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皇嗣尽孝言请僧道皇后病重气疾难医

上回书说到魏王迟迟不来探视皇后,为了编书把人子之道抛之脑后,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魏王在手下人的劝诫之下,终于决定来大内拜见皇后。来到皇宫见了母亲,发现皇后脸色惨白,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为王非常的难过,抓着皇后的手说:“母亲,你还好吗?”皇后说:“你为什么没有编书到这里来了呢?”魏王流着眼泪说:“身为人子我怎么能不来呢?”皇后说:“你的父亲非常不容易,希望你能多多帮助他。”而这个时候,皇嗣正好走进来听到了这一段对话,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转身就往出走。不久之后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一回头看到魏王满脸堆笑,拱手说:“大哥,许久不见。”皇嗣说:“现在才想起来见母亲,不觉得太晚了吗?”魏王说:“虽然晚了一些,但我还是来了,母亲已经交代过了,让我以后多多协助父亲。”皇嗣冷笑着说:“是协助,而不是继承陛下的大位。”

魏王说:“我也没有说继承大位,大哥为什么这么着急呢?这些日子你一直在陪着母亲,实在不知道你心虚什么?”皇嗣说:“我并没有兴趣,我只是想告诉你,现在朝廷内外对你不满的人有很多,即使陛下对你中意,也未见得你就会如愿,要知道陛下以接受谏言著称。”魏王冷笑着说:“我还什么都没有说,大哥就说出这么多话,可见心虚的不是我,而是大哥。其实只要你具备做天子的才德,谁也不能夺走你储君的位置,大哥好自为之吧!”在之后的日子里,魏王每天都来探视皇后,朝廷之上关于这件事议论大大减少了。皇后说:“我可能没有办法康复了,你们的父亲拥有了天下,对你们未必是好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你们很可能会抛弃手足之情,做出违背天理的事。”魏王说:“母亲放心,无论怎么样,我一定听父亲的话。”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里边是设有机关的,如果皇上让他做储君他是不会拒绝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他内心真正期盼的。

在这期间,孙思邈对皇后病情的分析也越来越细致,当着皇帝的面他拿出了那一份记录,一边翻阅着记录一边说:“陛下,其实一直以来皇后的凤体就比较虚弱,而且长期患有气疾。据说在前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陛下和皇后还在九成宫,忽然柴绍来报,说有人反了,陛下身穿甲胄拿着兵刃,出来询问情况,而皇后也跟在身边。经历了那次事件之后,皇后的病情就日益加重。”皇上说:“的确是这样的。”孙思邈说:“皇后操心的事情太多,这样必然导致夜间失眠,当人睡眠不实的时候,人自然就会虚弱,乃至于精神恍惚,疾病就会趁虚而入。人越是操心的事多,睡眠就越是奢侈,睡眠越是不足,人的体质就会越弱,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气虚,为你消化不尽。疾病就会在有利的环境之下不断滋长,以至于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皇上点点头说:“她的烦恼大多是因为朕,回想这么多年,从来都是她体谅朕,朕反过来体谅她的时候非常少,事情闹到今天这步田地,怎么能不让人感到难过呢?”孙思邈说:“臣说句不吉利的话,皇后的命已经掌握在司命的手里,郎中已经无力回天了,这些日子陛下一直都在寻找更好的郎中,其实再好的郎中也没有办法医治好不听医嘱的人。”皇上说:“你不要怪她,她已经尽力了。”孙思邈说:“陛下,臣不想怪任何人,臣只是替天下人感到可惜,这样因为先后,而我却没有办法医治好她,行医多年,这恐怕是臣为数不多的污点吧!”皇上像是被摘去了心肝儿一样,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不断往出滚,嘴里说:“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

不久之后,宫里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孙思邈向皇上亮出了底牌,话已经说的如此直接,所以大多数人都相信皇后的病,已经无药可医了。可皇嗣却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母亲的性命,转而把希望寄托在鬼神的身上,不久之后他就托人找到了一僧一道。这位僧人穿着雪白的僧衣,整个人看上去气宇轩昂、风度翩翩,年纪应该在三十出头,手里拿着一根纯银打造的禅杖,他还有一个纯银打造的钵,据说这位僧人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唱的梵呗非常的动人,当你闭上眼睛,有时候你能够感觉到对面海上一轮红日在照耀着自己,有时候你能够感觉到身边有一条小溪流过。总而言之,他能够让你进入一种完全寂静的状态,这位僧人叫做雪纯法师。另外一位道人满头银发,一副雪白的胡须,脸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身材高挑、步履轻盈,无论走到哪里,总会背着一口桃木剑,虽然只是一把木剑,只要他开始舞剑的时候,你能够透过风声感觉到剑气。

这一天一僧一道来到了东宫,皇嗣非常高兴,打算直接把二人带进去,给皇后一个惊喜。杜谋士拦住了他,说:“殿下,皇后素来不喜欢僧道,如果没有事先向她说明,直接带进去,万一触怒了她,后果不堪设想。”皇嗣一脸不以为然说:“母亲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你就放心吧!”杜谋士说:“她可能不发火,但并不表示她心里没气,其实作为儿子,听她几句训斥也不算什么,可你要是把她气出个好歹来,情况就不一样了。”皇嗣点点头说:“你提醒的好,我这就去向她说明,不管怎么样,我都希望她能够答应我的请求,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杜谋士说:“对于这一生一道,你不要表现出过多的信任,因为皇后非常厌恶这些人,你要表现的是你对皇后的关心,以及你希望皇后能够从疾病当中走出来的诚心。”

皇嗣把头垂得很低,说:“帝王家真可谓是无情无义,母亲的病情,难道我不是心里真的着急吗?可到了这种时候我还得演,演的让人满意。”杜谋士笑着说:“不忙的时候,殿下可多读一读《礼记》,在人生许多场合都是需要演的,这样才可以让你表现的得体。”不久之后,皇嗣来到皇后的寝宫,如此这般一说,皇后听着听着就皱起了眉头, 她说:“僧道都是异端,你要多读圣人之书,不要被这些异端所蛊惑。”皇嗣说:“我只是想借助神力尽快的让母亲病愈。”皇后脸上露出惨淡的笑容说:“我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一生我嫁给自己想嫁的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想尽人间富贵,可谓此生无悔,如果一定说有什么放心不下的,那就是你们兄弟了,希望我死之后你们不要骨肉相残,一定要好好的孝顺你们的父亲。”

皇嗣说:“父亲和母亲都更喜欢魏王,觉得他更适合继承父亲的大业,既然如此,为什么早早的把我立为嗣君呢?”皇后听了说:“我知道,在很多时候我们冷落了你,但你不能冷落你自己,你应该好好的积攒人品,将来有一天你坐到天子的位置上,也好让天下人服气。其实你能感受到的未必是你得到的全部,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在意你,为什么要让你做嗣君呢?”之后的日子里,魏王和皇嗣经常在皇后的寝宫遇到,这一天他们又遇到了,按说承乾既是大哥又是皇嗣,理应被尊敬,魏王却爱搭不理,承乾说:“我知道你不把我这个大哥放在眼里,但是在母亲的寝宫之内,你也懒的做样子吗?”魏王说:“怎么,大哥生气了?打算拿出嗣君的威风来震慑我吗?”承乾说:“你照着父亲对你的宠幸,不把我放在眼里没什么,但你连文武百官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在皇后的寝宫之内都不愿意遵守礼法,即使有一天你做了皇帝也不会是有道的明君。”

魏王一脸不以为然的说:“你大概分不清什么是明君昏君。”这些事情很快就被皇后知道了,她又被气的咳出了血。皇上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勃然大怒,立刻把承乾和魏王都叫了过去,指着两个人怒吼道:“你们还真是狼心狗肺,明知道皇后病重,还敢在他的寝宫之内互相倾轧,你们真是太让朕失望了。”魏王说:“陛下,也不能全怪大哥,我也有错,毕竟我不知道收敛锋芒,夹着尾巴做人,一不小心触犯了他的禁忌,才会让他不快。”皇上说:“住口,明明是你自己有问题,还敢栽赃你大哥。”话虽然这么说,眼睛却看着承乾,在他的目光里似乎透着狐疑。承乾之道魏王的诋毁又奏效了,承乾说:“父亲,在母亲的面前我尽了作为人子的本分……”

承乾这么说,其实是想得到父亲的赞许,没想到皇上说:“怎么?尽了人子的本分,你很得意吗?”一听这话,承乾心中十分不满,说:“身为人子尽了自己的本分,不能得意吗?”一听这话魏王立刻抓住机会说:“陛下,皇嗣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尽了人子的本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陛下说一句他顶一句,可见在他的眼里没有人子的本分,也没有人臣的本分。”皇上点点头说:“以后不许这么说你大哥。”然而他的表情动作似乎都在呼应魏王的诋毁。承乾失望至极,皇上说:“好了,看着你们两个,朕就觉得闹心,都滚吧!不要在这里烦着了。”二位皇子离开之后,太监赶紧凑上来说:“陛下喜欢魏王,这也没有什么好指摘的,为人父母都会有相对偏爱的子女,只是人应该把这样的想法藏在心里,而不能表露在外,特别是想陛下这样的身份。”

皇上说:“你是认真这么说还是逗着朕玩儿?”太监赶紧说:“你就是借我二百个胆子,也不敢逗皇上玩儿啊!”皇上说:“算了,还是去皇后那边看看吧!”两个人一前一后来到了皇后的寝宫,虽然皇后还活着,可是在她居住的房间之内,已经出现了一种极为诡异的气氛。皇上说:“看来承乾说的没有错,应该找人来驱散一下房间里的邪气。”皇后听见了,立刻把话接过去说:“佛道都是异端,只怕是来宫里闹腾之后,屋子里的邪气更多。”皇上说:“那就这样吧!我让他们把宫里的藏书搬过来,一些震一震屋子里的邪气。”皇后说:“还是算了吧!万一玷污了圣贤之书,罪过可不小。”皇上说:“你总是想着别人,为什么不想想自己呢?”皇后说:“我已经什么都不缺,还想什么呢?”看着身患重病的皇后说出这样的话,皇上心里非常的难过。

而这个时候皇嗣回到东宫,杜谋士说:“殿下看上去脸色不是特别好,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皇嗣说:“我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让父亲满意,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立我做嗣君。”杜谋士不加思索的说:“虽然皇上对殿下不是很满意,但殿下也不要过于担心,让谁继承大同这件事并非皇上一个人说了算,从古至今有成文的规矩。”皇嗣说:“我真不知道李泰好在哪里,陛下那么喜欢他,虽然读了不少书,喜欢结交士大夫,可你看他的样子,身材臃肿全无帝王之相,这种人坐在金殿之上就是个笑话。”皇嗣说这话的时候,下意识的把自己的一只脚收了起来,杜谋士说:“当初殿下被立为皇嗣,主要是因为长孙无忌的建议,魏王想要说服皇上立他为皇嗣,他就要反复的在皇上的耳边说起,玄武门之役,这件事陛下当年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什么光彩得意的壮举可以被反复提起。”

皇嗣认真的听着,杜谋士接着说:“而殿下想要继承大统,就得反复在皇上的面前说起废长立幼的坏处,比如当年秦始皇把公子扶苏送到边疆,而把幼子胡亥留在身边,到最后胡亥得了天下,而秦亡了天下。隋文帝得了天下,听信妇人之言,行废长立幼之事,结果隋朝跟秦朝一样,二世而亡。到时候也有人一定会给陛下说起袁绍和曹操的故事,袁绍废掉长子立幼子作为继承人,他的家也没有办法延续下去。而曹操汲取了袁绍的教训,曹丕被立为继承人,最终得了天下。”承乾说:“哪一个故事更能够打动陛下呢?很多年前我就听人说过,人只愿意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我想父亲也是这么想的。”说这话的时候他非常的难过,杜谋士说:“这么说吧!谁能够在玄武门之役当中学到更多?谁就可以在最后赢得胜利。”

关于储君的事,皇上也非常的头疼,因为皇后病重,他不方便跟皇后商量这件事情,而是跟魏征聊了起来,说:“魏夫子,魏王李泰非常的能干,很有太平天子的气象,长子承乾虽然已经被列为嗣君,但朕对他不是很满意,你说这该怎么办呢?为了避免发生跟玄武门之役类似的事,枕是不是应该废掉承乾给力李泰呢?”魏征说:“臣想请教陛下,翻开史书像陛下这样以次子和功臣的身份最后拥有天下而创立制式的皇帝有几人呢?不说寥寥无几,也是凤毛麟角。陛下今天遇到的问题,古人其实也已经遇到过了,可为什么还是要创立嫡长子继承制而又能一直沿用至今呢?现成的经验就放在这里比一下为什么要视而不见呢?”皇上说:“你是有识人之明的人,你告诉朕,承乾是合适的继承人吗?”魏征有些无奈的说:“臣是没有知人之明的人,要不然臣不会多次改换门庭了。”

此言一出,两个人都觉得非常的尴尬,本应该魏征更尴尬,但因为是他说出来,那就轮到皇上尴尬了。魏征说:“陛下手底下的大臣当中,房先生的目光最为独到,当年也是他在万花丛中识得了陛下,如果陛下就这个问题去问房先生,他一定会有一个让陛下感到满意的答案。”于是皇上就派人来到房乔的家中,当面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房乔作答,房乔笑着说:“臣能识得一个这样的人才就已经尽了全力,怎么可能认出第二个呢?”钦差一下子就懵了,于是带着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回来复命,皇上说:“真是一只老狐狸。”旁边太监说:“房先生说这样的话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他真的说出第二个人的名字,就说明他的陛下有二心,一向谨慎的房先生怎么能够说出如此犯忌讳的话呢?”皇上说:“贞观朝真的是人才济济,连你这样的人都能活得如此通透。”

太监说:“其实这也不是通透,宦官就是靠勤勉和察言观色过日子,没有这样的功夫,怎么能够在大内立足呢?”皇后的病情还在持续的恶化,孙思邈忙得脚不沾地,萧玉蓉说:“皇后已经撑不了几天了,我们走吧!”孙思邈笑着说:“你知道吗?方才说的这些话足以让我们脑袋搬家,虽然你是修道之人,但也要知道谨言慎行,祸从口出的道理,无论在谁身上都是适用的。”现如今皇后说话都非常的吃力,而孙思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承乾,一次皇后昏了过去,他被吓得够呛,竟然冲到孙思邈的跟前抬手就是一记耳光。孙思邈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高兴也只好先忍着,不久之后皇上知道了这件事,立刻把皇嗣叫了过去,严厉的说:“这些日子孙师父为了医治你母亲的病已经一连输好几天没有合眼了,他已经憔悴成那个样子,你居然下得去手?”

承乾说:“我要看的不是说他在那里有多辛苦,我想看到的是他把母亲的病医好。”皇上说:“你母亲的病医不好不能怪他,他已经竭尽所能的在医治了,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他,你母亲连今天都撑不到。”皇嗣仍然很不高兴,等到魏王出现之后,面对孙思邈,他表现的非常得体。皇嗣又一次被比下去了,皇上越想越替,自己委屈,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怎么可以交给一个平庸的人去管呢?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皇上独自行走在月光之中,那个时候他与月色融为一体。皇后躺在病榻之上,呼吸困难,看着她痛苦的表情,宫女们也都非常的难受。不久之后承乾到了,他哭着说:“从前母亲抱怨,我嫌弃东宫的器物太少,而不担心自己的德行不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理解母亲的苦心,现在我已经明白了。”

皇后说:“你知道什么叫明白吗?你能说到做到才叫明白,没上明白,不是明白,而要明白,在你日常的修为上。”皇嗣说:“魏王哪一方面都比我强,我该如何自安呢?”皇后说:“作为一个天子,最重要的不是聪明,而是德行,只要你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停的积攒人品,时间一长,你就会被天下人所歌颂,得到群臣的支持,到了那个时候,凭他是谁也没有办法撼动你的地位了。不要总想着对付别人,真正导致你不安的人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足够强大,何至于会有这样的担心呢?而一个人能否变得强大,也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身为皇嗣,想着与人争权夺利是不吉利的,你要建立对天下百姓的责任心。”虽然承乾听得一知半解,但还是在那里故作认真。皇后也知道,他很可能没有完全听懂,可她还是在那里说着,她说:“希望你不用花费太长的时间,就能琢磨明白我说的话。”

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269苗山幽远走西南国白毛怪着力害苍生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践高台266敕二子都督安与秦奉圣旨修剪旧律令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269苗山幽远走西南国白毛怪着力害苍生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201众羌人杀死孔长秀老圣人算计房玄龄183萧玉蓉人后失体面 苗山幽梦里见提婆142李承乾求教长孙后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131姚思廉请止新出行 苗山幽误入拜女教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践高台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143浪人入庙风尘相随 学士登科举家庆贺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98党仁弘罗窦击反獠流鬼国遣使朝天子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13西平郡王复辟旧邦东宫承乾留守长安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158开宗派终是一场空 结因缘祸福由天算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0高昌新中藏壮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335房玄龄看重李大亮唐尚书夺官封德彝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205魏夫子御前论周齐苗山幽树下说佛法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197初冬时节温酒赏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
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269苗山幽远走西南国白毛怪着力害苍生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践高台266敕二子都督安与秦奉圣旨修剪旧律令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269苗山幽远走西南国白毛怪着力害苍生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201众羌人杀死孔长秀老圣人算计房玄龄183萧玉蓉人后失体面 苗山幽梦里见提婆142李承乾求教长孙后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131姚思廉请止新出行 苗山幽误入拜女教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践高台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143浪人入庙风尘相随 学士登科举家庆贺307孙伏伽不耻当年贫苗山幽冒险游吐蕃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98党仁弘罗窦击反獠流鬼国遣使朝天子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13西平郡王复辟旧邦东宫承乾留守长安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158开宗派终是一场空 结因缘祸福由天算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0高昌新中藏壮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335房玄龄看重李大亮唐尚书夺官封德彝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205魏夫子御前论周齐苗山幽树下说佛法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197初冬时节温酒赏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