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

看见房乔过来了,袁天罡和李淳风都站了起来,房乔走过弯弯曲曲的回廊,上了一段时间到了幻雪亭。这个时候天阴的很厚、刮着微风。没过一会儿,天上飘起了雪花,似乎在眨眼之间地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幸好用人烫了一壶酒,送到了幻雪亭。三个人一边喝着一边说着事。房乔说:“二位都见过陛下了。”袁天罡说:“当然。”房乔说:“如果我猜的没错,陛下应该问到了贞观朝的运势。”袁天罡说:“房先生也要问这些吗?”房乔说:“陛下问过了,我就不问了,我想问的是房家的吉凶。”袁天罡说:“我这样跟你说吧!从古至今一直有这样的习俗,在靠近大门的地方,会修一道影壁,为的是不让院子里的气泄出去。屋子里常常要设置屏风,有时候是为了让背后有靠山,有时候也是为了挡煞。人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就不知道,这是最吉祥的,知道的多了反而是不吉祥的。”

房乔点点头说:“有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像我这种情形,到底是积不善还是积善呢?”袁天罡说:“房先生应该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以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神明一一记录,我们的祸福也会在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不断的累积。”房乔说:“陛下在武德九年玄武门一战定天下,我是这件事的主谋,所以说此举让天下人受益良多,可我毕竟让皇室内部的纷争瞬间引爆,如果上天要把这笔账记在我的名下,我也是赖不掉的,我自己并不害怕这些,但我担心会连累子孙。”袁天罡说:“满招损、谦受益,房先生已经功成名就,房先生的功绩也势必被史书所载、流传后世,但有一点非常的麻烦,如果房先生遭遇太过于圆满,反而是值得忧虑的。”房乔说:“为什么我屡次请求辞掉尚书左仆射一职?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只要待在那个位置上,就不知道挡了多少人的路,朝中有多少智能之士,他们都想有所作为,我不能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们的福祉。”

袁天罡说:“房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一点,在接到皇上的旨意之后,为什么不设法推辞呢?”房乔说:“皇后待我非常的恩重,我希望能够见她最后一面。”袁天罡说:“虽然你这么解释,但我还是觉得你的内心深处仍然放不下。”房乔说:“按说贞观朝不是非我不行,可如果眼睁睁的看着他要走下坡路,我要熟视无睹是做不到的,陛下的知遇之恩,我没齿难忘……”袁天罡抬起手说:“也许这就是天意吧!”说到这里他不愿意再多说,房乔也不好再多问。李淳风赶紧将话题岔开,说:“这里风景真的不错,只可惜光阴荏苒,祸福难料,总会让人感到有些焦虑。”房乔说:“事已至此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要一天还在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上,我就要一天尽到自己的本分,但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把这个职位辞掉。”

相比于房乔,温彦博对于自己所取得的这一切非常的珍惜,而且有更多的动力想要证明自己。长孙无忌回到府中对亲信说:“房先生回到朝廷,有皇后的举荐,皇上对皇后又是一往情深,他在那个位置上恐怕是难以动摇了。”一个身材臃肿的家伙说:“太尉,房先生虽说看似不能动摇,实际上这就是面临的险境。想想看,满朝文武皇上哪一个都懂得,唯独他动摇不得,这不是对皇上权力的一种挑战吗?”长孙无忌说:“皇上这个人非同寻常,别人看来很严重的事,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另一个皮肤白皙的亲信说:“太尉,我有一计不知道太尉是否能接受?”长孙无忌说:“你先说说看。”对方说:“请你把太尉的头衔让给房先生,有了这样的头衔,再加上当着尚书左仆射,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凶险无比。”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这个办法也不错,皇后之所以对我不放心,就是因为我的情形实在是太过于圆满,如果能够把太尉这个头衔让出去的话,这对于我日后更上一层楼,反而大有裨益。”于是他写了一道奏表递了上去,很快皇上就传旨召见他,见面之后皇上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朕做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吗?”长孙无忌连连摆手说:“陛下,臣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臣的处境实在是太过于圆满,太圆满往往会给自己招致祸患,所以臣请求把太尉的头衔让给房先生。”皇上说:“你把这个头衔让给他,他不就太圆满了吗?”长孙无忌说:“房先生是天下公认的奇才,这样的头衔顶在他头上才是最合适的。”皇上点点头说:“你能有这样的见识,实在是让朕感到欣慰,你的请求朕准了。”不久之后上谕就到了房乔的府上,听到皇上房乔封为太尉,房乔顿时额头上的冷汗不断的往出冒,但是当着钦差的面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于慌张。

看着钦差离开之后,他一下子倒在了地上,夫人仆人忙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房乔才缓了过来,卢氏说:“过去长孙无忌一直压着你一头,现在你成了太尉,真是太好了。”房乔说:“你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卢氏说:“你这个人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一只蚂蚁爬到你的床底下,你都能感觉像是一群牛来到了你的床底下。”房乔说:“春天到了,江水暖了,谁先知道呢?是鸭子。”卢氏说:“实在不行的话,你就把他推辞掉。”房乔说:“这就更不妥当了,明觉乃是空气如此推来推去的,陛下的威严何在?”卢氏说:“既然如此,你打算怎么办呢?”房乔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天尚书左仆射就在这一天为百姓谋福祉。遇到合适的机会,我就让贤。”

www_Tтkǎ n_co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腊月,随着冬至的日益临近,祭天之礼又摆上了日程,因为在这一年当中发生了很不幸的事情。对于这一次祭天之礼皇上非常的重视。房乔等人来到御前,皇上说:“这一年发生了非常不幸的事,朕打算好好的向上天祈祷,希望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真挚的望着房乔,眼睛里闪着泪水。房乔说:“陛下放心,即使陛下不这么嘱咐这次祭天之礼也会比往年要隆重一些,上皇、皇后相继离世,这说明大唐的国运正在出现一些不好的转变,我们一定会非常谨慎的对待这个问题。”皇上点点头说:“你说说看,在此之前还能有什么办法化解目前的煞气呢?”房乔说:“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要请袁天罡和李淳风拿出办法,不过陛下也不要太过于忧虑,成大事非惟天时,亦以人谋,只要皇上广选贤才上下一心,大唐没有不兴旺的道理。”

戴胄说:“去年给上皇办丧事,再加上修建献陵,今年皇后过世,丧事加上修建昭陵,花费非常的巨大,倘若在准备祭天之礼的时候,再花费一笔巨资,对于百姓会是很大的一笔负担。”房乔说:“上天也不希望我们把郊天之礼办的铺张浪费,这件事我们可以在政事堂开会的时候再行商议,务必在展示陛下虔诚之心的同时厉行节约。”皇上说:“当年子贡为了节约,有意去掉祭祀所使用的羊,孔子听了之后说‘汝爱其羊,我爱其礼。’为百姓节约开支,这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国家的大礼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等闲视之。当然这也不是让你们去尽情浪费,我们要充分的向上天表明我们的虔诚之心,又要让上天知道,我们对上天所赐予我们的一切是非常珍惜的。”戴胄说:“陛下放心,臣一定与礼部好好商议,拿出一套最好的方案。”

事后大家出了大内,温彦博来到房乔身边,说:“宰相之则,在于调和阴阳,理顺所有关系。目前天地之间弥漫着一股晦气,有一场盛大的祭祀来洗刷晦气是非常有必要的。只不过花费又是一个问题,想要让花费很少,又要让礼仪盛大,这恐怕是难以做到的。”房乔说:“其实郊天之礼已经举办过很多次了,往年留下的旧例数不胜数,我们好好的翻阅一下过去留下的典籍,看哪一年的郊天大礼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哪一年的郊天大礼成功的洗刷掉了晦气,我们就照着那一年的样式照猫画虎,然后反复排练精益求精。”温彦博说:“如此一来,花费就少不了。”房乔说:“该花的钱是留不住的,如果我们想办法把这一笔钱省下了,要是明年再闹一场灾,或者发生别的什么事,然后朝廷又支出一大笔钱,那不是得不偿失吗?”温彦博点点头说:“言之有理。”

光阴流逝,转眼就到了冬至这一天。在这之前七天的时间,皇上待在一个地方每天食素。在太阳浮出地平线之前,仪仗已经在寝宫门外列队完毕,文武百官也在列队等候。皇上起得很早,身上穿着大裘冕,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走了出来,登上御撵一溜烟来到了圜丘,而这里众人已经等候很久了。在皇上出现的那一刹那,现场的气氛被点燃了,山呼万岁之声震动寰宇。皇上在御辇上下来登上了祭台,行三拜九叩之礼。等到所有的礼仪都走完一遍之后,皇上在附近一处地方换上衮冕,接受百官朝拜。之后在愉悦的伴奏之下,热烈的气氛之中一步步回到大内。对于这一次的郊祀之礼皇上感到非常的满意,为此特意下旨嘉奖相关的官员。当然这些官员只是履行了自己的本分,虽然受到了褒奖,但大多只是一种荣誉。

晌午的时候大内举行宴会,皇上举着酒杯说:“诸位爱卿,这一年来非常的晦气,希望过了这个冬至之后,能够一点点驱散厄运。”魏征说:“上天降下灾祸,只因人事不修……”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众人的警觉,不等皇上发怒,长孙无忌先急了,这是这魏征说:“魏夫子,你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你想说皇上不修德,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灾祸吗?”魏征说:“我这样说了吗?我刚开口你就替我解释,这样好吗?”长孙无忌拱手说:“我倒要听一听魏夫子要怎么解释自己的这番话。”魏征说:“上天降下灾祸,只因人事不修。反过来如果想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皇上就应该时刻注意修德。这不是臣说的话,一直以来圣人都是这么教导后人的。太武皇帝和皇后离开人世,是因为他们身体抱恙,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或许我们今天过节的气氛会更加的热烈,要知道皇后还非常的年轻……”说到这里,魏征不禁流下了眼泪。

一种忧伤的情绪立刻蔓延开来,魏征说:“陛下前世不忘,后世之师,现在还有很多难题摆在陛下的面前,只有处理得当,才能保证皇室和睦,才能保证贞观朝的繁荣和安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皇上说:“魏夫子说的极是。”长孙无忌说:“臣附议。”然后众人纷纷跟着附议,皇上说:“说实在的,朕现在非常的担心。”魏征说:“陛下,臣希望皇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皇上却叹口气说:“这可不容易,从古至今帝王家最是无情。”魏征说:“如果皇子从他一出生,名分就已经定了,他们还有什么可争的呢?老子曾经说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尚贤,使民不争。”听到这里,皇上终于发现了魏正的弦外之音,他皱着眉头,表情变得有些复杂。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盯着皇上的脸,注意着他脸上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这个时候李泰笑了,皇上的这种不自然,让他看到了机会,却让李承乾颇为不安。他担心自己变成杨勇、李建成第二,如何才能够不重蹈这二人的覆辙呢?他下意识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长孙无忌立刻知道了他的心思。宴席散了之后,李承乾跟着长孙无忌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李承乾说:“舅舅方才皇上的反应你也看到了,我怎么做才能不重蹈李建成的覆辙呢?”长孙无忌冷笑着说:“如果你想继承皇上留下的这个江山,你就必须把玄武门之役彻底忘掉,你千万不要时刻都拿杨勇、李建成自比,否则你不会有任何胜算,如果你觉得你父亲当时做错了,那我告诉你,我是跟着他一起干的。”李承乾说:“舅舅,我不是那个意思。”

长孙无忌语重心长的说:“你应该好好的去了解你的父亲,了解他是怎么征战四方的了解他是怎么治国的,他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做一个皇帝,能够受到百姓如此的爱戴,是非常不易的,如果你没有办法了解这些,虽然你是皇长子,我也不是非支持你不可。”说完拂袖而去,回到东宫,李承乾颇为愤怒,把一只杯子摔了个粉碎。旁边杜谋士说:“殿下,人家说的很对,你为什么要不高兴呢?如果让皇上知道,你时刻拿杨勇、李建成自己,那你是不是就把皇上比作隋炀帝呢?如果是那样的话,皇上怎么可能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基业交给你呢?”李承乾说:“我为什么要如此的委屈自己?为什么我要那么去迎合父亲?”杜谋士说:“这不是迎合某一个人,而是任何一个英雄都了解的韬晦之计。”李承乾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岂不是成了隋炀帝。”杜谋士说:“不能说所有行韬晦之计的人都是隋炀帝,当年汉高帝不得志的时候,也曾经在楚王的帐下效力。蜀汉的先主,也曾经尾生在曹操和袁绍的麾下。这些人都成了一时英雄,至今受到百姓的怀念和祭祀。”

长孙无忌回到家里显得非常的失落,夫人说:“你这是怎么了?我看你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长孙无忌说:“我有一种感觉,现在的这位东宫不能保了。”夫人说:“你打算转而保魏王。”长孙无忌说:“这个人是宠而骄,竟然不把三品以上的官员放在眼里,他要是做了天子,岂不是更加目中无人?我要是保他,我可能就要走杨素的老路了。”夫人说:“东宫你也不保,魏王你也不保,那你打算保谁呢?难道你要保吴王李恪?你还别说,他真有陛下当年的风范,只可惜他不是皇后所生,而是隋炀帝的外孙。”长孙无忌一听这话笑着说:“瞧你这话说的,我怎么能让外人得了便宜。”夫人说:“看来你对自己的那位妹妹还是很讲情义的。”

长孙无忌说:“我也是人,吃五谷杂粮,有血有肉,我与皇后是一代同胞的兄妹,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吃苦,又一起得了富贵。如今他不幸英年早逝,我就算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不能抛弃她的子孙。”夫人说:“你还是多考虑考虑咱们的儿孙吧!不过话说回来,除了东宫和魏王,那就只剩晋王了,他要是做了皇嗣,这不是典型的废长立幼吗?果真要是如此的话,你就不担心他变成第二个秦二世,要是这样的话,你可就是赵高了。”长孙无忌瞪圆了双眼说:“他要是真的像秦二世一样,我就不保他了,宁可确保吴王李恪。只不过你也放心,晋王年纪还小,只要悉心教导,不但不会成为秦二世,反而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

夫人说:“我曾经听人说过,像当今陛下这样的皇帝,可能五百年才能出一个,所以晋王大概不会成为这样一个皇帝。”长孙无忌说:“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都是明君,隋文帝距离贞观朝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五百年出这么一个皇帝未必属实。”夫人说:“生活在贞观朝的人当局者迷,可能只有等到贞观朝落幕之后,才能真正了解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与长孙无忌不同的是,魏征与东宫的关系走得越来越近,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他立志要把东宫教导成为一代明君。这一天魏征奉皇命来到东宫,因为来的突然,养在东宫的一些妙龄少年来不及回避,这可把魏征气坏了。拿出平日跟皇上叫板的架势,严厉的说:“殿下如此不自爱,怎么能指望得到天下人的拥戴呢?没有天下人的拥戴,皇上又怎么能把天下放心的交给你呢?”一听这话李承乾也怒火中烧,在他看来公务和私事是完全分开的,在他的眼里,魏征不过是一个臣子而已,凭什么在这里训斥堂堂的皇嗣?当然他也知道魏征深得皇上器重,也不敢顶撞,只是背过脸去,权当没有这么一回事。

从东宫出来,魏征感到非常的失望,回到家里流着眼泪对夫人说:“陛下是这样一位英主,他的东宫怎么如此不堪呢?”一听这话夫人被吓坏了,赶紧说:“这种话可不能乱讲,会引火烧身。”魏征说:“今天我去了东宫,你知道我看到什么吗?”夫人说:“我听说皇嗣喜欢名贵的器物、贪玩,你这个人太迂腐太古板了,就算偶尔贪玩,也未见得就不会成器。”魏征说:“原来东宫悄悄的养了一群妙龄少年。”一听这话妇人目瞪口呆,说:“你把这件事告诉陛下了?”魏征说:“这我怎么敢说呢?我只是感到难过,贞观朝取得如此的成就,却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夫人说:“现在不是很多人都在夸魏王吗?”冬日暖阳之下,青园的风光十分秀丽。

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第89回孙思邈回山寻清静苗山幽出游解天机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第33回弘文馆学士治经典社稷坛天子祈丰年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103魏夫子御前陈心迹 隋烈士英魂还故乡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兰觅挥鞭自持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116交涉失利无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第28回李玄霸延嗣续香火封德彝事败奔西天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98党仁弘罗窦击反獠流鬼国遣使朝天子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300王师所至不破国丧智盛诈降石如雨下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第49回越王泰欢喜清商乐苗山幽秘密洞天机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第44回人无所依妖法时兴万事有常偶有跌宕251皇嗣尽孝言请僧道皇后病重气疾难医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116交涉失利无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283苗山幽献计平獠乱岑文本中正品贤人121致厚礼番邦显诚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严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188生死局使节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显威风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167未商量迎娶张寡妇 有逆缘请教李摩诃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
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第89回孙思邈回山寻清静苗山幽出游解天机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第33回弘文馆学士治经典社稷坛天子祈丰年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103魏夫子御前陈心迹 隋烈士英魂还故乡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兰觅挥鞭自持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116交涉失利无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第28回李玄霸延嗣续香火封德彝事败奔西天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98党仁弘罗窦击反獠流鬼国遣使朝天子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300王师所至不破国丧智盛诈降石如雨下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第49回越王泰欢喜清商乐苗山幽秘密洞天机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第44回人无所依妖法时兴万事有常偶有跌宕251皇嗣尽孝言请僧道皇后病重气疾难医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116交涉失利无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283苗山幽献计平獠乱岑文本中正品贤人121致厚礼番邦显诚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严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188生死局使节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显威风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167未商量迎娶张寡妇 有逆缘请教李摩诃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