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

上回书说到,我与白肥儿商议要割掉垂在后面那一根长长的尾巴。因为白肥儿的手艺实在是太好了,当夜幕降临,大风朝对方吹过去。我们趁其不备、果断出击,几乎是一顿饭的功夫,就把他们全部撂倒,送他们去见了阎王。事成之后我们立刻奔向内地,白肥儿前往京城汇报情况,而我留在敦煌,等待着下一次行动的机会。在这之前一个是夜晚,左仆射房乔、右仆射高士廉秉烛夜谈。高士廉说:“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跟房先生商议,我有个想法,请房先生帮忙猜想,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就把这件事告诉陛下,希望陛下能够采纳我们的建议。”房乔捋着胡须说:“如果我猜的没错,你说的这件事可能与掖庭有关。”高士廉点点头说:“的确如此,如果房先生觉得这件事没有什么问题,我想以尚书省的名义向陛下奏明此事。”房乔说:“如今充实掖庭的方法的确有所不妥,所纳之人或者出身微贱,或者是家人遭到了刑戮,前者缺少礼教之熏陶,后者的心里充满了积怨。这意味着掖庭之中,有不好的氛围。”

高士廉笑着说:“我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请方先生在这份奏书上署个名吧!”房乔也没多想,就把自己的名字签了上去,说:“但愿陛下能够接受咱们的建议。”高士廉说:“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一些人不受礼教的拘束,又对朝廷充满了怨气,而他们又整日面对天子,不需要有什么特别过分的举动,只需要每天哭丧着脸就足以让后宫气氛不对头。”明日一早,奏疏送到大内。皇上瞧了之后,点点头说:“就按照他们说的这样做吧!往后掖庭选人,要按照礼数去好人家去选纳。”一边说着一边提笔写上了自己的朱批。皇上说:“真是难得,尚书省居然有了谏言。”上谕签发之后送到了门下手,魏征看了之后点点头说:“真是太好了。”

话说我到敦煌之后,仍旧以居士的身份示人,没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当地的寺庙拜谒,然后争取去当地的居士林陈述自己对佛法的见解。有意思的是这个举动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因为我粗通文墨读过一些佛经,每到一处居士林讲解佛经的时候,都得到当地人的很好的款待。这竟然成了一种生计,更有意思的是我能够得到这些人的尊重。这一天我又来到了一处居士林,这一处居士林成员有数十人之多,在于这些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我感到他们对佛非常的虔诚。讨论完了佛经,大家希望我能够给这一个居士林一些建议,我说:“每当有人希望我能够给他们提一些建议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警惕,我们确定他们是真的想听建议呢?还是有什么别的考虑。”现场的一位负责人拱手说:“我们是诚心诚意的想听你的建议,还望你能够不吝赐教。”我拱手说:“既然你如此坦诚,我也直言相告。”

这个时候我注意到现场一些人开始紧张起来,我说:“这些日子我在敦煌去过很多居士林讲经说法,听法的人有很多,但前来听法的人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一个字的交流,听法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听完之后就星散而去。你们听说过这样的话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尽在咫尺,听取佛经之要义,听完之后不做只言片语的交流,彼此冷漠离开。真正的道理不在文字之中,而在日常所事之中,每天待人接物、讨生活,行走坐卧,都是参禅的好机会。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所加入的这个居士林能够在江湖之中建立名望,如果内部不能凝聚,对外也很难产生影响。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发言,多多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影响,必定能够让诸位有所受益。”

白肥儿来到京城之后,先找到苗山风如此这般一说。之后在苗山风的帮忙之下白肥儿来到了大内。皇上说:“听说你知道那边的情况,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朕。”白肥儿一五一十的说了,皇上听得非常的认真,完事之后点点头说:“真是太好了,你去一趟政事堂,把刚才说的那些话给廷臣们再说一遍。”苗山风和白肥儿答应着去了,二人来到门下省进了政事堂,当时房乔正在组织大家开会,忽然听说是皇上让白肥儿来政事堂说自己的见闻,赶紧让人把他们带到了会议现场。白肥儿毫不怯场,眉飞色舞地说了一遍,听完之后,高士廉说:“看来鞠文泰的问题不能不处理了。”房乔说:“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把功课做好,第一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结盟机会,最大限度的孤立高昌。第二准备粮草调集军队,把对方的情况摸清楚,尽可能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第三时间要想好如何善后,一旦战事结束,迅速开始启动善后。”高士廉说:“目前薛延陀部已经答应出兵,我们必须想办法拆散高昌、处月、处密之间的联盟。”

就在这个时候,高昌方面也接到了情报。薛延陀部已经主动请缨,表示愿意追随朝廷打击高昌,鞠文泰简直要被气疯了,说:“真是想不到真主可汗居然如此没有骨气,不但不愿意帮助同为胡虏的我,竟然与华夏联手对付高昌,我们胡虏之中怎么会有这样的败类?”手底下一位谋士说:“大王,如果薛延陀部与唐朝联手对付我们,这件事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了,希望大王派使者前往处月、处密两国,以巩固我们之间的联盟关系,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互支援,共同打击敌人。”鞠文泰点点头说:“你的这个主意不错,但不足以击退敌人,我不但会按照你说的做,我已经策反了一个人,如果上天帮助我们,我们可以借助他的手一举除掉李世民。”

一听这话那个模式简直兴奋到了极点,眼睛睁得溜圆,一脸不可思议,鞠文泰露出一副故作神秘的表情,压低声音说:“突利可汗有一个弟弟叫做结社,此人一向无赖,却因为突利可汗被皇帝授予中郎将之职,他却因为突利可汗经常训斥他,于是在皇帝面前诬告突利谋反,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正是我们需要的,突利有一个儿子叫贺罗鹘,这个小崽子也非常的不是东西,我们已经派人给他们送去了好处,而且答应他们事成之后会给他们更多丰厚的报酬。他们已经组织了一批人,打算瞅准时机下手,如果真的能够送李世民去见阎王,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那位谋士说:“这事靠谱吗?”鞠文泰说:“这种事关生死的事,我能拿来开玩笑吗?反正战士已经迫在眉睫,如果能够成功,当然是意外之喜,万一要是失败的话,也不过是两方开战而已。”

那位谋士说:“大王一定知道这样的道理,强则多助,弱则寡助。我们的实力不如大唐,即使处月和处密不背叛我们,但他们真的能够与我们一起对付大唐吗?”鞠文泰说:“大唐虽然看起来很强,但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当年不可一世的隋朝又如何?隋炀帝当初在边境上动作平平,希望可以重现当年汉武帝那样的功业,事到头来如何呢?不但在边境上屡屡受挫,更糟糕的是有开皇底蕴的大隋竟然就这样忽然倒塌,荡然无存了。唐朝远没有当年隋朝那样繁荣,他们如果穷兵黩武,到最后一定要重蹈隋朝的覆辙。”说这番话的时候,鞠文泰脸上充满了自信。手底下的人都被他的这种自信所感染,不久之后他们也动员起了一支大军,打算与远道而来的唐朝军队一决雌雄。鞠文泰立于高处,对士兵们训话说:“大唐虽然威名在外,实际上却是纸糊的老虎一戳就破,我们完全没必要害怕他们,我们可以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正如鞠文泰所说的那样,阿史那结社与他的侄子阿史那贺逻鹘在接受了鞠文泰的礼物之后积极策划刺杀皇帝的行动,深夜里,二人秉烛夜谈,结社激动的说:“自从皇后离世之后,皇上一直抱恙,这一次皇上要前往九成宫小住,当年隋文帝就死在那里,希望这也是当今陛下的丧命之所。那里的地形我已经摸清楚了,而且我打听到这一次负责保卫皇帝的是皇九子晋王李治,而且我们知道会有那么一天,李治会暂时离开九成宫,那个时候防备空虚,只要我们抓住机会,趁虚而入,将皇帝送去见了阎王,到时候高昌王会给我们极为丰厚的奖赏,同时唐朝皇帝一死,草原上的英雄们必然是蠢蠢欲动,我们可以回到之前的部落,重建我们祖先留下的社稷。”贺逻鹘更是激动的不行,竟然流着眼泪不能自制。

夏四月,皇上果然来到了九成宫。那个时候无论是高昌的鞠文泰,还是潜伏在九成宫附近的结社与贺罗鹘都非常的紧张,在一天之内,鞠文泰就下令,术士占卜五六次。而最近的一段时间,皇上总是莫名的感到不安。但他又不愿意把这种想法说出口,怕打扰身边的人。到了夜半时分,晋王李治被叫到御前,皇上说:“朕总有一种预感,附近很可能有人两次王杀驾,你让你的人加强戒备,以防万一。”李治说:“现在谁会这么做呢?”皇上说:“不管是不是有人这么做,加强戒备总是对的。”李治一拱手说:“陛下放心,臣一定让手底下的人留意,如果真的发现有图谋不轨的人为及时加以处置。”皇上点点头说:“如果有人要行动的话,很可能已经在事先谋划了很长时间,所以一定要小心。”

李治离开之后,皇上在睡觉的时候穿着铠甲,手里拿着兵刃。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李治来到御前说:“阿爷,如今四方之民,都非常爱戴父亲,应该不会有人做这种事。”皇上却摇摇头说:“若说天下大多数人都爱得戴朕,这一点朕相信,但要说所有人都这么想,朕一定不信。记得子贡曾经问过孔子,如果天下人都喜欢这个人,如何?孔子说不好,因为坏人也喜欢他,子贡又问如果天下人都讨厌他,如何?孔子说不好,因为好人也讨厌他。最好的情况是好人喜欢他,坏人讨厌他。朕也是如此,天下善良之人,朕相信已经得了他们的心,但对于那些奸邪之人,朕恐怕是得不了他们的心。”李治完全听不懂皇上的说什么,这是睁大了双眼。结社与贺逻鹘在苦苦的等待着时机,终于听说李治要带着人出去了。结社兴奋的说:“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带着人冲到御前,将皇帝一刀剁了,我们就是胡虏眼中的英雄。”

贺逻鹘没有说:“说实在的,我还是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妥,我知道你与家父之间是有些矛盾的,而家父又在皇上驾前为臣,要是我谋害了皇帝,岂不是馅家父于不义吗?”结社说:“你这么说可就完全错了,你父亲不了解我,误会我,难道你也要误会我吗?以你父亲的资质,完全可以成为草原上的大可汗,可他却没有反心,既然心甘情愿的追随皇帝,我们拥有草原上最高贵的血统,我们是黄金家族的成员,要是我们就此沉沦,不求上进,有一天我们见到自己的祖先,那个时候我们要说什么呢?”贺逻鹘说:“父亲有他的难处,希望你不要与他一般见识。”结社说:“我若是与他计较的话,就不会与你在一起了,你放心,事成之后我一定让你父亲坐大可汗的位置。”贺逻鹘说:“真的,要是这么做的话,对你来说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闻听此言,结社笑着说:“大丈夫处世不愿意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即使死也要轰轰烈烈。”于是通过贺罗鹘,从部落里边调来了四十多名精壮之士。这些人不但体型健壮,臂力过人,而且都有非常好的射艺。的事情发生的前一天,结社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你们本来是天上的雄鹰,现如今被关在唐朝人的笼子里,只要我们杀掉皇帝,就等于拆掉了笼子,从此我们可以在天上随心所欲的翱翔。”贺逻鹘跟着说:“只要我们把皇帝杀了,我不仅拥有草原,我们还拥有关内拥有江南,我们会是天下的主人,我们将完成我们的先人未曾完成的大业,到时候我们会拥立突利可汗为大可汗。”士兵们的情绪被撩拨了起来,他们恨不得马上把皇上剁成肉酱。

终于到了事情要进行的这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天上忽然刮起了大风,这大风遮天蔽日。皇上说:“今天一定会有大事发生。”清晨他就让人磨好了他的配剑,随时准备与敌人进行搏斗,李治虽然承担着保卫皇帝的任务,但他本人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战斗。实际上负责保卫皇帝的是折冲都尉孙武开,因为大风的阻挠,李治并没有离开,劫色对手底下的人说:“事情紧急,我们必须提前动手。”于是这些人不顾一切的朝着皇帝居住的地方扑了过去,折冲都尉孙悟空带着人奋力反击。一场混战结束,结社与贺逻鹘并没有如愿,而是带着人夺路而逃。孙武开下令追赶,这个时候结社与贺逻鹘选择分路逃走,孙武开没有理会赫罗夫,而是带着人直接冲劫射追了过来,发现孙武开没有分兵追赶,结社不由得眼前一黑,就在这个时候他被逼到了一个角落里。孙武开冷冷的说:“现在是你投降的最后机会,有你的大哥突利可汗在,也许可以让你脱罪。”结社说:“你赶紧闭嘴吧!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刺杀皇帝绝对是死罪,你想拿着活人去邀功,我告诉你,你做不到。”

孙武开说:“你想多了,对于我来说,你是死是活并不重要,我只要把你宰了,就大功告成。”说着下令杀了他,结社奋力反击,但是双拳难敌四手终于死于乱刃,这个时候李治非常的紧张,皇上穿着铠甲,手里拿着横刀,静静的等待着消息,终于有士兵进来说:“陛下,阿史那结社已经被杀,阿史那贺逻鹘在逃。”皇上低头说:“真是始料未及,想不到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事,难道真对他们不好吗?”李治说:“陛下,其实谋反的人当中何止胡人,希望陛下不要因为少数人而怀疑所有的胡人。”皇上说:“你要记住这一点,人要非常冷静才可以,不要迷信任何人。”李治说:“阿爷放心,我这就让人追赶贺逻鹘,务必将他拿获。”

消息传到长安之后,震惊朝野,与此同时。巴州、壁州、集州、洋州的獠人同时作乱,上官怀仁率领大军奋力作战,最终将这一次叛乱扑灭俘获男女六千余口。消息传到长安,大家不知道应该喜还是应该忧。就在这个时候,活跃在皇上身边的儒生又开始行动了,他们在皇上的面前大谈周朝初年礼制是如何的完备,从上到下的人都没有怨言,以至于涉及延续八百年之久。又说从古至今。治天下之道,不外乎行天道、法先王。夏朝四百年、商朝六百年、周朝八百年,陛下有什么理由不学三代先王,而学秦皇汉武呢?皇帝被这些人说的晕头转向,于是又一次有了分封功臣的想法,在这些人的撺掇之下,皇上发了上谕,说要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讨论分封之事。

这一天清晨,一位姓袁的儒生来到御前,说:“陛下想不明白,这些胡人为什么要如此反抗朝廷?甚至想要直接杀掉皇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师行秦政,如果我们能够效法三代,关于无人接壤的地方,全部分封给那些精明强干的大臣让他们世代镇守,那个时候胡人就不会恨低下了,与此同时有了胡人们的恨,这些官员一定会在地方上励精图治,以求自存,这个主意一来能够减轻皇上的负担,二来能够又能够让那些大臣们得到最多的实惠。”按照这些儒生的想法,那些大臣们应该会感恩戴德,没想到他们每一次提出这样的想法,都遭到朝臣们的激烈反对,而这一次也不例外。过去他们只是批评这个想法不靠谱,这一次朝他们指责的对象有了变化。特别是魏征,在朝会的时候当面指责皇帝,他说:“记得在贞观初年的时候,臣等曾反复说过,希望陛下能够始终如一,现如今陛下渐不克终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如果陛下不能反省自制,就会酿成更大的祸事。”

被这么一说,皇上愣在了当场。马周说:“陛下,贞观初年的时候百姓过得很苦,但是他们却没有怨言,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皇上也在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如今忙上去的想尽办法推卸责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岂能一封了之?”皇上说:“难道你们不应该为天下多承担一些责任吗?”马周说:“陛下一定听过上行下效这个词,如果陛下带头推卸责任,又怎么能够指望下面的人尽职尽责呢?”总而言之,这一次朝会非常的火爆,事后皇上进行了反省,觉得大成本说的十分在理,于是让人把他的问题分条书写在了屏风之上,皇上以此勉励自己能够继续贞观初年的光景。与此同时,皇上下令嘉奖魏征、马周等人,而那些儒生们又一次被朝臣击败了。

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239番邦监国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来唐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121致厚礼番邦显诚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严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179张士贵领兵平獠乱 安四娘改嫁引风波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第46回萧陈二公冰释南山贞观之光照耀大漠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88生死局使节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显威风357徐惠妃上疏戒穷奢梁建方扬威在松外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56回老相国率众平羌乱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礼文武兼用力兴大唐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239番邦监国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来唐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第97回鞠文泰游历东西市李世民献俘大安宫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一回苗怀仁外出奔晋阳 拓跋燕承恩置南厢160福报护佑上师脱险 圣德日隆不纳奸财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357徐惠妃上疏戒穷奢梁建方扬威在松外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第93回袁天罡晓言人间事苗山风入幕宾王宅220大勋贵关门做居士浮浪子当街被人殴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
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239番邦监国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来唐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121致厚礼番邦显诚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严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179张士贵领兵平獠乱 安四娘改嫁引风波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第46回萧陈二公冰释南山贞观之光照耀大漠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88生死局使节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显威风357徐惠妃上疏戒穷奢梁建方扬威在松外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56回老相国率众平羌乱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礼文武兼用力兴大唐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239番邦监国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来唐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第97回鞠文泰游历东西市李世民献俘大安宫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一回苗怀仁外出奔晋阳 拓跋燕承恩置南厢160福报护佑上师脱险 圣德日隆不纳奸财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357徐惠妃上疏戒穷奢梁建方扬威在松外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第93回袁天罡晓言人间事苗山风入幕宾王宅220大勋贵关门做居士浮浪子当街被人殴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