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

李靖捋着胡须说:“韩信之所以会屈死,是因为后宫之中有一个吕雉。现如今主持后宫的是长孙皇后,我想她不至于害我。”夫人说:“你说的没错,皇后不至于害你,但有一点你应该想清楚,韩信之所以会被害死,是因为他真的谋反了吗?也许宫里真的听到了风声,也许是他们只想找个借口除掉韩信。你觉得皇后真的会在皇帝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此一员大将吗?”李靖说:“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上报,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夫人说:“事情恐怕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虽然李靖在夫人的面前坚持己见,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夫人说的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李靖来到了大内。无论见到谁都尽量显得客气一些,特别是见到秦府的旧人。他的心里就像是装着一锅滚水,不停的往外冒泡。开席之后,周边月宫开始演奏宴乐。有了音乐的映衬,整个宴席现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仿佛之前的不愉快都一扫而光了。

皇上端起一杯酒说:“之前我们一起打天下,有一起坐天下,打天下不易,坐天下也难。为了天下安定,我们不得不坚守朝廷法度。但朕绝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散席之后,替朕拟一道旨意,告诉高甑生,就说朕想他。”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拱手说:“臣以为经历了这么一回,高甑生已经充分的知道朝廷法度是必须要遵守的,陛下是不是可以赦免他,让他还朝呢?”皇上严肃的说:“朕给他这么一道旨意是为了私情,朕处罚他是为了公理,朕常常告诫百官不能寻思,朕身为天子,岂能带头破坏规矩。”话音未落,魏征拱手说:“陛下此言极为妥当,以后历朝历代的天子都应该效法。”皇上说:“既然已经有了尧舜的故事,后世天子何必效法朕呢?这些后世之君都把尧舜当做自己的榜样,到最后成为明君圣主的却寥寥无几,如果把朕当做是榜样,后面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魏征正捋着胡须说:“许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房乔说:“有一句话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天下的大道理匹夫都能言之,能言未必等于能知。因为那些大道理连鹦鹉都能说,而鹦鹉又能知道什么道理呢?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因为他们在说大道理的时候都像鹦鹉一样。所谓知易行难,不过是把之混同于能言罢了。”皇上说:“房先生这话说的对,如何能够证明一个人已经明理已经悟道呢?最主要的不是看他嘴巴里在说什么,而是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合乎道理,或许他真的已经悟道。如果他的行为与自己的言语大相径庭,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小人罢了。”魏征说:“陛下,人不可能一下子就知道所有的道理,而是应该先闻其言,再悟其道。”皇上说:“朕希望朕自己以及所有在场的人都能够克制自己、有始有终。”

虽说皇上极力的想要,缓解李靖与秦府旧人之间的关系。在内心深处,又希望他们保持适度的矛盾的状态。这样李靖既不能威胁到皇帝,而情妇的人又不至于视宠而娇、无视法度。话说在经历了一系列战斗之后,我又一次回到了敦煌,我把他当做自己的港湾,逃避不想见的人,不想遇到的事。回到敦煌之后的第二天,就有一个人把我推荐给了刺史,推荐我的人说我精通佛理,又在边境上有很长时间的历练。让我在典狱手底下做了一个差役,专门负责登记每天关押和释放的囚犯。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经历,真让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坏人,实际上也有个别被冤枉的人。不过不要误会,我不可能替这些人申冤,因为我知道要想在这种地方待下去,就得视而不见,就得和光同尘。

有一天,那位推荐我的人来拜访。我把储藏的花生豆和酒拿出来招待他,他说:“苗兄文采如何?”我说:“年幼的时候我很喜欢吹嘘自己的文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知道的人情世故越来越多,就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的文采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要不然我为什么不去科场呢?”对方说:“我已经想在地的一个笔会推荐了你,几天后我会带给你一份申请表,你只要把该写的都写上去,大概就会被他们接纳。”我说:“接纳之后,我能做些什么呢?”对方说:“那可就多了,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如果猫在一个地方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人就如同坐井观天,没有办法开阔眼界,也不能在自以为擅长的领域更加精进。所以我把表格给你之后,你千万要记得写完,一旦你加入这个笔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在里边遇到了有相同爱好的人,然后成为不错的朋友。另外一种可能是你在里边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要不在里边做一个僵尸会员?要不退出笔会,回到从前的生活。”

我说:“曾几何时,我是一个非常热衷社交的人,后来屡屡失利,渐渐心灰意冷,你如此热心把我推荐到那个笔会,无论我最后怎么决定,我都会对你心怀感激。”对方说:“实不相瞒,我也在那个笔会,非常希望在这样一个组织里面能够与你联手闯出一番天地。”我说:“笔会纳新一般一次多少人?”对方说:“二百多人吧!”我说:“这么多人,只怕不会经常举行活动吧!”对方说:“在这个大的笔笔里边,又有很多小的宗派,在宗派里边又有很多支脉,笔会组织起来的活动,虽然屈指可数,但这些小的宗派是经常举行活动的。”我说:“加入这些宗派有什么门槛吗?”对方说:“首先你得是这个比会的会员,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选择加入相应的宗派。”

两天之后,他果然拿来了表格。在他的指导之下,我很快填写完毕,又过了七天的时间,协会正式通知我已经成为他们的会员。一开始我并没有预料到,自己成为会员之后会如此的兴奋,当我拿到确认我是笔会会员文书的时候,我的心其实在跳舞,我希望我的脸上能够保持平静。然而我的这种想法并没有变成现实,我已经无法想象当时我的表情到底是什么样子。总之那一天我和对方喝了一个大醉,之后我被他带去参加了一个小宗派举行的活动。在整个笔会当中,这个小宗派是非常不起眼的,所以像我这样一个人去了并没有在众人面前写的黯然失色,这个小宗派一共有七个人,这七人大多年纪相仿,背景相似。所以聚在一起之后相互吹捧在所难免,因为吹捧对方就等于吹捧自己。

大家一一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这个宗派的灵魂人物发言了,大家坐在山谷里一堆乱石当中,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耳边响着流水的声音,远处还有乌鸦啼叫的声音。这位灵魂人物姓李,人称李三郎。在这个宗派内部,大家都叫他李翰林,李翰林说:“这位苗兄弟一看就是很有文采的人,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多多了解。”我说:“我现在就像一块瓦石置身于珠玉之间,在诸位光辉的映衬之下,我哪里有什么才华可言呢?愿意向各位多多讨教。”李翰林说:“苗兄弟过谦了,以后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争取让我们这个宗派成为敦煌儒林大宗。”散了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曾经在佛门清静之地修习过的人不能保持平常心,我真的应该感到羞愧。我盘腿坐好却心猿意马,我似乎已经感觉到即将发生的这一切对我而言或许未必是一件好事。清晨当我推开门一看,外边已经落了一层枯叶。

为了能够方便大家聚会,宗派筹资在山岭之间盖了一处茅草屋。每逢闲暇之时,大家就会聚集在这里饮酒和谈论学问。这谈论也是有规矩的,每一天都会安排一个人进行主讲,众人可以提问讨教。因为我是新人,宗派里的人都想试一试我的深浅。于是就把我安排成新一期的主讲人。这让我既兴奋又紧张,对方特意来见我,可以看得出来,他简直比我还要紧张,说:“准备好要讲的内容了吗?”我说:“目前我只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也没有落笔写在纸上。”对方说:“能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就很不错,第一次你不要希望能有多出彩,大家有一个万万魔和认识的过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就会慢慢的知道你的才华。”我说:“事实上我真的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我愿意把我的一点浅见分享给大家,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也希望大家能够更正。”对方说:“至少你的态度非常好。”

转眼到了正日子,因为我是主讲人,所以来的格外早,把茅屋内外收拾的干干净净。众人进来之后分别坐好,我说:“今天在诸位面前献丑了,相信诸位,知道的我未必知道,我知道的诸位一定知道。要说大家都熟悉的东西,这是非常难的,我虽然做了准备,但是肯定漏洞百出,所以结束之后欢迎大家多多指正,相信在经过一番指正之后,会出现一些问题,只要大家多给予一点耐心,大家就有机会把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再温习一遍。”有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我心里有些发毛。那个时候我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他们闪烁的双眸似乎一眼能把我看穿。我说:“今天我们不说别的,就说诗歌。大家知道所有的诗都是歌,而所有的歌未见得都是诗。周朝的时候派采诗官手里拿着木铎去各地采集当地的歌,这些经过月光润色且收入经《诗经》的歌才被称作诗。”

望着大家的眼睛,我心里有些发慌,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说了下去,我说:“话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歌和曲就如同深和影,由此看来最为大家所接受的诗歌样式,一定与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有关。诗最早出现在周朝,周朝以前只有歌没有诗。那个时候崇尚礼仪而以典雅著称的四言诗最为流行,同时在楚地流行另外一种音乐的样式叫做楚歌,后世也把楚歌当中一些传唱比较广的作品收在一起,编成了一部集子,叫做《楚辞》。再后来,秦统一六国,二世而亡,刘氏有天下,刘氏乃是楚人,于是楚地的音乐经过跋山涉水,开始影响中远的音乐,于是出现了五言诗,之后又发展出了七言诗。汉魏之际,相和大曲非常的流行,晋朝七国之乱,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衣冠南度之后,中原音乐与吴越相互影响形成了清商乐,也是在这个时期,佛法大佛,佛乐席卷南北,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格律式的出现。隋唐之际,出现了结合胡人以及街头巷尾的民间音乐形成燕乐……”

李翰林说:“刚才你说的格律诗现在并不多见?”我说:“现在虽然不多见,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习惯。”李翰林说:“虽然我不见得同意你做出的结论,但我能够看得出来,你是费了一番功夫的,以后我们多多交流促进,必定能使大家都能够受益。”对方在这个时候睁大了双眼,他完全没有想到我会说出这样一番内容。他笑着说:“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惊喜。”我说:“献丑了,我知道我所说的这些东西,大家没有不知道的,如果我说的让大家感觉有些陌生的话,不是这些知识有多了不起,而是大家从来没有这么想过问题。”他说:“有一个问题,我一直都非常的困惑,你既然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能否指教一二呢?”

我说:“指教两个字不敢当,不过你尽管说,如果能够解释你心中的疑惑,我将非常的荣幸。”他说:“如果你所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请你解释一下,是什么促成了从四言到五言七言格律诗我的演化呢?”我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搞清楚另一个问题,到底是先出现曲调还是先出现诗歌的体裁呢?很显然是先有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曲调,再有文人墨客根据曲调的样式创作诗歌。而这些诗歌让这些原本不知名的人名声大噪,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名,不仅仅是他们文采出众,很大程度上也要仰仗当时广为流行的曲调。当许多文人加入进来之后,他们的创作就会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精英化,越来越脱离生活。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曲调样式取代之前已经被大家用烂的那一种。而这些文人墨客要想成名,就不得不根据曲调的变化发展出新的文诗歌体裁……”

大家听得目瞪口呆,原本在这些文人墨客的心中,他们是非常高明的。没想到我寥寥数语就把他们描述成了追随世俗的、假装高雅的人。我说:“雅不一定高,俗不一定低。一个人如果一味求雅,就一定会有曲高和寡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会非常的寂寞和孤独。但是如果一个人一味的媚俗,他会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办法在社会上建立威望。如果你想表现的高于社会上的一般人,最聪明的做法是用流俗之法行高雅之事。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如果我说的是事实的话,我何至于如此的落寞。”李翰林点点头说:“我们这些人逍遥于山林之中,就要耐得了寂寞,如果追求热闹,还是应该到长安去,那里不光有富贵,是世俗最丰盛的地方。”

我说的时候显得越来越混乱,说了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的,最后在杂乱无章之间结束了这一场演说。这个时候天阴的越来越重,屋子里烧茶的炉子已经烧得通红。茶壶里滚水不停的冒泡。我说:“第一次说的非常不好,在大家面前献丑了,希望在诸位的帮助之下,我能够不断精进,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才华,能够获得世人的肯定。”散了之后,有很多人单独约我,希望能够就这些问题更多的进行讨论。因为实在安排不过来,只好说:“足下如此瞧得起我,我实在感动,只是我最近疲于生计,没有剩余的经历与足下探讨这些。”我的这个举动让我在这一宗派当中地位直线下降,从那之后我无论约谁都会遭到拒绝。就连那个引荐我加入笔会的人也不愿意搭理我了。之前在敦煌,我是一位知名的居士,现如今从战场上回来又经历了宗派之中的风波,所以说佛门广大,可比丘们的心胸未必有佛那么广大……

自从我来到敦煌,还从来没有过的如此诗意,以至于我萌生了离开敦煌的想法。更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的是,当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没有再过多的想下去,而是马上离开了敦煌。从敦煌奔赴长安的过程是令人欢喜的,虽然我还不知道在长安等待我的到底是什么,可我压抑不住逃离敦煌的冲动。人生在世很多都是这样,为了逃避甲你去了乙,为了逃避乙去了甲。不断的逃避困难,不断的寻找希望。或者会有大言不惭的人说,为什么不直面困难呢?很多时候困难可以强大到把你吞,没逃避或许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兵法有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如果明知道打不过还硬上,那只有毁灭而已,如果不想被毁灭逃离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当我来到长安城下,看到进进出出的人如此的密集,我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长安的繁华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当我走进长安城的一刹那。由衷的发出一声叹息,这里有非常光鲜的地方,也有见不得光之处。这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宇宙的起点就是宇宙的终点,我不知道自己的归宿是不是在长安,我也不知道未来等待我的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眼前的道路充满荆棘。这个时候我已经在长安没有所谓的故人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是如此渺小的一个人,我回到长安父母竟然很快就知道了消息。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竟然马上就报了官,不良人破门而入,把我五花大绑丢到了大堂之上。县令非常威严的坐在那里,一拍手里的惊堂木说:“好你个忤逆子,父母养活你这么大,你居然丝毫不知道感恩,来人把他拖出去乱棍打死。”我当时双眼一闭,打算受死。县令看我并不求饶就说:“我听说你从来没有尽孝,现在就要被拖出去乱棍打死了,一点都不觉得遗憾吗?”

我说:“如果我的一条命能够偿还父母的养育之恩,那么就请县令把我的命拿走吧!”县令说:“所以说你是个忤逆子,可你如果死了,你的父母也许会伤心,所以你死了并不能偿还他们对你的养育之恩。”我说:“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这么一说,县令反而愣住了。沉思片刻,又拍了一下手里的惊堂木,说:“这厮真是冥顽不灵,把它他入大狱,在日后闲暇时,我在审问他。”在我回长安的途中,听说了高甑生的事,一位不可一世的将军,转眼之间成了服苦役的囚徒。这种反差对他而言实在是难以忍受,但事已至此已经无可奈何。在长安城秦府的旧人对李靖恨的咬牙切齿,而李靖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危险。每隔三五日都要到政事堂点卯。这样做是为了让皇上不觉得他在家里密谋什么,与此同时,思想里不跟任何人往来,他生怕自己有任何一点嫌疑。

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340李大亮腊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226深入观想沉迷幻觉放下分心禅灯虚明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197初冬时节温酒赏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206陈太守降身访名士隐大德过府论人才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102为守社稷分封皇亲 宗室立功平息夷乱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05魏夫子御前论周齐苗山幽树下说佛法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335房玄龄看重李大亮唐尚书夺官封德彝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
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340李大亮腊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226深入观想沉迷幻觉放下分心禅灯虚明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197初冬时节温酒赏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206陈太守降身访名士隐大德过府论人才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102为守社稷分封皇亲 宗室立功平息夷乱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05魏夫子御前论周齐苗山幽树下说佛法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335房玄龄看重李大亮唐尚书夺官封德彝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