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

上回书说到,苗山风和苗宜家因为担心受到我的连累,不断谴责我的罪行。我被无罪释放之后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久之后,皇上特意颁布了诏书,解除了关于我开设学馆的禁令。不久之后,王员外还跟我商量开设学馆的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坐在一间茶馆里。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喝着茶,王员外说:“这一次一定要行稳致远,不可以再出半点纰漏。”我有些无奈的说:“想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王员外说:“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巨大的功业,就是因为他有非同一般的忍耐力,如此才能够成就别人无法成就的事。”我说:“我希望把学馆开设在南郊比较荒凉的地方。”王员外一脸不解的说:“这是为何呢?”我说:“热闹的地方不合适做学馆,而一个地方要想做到清静就难免要忍受一些荒凉。”王员外说:“我对开设学馆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唯一能保证的就是所需资金是非常充足的。”

天上挂着几颗残星显得极为黯淡,我一个人静静的在院子里夺步。院子里死一般的寂静,在这寂静当中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按说王员外如此的帮助我,我也应该在某一方面帮助到他。然而如今却是他一面倒的帮助我,而我却只能说一些感激的话。人生在世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无法被人依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也没有可以依靠之人。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别人,你看到有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你看不到他,只是帮助他自己。每当想起王员外,我都感到非常的内疚。人家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为我的缘故而导致他家中不和,进而分道扬镳家破人亡,有之后我就在南郊选定了一个地方,那是一个非常破旧的院落,经过简单修整之后,便正式挂牌营业了。因为当时百姓家中普遍都有余粮,而且都有改变家族命运的心,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把子弟送到学堂来。

入学的第一天,按照规矩要举行拜师之仪,大致的流程是这样的。学生要对着学堂正中的孔夫子像行礼,然后又对着师父行礼,师父站着还礼。第一批一共收了二十个学生,王员外费了很大的力气,又一次让他的儿子拜到了我的门下,赵铁锤也把他的儿子送了过来。等到仪式结束之后,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有一个意愿,希望可以成为学富五车之人,到现在仍旧没能够如愿,从今天开始我将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业方面有所成就。”等到明日,我一早就在门口等候了,学生们赶到之后先对我行礼,然后接受问答。结束之后,我还礼让他们进去。到了走的时候,人就要一对一的行礼,对于学生来说这没什么,对于先生来说却在体力上是非常大的考验。当时很多先生为了节省体力而选择一对多行礼,我却说:“我在学问上并不具有很大的优势,只能最大限度的拿出诚意教导大家。”

当时,当时天下学堂普遍存在对学生使用武力的现象。就算是在长安也非常的盛行,而我却在这方面非常的克制。所以到了别的学堂,你会看到这些学生们一个个缩手缩脚,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而到了我所在的学堂,学生们一个个张牙舞爪都像是老虎一样。好在这些小老虎们都不伤人,在别的学堂,先生在礼数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轮到先生还礼的时候,则显得非常的敷衍,当然先生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找到一套强有力的理论来支撑他的行为,我说:“一般情况下,人都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对一个人抱以微笑,而对方却唾你一口,这种情况并非没有,但却非常的罕见。”尽管如此,在我的学生当中还是出现了这样的人,而我的做法不是将那个人打一顿,也没有半个字的训诫,而是直接找来了他的家长。

我说:“令郎各方面的资质都非常好,相信只要遇到合适的先生就一定可以变成有用之才。很显然我不是这样一位先生,因为我没有办法得到他的尊重,所以请你把令郎带走,另外找人教导他吧!”与此同时我退还了他学费,我说:“师徒一场,到了临别之际,我没有别的东西赠送给你,只希望到了另外某位先生的门下,务必要记得要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尊重那些尊重你的人。”我的这个举动,把那位家长吓了一跳。希望我能够宽恕他的儿子这一次,我说:“我要是宽恕他,我如何教导其他的学生呢?再说我没有说他半个不字,我希望他能找到更好的先生。”那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儿子恨恨的走了,我说:“我刚才说的话,你们记住了吗?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尊重那些尊重你们的人。特别是在你们还不能成事的时候,要更加珍惜这样的人。”

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学堂纪律肃然,每次我走进教室都能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感,这种庄重感来自于一种叫做师道尊严的东西。有一次赵铁锤来到学馆看望我,他的儿子教室读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听到自己父亲的声音就飞奔而来。赵铁锤说:“你说我们父子之间的情分会因为这个受到影响吗?”我说:“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是不会不尽孝的。”他叹口气说:“我真的非常羡慕你,你这学馆的先生看起来像是一个山大王。”我说:“并不是我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孔夫子他老人家了不起,我不过是替他老人家传道而已,只要孔老夫子道代代相传,家族必然兴旺,天下必然太平。”赵铁锤说:“你这话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在学馆做先生的人说的,而更像是翰林院某位翰林说的话。”我说:“其实圣人和俗人说的话差不多,但他们做的事情却有天差地别。”

在这一段时间,王员外的儿子虽然对我有所不满,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他尊重我。我说:“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而更多的是怜悯。就拿令堂来说,当初她跟令尊过不下去,是因为令尊资助过我,如果她知道令尊背后的打算,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读书之后你会明白很多道理,但很多道理只能揣到肚子里,没有办法告诉别人。”他虽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却听得格外认真。又是一个月光如银的夜晚,在这期间我请人为我做了一张琴,因为我不通音律,所以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是用手指将琴胡乱拨一通,并不能够形成任何曲调。所以每当我拨弦的时候,总能够听到树枝上的鸟儿被惊飞的声音。琴者心也,琴声就是心声。

一年之际,光阴似水。传言已经是深秋了,树叶不停的往地上掉,以至于已经厚厚的铺了一层。树枝已经枯了,在风声之中再不夹有树叶的声音。就在这个时候,在学堂的院子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穿着一件灰色的道袍,手里拿着浮沉,背着行囊,穿着一双布鞋。我出去之后赶紧叉手行礼,对方也叉手还礼,我说:“多日不见,你好像已经有了很多变化。”对方笑着说:“许久未见你竟然变得如此稳重了,举手投足之间打有事大夫的风范。”一听这话我连连摆手,说:“像我这样一个人,怎么敢以事大夫自居呢?虽然生逢治世,却仍旧是一个无用之人。”对方说:“话可不能这么讲,已经替皇上解决了难题,皇上这才解除了对你的禁令。”我说:“你不是一直待在南山吗?这些事情你是听谁说的?”对方说:“听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度过了难关。”我说:“人生在世,所要经过的难关太多了,而且最后一道难关是谁也过不去的。”

送走了学生们,我们坐下来,一边饮茶一边聊天,她说:“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超脱的人,可是在山里待的久了,我人就会感觉到有些闷,所以出来走一走,可当我来到长安之后,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没有一个是我熟悉的,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感受过这种寂寞,这才来此地,拜访故人。”我叹口气说:“如此瞧得起我,这是让我受宠若惊。”对方听到这话更是感到惊讶,说:“这话何意,难道之前你觉得我对你不好吗?”我说:“你是一直都很瞧得起我,我一直都受宠若惊。”对方说:“我若想得道,真不知道要修炼到什么时候。”我说:“道士们最终的心愿是羽化成仙,但我从来没有见到有人真的羽化成仙,大多数人虽然住在佛门道观之内,终其一生过得仍然是世俗人的生活。”对方说:“读书难道不是如此吗?能够建功立业的万中无一,能够成为圣人的,更是少之又少。”

萧玉蓉在学堂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走了,临别之际,我们都显得有些伤感。我说:“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词叫做一期一会。就是很多因缘一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萧玉蓉虽然没有听得很明白,眼泪却夺眶而出,望着她飘然而去,深秋的风显得有些凄厉。在不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流动的声音仿佛时间正在逝去。我一个人回到卧室里,默默的哭了很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男人流眼泪似乎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但是这件事在很多人的眼里却未必是如此。比方说魏武帝曹孟德他非常的喜欢笑,也经常的哭,而且是当着文臣武将的面大哭,那些文成武将并没有因为他哭而笑话他。

当今的贞观皇帝也是一个经常哭的人,他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也没有一个人笑话他。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天清晨起来,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王员外竟然冒着风雪,骑着一匹马来到了学堂。他拎着酒和肉,笑嘻嘻的走了进来。我赶紧站起来行礼,他拿着酒肉还礼。之后拿出餐具,两个人坐好,他说:“我做生意有很多伙伴,但大家不过是相互利用谋求财货而已。唯独你与别人不同,在这学馆之中怡然自得,说实话,我有些羡慕你。”我说:“你现在家中累资巨万,可以过得非常的精彩,何必羡慕我一个穷书生呢?”王员外说:“这世道往往是如此,有时间花钱的人,没有时间挣钱,有时间挣钱的人,没有时间花钱。有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蜜蜂,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辛苦为谁甜。”我说:“你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吗?”他笑着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我说:“儿孙福都是祖上积攒下来的,想一想,如果一家的杀人放火,他的子女能有多少福气呢?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你就是种树之人。”我当时看他有些伤感,心里想莫非是他与儿子之间又出了什么瓜葛,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和儿子吵了一架。儿子竟然冲他大吼大叫,这伤了他的心,我说:“《南华经》当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喜欢马,他给马提供最好的草料,还有一只巨大的海螺接马尿。有一天一只蚊子正在马的同步抢夺血液,此人冲过去一巴”掌将蚊子拍死了。此举竟然让马受了惊,活活的将那个人踢死了。”王员外目瞪口呆,我说:“你爱一个人是一回事,他能不能理解你的这份爱是另外一回事。”王员外说:“以你看这件事该如何处置呢?”我说:“我要告诉你的是,对一个人好很重要,但是要让他理解你同样重要,要是你的好心被当做了驴肝肺,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王员外听了点点头说:“读书人说话就是不一样。”我说:“看着光景你与令郎产生隔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件事只能缓图之,不可急于求成。”王员外说:“我到底该怎么做呢?请你帮我拟一个章程,我一定照办。”我说:“下次有出行的机会,条件越是艰苦越好,你带着他,让他知道你做生意是多么不容易,但是在这期间你要牢记,你绝不能将不容易三个字说出口,相反你要轻描淡写,觉得这些事非常的轻松,如此他才会对你肃然起敬。”王员外说:“之后呢?”我摊开双手说:“没有之后了,只要他对你有了敬意,你们之间所有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请你想一下,即便是一个路人都能让你肃然起敬,你都会对他好的不得了,何况是自己的阿爷呢?”

王员外拍着双手笑着说:“我以前真的没瞧出来,你这个人还是一个智多星,你这个朋友我交的太值了。”回去之后没多久,王员外的儿子果然来请假,我说:“出去长一长见识总是好的,但是不可以耽误了功课。”他说:“不来学堂怎么会不耽误功课呢?”我说:“我会给你布置一些作业,只要完成了就不算耽误了功课。”一天要布置作业,他瞬间不开心起来,我说:“人生在世总是要做一些事情,难道这一路上你打算游山玩水不成?”大概所有人都会觉得,是这世上万千生灵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里,然而在我看来,使着万千生灵,生活在万千世界里。不同的人看到感受到的世界完全不同,有时候你的世界能够与别人的世界和谐共存,有时候你的世界与别人的世界陷入了激烈的冲突,以至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王员外终于带着儿子出发了,这一路上的情形与儿子之前的想象大有不同。

风餐露宿不说,还要接受各种来自水土不服的考验。特别是到了一些南方地区,当地人与他们语言不通,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冲突。他们来到了西南古滇国之地,当地人重女轻男。男女之间有夫妻之实,却无夫妻之名,甚至有一些地方,生下儿子就溺死在河里,生下女儿就抚养成人。大多数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看到这一群来自中原的男人,我投来非常鄙夷的目光,有一个满脸横肉的50岁上下的女人说:“你们这些男人,不好好的在家里做家务,出来折腾个什么,真是给祖上丢脸。”王员外拱手说:“内地与西南边陲风俗不同,在这边以女人为大女人为尊,中原的天泽可是男人。我们来这里固然有所冒犯,但我们带着你们需要的东西,你们又如何能拒绝呢?只希望彼此各守其俗、互不冒犯。”王员外的儿子目瞪口呆,特别是听说有人将新生的男婴溺死在河里,更是仿佛听到五雷轰顶一般。

等到他们从西南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冬时节了,冬至很快就要到了。为了准备圜丘举行的祭天大礼,太常寺已经忙碌了好一阵儿。皇上早早的就已经开始斋戒,这一天,几位重臣来到了政事堂。房乔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在圜丘举行的郊天大礼,其他的事情往后排,但也不能不管。”魏征说:“几天必须非常的虔诚,所以在这段时间不要把这些事情告诉陛下。”戴胄说:“这么做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有一个担心。”房乔说:“有什么顾虑不妨直说。”戴胄说:“不把这些烦心事告诉陛下,陛下就会觉得天下已经太平,这样岂不是把假消息告诉了上天。”房乔点点头说:“那就这样,这些事情只是让陛下知道,不要求陛下处理这些事。”

不久之后,天子率领王公贵胄文武百官来到了圜丘,皇上穿着大裘,文武百官也各自穿着祭祀的法服,整个过程显的庄严肃穆。仪式结束之后,每个受邀出席仪式的人都分到了一片祭肉。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份荣誉,每年举行郊天大礼之际,父亲也会得到一份祭肉,原因是皇室感激当年他曾经侍奉过天子。当宫里的中官把祭肉送来的时候,父亲跪着把祭肉接了过来。然后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款待中官,说:“大家龙体如何?”中官拱起双手说:“祖宗保佑,大家龙体安泰。”父亲说:“这都要感激宫中的各位内侍竭尽全力侍奉陛下,这些都是大唐的功臣。”中官说:“我早就看出你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不像朝中的一些人总把我们视作是奸人。”父亲说:“这些人都是被诗书礼教害了,你们没必要与这等人计较。”中官说:“哟,瞧你这话说的,大家还指望他们协助治国呢?我们要是真跟他们过不去,岂不是成了唐朝的罪人?”

一听这话,父亲更加显得虔诚,说:“中官如此识大体,真是大唐百姓的福分。”中官说:“我就知道你会做人,两头都不得罪。”送走了中官,苗山风说:“这些人不过是皇家养的狗而已,我们何必对他们那么客气呢?”一听这话,父亲瞪圆了双眼说:“如今你也拿了不少朝廷的钱粮,难道你也是朝廷养的狗吗?往后你要记住,不可以自以为贵,不可以自以人贱。”一看父亲动怒,苗山风赶紧拱手说:“父亲的教诲,儿子记住了。”因为之前的缘故,我与苗山风、苗宜家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对于这样一种情形,我的父母感到非常的焦虑。他们总想把我叫回去聚一聚,这让苗山风和苗宜家非常的头疼,父亲说:“你们不要怪我为人父母都是如此。”苗山风赶紧说:“父亲大人误会了,我绝对没有怪你的意思。”

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难行篡逆挥刀弑君王183萧玉蓉人后失体面 苗山幽梦里见提婆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44翻旧书以方治病龟拜上神寻花解重罪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第73回伊苏尼失颉利失蹄京兆风华房杜染疾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118道士乡儒学难推进 芳华亭佛法在此身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234皇后患病闲暇时光药王进宫参详病理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第50回高皇帝泪洒临湖殿三野老动情寄江声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101魏夫子弹劾权万纪 孙思邈拜会袁天罡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第62回杜如晦病闻真人语任城王怒斩杨义成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34回魏夫子谏止伐岭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让第十一回刘武周北上归胡虏房玄龄设卦解迷局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101魏夫子弹劾权万纪 孙思邈拜会袁天罡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第二十回银安殿众人逼秦王玄武门一役定社稷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336怜爱子皇帝多教诲是慈父天子征辽东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
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难行篡逆挥刀弑君王183萧玉蓉人后失体面 苗山幽梦里见提婆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44翻旧书以方治病龟拜上神寻花解重罪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第73回伊苏尼失颉利失蹄京兆风华房杜染疾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118道士乡儒学难推进 芳华亭佛法在此身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234皇后患病闲暇时光药王进宫参详病理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第50回高皇帝泪洒临湖殿三野老动情寄江声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101魏夫子弹劾权万纪 孙思邈拜会袁天罡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第62回杜如晦病闻真人语任城王怒斩杨义成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34回魏夫子谏止伐岭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让第十一回刘武周北上归胡虏房玄龄设卦解迷局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101魏夫子弹劾权万纪 孙思邈拜会袁天罡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第二十回银安殿众人逼秦王玄武门一役定社稷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336怜爱子皇帝多教诲是慈父天子征辽东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