价值承载的教学行为与无行为表征的抽象观念都不应是教学文化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教学文化应是师生群体共享的教学的价值体系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

2.教学文化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它标志着教学进一步走向成熟。

通常认为,教学是传递文化的工具,而其自身并不构成文化。如果将教学仅作为文化的传递工具,那么它只能是依附于文化的存在。教学文化的提出意味着教学自身就有文化,甚至教学就是文化。这样,教学就由依附性存在走向自为性的存在,而这恰是教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它有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

通常,人们研究教学主要是研究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是可以观察到的教学。而实际上,教学除了可观察的部分外,还存在不可直接观察的部分,即内隐的教学文化,而这不可观察的部分甚至还是带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

(3)它有利于教学的转型。

表面上看,教学的转型主要是教学行为的变化,再深入一点就是教学观念的变化;而事实上,内隐的教学文化的变化才是最根本的。真正的教学变革必须是文化、观念、技术的整体变革,已有的教学文化越来越成为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阻力,而时代的变化,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学论研究必须关注教学文化,必须对教学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这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校教学文化的特殊性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了党校的职责,即“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完成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任务的主途径。党校教学文化是党校教学的精神引领,是党校教学的环境塑造,是党校教学的制度规约,是党校教学的灵魂与核心,也是党校教学的文化选择、创生与建构。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员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关系的总和。党校教学文化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党校教学基本要素的特殊性

党校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起来主要有党校教学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部分。

党校教学的主体就是党校教学活动过程中人的因素,主要由党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组成。党校教育者,是一切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发挥教育作用的人,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课程计划的制定者等。在党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就不会有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存在。因此,党校教师必须具备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等基本素质。受教育者,也称为学习者,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育者的指导和影响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党校教学对象的领导干部至少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对象身份的层级性。由于党校培训培养的领导干部层级众多,《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了从中央党校到地市县级党校所培训的领导干部的不同级别,如“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市(地)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这些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他们都身负着相应的职、权、责,代表着党和政府行使着管理职能。二是教学对象来源的多域性。这里的多域性,不仅包括来源地理区位上的多域性,还包括来源领域上的多域性。就党校培养对象说,无论其职务与级别如何,他们都身负特殊职责。要保证他们履行好包括把好政治方向、端正价值取向和自觉维护大局的政治责任,做到为党尽心;履行好领导各地各部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文明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做到为国尽力;履行好提高能力为民造福的工作责任,做到为民尽责;履行好廉洁从政的廉政责任,做到保持本色,等等。

党校教育的客体就是党校教学主体所认识和作用的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一般体现在课程计划、专题设置和教材之中。《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这里,明确提出了党校“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定位,也明确了教学的内容、基本要求与受训对象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

党校教学主客体的中介就是教学活动中把教育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形式和手段,具体地说就是党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采用的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各种方式方法。教学主体、客体和中介这三个基本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各级党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2.党校教育理念的特殊性

除了这三大要素以外,党校教育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即党校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全过程,体现于党校活动的各方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党校教育的基本理念本质上是人们对党校教育客观现象的反映,又反过来作用于党校教育的实践。教育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作为党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却是共同的,各级党校都应遵循。

(1)党校姓“党”的教育方向。

党校姓“党”是党校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对党校教育政治方向的确定。党校姓“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是信“党”。这是对党校教育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最基本要求,是党校教育的重点。人们的信念可以多种多样,但对于党校的广大教职员工和参加培训的各级党政干部来讲,必须增强党的观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注重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二是教“党”。这是对于信“党”的具体贯彻。党校要想党之所想,急党之所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把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全过程。三是学“党”。这是对于信“党”的具体落实。党校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把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政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要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育的又一特点,也是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问题。党校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是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理论教育与素质培训、能力培训的统一,这就要求党校教育既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要注重理论的贯彻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实质上就是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党校教育必须坚持这一理念,弘扬这一学风,要求教师的“教”和“研”,学员的“学”,都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在于加强调查研究。地州级党校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不强,但紧密结合实际的优势突出,在地州级党校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好结合的文章。

3.党校教育模式的特殊性

党校是培养干部的学校,既然是学校,就要按照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教学科研是党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同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是中央赋予党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对党校教育的更高要求。教学、科研、咨政是三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传播真理的教学可以反复传播;而科研必须创新,创新是科研成果的灵魂,尤其不能通篇重复论述;咨政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三者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党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因此,党校教育必须特别注重育人与咨政相结合,坚持教研咨一体化,真正实现党校的“主渠道”,体现党校教育的特点。

(三)党校教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教学文化不应被看作是一种概念,也不应被当作一种供参考的原则,而是体验和把握教学总体问题的一种方式。唯有探明党校教学文化建设的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党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党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1.提升教师的教学精神境界

很多一线党校教师都把优秀教学的标准简化为一个“怎么做”的问题,围绕着教学的策略、技巧和技能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失去心灵的力量,产生很深的职业倦怠,教学热情逐渐缺失,甚至对党校教师这一职业价值产生迷茫。在现实的教学实践层面,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开展本职工作最低的水准,而专业价值的认同和专业精神的感召是党校教师专业水准提升的不竭动力,是党校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在价值多元、传统道德价值失范的现代社会,尤其需要从党校教师的精神世界引发出教育的力量。党校教学活动的成功,需要党校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因素。党校教学文化的建设在根本上立足于教师的内心世界,目的是有效激发能影响外在教学行为的教师的心灵力量。通过党校教学文化的建设,我们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主体的理想信念、文化品位和教学热情,使教师产生对党校教学事业的神圣感和现实责任感,从而在根本上加强教师对党校教学职业的价值认同和对学员的精神感召,使党校教学真正地远离理论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

2.提升党校教学的水平档次

党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全体教职工和学员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有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及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但要使党校教学上档次、上水平,还需要使这些规范、原则、要求转化并内化为教职工和学员自觉的行为习惯,真正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而党校教学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这样一种精神力量,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促使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中的每个成员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由此凝聚成一种奋进的力量。

3.促进党校教学的深入变革

通常认为,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革,然而这并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因为有效的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方法改革问题,精神与观念层面的教学文化的改革乃是教学改革的深层支撑因素。对于有效的教学改革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要实现教学的“深层支撑因素”,即教学文化的变革。比如**以后,各级党校的教职工积极投身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了党校教学文化的方向,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与时俱进中创新教学思路,在服务大局中找准教学定位,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校的理论教学就及时跟进一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培育新形势下的党校教学文化,推动了党校教育的大发展。

二、巴州党校以教学文化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的尝试

2002年以来,巴州党校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州委的中心工作,立足于巴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不断创新干部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把教学摆在党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党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吸引力为目标,在为巴州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探索着教学文化建设之路。巴州党校在教学文化建设中不断强化“与时俱进”“党校姓党”“以人为本”三个关键理念,不断推动党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与时俱进”——认清党校教学面临的形势

党校教学文化不是与世隔绝的乌托邦文化,也不是自我封闭的乐土,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文化。党校教学文化与社会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党校教学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政党的新要求、时代的变迁、干部的变化,都会映射到党校教学之中。教学文化如果能及时跟进,顺应新变化,就会给教学改革的顺利推动提供温暖、润泽的土壤,反之则会阻碍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世情国情党情学情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使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干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活跃度大大增加,给党校教学带来了新的难度和挑战。

第一,世界范围科技进步潮流要求不断学习创新的挑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淘汰率逐渐加快,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哪个人、哪个地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不学习、不创新,就难以生存。

第二,国内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要求新的理论阐释的挑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和改革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需要做出回答和阐释的问题很多。改革发展稳定中大量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提供理论思考,给予马克思主义的阐释。

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面对西方所谓普世文化的碰撞和国内各种思潮冲击,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无疑是严肃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这种变化趋势总体上是积极的。与此同时,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搞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验着我们党校人。

第四,学员素质增强对教学要求日益提高的挑战。随着党的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的实现,党校学员与过去相比,在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由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干部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数量与日俱增,加之对社会转型、机制转换带来的很多现实问题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学员在许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不低于老师甚至远远高于老师。相当多的学员不但具备了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有比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且还善于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党校学员中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学员,怎样更好地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对党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2.党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差距带来的挑战

当前,党校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学员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党校教学与中央对干部培训的新要求,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如:党校教学还存在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的现象;深入学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掌握改革发展稳定第一手材料不够;教学案例不够鲜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不够;在整体上还存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这些都要求对党校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调整。

过去,党校教师侧重于传统理论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授。今天,干部培训的需求已从加强理论修养为主,转向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这种需求的变化要求党校的教学在加强干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紧跟时代的变化,紧贴巴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突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理论脱离实际,就不再是理论,而只是零碎的教条,片面的认识,模糊的概念,割裂的文字,不能实现满足干部培训需求的目的。为此,党校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引导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收获体现到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上,体现到高尚的精神追求上和党性修养上,体现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实际行动上,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和行动相统一。

3.在大培训格局中越发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挑战

党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我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熔炉,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党校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市场竞争态势。中共中央2007年1月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根据《条例》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的要求,在党校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境外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承担相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干部教育的主管部门也在比较各个教育部门的优势,选择干部的培训基地。内地的一些省市组织部门已经将部分领导干部的培训改成了在党校学习一段时间,在高校学习一段时间。虽然目前看来学员对在高校的学习褒贬不一,但这已经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党校一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同时,各类培训机构对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以最佳竞技状态与党校争夺这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蛋糕。他们通过不断更新的培训理念和不断推出的培训方法对党校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竞争态势。这些变化说明,主阵地、主渠道的地位不会天然地保证党校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党校,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使党校教育体现出特色,显现出优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提高教育质量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党校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在这些变化的形势任务面前,在这些挑战面前,巴州党校人意识到必须要树立责任意识和改革意识,教学必须要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变化,适应发展的需要,满足干部成长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体现巴州党校的办学特色。

(二)“党校姓党”——保证党校教学的正确方向

党校教学文化的核心就是“党校姓党”。因此,无论如何变化、如何发展、如何改进,党校的特色不能变、党校的办学方向不能变、党校办学的基本要求不能变。办学方向决定办学性质,党校离开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也就失去了党校存在的意义,就更谈不上教学质量了。因此,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新形势下,在干部培训格局、干部培训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校要继续保持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要建设一流学府,就必须坚持办学方向不动摇,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动摇,始终把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做到“党校姓党”,并积极为党委工作大局服务。

1.教学内容布局体现“党校姓党”

巴州党校教学内容布局体现“党校姓党”这一核心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以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首要教学内容,抓好以科学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为中心的忠诚教育。巴州党校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时,都将中央精神、自治区、自治州党代会、党委全委会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安排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备课小组提前备课,常务副校长亲自指导把关,从教学根本上确保“党校姓党”。

第二,以党性原则统筹其他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受训学员实现理论武装和党性提高这两个参训目的。近年来,巴州州委党校在安排主体班次教学内容时严格遵循“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以2013年干部培训班为例,一方面,学校开设了《为人类幸福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与共产主义》《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后的新气象》《解读腐败新特点》《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巴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改善民生和管理创新为重点,加强巴州社会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巴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到瑞金建政》《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读〈菜根谭〉体会为官之修养》等专题,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校设计了党性教育的四个模块,即:廉政教育、军事训练、党性专题教学和党性分析,注重加强对学员党性教育的力度,强化党性教学的有效性。

2.实施全员专题竞聘、全员试讲,确保“党校姓党”

为了确保在党校的课堂上不出现杂音,始终和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党校姓党”,10年来,巴州党校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员专题竞聘、全员试讲的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党校讲台有纪律”的这一审课难题,确保了“党校姓党”这一大的办学方向。例如,制定了《教师竞聘上专题实施办法》,采取“竞聘演说、集体备课、模拟试讲、随机抽讲”这四关进行专题竞聘活动。2002年8月在州委组织部的支持下,通过反复与全体教师共同研究,终于迈开了竞聘上专题的步伐。在首次党校教师全员全专题竞聘活动中,共有近35位教师对32个专题分76人次进行竞聘。竞聘成功的教师还要参加试讲,只有通过了由资深教师组成的评委团的审定,才能确定这个专题能否进入主题班的教学计划。自2002年秋季以来,学校每学期都根据社会发展和形势需要,至少对教学专题三分之一的内容进行更新,所有的新专题都严格实行了公开竞聘和全员试讲,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每学期末新专题竞聘,学期开学前新专题试讲的做法,累计竞聘和试讲的专题已超过300个。

通过每学期的全员专题竞聘,从细处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比如从有的教学专题的题目设计看,标题过大,切口过宽,建议还是以“小题大做”为好;有的教师讲课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少数教师引用的数据还停留在2~3年以前,建议每堂课还是应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数据必须用最新的统计数据;一些教师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不联系实际,或者一到实际就没有下文,少数教师讲课口气很大,就像宣讲真理,建议少空谈理论、多联系实际讲道理;有些学员感觉党校有些老师的课,反面的、阴暗的、负面的东西讲得太多,建议坚持以正面引导和教育为主,弘扬主旋律等等。实践证明,巴州党校实行的教学专题全员竞聘和全员试讲,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学员和社会各界普遍反映党校教师授课水平和以前相比,有了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对确保“党校姓党”,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不断提高服务全州工作大局的水平,确保“党校姓党”

巴州党校作为州委教育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在任何时候都能紧紧围绕州党委中心工作,坚持“党校姓党”,牢固树立“培训出生产力”的办学理念,结合实际开创新路,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培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全州工作大局的水平。

巴州是南疆的门户,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的任务都非常繁重。2002年以来,根据中央的要求和对干部培训形势的分析判断,结合巴州党校主体班教学工作实际,学校以“从严治校”为保障,在始终坚持“三基本”“五当代”基础理论教学不动摇的同时,注重在教学科研中紧紧围绕中心,积极服务大局,首先在主体班培训的教学专题设置方面,能做到严格保证30%以上的专题紧紧围绕巴州州情和州委工作实际展开,能够做到“贴近学员”“贴近实际”,让学员通过听课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能够对自治州的具体情况和党委近期的重点工作有所了解。同时通过定期举办主体班轮训县处级干部和中青年干部,举办组织纪检、意识形态、群众团体、企业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党外干部、乡镇干部、社区干部等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充分发挥巴州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为巴州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紧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主题,帮助学员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树立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不管是主体班次还是短期培训,我们始终把掌握党和国家经济政策、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疆内州内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和美好前景作为授课的重要内容,围绕州委提出的“跨越发展、走在前列”的战略方针设置教学专题,开设州情介绍、拉动内需、粮食安全问题等专题,把服务跨越式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紧扣“执政为民、关注民生”这一要求,帮助学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一直把更加关注民生、创新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党的要求,反映群众意愿,引导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上学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物价、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紧扣“稳定压倒一切”这一主线,帮助学员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党校结合巴州实际,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列为各类班次的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构筑牢固思想防线、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性和积极作用。先后与有关部门联合,在州党校挂牌建立了政法综治干部培训、意识形态反分裂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反邪教610培训、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五大基地”,努力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使党校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神圣殿堂、促进民族团结的和谐家园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堡垒。

学校还承担州委、部分县(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导读工作。每逢有重大学习任务,学校都会提前准备,主要领导亲自安排把关,先后出色地完成了自治州党委中心组、州人大、州政协党组、各县市委中心组学习的辅导和导读任务。另外,在国家、自治区和自治州各级重大会议召开前后,学校都会积极布置,安排相关老师认真备课,为之后进行的州内宣讲和各单位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10年来,州党校老师已经成为自治州宣讲团的固定成员,通过在全州范围内的大规模宣讲,使得全州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重大会议的主要精神,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思路。尤其是在2008年以来,按照州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州党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赴八县一市和州直各部门单位、驻库部队进行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州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国防教育进学校”“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党员先进性教育”“民族团结进军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一系列宣讲活动,共选派骨干教师数百人次,作各类宣讲报告300多场,数万名干部群众听取宣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全党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州委安排部署了重要的学习任务。为此,州党校承担了全州近2000名干部的轮训任务,从2012年12月初到2013年1月,整整两个月时间,党校教职工没有周末休息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十八大精神培训轮训工作中。在宣讲中,做到了“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坚持科学解读、准确宣传,发表观点和言论科学严谨,尤其是对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做到了有利于维护党的威信,有利于维护中央的权威,有利于维护党校的尊严,有利于维护党校教师的形象。

自治州十八大精神轮训班开学典礼

(三)“以人为本”——提升党校教学的质量水平

“以人为本”是巴州党校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党校教育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学员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校作为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如何在教学中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并收到实效,这是各级党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巴州党校坚持以学员为本,转变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全面推进主体班教学改革,以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进行创造性学习,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警示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均取得较好效果,实现了以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向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为主的现代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转型。

1.树立教学为学员服务的思想

在巴州党校,从校长到每一位教师在思想深处都牢固树立了为学员服务的意识。对巴州党校的学员而言,党校教师既是他们知识的传授者和思想的开导者,也是为他们服务的提供者。传播知识、开导思想既要讲究方法,更要讲究态度。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在党校教学改革中贯彻以学员为本的原则,也就很难做到尊重学员的个体差异性、能力异质性、背景多样性等特点,从而影响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思维内容的广泛性、理论思维能力和学习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决定了党校教学内容要起点高、内容新、有深度、信息量大,否则参训者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2005年以来巴州党校始终坚持以学员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把中央关于干部培训和党校工作的要求、州委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指示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干部的具体学习需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组合体系。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更有高度和深度,以满足学员学习需求,进一步加大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步伐,党校所有专题都尽可能加大科研含量,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设计专题,把最新成果介绍给学员。二是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主课前提条件下,更多开设市场经济和现代领导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帮助学员提高各种能力。三是教学内容结合巴州实际。巴州党校把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聚焦于某一问题深入研究,形成专题,进入课堂。四是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中央的新精神、党的新理论、形势的新变化、科技的新发展及时进课堂,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领导干部驾驭时代的能力。五是党校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干部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增强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州党校统一制定全州党校系统“一张大课表”的过程中,学校能够在安排好州党校教师承担县市分校70%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各县市的不同特点,将县市“十二五”规划解读、党代会精神学习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使教学培训更符合县市实际和基层干部需求。在每学期的期末,州党校会统一要求县市分校上报下学期的教学安排计划,内容包括拟开设的主体班次、每位教师拟讲授的专题名称和拟外请的兼职教师和县市领导,然后根据各县市分校上报的内容,来合理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其中对于县市分校教师的合适专题会优先安排,对于州党校教师的专题内容会紧密联系所到县市的情况和特点合理安排,比如说,在且末分校安排《玉缘国粹》,在若羌分校安排《不朽的楼兰》等等和当地关系密切的专题。另外,在每学期末的赴县市检查工作和与学员座谈过程中,会认真听取县市分校学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更新专题库的内容。比如说,有学员提出希望能给基层的领导干部讲讲巴州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八县一市的具体情况,好让各县的领导们能对其他县市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学校就增设了《腾飞的巴州》这一专题课,专门在各县市分校上,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还有学员反映希望能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学校就立即开设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律修养》这一专题,也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肯定。这些都是按照县市分校的需要所进行的内容设计,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六是教学内容快速更新。党校的性质决定其教学内容要经常处于更新、变动状态,不仅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新内容,而且需针对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解读宣传。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已成为巴州党校教学的一大亮点,专题更新率每年都在40%以上。

2.着力打造精品专题

十年来,巴州党校为确保培训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精心打造精品专题上狠下功夫。校主要领导每年为新专题的设置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谋划与布局,与每位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磋,从专题主题的确立、内容的布局谋篇、领导干部的所思所想等环节进行认真讨论和研究。每一个专题设置都紧扣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热点、难点,课程内容都经过严格把关,力求精益求精。为了多出教学精品,学校制定和实行了“教学三原则”,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则一:备课“五程序”。即:学习文件;社会调研;突出主题,搭建框架;吸收专

家观点;了解民意。具体内容包括:1.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2.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征求意见;3.形成备课思路、突出讲授主题、搭建合理框架;4.吸收和参考领导和专家的观点;5.广泛收集媒体、群众的反映。

原则二:教学“五部分”。即:基础理论;解读政策;拓展知识;廉政教育;外出考察。具体内容包括:1.突出党校姓党,学好马列、毛泽东、邓小平的重要著作;2.解读政策,抓住重点难点,围绕中心开展教学;3.拓宽领域,提高素质,增强吸引力;4.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反腐倡廉;5.理论联系实际,州省内外调研。

原则三:专题过“四关”。即:专题竞聘;集体备课;集中试讲;教评活动。具体内容包括:1.专题竞聘。每学期结束前,对下一学期所有专题全体教师进行全员竞聘。2.集体备课。重要专题成立备课小组,其它专题由校领导与每位教师共同商议,征求大家意见,形成专题备课思路和内容。3.集中试讲。开学前10天,所有承担专题课的教师都要进行彩排式专题试讲。4.教评活动。每年开展4次教评活动,一是集中试讲之后进行点评,二是学期结束之后根据学员的打分和各方面反映进行评议。

为巩固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经验,校委做出了《巴州党校坚持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评活动的决定》,成立了由常务副校长肖冀平同志任组长的“教评”领导小组,对教评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实施。每年学校分上、下半年四次进行教评活动。州党校、县市分校每位教师的专题都经过学员打分、教师自评、相互点评、校领导和督导最后把关。教评的内容涉及专题结构的设置、内容的把握、举例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逻辑是否严密、板书的工整和规范、教姿教态及教学技巧等各个方面。“教评”活动通过学员打分、教师自评、相互点评、校领导和督导最后把关等形式,使教师们深深感受到了“评”和“不评”就是不一样,达到了“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增进团结、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锻炼队伍”的目的。一方面总结了前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及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增进了团结,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水平,彰显了正气。教评活动成为保证专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参加专题竞聘感到了压力,在评教活动中受到了启发,很多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已经成为党校的教学骨干。目前学校已把教评活动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对评教活动中的优胜者给以相应的奖励,并将此活动作为产生品牌教师的基础条件,分数滚动累计。

同时还对教师教学现场进行测评,及时掌握授课情况。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测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前给学员发放《教师专题测评表》,课后由学员测评打分,同时对教师授课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教务处安排教学督导和高级讲师听课,并填写《教师听课记录表》,涉及讲课是否有新观点、新内容及授课建议等方面。教务处将意见和建议整理归纳后报校领导并及时向老师反馈,而测评成绩都记入教师工作档案,作为年底考核的基本依据。

备课“五程序”提高了专题质量,教学“五部分”这种布局更适合基层干部进党校培训的需要。教学内容确定后,通过专题过“四关”,严把教学质量关。每个教学专题都必须经过以上严格的“工艺流程”进行精心的“打磨雕琢”,在不断创造出优质教学专题的同时,也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和科研能力。近年来党校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得到了学员的积极评价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有多名骨干教师的优秀专题被州委组织部录制成专题电教片在昆仑网上展播。

学校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优质教学专题体系。2012年常务副校长适时提出对全体教师的优秀调研成果进行整合,分类初步形成6个专题体系框架,每个体系由8~15个专题组成,每个体系由一名骨干教师带两名年轻教师熟悉掌握专题,以增强州、县市党校干部培训专题库功能,培养学科带头人。近两年,州委党校立足学员实际,紧密结合区情州情和领导干部现实需要,为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开拓视野,深入思考,开设了《近代明士曾国藩》《西域古道的文明》《伟人笔下的28年》《从拉动内需看三架马车》《菜篮子、米袋子的重要性》《“难”与“贵”的医疗还要走多远》《打破体制障碍,惠及广大百姓》《从高压严管看房价》《用软实力推进文化繁荣》《文学欣赏——品》《王震与新疆》《新疆转折时期的人物——包尔汉与麦斯伍德》等内容新颖、深受学员和社会各界欢迎的课程。

在打造精品化专题的过程中,巴州党校走了一条科研与教学一体化道路,科研与教学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媒体空前发达,人们除了从报纸、杂志、影视等传统媒体渠道获取信息之外,还可以从互联网上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党校教师讲授专题课,如果只是从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渠道获取与授课专题有关的信息,而不对专题做深入地研究,这样的专题课学员是不会满意的,因为教师讲授的信息学员从媒体渠道同样可以获得。因此,教师必须对所讲授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除了需要从报纸、网站等媒体渠道获取与专题有关的信息外,还需要从专门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中获取与专题有关的资料,并深入研究有益于专题讲授的资料;此外,还应研读与专题有关的专著;只有这样才能对专题信息有比较清晰、深入、系统的掌握。另外,教师还需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因为从媒体渠道、专门数据库及专著中获得的信息可能是过时的信息或者是其它地区的信息,现在的情况未必与过去的信息相符,本地区的情况与其它地区的情况也未必完全相同,现有的理论也未必能够解释当今的现象。因此,深入实际进行调研并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对二手及一手资料同时进行深入分析,往往能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无论是新问题还是新思想、新观点,都能给学员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使学员从中受益。二是通过教学提高科研水平。教师通过将问题以案例或课堂交流的形式让学员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员对问题的认识,而且能够产生教师与学员之间的科研合力;不少学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员想到的教师未必都有思考。因此,从学员的讨论中,教师往往可以得到启发,使自己对问题的研究有新的视角或可弥补自己对问题研究的片面性。

3.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近几年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尝试了军训、入学理论摸底测试、专家团集体答疑、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学员论坛、科研成果上讲台、体验式教学、异地培训和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变传统的以课堂传授为主为以自学研讨、互动共享、沟通交流、反思体验、考察调查、解决问题为主,教学过程不再是你讲我听的以教师为主,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和管理,充分调动起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员主动、独立地开展思维的过程,成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开展思维互动的过程,使学员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等素质和能力的转化。

现场教学是我校今年推进研究式教学的一个重点。校领导经过反复思考调研,选取了九个现场教学点,它们都是新疆,特别是巴州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国防军事、生态文明的活教材。

情景模拟教学

◎库尔勒“三河贯通”工程。

1.在干旱的西北建“东方威尼斯水城”在全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三河贯通”工程的规划设计整体思路?

3.三河贯通”工程对提高库尔勒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扩大经济效益的作用和意义?

4.如何将市民的担忧与合理化建议予以考虑和妥善解决?

◎尉犁县达西村。

1.近20年州委和尉犁县委如何持之以恒地把达西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典型的?2.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复信体现了中央领导怎样关心重视达西村的?3.达西村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的先进经验。

◎若羌枣业富民。

1.若羌县县委如何创造性地提出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红枣产业这一发展战略的?

2.红枣产业对带动若羌县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怎样的作用?

3.如何理性地看待若羌县红枣产业的发展?

◎罗布泊钾盐和矿产资源开发。

1.在罗布泊亘古荒原专修哈罗铁路的意义何在?

2.罗布泊钾盐开发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3.罗布泊钾盐开发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4.对若羌县县域经济发展有何带动作用?

◎哈密星星峡重走解放军进军新疆路。

1.徒步五公里重走解放军进疆路。

2.西路军进疆的悲壮历史及意义。

3.王震带领十万解放军进疆的意义?和平解放新疆的历史意义?

4.如何学习先烈们为了祖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新时期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吐鲁番坎儿井。

1.为什么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绿洲文明?(为什么说坎儿井是地下长城?)

2.勤劳和智慧的新疆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如何开凿灌溉绿洲的人间奇迹——坎儿井这一水利工程的?

3.了解坎儿井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干旱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马兰核试验基地。

1.如何理解马兰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

2.如何理解“两弹一星”在军事国防建设的历史功勋?

3.如何深刻理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

1.如何理解北部山区对新疆和巴州如同“三江源”一样的重要意义?

2.如何在发展的前提下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

3.如何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十八团大渠渠首。

1.了解人民解放军进疆屯垦戍边的历史及意义?

2.农垦精神的内涵,以及对新疆现代农业、工业、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3.如何传承和发扬新农垦精神,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4.新疆屯垦戍边的布点及铁门关市建市的意义。

组织学员在实地观摩实践基础上进行现场教学,在启迪思维、拓展视野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养,提高培训的效果,形成学员和教师、学员和实践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通过实施一系列教改措施,党校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得到了学员的积极评价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总之,深化党校教学改革,事关党校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党校在多元化干部培训大格局中的“主阵地”竞争力。只有运用教学文化中的战略思维去谋划党校教学改革全局,才能在实践中破解党校教育发展的种种难题,从而使党校教育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中永葆活力。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党校教学的认识主要是作为传递思想文化的工具,其研究对象局限于影响教学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而我们在研究党校文化管理过程中,从教学发生发展的特质入手,把党校教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试图深入党校教学的内部来揭示影响党校教学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和整体过程。这些研究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加之对于党校教学文化的研究资料十分稀少,参考资料的有限,更是加大了研究的难度,无论是对党校教学文化内涵的界定,还是党校教学文化的意义探讨基本上属于我们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党校教学文化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以巴州党校教学改革为研究点,只是涉及到了教学文化建设中的一点,对于诸如党校教学文化的传播、党校教学文化的冲突、党校教学文化发展的环境、党校教学文化系统的结构运动等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的勇气,这些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链接:巴州党校现场教学纪实

巴州党校在2013年秋季主体班次中组织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把课堂搬到基层现场

图为沙吾尔·芒力克向学员们介绍达西村的变迁史。(记者何俊摄)

为了使我州将要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氛围更浓、教学吸引力更强,巴州党校在2013年秋季主体班次中组织开展了现场教学活动,把课堂搬到基层现场。

9月17日,巴州党校组织第37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学员赴马兰核试验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课堂设在马兰革命烈士碑前。党校老师对“两弹一星”精神进行讲解,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员们还瞻仰了烈士陵园,参观马兰核试验基地展览馆,并到和硕县实地参观葡萄产业、石材产业、城市建设等。

9月18日,巴州党校主要领导又带领第37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第38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来到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开展现场教学。

在“胡锦涛总书记复信纪念碑”前,80多名学员坐着自带的小板凳,聆听老村支书沙吾尔·芒力克讲述达西村的变迁史。三十多年来,在村党支部这个“火车头”的带领下,达西村由昔日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65元。目前,村民享受着“双语”学生补助、取暖补助、合作医疗补助、生活消费补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等18项优惠政策。

党校老师用生动的事例分析总结了达西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典型经验。学员们还参观了达西村陈列馆和村民们居住的小二楼,真切地感受到了达西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各族村民的幸福生活。

当天下午,党校又组织学员来到位于库尔勒市的第二师十八团渠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现场教学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

通过实地、实情、实景的参观、听讲解和感悟,学员们边考察、边思考、边研讨。大家普遍反映,这种到基层一线的现场教学活动好,接到了“地气”,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巴州党校常务副校长肖冀平说,这次现场教学活动,既是党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步骤,又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举措。巴州党校将继续探索,把现场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巴音郭楞日报》记者何俊)

巴州党校在且末县河东治沙站开展现场教学党校学员治沙站学习且末精神

图为10月19日上午,学员们在认真聆听党校老师讲述且末昔日沙进人退、今朝人逼沙退的变迁史。(特约记者陈雪茹摄)

10月18日,巴州党校老师带领自治州第38期中青班和博湖县第26期科干班共60名学员,乘车12小时抵达且末县,拉开了长达11天的现场教学活动的序幕。

10月19日上午,学员们来到且末县河东治沙站,接受了一次且末精神的洗礼,勤劳智慧的且末人坚持不懈与风沙作斗争的传奇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学员的心。

站在沙尘飞扬、车辆穿梭的治沙现场,指着茫茫沙山上呈网格状种植的梭梭,党校老师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且末昔日沙进人退、今朝人逼沙退的变迁史,学员们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认真聆听并记着笔记。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对各族干群身上“团结、实干、开放、超越”的且末精神充满了敬意,为且末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让万亩黄沙变成万两黄金”,这是且末人治理沙漠喊出的豪迈口号。全县总面积14.025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5.38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5945平方公里。绿洲四面环沙,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从1998年以来,且末县每年在车尔臣河东岸植树造林,截至去年底,累计种植防风固沙林6万亩,形成了一道长12公里、宽4公里的绿色长廊。与10年前相比,且末年平均沙尘暴天气已由16.6天下降到9天,年平均浮尘天气由163天下降到97天,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且末县加快沙产业发展步伐,在种植治沙植物梭梭的同时,还套种一些经济植物,如打瓜、酸枣、枸杞、肉苁蓉等。2003年,且末县在河东治沙基地试种500亩肉苁蓉喜获成功,随即,肉苁蓉种植面积达到2600亩。今年,且末县在2011年种植的2250亩梭梭和2012年新种的16000亩梭梭上继续接种肉苁蓉,全县肉苁蓉接种面积预计突破2万亩。目前,每公斤鲜肉苁蓉市场价为20元,一亩肉苁蓉就能收入6000元,经济效益可观。

学员们表示,这种实地、实情、实景的现场教学效果非常好,深受教育,今后要将且末精神发扬光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巴州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自己的贡献。

(《巴音郭楞日报》记者何俊)

踏着先辈足迹凝铸坚强党性 党校学员重走解放军进疆路

10月24日,巴州党校老师带领自治州第38期中青班和博湖县第26期科干班的学员,驱车来到新疆最东端——战略要塞哈密星星峡,开展体验式现场教学。

踏在这片有着辉煌历史的热土上,身穿红军服的学员们面向“西路军魂”石碑敬军礼。党校老师在现场激情讲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和平解放新疆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荣历史。这是巴州首批学员来星星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图为学员们开展解放军进疆路五公里徒步行。(记者何俊摄)

星星峡,距离哈密市210公里,是哈密东部星星山的一条峡谷,这个重要的隘口是新疆和甘肃的分水岭。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彪炳千秋的悲壮篇章;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军、六军,从这里挥师西进,踏上漫漫征途。

在怪石嶙峋、崎岖不平的峡谷中,学员们自带干粮,展开了解放军进疆路五公里徒步行。踏着先辈的足迹,寻览历史的轨迹,追忆悲壮的历史,大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深切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在一个多小时的行进中,学员们还举行了投掷手榴弹、百米冲山顶、穿越封锁线等活动。

学员们表示,星星峡的历史,展示了新疆和平解放的艰难历程。今后要进一步增强维护稳定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反分裂这根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工作,让各族人民切切实实享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要发扬光大革命先辈不怕艰险、不畏困苦、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

(《巴音郭楞日报》记者何俊)

(本章完)

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
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