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

长孙无忌说:“房乔这个人静水流深、富有韬略,这一点陛下是很清楚的,对这样的人如果不加防范,久而久之他就会变成司马懿。”皇上说:“你说他是司马懿有依据吗?”长孙无忌说:“陛下难道允许有人变成司马懿将来吃掉大唐的江山吗?”皇上说:“世间之所以出现司马懿,是因为当时形势所致,只要明主在朝,又何必担心司马懿出来呢?”长孙无忌一脸不以为然说:“明主当国的时候,之所以不出现司马懿,是因为当时的天子能够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司马懿之类的人物是出头。其实每逢国家有难的时候,司马懿之类的人物就会出来,秦朝的赵高、汉朝的王莽、北魏的宇文泰诸如此类。”皇上说:“你这么说或许有道理,但只要朕在一天就不会为难房先生,房先生有萧何之才,张良之略,多年以来对朝廷忠心耿耿,对于如此劳苦功高的老臣,朕怎么忍心辜负他呢?”虽然皇上婉拒了长孙无忌的提议,可他的那番话就像是丢在水里的石子,荡起了层层涟漪。

秋越来越深了,天气越来越凉了。树叶不断的北风吹落,地下铺了厚厚的一层,苗山幽踩着树叶在林间行走,忽然看见萧玉蓉在不远处站着,走过去拱手施礼说:“看着这些掉在地上的树叶,我的心里非常难受。这就好比人一样,从吐芽到成叶再到枯萎,所以说一年有些漫长,可到了这个时候,却觉得它是如此的短暂。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萧玉蓉说:“这是南朝桓温说的话,他也是一时豪杰,曾经率军打到长安,只可惜那些居住在健康的世家大族,不愿意把家迁到长安来。到最后功亏一篑,那个时候有多少这样的英雄人物,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苗山幽笑着说:“想不到在这深山之内,你还有时间考虑这样的问题。”萧玉蓉说:“让你见笑了,我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为家庭出身的缘故,总是喜欢考虑一些无关己事的大问题。”苗山幽说:“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毛病,我们算是同病相怜。”

就在是这个时候,他们看到远处的落日。这落日颜色惨白,苗山风说:“这世上最黑的是人心,最白的也许就是冬天吧!”萧玉蓉说:“严寒会杀死万物,而人却能够躲过这一劫。当大雪降临之日,地上铺着厚厚的积雪,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两个人说的话,虽然前言不搭后语,却彼此都能够理解。萧玉蓉说:“有时候我常常会感到惊奇,我们两个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默契呢?会不会冥冥之中有人故意这么做呢?”苗山幽说:“皇天在上,厚土在下。不管怎么样,我们能够聚在一起,是我们彼此的福分,希望这样的部分不会在短时间之内消失。”萧玉蓉笑着说:“你说过这世上最黑的东西就是人心,前些日子我听到这样一则传闻。”苗山幽笑着说:“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你上哪里去听传闻呢?”

萧玉蓉笑着说:“沙门修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就是观想,观想里面最高的境界,就是他的注意力完全可以脱离肉身,在宇宙之间自由的游走。比方说一个人肉身在山洞之内打坐,他的注意力可以上有九天,下穷黄泉。总而言之,可以去任何没有去过的地方,与任何没有见过的人交谈,要听到一些传闻,自然也就不难了。”苗山幽说:“我也练习观想,没想到你已经到达这样的境界了,要是我也能够让注意力脱离自己的肉身,自由的在宇宙间行走,该有多好啊!”萧玉蓉说:“我真的很想念一个人,那就是我的母亲,我之所以要练习观想,主要也是这个目的,在观想的世界里,我想是一个婴儿,偶尔也像是成年人,我在想,有一天人如果真的死了是魂飞魄散,还是魂魄一体呢?”

苗山幽说:“人世间的一切悲喜都源于那个肉身,要是这个肉身消失了,所有的悲喜也都没有了。肉身在的时候,你原本非常看重的事情,一旦肉身消逝了,就好比背在你背上的重物被卸下来了一样。风声原本没有什么感情,可是听在人的耳朵里却有了不一样的含义,竹林没有什么想法,当风吹过的时候,花花的声音,流入人的耳朵,就会让人有不同的感悟,人会触景生情,而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肉身。很多修行的人把肉身当做是妨碍入道的事物,实际上并非如此肉身是人修行的法门,没有肉身,你拿什么知道冷暖?拿什么知道明暗?拿什么知道是非?”萧玉蓉说:“修行最重要的是不要有分别心,宇宙万物,浑为一体,是为太极。不要通过别人画出自己,不要通过明画出案暗,不要通过美画出丑。一切都是混沌,一切都是虚无。所有的美都是昙花一现,所有的丑都是转瞬即逝,在绚丽的光景到最后会变成灰尘。”

俩人讨论着互相精进,而这个时候孙思邈掐指一算,发现萧玉蓉并没有真的死了,而是跟一个叫苗山幽的人待在一起。所以说这个人极没有出息,但他的父亲苗怀仁曾经是皇上的亲随,他的兄长苗山风又是朝中的官员,一旦萧玉蓉把皇后病例的事情告诉了他,孙思邈就罪责难逃。他非常的紧张,紧紧的攥紧两个拳头,卢照邻说:“师父是害怕师姐连累到自己吗?”孙思邈说:“身为郎中,应该知道泄露他人病例是非常不道德的行径,但是苗山幽与萧玉蓉关系亲密,万一要是疏于防范,说出了不该说的话,那可就追悔莫及了。”卢照邻说:“如果皇上跟师父的想法一样,那么皇上应该把师父杀了。就算天下人知道皇后的病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并不会损害皇后的名誉,相反让天下更多的人知道皇后是多么的操劳。”

果不其然,关于皇后生前所患疾病的讨论,在京城内外越来越多。这个话题不断的扩散,以至于一些边远的村落都知道这个问题。正如同卢照邻所说的那样,大家都只是感慨,皇后是那么操劳。皇上说:“孙思邈身为郎中,到底还是把病历泄露出去了,朕想追究他的罪责,你觉得怎么样?”房乔拱手说:“陛下,皇后患有气疾的事情,现在已经天下皆知,陛下知道当初为了给皇后医好病,曾经把详细的病情写在皇榜上以求良医上门,想要知道皇后的病情,完全可以不借助病例,而知道相关的全部消息。”皇上一下子呆住了,房乔说:“陛下可曾听说过凡是天子的事都是天下事,天下人要讨论就让他讨论去吧!如果惧怕天下人议论,那就做一个明君。”皇上说:“你能保证明君就没有人说他的坏话吗?”

房乔说:“昏君特别害怕听到关于自己的坏话,而明君则不然,明君常常注意的并不是自己的名誉,有没有被人诋毁,而是想知道为什么百姓会对他有所怨言,是有司没有办好自己的差事?还是皇上自己行为有哪些欠妥的地方呢?”皇上说:“你总是跟朕说这样的话,把忤逆之言当做顺耳的话听。”房乔说:“陛下,良药虽然苦口,但是人在生病的时候还是非常需要他,天子治理天下,天下常常是有问题的,而那些对陛下的指摘都是病症,当天下不出现任何症候的时候,并不是天下真的太平,而是天子被人蒙蔽了。”皇上说:“你知道吗?你现在说话的口气跟魏征一样。”房乔说:“陛下,为人最难的就是善始善终,天子尤其是如此,当他还没有取得什么功绩的时候,他的名望不是很高,甚至处处受到质疑,这个时候他就憋着一股气,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给大家看。等到功成名就时,天下人都在仰视他,这个时候人是很容易满足,很容易陶醉,很容易懈怠的。”

想到这里皇上决定带着承乾去魏征的府上看一看,当时魏征的势力已经非常的模糊,每天去政事堂议事,都是闭着眼睛听大家说,听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他才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如此,他每次发言意见都非常的中肯。房乔说:“这就是魏夫子的长处,论起对贞观朝的贡献,我不如魏征。”戴胄说:“房先生不要这么说,最难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处理一件又一件具体的事情,房先生为此殚精竭虑,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皇上来到魏征的病榻前,握着他的双手说:“魏夫子,朕来看你了。”魏征说:“陛下,国事要紧,千万不要因为看望臣这么一个糟蹋老头子而耽误了大事。”皇上说:“朕来看的不是什么糟老头子,而是国家的栋梁之臣。你要好好养病,康复之后真的还有很多事情向你请教。”

魏征说:“陛下,臣老眼昏花、体力不支,如果承蒙上天眷顾,病情得以痊愈,希望陛下能够准许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皇上说:“你我君臣已经相处多年,朕已经习惯了你在朝中指摘朕的过失,你离开了朕就好比美人丢失了铜镜,没有了崇敬,每人怎么能够整理自己的容颜呢?”魏征说:“臣天性耿直,在朝中这么多年不至于丧命,已经感恩戴德了,没想到臣能够多年以来得到皇上的信任,有生之年没有办法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没想到这一点都惭愧不已。”皇上说:“你这是说的哪里话,你已经为朝廷做的足够多了。”说到这里,皇上招呼皇嗣凑到跟前,说:“东宫年幼,却已经丧母,朕想把他委托给你,希望你能够好好的教导他。”

魏征说:“陛下,臣只怕是会辜负陛下的信任,请陛下收回成命。”皇上说:“之前承蒙夫子指教,朕之所以把皇嗣交给你,是为了不想重蹈废长立幼的覆辙。”皇上把话说的如此直接,魏征感动不已,在皇上的安排之下,皇嗣像魏征行礼。不久之后这件事就传到了魏王李泰的耳朵里,瞪圆了双眼说:“魏征这个老匹夫之前想要劝建成杀掉父亲,现在又在这里装大尾巴狼,迟早有一天我要替父亲除掉这个隐患。”旁边一位谋士说:“殿下,这个魏征深得陛下信任,所以这样的话不可以乱讲。”李泰说:“你说孤现在该怎么办呢?”对方说:“这个魏征非同小可,我们还是应该小心应对。”李泰说:“当年他辅佐建成,最后建成死于非命,现在辅佐承乾,只怕是会重蹈覆辙。”说到这里,他的嘴角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而此刻承乾的右眼皮正激烈的跳着,转眼快要十一月了,袁天罡和李淳风已经顺利地选定了陵寝所在的位置,并且已经建好了相关的建筑。皇上知道之后,龙颜大悦,把这一处临寝,命名为昭陵。

这个时候,把皇后的遗体从皇宫运到昭陵已经势在必行。为此礼部狠狠的忙活了一阵子,终于选定了日子,决定在这一天将皇后的遗体运送到昭陵安置。在这前一天,皇上待在安放皇后遗体的地方一夜未眠。本来这种情况,内臣和朝臣都会阻止。但是大家一看到皇上那副悲痛欲绝的样子,都没有阻拦他,而是陪着他。明日天还没有亮,灵堂灯火通明。按照规矩必须在日出之前将皇后的遗体运到昭陵,现场的气氛非常的严肃,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了一个人的笑声。虽然只是扑哧一笑,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皇上一回头,发现许敬宗站在那里捂着嘴笑着。皇上龙颜大怒说:“你敢在皇后的丧礼上嬉笑?”许敬宗不慌不忙的说:“请陛下看一看欧阳询,他真的好丑啊!”

经这么一说,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欧阳询的身上。现场竟然发出一阵的哄笑,连皇上都忍不住笑了。既然如此也就不方便再追究许敬宗的过失了。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房乔照例留守在京城,跟他一起负责留守京城的还有高士廉。皇后在高士廉的府中长大,她也把高士廉的家当做是自己的娘家。多年以来对皇后视若己出,所以按照礼法女儿病死父亲前去送葬是不妥的。天已经大亮送葬的队伍已经走出去很远,房乔和高士廉回到正式堂的职房,两个人都显得有些疲惫,房乔说:“皇后对我有救命之恩,不能亲自前去送葬,实在是令人难过。”高士廉说:“这么多年你为大唐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也不算是辜负了她。”房乔说:“我现在心里非常的不安,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为大唐做些什么。”

高士廉说:“我知道杜公过世之后,你就难有作为了,当年杜公和你联手执掌朝政,二人配合默契、如鱼得水,大唐在那个时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杜公过世之后,没有了能为你决断的人,李卫公出将入相,是难得的人才。但他与房先生交情颇浅,在办事的时候无法产生默契。我坐在那个位置上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实际上我有些德不配位,温彦博没考虑一件事情,都非常的有远见,但他长于参谋,并不擅长决断,更有甚者,长孙无忌是最得皇上信任的人,而他与你并非同道,如果你们不是辅佐同一个人,你们之间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斗。”这个时候房乔的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高士廉说:“你不要觉得长孙无忌在我家中呆过很长时间,我就一定想着他,直到有一天他就是大唐的霍光。”房乔说:“霍光可是汉朝的忠臣。”高士廉说:“没有人怀疑他的忠诚,但他会把长孙家拉进万丈深渊。”

之前他们很少有过这样的长谈,既然高士廉已经把话说的如此直白了,房乔也说:“比起我长孙太尉还非常的年轻,大唐终究还是要仰仗这样的人。”高士廉不以为然地说:“李延年在唱歌说佳人难再得,其实良将不易寻,良相也难得!像房先生这样的良相,后世的人们怕是不容易再见到了。”房乔说:“古往今来比我有才干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只是我比他们幸运而已,承蒙皇上信任,略微的做出了那么一点点贡献,而这些贡献是属于皇上的,我怎么敢居功呢?”话说送葬的队伍出了一道又一道的成文,又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终于来到了昭陵。那个时候皇上的想法非常的复杂,叹口气说:“这里就是你我夫妻长眠的地方。”说着一路引导着将皇后的棺椁放进了之前挖好的一间石室之内。当大家把石门放下之后,皇上悲痛欲绝,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也哭得非常厉害,他就是皇嗣。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洒在山上。皇上被众人扶上了御撵,大家一溜烟往回赶,因为之前走的太快,回来的时候就显得极为疲惫,大家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快回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皇上派内官前去打招呼,让守城的官员留着城门请御驾进门。从昭陵方向进入长安,必须要经过一道门叫做肃章门。这个位置被交给两个人分别带着一波人防守,守在前门的是宇文士及守在后门的是段志玄。当内官带着敕令来到城下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于是他们冲着城门上大喊道:“陛下有旨,请开城门让我们进去,有旨意要宣。”宇文士及赶紧让人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去,出示了敕令之后。宇文士及说:“我的意思还是让皇上明早再进门吧!”

一听这话内官就急了,说:“这叫什么话吗?身为人臣怎么可以把皇上丢在城外呢?”宇文士及说:“我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了,我说的只守后门的段志玄,这个人只认死理,现在天色已晚,他一定不会给你开成门,你要是硬闯,就会被他下令乱箭射死。”一听这话内官一脸不以为然,说:“你这说的也太玄乎了吧!我就不相信他敢公然抗旨。”急急忙忙来到城下,段志玄果然不给开门,内官扯着嗓子说:“告诉你们,我有皇上的手敕。”段志玄不慌不忙的说:“天色已晚,烛火之下难辨真假,我不能拿京城的安危跟你赌,你最好马上离开,否则我就视你为反贼,定杀不赦。”一看这个光景内官也不敢硬来,灰溜溜地回到了前门,之后一溜烟回去向皇上禀报。皇上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挑着大拇指说:“段志玄是真正的将军。”众人听到了皇上的笑容,都感到非常的惊讶,看了他的表情才知道他笑得非常的惨淡,这笑容比哭还要让人感到悲伤。

明日一早皇上回到大内,房乔和高士廉来到御前报告,皇上听了之后说:“朕现在非常的后悔,皇后跟着朕吃了那么多的苦,回想起来,朕并没有对他多么好过。”众人面面相觑,这个时候皇后留下的幼子,李治来到了皇上的面前。皇上一把将他揽入怀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嚎啕大哭。内侍们也跟着流眼泪,这个时候病情稍愈的魏征站了出来,说:“陛下,太极殿是庄严神圣的地方,应该保持严肃,不可以动不动就大哭或者大笑。”魏征的不尽人情,让大家非常的反感。皇上却很欢喜,说:“魏夫子说的对,朕一定改正。”就在这个时候,房乔说:“陛下,昭陵虽然已经完工,但远未达到皇陵的规格,下一步要如何建造,请皇上示下。”皇上说:“务必节俭,但也不能没有地王的威仪。依山而建,实在是一个好主意……”

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244翻旧书以方治病龟拜上神寻花解重罪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123一时说事书生感伤 孤僧圆寂俗人寻骨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15十二月鸾驾会京师初八日宰相问小事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121致厚礼番邦显诚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严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执着宜假嗣续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兰觅挥鞭自持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173困鸣沙断炊连三日 问解脱多数迷一生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340李大亮腊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儿进位将军200高昌新中藏壮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362苗山幽拜访袁天罡陆一蝉难弃房遗爱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251皇嗣尽孝言请僧道皇后病重气疾难医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189段志玄领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计袭凉州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280虞世南因病谢红尘高士廉进位右仆射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第34回魏夫子谏止伐岭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让
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244翻旧书以方治病龟拜上神寻花解重罪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123一时说事书生感伤 孤僧圆寂俗人寻骨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15十二月鸾驾会京师初八日宰相问小事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121致厚礼番邦显诚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严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执着宜假嗣续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兰觅挥鞭自持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173困鸣沙断炊连三日 问解脱多数迷一生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340李大亮腊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儿进位将军200高昌新中藏壮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362苗山幽拜访袁天罡陆一蝉难弃房遗爱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251皇嗣尽孝言请僧道皇后病重气疾难医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189段志玄领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计袭凉州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280虞世南因病谢红尘高士廉进位右仆射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第34回魏夫子谏止伐岭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