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

党校后勤文化

一、党校后勤文化概述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党校后勤是党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前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曾指出:党校的后勤工作非常重要,办好党校要靠“两堂”:一是课堂,二是食堂。课堂就是教学和科研,解决讲与写的问题;食堂就是行政和后勤,解决吃和住的问题,这两堂搞好了,党校的整体工作才能搞好。办好党校,要靠党委的正确决策,靠教师讲课、写文章,还要靠行政后勤工作的保障。办好党校,必须使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两个轮子一起转,只靠一个轮子推动不了党校的工作。虽然说后勤工作是保障性的局部工作,但它的好与差,关系到党校的改革发展,关系到党校干部教育的大局。面对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任务,党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无一不受到软硬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没有后勤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党校的发展与改革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与改革;如果没有后勤工作的保障,党校教学科研的各项任务都将难以完成。从党校工作全局出发,可以清楚地看到:后勤工作是党校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保障工作,又是新形势下党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校后勤应是一个由后勤保障体系、后勤服务体系、后勤管理体系有机结合的系统。后勤保障体系,主要是指后勤保障的设施、设备、手段等物质条件,应当包括校园基本建设保障系统,如教学人员宿舍和食堂、校园园林绿化、文体活动场所等;教学科研保障系统,如教室、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计算机教室、校园网、远程教学网等;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如供水、供电、供暖、供冷、通信、地下管网等,还有医疗卫生、安全保卫保障系统,财务经费保障系统,物业保洁保障系统等。后勤保障体系是办好党校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后勤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依据硬件设施、设备、手段等所提供的服务,如生活服务,住所和环境保洁服务,食堂餐饮服务,供水、供电、供暖、供冷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录音录像、电化教学、课堂保证、图书资料、信息网络服务等,还有通信服务,交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等。后勤服务是后勤工作的集中体现,体现后勤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职工、学员的生活。

后勤管理体系,是指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房地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基建管理、服务管理、园林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校园管理、医疗管理、安全管理、通信管理、教室管理等。管理是后勤工作的关键,直接关系后勤工作的质量。

党校后勤涉及党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始终。党校后勤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党校后勤是政治后勤。党校后勤要服从党校大局,不计较眼前得失,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为教学科研做好保障工作上下功夫,把学校和师生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其二,党校后勤是育人后勤。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党校要“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概括了党校教育的总体功能,包括了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它有无事不在、无时不有的触角,有课堂教学所触及不到的层次与断面,特别是广大后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精神风貌,具有感化人、陶冶人的功能。

(一)党校后勤文化解读

1.后勤文化概念

首先,廓清一个基本概念,究竟何为后勤文化?何为后勤文化建设?后勤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党校后勤职工为主体,在长期的管理、服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后勤文化建设则是有意识构建的行为,即通过制度、行为、心理、物质层面等多维度培育价值观念的过程。后勤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党校后勤工作管理者,核心价值观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后勤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具体目标上,后勤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如何调动后勤人的主体意识和行为展开,在后勤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创造具备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充满先进性的后勤文化和理念,使之成为推动党校后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2.党校后勤文化的特点

党校后勤文化的特点:首先,党校后勤文化是体现先进性的文化。党校后勤依托于党校、服务于党校,后勤文化也融入党校文化之中,是党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党校文化是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文化,同样具备先进性,是整个社会后勤文化的先进代表。其次,党校后勤文化是带有公益性的文化。党校后勤作为政治后勤,一切以党校利益为中心,以保障为目标,与社会经济后勤的“一切向钱看”有着本质区别。党校后勤坚持奉献的理念,履行服务的职责。再次,党校后勤文化是具备育人功能的文化。既然党校后勤具备育人功能,那么党校后勤也就得培育育人的文化,包括师生至上的服务理念、干好平凡事的敬业精神、微笑服务的良好态度等。

3.党校后勤文化的功能

党校后勤文化的主要功能:首先,黏合功能,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一种途径,能凝聚起每位职工的力量,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后勤事业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愿意与集体共甘苦、同命运。其次,催化功能,能激发职工努力工作,形成共识的后勤文化,督促、激励每位后勤人朝着共同价值方向和目标奋进,激发创造力,能使后勤事业不断发展,适应党校发展的需要。第三,育人功能,后勤职工是不上讲台的教师,后勤职工的一言一行也在影响、熏陶、感化学员。

(二)培育党校后勤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党校后勤良好形象

创一流党校必须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同样要求一流的后勤,一流的后勤就得有一流的文化。党校后勤文化是党校后勤形象和精神的体现,良好的党校后勤形象需要后勤文化作为支撑。从领导水平到管理队伍的能力再到员工素质,从后勤服务到后勤质量,如果渗透着文化的因素,将对树立后勤形象,发展工作后劲,强化管理水平,稳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有利于规范党校后勤各项活动

党校后勤文化是从总体上、制度上对职工的后勤服务和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有效地约束能够提高后勤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后勤职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规范党校后勤的各项活动能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教职工厨艺大赛

3.有利于增强党校后勤部门凝聚力

党校后勤的动力和凝聚力来源于党校后勤文化。党校后勤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让学员满意、教职员工满意、办班单位满意”的宗旨,是一种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形力量和资源。后勤文化提高了后勤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信念,营造了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体现了团队精神。

二、巴州党校后勤文化的特色

“共生”原是指生物间互惠共存的自然现象,其社会学、教育学意义是指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用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党校,那么,党校可以看作是一个立体、开放、动态发展的生态系统,教职工、学员、环境、课程、科研、后勤服务等都是系统中不同的生态因子,党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就是这些因子间高度适应、和谐发展的状态。党校就犹如自然生态圈一样,平衡总是不断演化,动态发展着,在不断追求新的平衡中各个生态因子才得以丰富与发展,走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而实现党校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和进化。党校后勤作为党校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它又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断优化、更新来促进、推动整个党校教育生态的持续、科学、协调发展的呢?在这个“共生”系统中,党

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形成代表多数后勤人的共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在事业发展上引领后勤,在团队建设上凝聚后勤,在提供服务上规范后勤,在服务育人上展示后勤。围绕这一目标,巴州党校后勤文化在培育过程中有以下特色:

(一)确立“后勤职工是无讲台老师”的育人理念

后勤职工在党校中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长期以来,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教师相对于后勤服务人员而言有着岗位优越感,认为后勤只是教育教学的辅助与保障,教学科研是教师的职责,与后勤无关。而后勤人员也自感低人一等,甚至在学员面前也缺乏工作的自信,更不敢妄言自己是个教育人员,党校的育人工作没能形成“共育”氛围。2002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州委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后勤工作是党校完成“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任务的重要保障,对于整体推进党校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后勤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巴州党校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党校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基于此,校委会把这项工作切实放在心上,抓在手里,不定期召开校委会和有关人员会议,研究后勤工作,特别是在每年春秋两季主体班开学和学期末校委会安排总结工作时,都把后勤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和认真总结,领导的重视增强了教职工对后勤工作的认同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重视后勤工作的小气候。

在推进后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巴州党校倡导“人人都是育人环境,个个都是党校形象”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鼓励、引导后勤职工在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通过自己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敬业奉献的服务精神赢得岗位自信和岗位尊重,确立自身的育人地位,使全体教职工和学员都能认识到“后勤职工是无讲台老师”。学员们说,巴州党校有三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是温文尔雅的老师,一道是服务温暖的后勤服务人员,还有一道就是精致优雅的校园。这些身着工装的服务人员,以热情的问候和周到的服务,感动一批又一批学员,以至学员结业多年后,仍然记得他们的名字。有的学员结业离开学校后,因为疏漏,落了钱夹、手机或其他物品,服务员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学员在吃桌餐时,面带微笑的服务员都会礼貌地提醒他们,人到齐后一起用餐;为了践行勤俭节约风尚,多年来,餐厅自行腌制多种美味咸菜,学员们在赞不绝口的同时,真切感受到节俭的美德。学员们讲,党校旁边就有时尚假日酒店,他们的服务员,比巴州党校校内的能说会道,也年轻,她们虽笑,但不如校内服务员笑得真诚,同样都是服务,巴州党校的更温暖,比如党校的服务员几天内就能熟记学员的姓名、单位的职务,甚至某些学员的饮食习惯,让学员感到亲切的同时也非常惊奇。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透出后勤工作者的教育匠心。学员生活、学习在方便舒适、美丽和谐的环境中,不经意间便得到了熏陶、感染。

后勤服务虽然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但它是党校的“窗口”。通过后勤“窗口”的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去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培养高尚的情操;通过后勤“窗口”的清正廉洁,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优良传统的教育。因此后勤服务工作起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其效果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二)树立“党校人人都是服务员”的服务理念

学校主要领导经常讲,“我为人人,人人爱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搞好服务,学校就会和谐。”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每一位教职工不论从事什么岗位,都树立了“全校一盘棋,人人都是服务员”的理念。2008年9月25日至28日,学校承办了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二届教学观摩比赛(南疆片区)和第八届理论研讨会。作为承办此次“两会”的东道主,学校不仅要展示多年来在教学科研这块前台阵地锲而不舍、辛勤耕耘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把会议服务这项幕后工作做到位,更多角度地展现巴州党校应有的实力和风采。当时参加两会的人员近200人,而食堂、学员公寓的工作人员仅十来个人,在现有服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学校的中层干部、高级讲师们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两会的服务中。从报名登记到安排食宿,从买菜、摘菜到洗菜,从端盘子到洗盘子,从早晨顶着星星去,到夜晚顶着星星回,一天十几个小时,整整三天,时时处处都有学校中层干部、高级讲师们的身影。学校的一位女主任,因为长时间摘菜,把指甲盖给抠掉了,缠上纱布后,仍然继续工作;一位高级讲师下午参加地州南疆片区的教学比赛并荣获一等奖后,却在晚饭中以“服务员”的形象为同仁们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刚刚在主会场上领完科研一等奖的女老师,随后就出现在餐厅中,为同仁们端茶倒水,这一幕幕令参会的同仁们惊讶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和敬佩……

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学校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培训人数最多的一次轮训。根据州委组织部安排,每期175人,培训4天,共10期,近2000人的培训。从报名到安排食宿,从布置会场到清洁卫生,从装订学员培训资料到热腾腾的茶水,都有老师们忙碌的身影。由于每一期都有县上的学员住宿,前一期轮训班学员结业退房时,也正是后一期轮训班学员报名入住时,为避免脱节断档,学校女老师们主动加入到换床单、枕巾、被套和清洁客房卫生的工作中。令学员们感叹的是,在讲堂上一展风采的女老师们,居然在公寓的房间里手脚麻利地在打扫房间,点滴间践行着师德要义。

(三)培育“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的服务精神

学校后勤岗位的特点是种类多、人员少,很多岗位只有一个人,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服务岗位。长期以来,人员的固定、职业的倦怠导致后勤职工的岗位服务处于简单的保障服务水平,服务的程序、方法都是按惯例运行。只求把事情做了,能够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运转,不求质量、不讲成本效益,后勤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低。基于这样的状况,巴州党校的后勤管理建立健全了“以人为本、建章立制、规范服务、岗位定责、考核奖惩”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把后勤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学校节约开支的工作方案,培育“把工作当作研究来做”的服务精神。近年来,巴州党校不断强化管理,想方设法不断降低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成本,减少了水、电、纸张、维修材料的用量,为学校节约了可观的办学资金。

(四)养成“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服务品格

工作细节是展示后勤服务水平和落实服务育人的具体过程。细节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水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未来。怎样做好党校后勤服务,领导干部的后勤服务应达到什么标准,这一直是校领导思考的问题。历史上,关于党校如何做好学员的服务工作,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地方,党校不应搞贵族式的设施和服务,学员到党校学习,就应该艰苦点,就应该自己管理自己。另一种意见认为,学员都是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很累,来党校学习,同时也是一次身心调节的机会。针对这些认识,巴州党校主要领导认为:学员的党性修养与学校的后勤管理、服务并不矛盾,不能以学员需要增强党性修养,来掩盖后勤管理的落后,降低后勤服务的标准。作为后勤服务,必须突破传统后勤的思维定势,树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你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敬业精神。具体工作中,要求后勤人员要努力做到“五有五无”,即:有标准、有特色、有标兵、有技能、有操守;“五无”是责任无遗漏、管理无死角、空间无盲区、岗位无投诉、个人无失职。对待每一位学员,对待每一位就餐者,要始终文明周到服务;对于施工的每一个工程,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的细小问题;对于学员的每一次善意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并积极改进工作;对于每一次完成工作,要主动检查自己能不能把这项工作完成得更好。

虽然巴州党校学员公寓没有挂星,可设施和服务均按宾馆标准实行规范化的配置和服务,学员公寓硬件设施完善,有彩色电视机、热水器、宽

带网接口等设施;在软件服务上,楼层服务员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每天清扫一次房间,床上用品一人一换。小到针线包、一次性拖鞋,大到物品齐全的洗漱包及音乐提示作息时间等人性化的服务措施,使学员感到如家的温暖。在餐饮上,根据春夏秋冬时令不同,学员餐厅专门制定食谱,有时是自助餐,有时是桌餐,保证一周当中每天每顿的饭菜不重样,并及时征求主体班学员意见,随时修改并完善。每逢周末,考虑到若羌和且末的学员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回家,食堂和公寓人员依然能够主动、热情、耐心提供周到的服务,绝不因为人员少而降低标准。尽管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但对每一位进巴州党校培训的学员,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不论是主体班次还是轮训班的学员都配发学习讲义、笔记本、中性笔及合适的口杯。学习讲义凝炼了所有专题课的精华,极大解放了学员记笔记的辛苦,能够使他们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解。尤其是十八大轮训,短短几天的培训,就有了回本单位辅导的现成教材,点点滴滴体现人性化。为能够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学习用品及口杯,相关人员往往要跑很多地方,货比三家,既节约了学校的资金,又千方百计为学员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服务品格落实在每一次的服务过程中,既树立了后勤人员良好的服务形象,也给广大教师、学员的教育教学活动以积极的影响,使“服务育人”具体可感。

后勤工作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人,在于有没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素质过硬的队伍。因此,学校主要领导对后勤人员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工作上支持,在营造宽松和谐的后勤工作环境上下功夫,在调动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作文章。一是在队伍建设上,配齐配强人员。近年来,学校先后选派两名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有耐心、责任心较强的中层干部充实到后勤管理队伍中,分别负责学员食堂和公寓相关工作的协调,形成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保障体系。同时,学校注重加强日常工作的沟通,并且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引导后勤人员增强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教研、学员和教职工服务。近年来,学校创造条件送后勤服务人员到楼兰宾馆、巴州宾馆学习考察,实地感受最优质的服务,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通过在校内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厨艺比赛,公寓服务员铺床技能比赛等活动,使他们成为本职工作中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二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支持和理解。常务副校长多年来对每一位教职工包括后勤公益性岗位人员以及临时合同工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培养和无微不至的呵护,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像园丁栽种树苗一样一株株精心地培育成长。后勤服务非常辛苦,无论是食堂还是学员公寓,起早贪黑,只要有主体班、轮训班或是其他部门单位在校内办班,后勤工作就没有节假日,任劳任怨地做好服务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而这些任务繁重、琐碎的工作又常常是教职工看不到的。对此,校领导经常同后勤工作人员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工作出发,该奖励的奖励,比如年终考核由校长提名个别工作较出色、任劳任怨的后勤工作人员为年终优秀或给予“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工作者”的荣誉,以实际行动关心、理解、支持后勤工作。三是在人员分工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个人的一技之长。根据各自所能,进行岗位职责分工,使大家在兴趣中做事,温馨中工作,展示个人的聪明才智。四是不断加大力度提高后勤人员素质。后勤服务人员上岗前要像酒店宾馆一样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对后勤服务人员在党校的公共场所、教学场所的语言、仪表、着装等都进行了规范要求,同时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服务需求,做到按需服务,不断改进,完善后勤保障水平。

党校后勤文化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与补充,使之成为党校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链接:党校后勤二三事

晕倒在洗碗池旁的雷俊老师

雷俊老师是巴州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总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有一次碰上巴州党校大规模的培训任务,要在短时间内分批次将上千名干部轮训一遍,在授课方面还好说,人多人少都是一堂课,但对于餐厅来说可是面临一次挑战。

学校抽调了一些一线老师利用没课的时间去食堂帮忙,雷俊老师也在其中,表态时她说:“单位平时教育我们工作分工不分家,现在食堂需要人手,我义不容辞,常言道女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让我们也出一把力”。就这样她穿上白色的工作服,与餐厅的工作人员一起投入紧张的饭菜准备工作中。摘菜、洗菜、切菜、端菜、收桌子、拖地、洗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凌晨起床赶到餐厅,准备早餐,早餐后赶紧收拾餐厅,刚洗完拖完,又一刻不停地开始摘菜准备中午的饭菜,一顿饭十几个菜,几十个桌子,上百个人,刚把吃中餐的学员送走,就要开始做晚餐的准备,等到晚餐结束收拾停当顶着月光回到家,累得连鞋都不想脱。这种高强度、无间隙的连续工作对餐厅的工作人员是一种考验,对平时没有这么高强度工作的雷俊老师来说更是一种考验。就这样第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已经疲惫不堪的雷俊老师咬牙坚持来到餐厅,她想再坚持两天,这一期的培训班就结束了,自己也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餐厅的其他工作人员发现雷俊的变化,平时手脚麻利的雷俊变得动作迟缓起来,以前主动挑起话题活跃气氛的雷俊开始沉默起来,大家都劝她休息一下,不行给领导说一声换个人,别太认真了。雷俊说:“没事,没事”,拿着抹布收拾餐桌去了,大家看到雷俊老师那么好强,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安排她到相对轻松的洗碗池去洗碗,就这样雷俊同志又在洗碗池边站着把几百个碗碟筷子清洗出来,当快要洗完的时候,已经劳累了几天的雷俊老师眼前一黑突然晕倒了。雷俊老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党校人人都是服务员”的理念,鼓舞了餐厅同志的士气,也给以后来餐厅帮忙的同志树立了榜样。

泡菜的故事

巴州党校的后勤服务很有它的特色,既要达到商业化服务的标准,又要体现党校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而餐厅的特色泡菜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巴州党校的餐厅主要是为来党校的学员提供就餐的服务,秉着热情服务、微笑服务的理念,巴州党校的餐厅迎来送往了许多来党校学习的学员,而给学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餐厅的泡菜。一份不起眼的泡菜,却凝聚了党校常务副校长的一番良苦用心。

以前餐厅的早餐咸菜都是买成品。有一次肖校长在陪同自治区党校领导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早餐的咸菜浪费很厉害,学员盛的多,吃的少,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了解到,买的咸菜为了延长保质期通常会腌得很咸,而为了突出香味,调料下得很重,对于早晨想吃清淡一些的学员来说,这种市场上的咸菜根本无法下口。如何能够吃得清淡而爽口呢?“泡菜”,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吃抓饭来份泡菜可解油腻,早晨来份泡菜喝碗稀饭那一定是绝配。既然有想法就付诸实施,腌泡菜的坛子买好了,材料准备好了,技术从哪去学呢?作为餐厅负责人的李效华急得想不出招来。肖校长听说后来到餐厅,脱掉外套,挽起袖子,轻车熟路地把准备好的材料摊开来,边讲解边操作,“注意,在制作过程中不能碰到一点油星,否则泡菜就会坏”,“盐比平时做菜时多放一点,感觉很咸即止。花椒放大约20到30粒左右,尽量多放些,那样可以泡出很香的菜”,餐厅工作人员在惊愕之余赶快回过神来认真学习,通过一下午的学习一坛坛泡菜在墙边摆放整齐,内容丰富,有雪里红、萝卜、豇豆、洋姜等,看到肖校长洗手收工,大家的气氛也开始活跃起来,有人开玩笑说以后咱们党校用的是“肖氏泡菜”。肖校长开玩笑说:“我教大家做泡菜不是为了扬名,是为了提升党校餐厅的服务,为了勤俭节约,就叫‘党校特色泡菜’吧!多年不练,想不到以前在家里跟母亲学习的技艺今天派上了用场。”肖校长腌泡菜“一炮成功”,为全校教职工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榜样。自此以后每年开春和入冬前,党校餐厅都雷打不动地腌制各色泡菜,“党校特色泡菜”的名字也在学员的口中叫得越来越响。

(本章完)

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
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