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

党校物质文化

一、党校物质文化概述

(一)党校物质文化的内涵

党校物质文化是党校文化的表层或外显层,是由党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给人以感官刺激和情感熏陶,如校园的布局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等。优秀的学校文化一般是通过学校标志、学校环境、学校文化设施等物质表现形式来体现的。党校物质文化奠定着党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它又是党校文化“内核”(精神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等,是富有内涵的人文环境。党校物质文化是党校人的对象化活动的结果。一方面,人建设并创造了物质环境,并通过活动使物质环境打上人类思想的烙印;另一方面,人又是物质文化的受用者,不管其自身是否意识到,人时时刻刻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党校物质文化是党校人智慧、力量、集体感的象征,同时,它又使人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地。

(二)党校物质文化的功能

党校物质文化作为党校文化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对党校的活动与价值的影响,有着其它文化因素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在教育学界有广泛认同,但也引发了专家学者对其功能的不同解释:党校物质文化是党校声誉及办学能力的首要形象;党校物质文化是党校文化现象延存、交融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校物质文化既是学员物化的家园,同时又是他们精神活动的园地……综上所论,以上观点是从特定角度昭示党校物质文化的作用。我们认为,党校物质文化的功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1.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物质虽然不能直接与人对话,但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其作用。它在作用心理学上称之为“无意识”作用。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不自觉的认识和内在的体验,无意识不等于没有意识、没有认识、没有反映,而是对客观信息不自觉地未加注意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无意识在人的认识心理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无论是对个体探求知识的选择、情感的需求和审美价值标准的判断,还是对个体的意志、控制和调节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作用虽没有被意识到,但却实实在在地参与和调节了人的行为和活动,正是因为其能给人的认识和活动提供最大可能的暗示性,才使我们常常在有意识状态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在某种暗示下得到解决。学校物质文化就是在我们的心理活动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的基础上,利用人类无意识作用,发挥着其潜在的教育功能,教职工和学员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校物质文化作为直观的学校文化环境,对教育者而言,是有意识地构建优良的育人环境;对受教育者而言,融入物化的环境受其浸染的无意识作用要远大于有意识的作用。所以,物质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和目的性,但其存在形式乃至对人产生的影响方式则是无意识的。

2.审美功能

校园里的各种建筑,或者园林、绿化、办公室,或教室的布置与设计等,都是党校人一定思想结合起来的有机体,它们反映了党校人的智慧、情感和理念。师生员工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建筑文化为例,建筑是以它的造型和空间布局来体现它的艺术价值的。建筑的造型是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它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古典建筑追求“平面风格”,讲究建筑形象的“立面美”,注重对建筑“外壳”进行修饰打扮;而现代建筑注重增强建筑的体积效果。建筑的空间布局往往更凸显了民族思想与风格。中国人讲究群体或家族中心,表现在建筑的布局上为“内外有别”,用围墙把学校封闭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单元,是一种“静态美”;而围墙里边的众多建筑则是相通的,无明显隔断,是一种外在的“动态美”。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体现了国人外在的“儒雅、恬静”与内在的“含蓄、深邃”。而西方建筑恰好相反:外面没有围墙,而里面有严格的私人空间,这也体现了西方人的合群和对个人隐私尊重的特点。无论是建筑,抑或是园林,还是服饰与绿化等都是以一定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有机体。它们都反映了设计者的智慧、情志和审美。人们在对其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创造美的能力。

(三)党校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和谐美观的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

校园建筑和校园景观是党校物质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在满足使用要求基础上,通过其空间形象,表现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艺术。它作为景观,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作为使用设施,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生活。学校建筑既有满足教学、科研、学习、生活需要的功能,同时又有审美方面的要求。所以,校园建筑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又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求实现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

在校园的物质环境中,校园景观建设也不容忽视,加强校园景观建设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对校园的爱校热情,陶冶师生的情操。学校要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同时还要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

2.规范统一的形象识别系统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它是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思想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丰富学校内涵和文化特征,将办学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识别等要素进行系统性分类整合,并对各类组合要素单元进行整合设计、重新塑造,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形象的统一化,从而达到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推动学校发展的目的。形象识别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理念识别系统(MI);二是行为识别系统(BI);三是视觉识别系统(VI)。其中视觉识别系统(VI)是指学校形象的静态表现,是从外观上对学校的各种视觉因素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等抽象因素转换为具体的符号概念,配合行为识别系统来表达和传播学校信息。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学校标志、服装、标准色彩等标志性事物、平面和多媒体宣传品以及校园建筑、景观、布局等等,是形象识别系统中最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形象识别系统中的视觉识别系统恰恰与学校物质文化相对应,并成为其有效载体。正是因为这种形象识别系统可以形成一种有形的物化表象,因此将形象识别系统纳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范畴。

3.便捷有效的传播途径

学校物质文化之所以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除了自身的教育意义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意义的传播途径。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当今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具有容量大、渠道多、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要在文化交流更新过程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除依赖人这一最活跃的文化载体外,还有赖于先进的文化传播工具和设施。在校园中传播文化的主要工具是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橱窗、板报等媒介。还要充分运用实体让其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从而进行文化传播,如校服、信封、信笺、笔记本等。

(四)党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美好而洁净的环境,可以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脏乱、粗俗的环境则会让人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是培育教职员工及学员走向真、善、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党校干部培训的有效物质资源之一。因此,在党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既要抓住党校文化建设的“内核”,从精神层面夯实党校的文化软件,努力形成巴州党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和削弱党校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

现如今很多党校也都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净化、美化、绿化、静化”的目标。但是,在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教育导向不强、注重校园外部环境建设,忽视建筑内部氛围创设等。

党校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它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更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党校物质文化建设应该服从于“教书育人”,它应是超功利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落实到“为了人的发展”上来,换句话说,党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就是教育性。在党校物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认真做好整体规划,精心设计,通盘考虑,将精神文化融入到物质环境中,以人性、便利、友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党校物质文化的各项教育功能,实现党校物质文化的“教书育人”之目的。

2.统一性原则

党校物质文化建设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能相互割裂、各自独立,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谐统一在党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之下。在党校物质文化建设中,从景观设计到标语、口号的选择,再到建筑物内部文化氛围的布设,都应紧紧围绕党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进行取舍。要通过党校物质文化建设,让教职工和学员时时刻刻感受到,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对自我的约束和指引。

3.实用性原则

党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最大效益地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要根据党校教育教学的需要,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财力量力而行。要多做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实际建设,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4.艺术性原则

党校物质文化的一项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审美怡情。要使教职工和学员在校园里享受美、接受艺术熏陶,达到审美怡情的效果。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就必须遵循美学规律,讲究章法布局,注重细节,强调艺术,尽可能地通过健康美好的外在形式,传达学校的内在精神。要尽可能使校园整体布局与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人文气息与艺术美感,给教职工和学员以舒适和美的享受。

党校物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学校的发展,它也将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各级党校在推进物质文化建设时,除遵循以上原则外,还要讲求科学方法,认真统筹安排,切忌凭想当然盲目下手,更不能朝令夕改、三分钟热度。

二、巴州党校物质文化发展脉络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高雅的环境教育人。10年来,巴州党校校委班子以园林化的建设理念,倾力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在巴州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巴州党校校委班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巧妙运作,发动全体教职工,打了一场校园基本建设的硬仗,稳步实施了基本建设与环境优化“三步走”的战略。

(一)改善硬件条件

2002年7月初,两个施工队同时进驻党校,党校基本建设拉开序幕。用两个月的时间,对教学办公楼、学员公寓及学员餐厅进行了彻底的翻新改造。原有的设施除了楼房的砖墙和楼板保留以外,其他全部重新铺设、粉刷、更换。按照肖校长十年不落伍的要求,全新的台式办公桌,皮面的办公椅,三开门的玻璃书柜构成党校新的办公室格局,三合板的旧门全部改为包了门套的实木门,钢窗换成保温防尘更好的塑钢窗,原水磨石地面铺设了乳白色的地板砖,水电暖全部重新设计和改造,楼里楼外不见电线,洗手间、卫生间设计为大理石台面的洗手池,艺术化的墙砖,大尺寸的白镜,不锈钢的水龙头,红外感应的自动冲水便池,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学员宿舍全部改为标准间;全新的席梦思床,带遮光的窗帘、洁白的床上用品,更配置了电视、空调、热水器,宽大的卫生间,24小时不间断热水,彻底告别了以往睡铁板床、使用公用卫生间、冬天放暖气水洗脚的状况。经过改造的学员餐厅配置了全新的厨具设备和餐桌椅,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楼房改造更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了首位,实现了党校校园网、互联网、监控网、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程控电话网五网合一的信息网络建设。楼房改造时,党校迎来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来巴州党校考察调研。当王伟光副校长走进满地管子的楼房,很感兴趣地问肖校长这是什么,当听到肖校长关于信息化的设计后,他很高兴地对培同参观的原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兰校长说:“我建议明年全疆党校信息工作会议就放在巴州党校召开。”并欣然为巴州党校题字“华夏民族第一州,民族地区名党校”。第一步建设党校投资近600万元,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巴州党校硬件有了质的飞越。校园网和监控网覆盖整个校园,每个教室都能接收中央党校远程网直播课程,每个老师都配备了电脑,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学员住宿餐饮实现了宾馆化服务,房间可以利用党校校园网登陆互联网。此后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党校又把学员公寓改为单人标准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台式电脑。2012年餐厅又添置了10余万元的现代化设备,所有楼外门全部更换为隔音防风更强的断桥隔热型材门,一线的教师全部配发了笔记本电脑。2008年经过争取,中央西部远程教学网二期工程落户巴州党校,2011年又开通巴州自办IPTV网上教室。通过第一步建设,巴州党校教学办公住宿餐饮条件“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视察巴州党校

(二)美化校园

完成了第一步建设思路,巴州党校又以建校50周年为契机,大规模地开展了校园整治工程。常务副校长肖冀平带领全校教职工对党校进行了整体规划,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带文化长廊、水系的苏式园林,设计建设了融廊、苍廊、蒙古包、茶室,整体化一的不锈钢宣传栏,空地全部水泥硬化,路面铺设彩砖,林带路沿石贴上地砖,种植了上百棵合欢树,实现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0%。党校有幢家属楼,居住者大部分为党校离退休职工,楼前楼后垃圾成堆,刮风尘土飞扬,外墙破烂不堪,上下水长期堵塞,职工怨言不断。在征求了住户的意见后,学校按职工每户只出资2000元,党校投资60万元对家属楼进行改造,修建了彩钢警卫室,重刷了楼里楼外墙面,更换了全部水电暖设备,打通住房阳台,扩大使用面积,并增加了苯板隔热,钢窗换成塑钢窗,木门改成防盗门,楼后设计了带雨棚的车棚,楼前地面铺上彩砖,楼前钢制的500平方米葡萄架让教职工有了休闲娱乐消暑的好去处。40天的装修让老楼焕然一新,住在家属楼的教职工被深深感动,教职工自已动手打扫装修带来的垃圾,连他们的孩子都拿着清洁球擦洗楼前因刷漆而污染的彩砖地面。党校的图书馆虽是新的场所,但设施老化,旧的木制书架占地多,笨重不实用,书籍摆放混乱,不易查找。2003年党校购置了手摇全封闭钢制密集书架,真正做到了防火、防水、防尘,并且一个指头就能将装有几万册图书的书架展开,同时配备了电脑,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电脑查询借阅图书。随后又建成占地300平米的阅览室,每年投入5万元购置新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目前党校图书馆已拥有藏书达5万余册。为了更好地丰富和满足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和健康需要,党校又投资建成150平方的健身活动室和100平方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通过第二步的建设,党校校园更加规范,实现了春见绿、夏见花、秋见果、冬避风、水见鱼、林见鸟,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党校也从此成为巴州州委、州政府、库尔勒市委、市政府安排上级来人参观的必选场所。

(三)开发建设综合楼

美丽的校园

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党校全体教职工不懈的努力,2003底实现了党校14层综合大楼开发项目的施工。在开发初期,按原有的投资思路,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及党校自筹各占三分之一,但银行食言不提供贷款,而且2004年建材大幅度涨价,工程预算增加了30%,工程款出现了近1200万元的缺口,全部都要由党校自筹解决,当年就出现了工程因欠款将停滞的困境。综合大楼是党校未来发展的基础,是党校必须建设的重要项目,党校教职工在肖校长的带领下,踊跃将自家的存款借给党校,当天就收到60万元,有些退休的老职工因来晚没交成钱还很遗憾。整个项目建设时期党校开源节流,紧衣缩食,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将支出实现了最小化。旧的能用绝不买新的,能省就省,能不花就不花,校园摆的花自已种,餐厅咸菜自己腌。梅花香自苦寒来,党校综合大楼在全体党校人的努力下,终于在2007年高标准高质量的落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党校确定的第三步基本建设目标。过去因库尔勒规划建设,党校由初建时约80亩,分三次(修建国路、建巴音小区、拆墙透绿)从东、南、北三面裁剪成如今的40亩。如今,综合楼的落成使党校建筑面积达到了2.25万平方米,为了增加收入,偿还基建欠款,学校将综合楼部分楼层向外出租,每年有130余万的收入。截止2012年9月党校彻底还清了所有工程欠款,从此巴州党校每年开始有固定收入了。

三步走使党校基本建设迈出了三大步,各项设施更加齐全和现代化。现在的党校校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这里假山流水相依,苍廊曲廊相映,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令人有步步进入新境之感。就整体说,它展示了北方,特别是融入了新疆少数民族特色元素的园林的开阔与粗犷;就细部说,它又不乏江南园林的秀丽、精巧与工整。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如今巴州党校的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更加丰富,人文气息更加浓郁,文化蕴涵更加深厚。

三、巴州党校物质文化的特色标识

学校标识是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特征、规模、历史等要素传达给社会公众,以便识别和认同的视觉符号。它们是学校整体形象的浓缩和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等的凝聚和载体,具有象征学校信誉、代表学校观念和行为的作用。

(一)统一的工装

根据现代公共关系理论,要求全体教职工身着统一式样的工装上班,实际上是树立自身形象,建立一种“学校静态识别符号系统”的常规手法之一。统一的工装,是一所学校标志性服装,同时也是提升其外部形象,展示内部文化内涵的一个有效载体,在教室、会场或社会活动场所时,向社会展现的是学校的形象,表达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党校不同于其他学校,它更需要用统一的着装来表现党校的风貌,展示党校教职工的精神状态、学术涵养,

而且对于工装的样式、颜色搭配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苛。巴州党校从2002年以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场合需要,先后为教职工们订做和购买过多套工装,有冬装、夏装,还有运动服。而这些工装从布料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样式的剪裁全部都是经过校领导精心挑选和商定的,既符合党校朴素端庄的作风,又不呆板老气。夏装主要以白色衬衫,深蓝色西裤或裙子为主,尤其是女教职工的工装,为了能在简单大方的工装样式中又能多体现出一份女性的秀美,特别为女同志们设计了领口和袖口带有荷叶边的衬衫,以及长短适中、齐膝(髌骨)的裙子,穿起来既简单大方又端庄合体。冬装,男女都以平驳领、高驳头、圆角下摆款的藏蓝色西装为主,男装两粒扣子,女装一粒扣子。运动服则是白色上衣,藏蓝色裤子。

同时巴州党校也制定了严格的工装穿着要求:一是要求全体教师上讲台授课时必须着工装,男同志须佩戴领带;二是凡党校主体班开班期间,上班时间全体教职工必须着工装。全体党校人一直严格遵守着这两项规定。对于每个巴州党校人来说,当他们穿上工装时,这一身衣服就意味着使命和责任,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在学员公寓做后勤保障,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学员。穿上工装,所有的个人行为不再仅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党校的形象,这一身工装对于每个党校人来说是荣誉,也是压力。在党校很多年轻教师并不把这一身衣服称为“工装”,而是称之为“战袍”,因为穿上这身衣服,就意味着将要登上这三尺讲台,去“披荆斩棘”,去“策马扬鞭”。这身衣服能给人一种特别能战斗的军人气质和为胜利而奋斗的团结力量。这一套简简单单的工装凝聚着党校的标准与规范,凝聚着党校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而对外也传递着党校的尊严与信心。这身与众不同的工装,还增强了每位教职员工的单位归属感,促进了单位良好秩序的建立。

工装是传递党校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党校文化建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带给每个党校人的意义已超出服装的概念,更多的是被赋予了党校的形象、教职员工的感情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穿着它,巴州党校人就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能打硬仗的团队。

(二)标准化的课件和文化展板

十年前,巴州党校就在努力地打造着自己的人文标识,构建一种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模式,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内化于学校的形象中,打造巴州党校的品牌。标准化的课件,成系列的展板,都在点点滴滴中彰显着巴州党校的文化精髓。

1.课件

巴州党校的课件有着统一的要求,无论你教授什么内容,都必须在课件PPT的第一页上写上“敬业认真、严谨科学、淡泊名利、自尊育人、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二十四字的“师德要义”,并且在最后要落款:“争做文明党校人”。在上课之前,都要向学员先展示这张PPT。这二十四个字的《师德要义》就是党校教师的行动指南、行为规范。在上课前向学员展示,既是一种很好的对外宣传与展示,对每位老师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课件制作还要求模板尽量使用白底蓝字或蓝底白字,这是为了让课件上展示的文字更加突出清晰,方便学员学习。

其实党校的这种电脑课件多媒体教学也是在摸索中慢慢形成的,电脑的迅速普及,取代了过去粉笔与黑板的传统教学,极大改变了党校以往的教学模式。也许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用电脑制作PPT课件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十年前来说,这绝对不是易事。2003年,巴州党校给各办公室都配备了联想品牌电脑。2004年,学校用半年的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培训,鼓励教师学习计算机技能,大力倡导多媒体教学,并且还充分利用好“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这个阵地,组织教师收看、讨论、作笔记、交流、写心得,从中央党校的领导和专家教授的教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目前党校教师都可以熟练地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师的教案、学术思想都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浏览、交流。电脑多媒体教学让党校的讲台变得更宽广,让每位学员收益更多,也让党校的教学更加专业、更加现代化。

2.展板

如果说标准化的课件是在课堂上对巴州党校文化精神的一种诠释,那么内容系统又丰富多彩的校园展板,则是党校文化传递的使者。

在巴州党校的教学楼与图书馆楼前,整齐地排列着十块展板,每过一段时间,展板的内容都会做一些更新,它就像窗口一样,反映着校园的动态,也展示着校园的文化。这些展板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你一一去翻看,它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党校发展史,记录了党校人艰辛坎坷的努力,也见证了党校人收获荣誉的喜悦。

每当新学期开班,学员入学,展板中就会展示党校的“八大文化体系”,它为学员们展示了既与时俱进又勇于创新的巴州党校人的文化精髓。每一次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归来后,学校都会将收获与心得变成文字与图片,放在展板中,让大家共享。北京市委党校、大理、德宏党校、苏州大学、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阿勒泰党校、石河子党校、博州党校、伊犁州党校,可以说巴州党校人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天山内外,每一次的外出学习交流,都带给巴州党校人很多的收获与思考。

展板还是巴州党校人树立榜样、展示文明的一个好“地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并不是只在电视和书里,榜样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巴州党校李效华主任加入了库尔勒市爱心顺风车车队,并且还担任车队队长,用自己的私家车免费搭载有乘车需要的路人。巴州党校的司机马录保见义勇为,在面对歹徒的匕首时,他没惧怕,而是勇斗歹徒,还有践行振超精神,为党校默默奉献的李超主任……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的事迹在展板中展出,不仅展示了巴州党校人的精神风貌,更是对全体党校人的一种教育,倡导更多的党校人学习榜样,争做文明党校人。

(三)校史陈列室

校史陈列室,是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所,是学校优良传统与党校文化精粹集中展现的舞台,是学校的博物馆、荣誉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它是一部图文并茂、鲜活的校史档案,是从校史档案中提取的精华,记载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它是一部生动感人又有教育意义的身边的历史教材。

巴州党校校史陈列室中那一张张老旧照片、那一叠叠手写的讲稿、那一个又一个的奖状与奖杯,都是巴州党校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的缩影。进入巴州党校校史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巴州党校校园全景微缩模型,这套模型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手段,按1:1000的比例,将40亩美丽校园,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实际上这套微缩模型是在校园还没建设成形的时候就已经做出来了,那时它是党校人对未来的具体规划,而经过这十年艰苦的奋进与努力,这微缩模型上的一草一木,每条道路,每座楼房都变成了党校实实在在的景致。看着这个微缩模型,再去回望如今党校的校园,对于每一个党校人来说,都是百感交集的感叹,这十年的艰辛探索,这十年的辛勤耕耘,才换来了党校如今的收获。这是党校人一段难忘而又引以为傲的回忆。

陈列内容分为“昨天”“今天”“未来”三大部分,通过大量图片、实物分别展现了巴州党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校史陈列室稳沉、内敛,力求与巴州党校的社会形象、校园精神和文化品位相吻合。

在名为“昨天”的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州党校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所走过的每一步。一九五三年三月中共焉耆地委组建之初创办了“焉耆地委干部训练班”,一九五四年六月巴音郭楞地委组建“巴音郭楞地委干部学校”,一九五七年春将“巴音郭楞地委干部学校”改名为“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校”。二○○○年十二月,巴州行政学院正式成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形成了“一校一院”的办学格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学校初创到7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中,巴州党校历经数次搬迁,在风雨坎坷中,依然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没有教室,原州委书记、党校校长任仰山同志就在露天为学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没有书本,学员就抄板报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学校排除极“左”路线的干扰,坚持举办各种类型的干部轮训班、培训班66期,训练、培训干部5093人次。当你看到这一张张发黄的、见证巴州党校历史的照片,一定会深深地感受到创业的艰辛与自豪,由衷地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无比的崇敬之情。经历过那些激情岁月的许多老教师、老学员说:“在社会主义改造年代,一大批工农干部走进党校,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研究农村经济建设和党建的重大问题,成为巴州社会主义改造的火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一批批各级各类干部走进党校,探讨主要矛盾转变的重大课题,冷静地进行唯物辩证法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考,成为巴州建设的中坚力量。”正是这些人燃起了巴州各族人民建设巴州如火的激情,让生命闪光,为巴州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大潮波推浪涌,党校发展与时俱进。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校舍由土坯房变成了砖木结构的平房,由砖木结构的平房变成了普通型楼房,沙土地变成了水泥地。首期组织干部业务培训班(1986年)、首期蒙古族乡镇干部培训班(1990年)、首期妇女干部培训班(1996年)、首期赴温州学习考察培训班(1999年)等相继开班,党校发展呈现出喜人景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任接一任州委领导担任党校校长过程中对党校的关心和支持,也离不开历任常务副校长辛勤的操劳和汗水。

经过六十年的努力,今天的巴州党校已发展成为与巴州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干部培训基地。在名为“今天”的这部分展板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蓬勃发展的党校。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巴州跨越式的大发展思路,巴州党校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创新,党校面貌焕然一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艰苦奋进,无不凝结着巴州各族党校人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续写着创业者们神圣的使命和业绩。在陈列室以“畅想未来”为主题的展板中,有中央党校王伟光校长的题词:“华夏第一州,民族名党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常务副校长兰其建的题词:“提高干部素质,锻造理论人才”……在这些题词中,都包含着社会各界对巴州党校人殷切的期望,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巴州党校更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志存高远,振翅高飞,为党旗争辉,为巴州腾飞添彩,为党校事业争光,向着“民族地区名党校”的目标奋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回眸学校的发展历程,时代所给予学校的不只是和煦的阳光,还有风雨的考验。校史并非是去而无返的遗迹,她在岁月流变中的种种积淀,是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办学实践,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精神鼓舞的力量。

(四)象征民族团结的建筑

巴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48.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蒙、维、汉、回等46个少数民族,作为民族地区的一所党校,我们巴州党校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大家庭,由汉、蒙、维、回四个民族组成,各族教职工团结友爱,都在为党校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当你走入巴州党校的校园时,就能感受到这浓浓的民族团结之情。漫步党校校园,也许你会被它典型的苏州园林式的风格所吸引,但当你驻足细赏时,就会发现,这错落有致的苏式庭院中,还蕴含着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风情。在我们的党校校园中,有这样三座非常特别,又很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它们分别是尔斯楞蒙古包、茉莉茶室和阿娜尔亭。

1.尔斯楞蒙古包

党校园林中的这座名叫“尔斯楞”的蒙古包位于园林的西侧,“尔斯楞”是蒙古语“狮子”的意思。传统的蒙古包为了便于搬迁,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而我们党校这座蒙古包是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外部铺盖了白色毛毡,然后用带子捆扎好。进入蒙古包,就能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蒙古风情,蒙古包内用黄绸子坠顶,正对门口的毡墙上挂着一幅成吉思汗的画像,蒙古包内既庄重典丽又简单朴素。这座蒙古包主要的作用是接待来党校的尊贵的客人。我们巴州是一个蒙古自治州,当有重要的来宾时,校长就会在蒙古包内招待,一是能感受一番少数民族的风情,二是以示我们的尊重,既表达我们热情的心意,又履行勤俭节约的原则。

2.茉莉茶室

在离尔斯楞蒙古包不远的地方座落着一座具有江南韵味的茶室,它叫“茉莉”。“淡雅轻盈香韵远,君子世人品更夸”。茉莉花以其素洁、清芬而被看做是忠贞、尊敬、清纯、质朴的代表,将茶室命名为“茉莉”,可见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茶室整体是以中国古典木纹装饰为主,颜色以江南传统建筑的黑、白、灰三色为主,木纹雕饰的窗棂,秀气精细,茶室屋面轻巧,营造了明秀轻松的外观。茶室内摆放着藤条编制的茶几与藤椅,还有几盆错落有致的盆景,整个茶室的布局在简洁中透出几分雅致。这样一个淡雅的茶室,实际上可以算是党校办公室的延伸,这里没有了办公室的刻板与拘谨,更多了一份淡然与平和,校长时常会和校委班子在这里讨论、研究,也会和教职工们在这里聊聊专题课、拉拉家常。

3.阿娜尔亭

党校的园林大部分的景致是南北走向的,在园林的北角坐落着一个非常别致的亭子,名叫阿娜尔,“阿娜尔”在维吾尔语中意为“石榴花”。这座阿娜尔亭是一座具有维吾尔风格的亭子。站在亭中,园林的所有景色尽收眼底;置身亭外,民族风情与小桥流水相得益彰。阿娜尔亭,整体以蓝、白为主基色,是一座四柱平顶方形亭,装饰主要是以铁艺和石膏雕花为主,四根柱子上都装饰有蓝色铁艺镂空的植物藤条和四瓣花纹的图案。抬头再看阿娜尔亭的顶部,是用白色的石膏雕琢的花纹,主要是以花和卷尾草纹组成,这些图案的上方有一排龛型的装饰壁饰,这也是典型的维吾尔族风格的壁饰。在亭子的中间还装有一盏浮凸式半球形的吊灯,像是为整座亭子“画龙点睛”。每当盛夏来临,校领导就会和各民族教职工们相约阿娜尔亭,在亭中铺上地毯,摆上丰盛的水果,大家盘腿而坐,欢声笑语,在欢快的乐曲中再舞一段麦西来普,再唱一曲“民族团结”之歌。

四、巴州党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理念

(一)科学合理配置校园物质文化设施

和谐的校园

与其他党校相比,巴州党校占地面积不大,只有近30亩,如何在这一不大不小的空间内进行设施建设,关键是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科学合理配置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建设节约型校园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校园整体物质设施的配置问题,主要指教学楼、办公楼、学员宿舍等的合理建设。对于党校而言,在大兴建设之时就要有超前眼光,从长远规划,精简节约地建设校园。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建设都要从实际出发,使每一块土地都体现它的使用价值,每一处建筑都有用场,每一样设备器材都尽其所长,使人觉得实用、方便,体现出实干、实际的党校校风和实惠的理财观念。二是校内物质设施(主要是办公设施)在不同人员间分配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行政办公方面努力做到办公条件现代化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种物质设施的分配要有原则,那就是公开、公正、公平、节约的原则。巴州党校的特色是倾向一线教师,倾向骨干教师。每年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办公室进行调整,骨干教师的办公条件越来越舒适安静,而校长的办公室越来越小,离教职工的办公室越来越近,这可谓巴州党校的一大特色了。三是校园物质设施要以教职工和学员为服务对象而设计。党校物质设施的建设充分考虑到教职工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切身需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最可能大的便利。四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还应包括节约型校园建设理念。巴州党校多年来咬紧牙关自筹资金搞建设,一直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因此,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始终在走节约型道路,这同我国当前政府大力提倡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流思想是一致的。勤俭办校,对于党校而言尤为重要。巴州党校始终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精打细算,珍惜学校的每一寸土地;始终本着为国家节约每一分钱的思想,不搞小题大作,杜绝资源和钱财的浪费。

(二)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综合楼大厅

巴州党校建设始终从精简节约的原则出发,对那些可以进一步利用的建筑进行整修,在扩建、整修过程中注重各个建筑的风格色彩,注重建筑的整体协调性,突出党校校园的整体美及和谐美,抓好校园的绿化,突出校园的绿化美。校园的绿化不仅仅是全体教职工和学员们生活之需要,更是他们汲取文化养分之需要。校园中的树木、花卉、草坪等都是经过教职工共同培植的自然景观。在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和工作,人们会感到心旷神怡,也会更加热爱党校,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有了60%以上的绿化面积,巴州党校校园里的建筑添了一份活力。学校建筑属于艺术造型之一,一方面体现了设计者的哲学意识和文化素养,反映了使用者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建筑也象征着一种社会群体文化。对于巴州党校而言,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校园艺术景点最能体现校园物质环境的艺术氛围,这些景点包括园林、水榭楼台、花苑等等,他们构成了学校的标志,反映了学校的精神,体现了学校的特色。一走进巴州党校,就让人油然而生端庄之态、严谨之意、静心之气,也许正如罗家伦先生所言:办好一所学校,光盖房子是不够的。建筑物内必须有学术的灵魂,才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链接一:探索资本积累的辛路

探索资本积累的辛路

2002年4月的一天晚上,刚到任不久的常务副校长来到家属楼看望党校的同志,发现家属楼前居然连一个坐着聊天的地方都没有。为了迎接新来的领导,家属阿米娜只好把家里最好的沙发垫子拿出来给校领导坐。这件小事深深触动了校领导的心。面对党校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员的住宿条件已到了不改不能坚持下去的现状和党校少

数人心中“安贫,要耐得住寂寞”的思想,新一届校委班子深感我们的党校如果再不变革、不发展,就无法适应时代赋予党校的重任。为了能给学员、教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彻底改变党校面貌,也为了培育党校新的财源,达到保证和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目的,校委班子决定开展基本建设,全面提升党校的硬件水平。

但是,基本建设毕竟是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为此,班子成员思想上经历了长久的、复杂的斗争。大家都明白,变,将遇到数不尽的难题,不变又将如何?面对这些思想上的斗争,肖冀平同志就拿苏州人敢于负重奋进,勇于争先的精神和“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干大困难,不干更困难”的名言来激励大家。最终学校决定:由小到大渐进式推进校园建设工作。2002年5月,党校先后完成了校园道路的维修、林带的整修和家属楼前地面的硬化等工作。党校的同志、家属看到这些新的变化后,纷纷向校领导表达了赞赏之情。这坚定了新班子开展基本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巴州党校按照州委的要求,对学校的基本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基建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第一步:对学员公寓楼和教学楼进行改造,实现“五网统一”。

2002年5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州委分管领导的安排,党校决定对学员公寓楼和教学楼进行改造。在实施两楼改造工程前,党校多次召开了校委会进行讨论,分析论证改造方案,并将方案报送州委主管领导和州委组织部进行了审查。在征得同意后,2002年7月20日早晨,两支身着迷彩服的施工队同时开进党校校园。不到一天的时间,教学楼和学员公寓楼地板、墙壁外层全部被砸开,两座楼被施工网架所包围,党校的教师也开始集中到食堂二楼集体办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架势,党校许多同志都惊呆了,他们当中很多人在想,新改造后的办公楼、宿舍楼会是什么样子?离9月的秋季主体班次开学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能来得及完成改造任务么?其实,类似的这些顾虑,校委班子心中早就考虑好了。

在接下来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党校的主要领导同志基本上是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吃住在工地上,随时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工程临近尾声时,正值新的主体班次即将开学,常务副校长肖冀平同志心里急了,他又挑选了两位科长把被子行李搬到施工大楼,要求他们吃住在大楼内,督促工人师傅们打扫楼内卫生,以确保新学期如期开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9月18日两楼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党校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参加十六大培训的数百名县级干部。党校的变化得到了学员和州委主要领导广泛好评,大家对党校的新变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党校的教职工在新改造的办公环境中工作,心情非常喜悦和舒畅,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工作节奏加快,效率明显提高。

为了提升党校信息化水平,利用好先进的现代科技,在对教学楼进行改造的同时,我们建设了党校“五网合一”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州财政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州财政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了60万专款用于党校网络建设。光有钱还不够,还要有人。党校没有计算机的专门人才,一些同志只粗通一些计算机常识。怎么办?校委通过认真分析,认为网络建设不能等,只能现学现用。于是就把几位平时喜欢钻研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的年轻同志,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四人小组”,靠集体智慧进行技术攻关。2002年5月,常务副校长肖冀平同志亲自带领“四人小组”成员和州政府采购中心的负责人参加了网络设备的招标工作,招标共进行了三天,三天中,同志们除了吃饭和晚上睡觉外,几乎没离开过招标会议室,采购了大量先进的网络设备,并对原设备进行了重新配置和整合,最终用二十天时间建成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接着,党校又建设了校园宽带局域网和校园监控网以及有线电视网和程控电话网,最后形成了总投资200余万元的“五网合一”的智能化办公网络体系。

为了建成智能化办公网络体系,“四人小组”的同志经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为赶制一张光盘、为制作一个课件幻灯片,经常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加班加点工作。看到他们红肿的眼睛、疲倦的面容,很多同志都感动不已。也正是有了这种忘我奉献的精神,才有了巴州党校今天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2002年8月2日,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来我校视察工作,当他看到正在改造的办公楼内全部是各种串线头时,关切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都是什么线?在得知这都是各种网络线后,他又详细地询问了各种线的功能和我们信息网络建设的构想。在听完有关“五网合一”情况汇报后,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伟光校长对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巴州党校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是超前的、正确的。他当即指示自治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兰其建同志,2003年巴州党校五十校庆的时候,一定要把全疆党校的常务副校长都请到巴州来,在巴州党校召开全疆党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学习巴州党校的先进经验。2003年11月22日,巴州党校成功举行了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全疆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向全疆同行们展示了巴州党校的风采。

第二步:进行校园整治,改善校园环境和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

两楼改造,改变了党校对外形象,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教学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

为了进一步提升党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品位,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党校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办法、克服困难,先后自筹资金完成了对图书馆楼、教职工住宅楼的改造及校园的道路、围墙、安全防护设施的修建。同时,根据州委安排,在原党校两位主要领导的亲自审查把关下,又修建了造价为132万元、有一定品位的园林。

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阶段,党校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进一步的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多项具体工作:

1.对学员食堂进行了改造;

2.完成了校园空地的草坪种植和绿化工作;

3.改造了校园道路、观察井等设施;

4.为了解决校内因硬化面积较大,学员学习、休闲场所不足的问题,我们又修建了有一定品位的廊道;

5.购买了几千盆花卉摆放在校内,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

正是有了全校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党校校园面貌才焕然一新。

第三步:抓好培训中心建设工作。

2002年以来,党校函授教育逐渐萎缩,学校急需拓宽治校理念,培植新的财源。在这个大背景下,党校一直在积极酝酿修建“培训中心”。2002年5月下旬,党校正式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呈送了报告,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在州委、州人民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2002年10月10日,一夜之间一个崭新的、铺满红地毯的工程奠基仪式主席台竖立在党校老篮球场上,近百名头戴安全帽、身着九州集团施工服的民工齐刷刷地站在主席台前,几台大型挖掘机也竖立在一边助阵。10点整,培训中心开工的鞭炮终于点燃,一个心愿,一个“梦”终于成了定局。

党校培训中心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从建筑设计到图纸的审定,州委、州政府、组织部的领导都亲自把关,设计风格、楼房式样、造价、用材、功能作用、资金来源、一道道手续的审批、一个个部门的做工作,党校的培训中心凝聚了州、市两级领导许多的支持和关爱,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一路绿灯。各级领导同志们对党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培养干部阵地的期望,激励我们只要认准了的事,就要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终归是会有收获的。

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集商业、餐饮、娱乐、教学、办公、会议、住宿为一体的培训中心主体于2004年6月23日自治州大庆时举行了落成仪式,这必将在党校发展历史上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它将为今后党校培训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11月,原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原同志在州委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巴州党校工作。他指出:“巴州党校的工作开展得不错,走在了全疆地州党校的前列,党校作为执政党的学校,就应该这样建设”,这给了党校全校教职工很大的鼓舞。

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步走”战略,巴州党校的校园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党校先后接待了五批中央党校领导,召开了全疆党校系统信息网络工作会议,隆重节俭地举行了五十年校庆。目前,巴州党校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齐备、春见绿、夏见花、秋见果、冬闭风、林见鸟、池现鱼,鸟语花香、其乐融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2005年10月)

链接二:坚持不懈节能降耗,创建节约型校园

坚持不懈节能降耗创建节约型校园

创建节约型校园,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决策的载体。巴州党校一贯坚持勤俭节约,特别是2006年以来,更明确地提出“创建节约型校园”,校委高度重视,健全制度,领导率先垂范,加强监督管理。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工作,创建节约型校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

(一)勤俭节约是传承文明的需要。勤俭节约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勤俭节约是民族发展代代相传的美德和生生不息的血脉。勤俭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创造。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具备这种美德,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道路多么曲折,都会顽强生存,一步步走出困境,最终走向强盛;相反,奢侈腐化,铺张浪费,坐吃山空,无论国家多么强盛,家庭多么殷实,个人多么豪强,都会日渐消蚀,一步步走向衰亡。在经济建设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仅不能变,而且应该更加发扬光大。

(二)厉行节约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党都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特别在当前,厉行节约不仅是实现中央和地方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途径,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三)恣意浪费将会带来灭顶之灾。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确实出现了一种奢靡浪费之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如果任由这种风气扩散蔓延,不仅会从物质上坐吃山空,而且会从精神上吞噬创造力,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将无从谈起。

(四)勤俭节约是减轻负担的良方。在西部,我们既是资源富集地,又是欠发达地区。无论发达还是欠发达,多挣不如少花。巴州党校这几年资金悉数用于基本建设,也没有可供消耗的多余资金。既要干事,又要节约,这是我们在困境中探索出的一条路子。我们以接近残酷的方式厉行节约,但为了改善干部培训环境条件,在基本建设上是舍得投入的,2002年以来,巴州党校基本建设共投入2960万元。特别是综合大楼的建成,使党校培训条件大为改善。

二、厉行节约的具体做法

(一)减少日常办公中的浪费。党校占地面积30亩,办公、教学、学员公寓、餐厅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办公、教学、后勤水电暖费用,主要采取的管理措施:

1.当天的工作,必须在上班8小时完成,晚上不允许加班。冬季提高工作效率,各处室提前半小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以减少开灯时间,尽量采用自然光照以减少水电消耗。

2.下班时各办公室要关闭所有的电源。空调、电脑、电扇、电热水器均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办公照明一律实行分路控制,根据需要开灯;走廊、楼梯、通道等公共区域的照明灯具采用瓦数小的节能灯,并安装声控开关,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现象;2008年将园林草坪灯全部更换为太阳能灯。夏季气温32度以下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温度设置不低于26度,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校领导随时对各处室人员下班关闭电源情况进行巡查,发现不关闭电源的同志,视情况分别给予一次性30-50元的罚款。

3.节约用水。洗手池的水龙头随用随关。厕所小便池安装了自动感应冲水装置,大便器、水龙头全部换成节能水阀。校园内专门设置了清洗车辆水阀,驾驶员自己动手清洗车辆,不得到有偿场所清洗。园林树木花草,根据季节变化适时适量喷灌,同时用园林鱼池养鱼水循环浇灌,不仅做到了良性循环,而且每年使园林树木花草灌溉节水20%。

4.节约纸张。工作正常运转需要印制的文件,尽量做到两面印刷,不浪费纸张。为堵塞日常管理中的漏洞,采取所有文件、讲稿打印由办公室统一操作的办法,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一次打印30页以下的,由办公室主任审核,超过30页的,由常务副校长把关签字。2002年以来的7年中,除正常运转所需文件纸张外,基本不采购笔墨纸张。同时,严格控制电话费,根据党校的特点,目前全校共开通5部固定电话,中层干部和各处室办理公务均用这5部电话联系,由办公室统一管理,每月500元包死,杜绝了公私不分和电话闲聊现象。现在电话费开支是2002年每月1.1万元的二十二分之一。在保证正常办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办公经费开支。

(二)寒暑假期间封闭教学楼、办公楼。鉴于党校教师有两个假期,为避免假期中一些教职工随意进出教学楼、办公楼,增加与工作无关的水电消耗,实行了两个假期封闭教学楼、办公楼。教职工假期办公集中在会议室,假期中的短训班统一安排在报告厅。教师备课均在各自家中进行。每年的两个假期,节约水电费2800元左右。

(三)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特别是常务副校长肖冀平,从自身做起,以校为家,严格要求自己,为全体教职工树立了榜样。严格车辆管理,从不用公车办私事,能步行的不用车。在不出差的情况下,小车用汽油每月控制在一箱,其他车辆每2-3月一箱。出差坚持轻车简从,能少带一人则少带一人,多件事一次出差都办完。出差的花费和办理相关事务的费用均由出差费解决,个人近7年来几乎未领取过出差费(包括驾驶员)。跟肖校长到内地出差的同志在路上经常是和校长一起啃干馕、吃咸菜。

(四)把维修费用降到最低限度。在设备资产管理中,始终坚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校领导和有关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跑、冒、滴、漏,办公桌椅螺丝松动的小问题,当场安排修理解决,以减少损失和浪费。各种器材发现小毛病时随坏随修,不积累矛盾。一次性纸杯和低值易耗品,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

(五)合理使用临时工。根据多年摸索,临时工均由党校群众公认、踏实肯干的退休老工人来担任,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减少了经费开支。目前两位警卫和清洁工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教职工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今年11月下旬正是校园合欢树落叶纷飞的季节,一位参加培训的单位领导说“没想到落叶这么多的时候,党校校园地面上一片落叶都看不到,清洁工打扫得太认真了”。

(六)对县市党校既宽又严,给他们传达一种节约的理念。州党校去县市党校开展的业务检查、调研,从不要求县市领导陪同,不讲究食宿条件。召集县市党校领导的各种会议,不拘形式,注重实效。能发文件的不开会,能打电话的不发明传电报,减少县市党校开支。但要求县市党校完成的工作,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绝不含糊。今年暑假前,利用州党校教师新专题试讲,将县市的骨干教师集中到州党校进行全程听课培训,同时最后由县市骨干教师进行试讲,作为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党校教师踊跃报名。这种一举多得的安排本身就体现了节约和效率。

(七)把公务接待费压缩到最低限度。多年来,在公务接待中,坚持“热情、周到、节俭”的原则,几乎没有在外面接待过上级领导或兄弟党校的同行。必须接待的,原则上都安排在学校食堂,用最小的开支、热情的服务达到效果,一般100-200元就能解决问题。菜品数量少,档次低,我们用热情服务来弥补。

(八)自己能干的活不雇别人干。大到清洗校园、移栽树木、鱼池换水、草坪剪草,小到维修桌椅、栽花、制作会标横幅,能发动教职工自己动手完成的,从不花钱雇人干。仅制作会标横幅一项,一年可节约开支5000元左右。

三、收到的效果

创建节约型校园,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节约本身的层面。党校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的主阵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厉行节约所产生的效果是多方面的:

第一,教职工养成了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要靠说教,更要靠培养。多年来党校坚持不懈地抓创建,实际是一个教职工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好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最难得的。

第二,节约了资金。

厉行节约,从眼前看,不仅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直接产生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经费开支,而且从长远看,它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影响和带动了学员和其他单位。

每期培训班的学员,对党校这种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精神作风,都有深刻的感受。他们感到党校的领导和教师不仅在理论上讲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应当说更重要的是做得如何,这对他们更有触动,更有教育意义。这些来自不同县市、不同层次、不同单位的学员都是单位领导成员,有的是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他们回去后,把节约的精神和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会带动一个单位,一片人群,影响面和社会效益就会成倍扩大。

第四,我们认为勤俭节约这种品质应当更多地向社会推广。

单位与单位之间,条件各不相同。我们认为,不论单位经济条件是好是差,在勤俭节约这一点上,都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经济条件好的单位责任更大。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各个单位都厉行节约,不搞铺张浪费,才能在全社会压倒奢靡浪费的歪风,树立崇尚节约的正气。

(2008年11月)

(本章完)

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
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三章 党校团队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五章 党校科研文化第六章 党校后勤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八章 党校物质文化第一章 “文化立校”:党校管理的新探索第二章 党校精神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第四章 党校教学文化第七章 党校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