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

上回书说到,皇嗣与汉王关系很好。汉王数次因为行为不法而遭到皇上的谴责,皇嗣经常与他各自领着一队人马进行对战,每一次都互有死伤。话说这一天,汉王又一次来到东宫。皇嗣说:“这一次你带了多少人马过来?”汉王说:“我并没有带多少人,而是让他们埋伏在了郊外,要是我真的带领大队人马出现在东宫,一定会引起有司注意,被皇上知道了,恐怕又要挨训了。”皇嗣说:“之前没觉得你害怕阿爷。”汉王说:“我不是害怕他,我只是不想横生枝节,自找烦恼。”皇嗣说:“你先去吧!我们老地方见。”汉王骑了一匹快马出去了,皇嗣换上一身胡衣翻身上马,不过是一顿饭的功夫,就来到了约定的地点。两边的人直接进入了作战状态,到了激烈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嘴里咬着另一个人血淋淋的耳朵,眼睛里充满杀气。皇嗣说:“这才有意思。”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有大批人员负伤,也有人把命丢在了这里。

皇嗣心满意足的说:“虽说不是那么真实,但也不错了。”汉王说:“大哥,我看这样的游戏以后还是不用再玩了。”皇嗣说:“何出此言呢?”汉王说:“每一次都出人命,万一要是哪一天走入了消息,阿爷能放过咱们吗?”皇嗣说:“阿爷虽然是战场上的雄鹰,可能毕竟六朝旧事如流水了。现如今他一天天老了,身上的病也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他会驾崩,而我会继承大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兴。我要是做了皇帝,谁要是敢来劝诫我就要他的命。”汉王说:“大哥,话虽这么说,可你目前仍旧只是个皇嗣,只要你一天还没有登基,世界就很有可能发生变化。”皇嗣说:“李泰实在是太可恶了,我若是做了天子,我一定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稍作休息之后,各自回府,皇嗣回到东宫发现称心在那里已经等候他很久了,两个人四目相对,感觉整个世界一下子凉了起来。光是暖的,空气也变得清爽起来。

而此时魏王来到了京郊的寺院,他看起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主持是一个穿着白色僧衣的比丘,那是一间不是很大的禅房,铁壶里煮着茶水,看着跳跃的火苗,魏王说:“皇嗣失德,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不知道为什么?那些朝中的众臣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我?”比丘说:“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他们不只为百姓考虑,为朝廷考虑更多是为自己考虑。对于大臣来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非常仁慈的天子,而你看起来并不像皇嗣那么仁慈。”魏王说:“为什么你觉得我不仁慈呢?我很小就熟读儒学经典,随着日积月累有了一点积蓄之后,我也施舍过很多钱财。”比丘说:“对于大臣们来说,可以被控制的皇帝就是仁慈的皇帝,动不动就脱离他们掌控的皇帝,就是一个刚愎自用、昏庸透顶的天子。”魏王说:“按照这个标准,阿爷也不是他们能够认可的天子。”

一听这话你就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难道你忘了吗?在武德年间,文臣大部分都是支持皇嗣的,而支持秦王的大多数是追随他的武人和谋士。”寒暄了一番之后,并不能破除魏王的心魔。于是他一个人坐在一间禅房里,禅房布置的十分素静,里边的颜色相对单一,但也非常的美好。魏王逐渐闭上双眼,似乎整个世界随之陷入了寂静。皇嗣在东宫摆起了宴席,在他的旁边坐着太常寺乐童称心,两边坐的都是他非常信赖的宦官。这些宦官有一个特点,一个个长得都十分的俊俏,眼神极为妩媚。 皇嗣说:“在我的眼里你们都是美人,只可惜你们不能为我生儿育女。”称心低下了头,皇嗣说:“你可以祈祷我多子多孙。”称心说:“我做不到。”

一听这话皇嗣瞬间不自在起来,面对皇嗣脸色的变化,称心不为所动,说:“只可惜我是个男人,要不然我也能替你生儿育女。”一听这话皇嗣原本淤积起来的怒气,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说:“想不到你还想过这个事儿,不过也没关系,我不是那种计较的人,再说我现在已经有了儿子。”越是近距离接触过皇嗣的人,你也知道皇嗣这个人在人前人后判若俩人。在人前总是装出一副谦虚谨慎的样子,特别是有人当面指出他过世的时候。他总是装出一副闻过则喜的姿态,给每一个当面指出他过错的人赠送礼品。所以说这些礼品谈不上贵重,但他的这份心意,那些人是非常买账的。可一旦这些人走远了,皇嗣就露出他的本来面目。为了不再听到那些刺耳的声音,他甚至雇佣刺客去刺杀那些让他感到心烦的人。对于中土的这一整套理法皇嗣是非常反感的,说:“我就非常理解不了孔子为什么对批发责任那么抗拒?他太注重那些表面的东西,而不看重实质。总有一天那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会全部消失,剩下的是真正可贵的内核。”

身边有位宦官说:“去掉了这些表面的东西,势必会有新的东西来替代他们,你觉得这些东西会是什么样呢?”皇嗣说:“我没办法把这个想象的过于具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会变得越来越简化,越来越随意,越来越方便。在我看来胡人的风俗真是太好了,生活原本简简单单,我实在理解不了古代的圣人为什么要创立这一套繁琐的礼法,难道只是为了想用一种无形的绳子把人们的言行都捆起来吗?”宦官说:“不只是人的言行,还有人的想法。”正所谓一方水土养成一方的风俗,而风俗往往能够决定人身上的很多东西,皇嗣说:“如果上天开眼,阿爷驾崩,你觉得我会给你封个什么呢?”称心说:“如果可以自己说了算,我宁愿讨要一个皇后的封号。”

皇嗣与那位乐童简直是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只要是私下场合,皇嗣就穿着胡衣说着胡话行着胡礼。虽然因为他非常善于伪装,所以外面只能听到风声却找不到实据,曾经有御史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皇帝。结果那位御史很快就被严肃处理,理由是他。在离间皇帝和皇嗣之间的关系,所以说皇帝在很多方面表现的异于常人,但是在更多的方面他与常人是一样的。比如牵涉到皇嗣,他就宁愿相信那些好的传闻,而那些不好的传闻,他一律不予采信。而且还要找到源头一查究竟,但更有意思的是,后来他担心真的挖出什么不利于皇嗣的东西。于是每逢听到这样的风声,他都没有兴致再让人去调查,而是直接去处分,说这种让他一听就不高兴的话,几乎没有不付出惨重代价的。

魏王回到府上,他本人在面对臣下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礼贤下士的样子。即便是见到一个层级很低的官员,魏王也表现得非常谦虚。这与他之前的做派大不相同,所以这并没有为他挣得好评,相反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褚遂良说:“陛下,魏王夺嫡之心越来越明显,应该予以敲打了。”皇上说:“你想怎么敲打他呢?”褚遂良说:“想要去除根本先得剪除枝叶,臣建议将前后教导魏王读书的人杀掉,因为这两个人带着魏王给他们的钱到处结交。”皇上说:“你是不是想确认向太武帝杀掉刘文静一样除掉魏王的心腹呢?”一听皇上话里有话,褚遂良赶紧说:“陛下,刘文静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把他处死并不算是冤枉了他。”一听这话皇上怒火万丈,但他因为已经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怒火,竟然平静的说:“褚遂良,你是不是觉得朕也是一个恶人?太武帝没有把朕杀了,你是不是也替他感到遗憾。”

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动了杀心,褚遂良一看情况有点不大对赶紧说:“臣只是就事论事,陛下不必过度引申。”褚遂良如此的为皇上说话。皇帝并没有因为他的直谏而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反而只要是听到出水量这三个字就感到很恶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动这个人。因为他担心一但杀掉这个褚遂良,恐怕再也没有人敢对他说实话。不知不觉又是一个夜晚,魏王说:“为什么对于我而言夜晚是如此的漫长?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为什么总也看不到结果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好像听到了另外有一个人在回答他的问题,他努力的寻找这个人的声音源,觉得这个人好像盘旋在头顶,抬头一瞧上面根本没有人。又像是呆在他的身边,可他身边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这个时候他害怕了,他把脑袋垂得很低,嘴里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请人为我卜一卦。”

皇嗣除了喜欢说胡语、穿胡衣、行胡俗、喜欢组织人进行拼命、喜欢与宦官和未成年的男子一起玩乐之外。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就是组织民间的鸡鸣狗盗之徒进行秘密训练,然后让他们去民间偷盗牛马。与此同时又制作了铜庐和铜鼎,把偷来的牛马煮了吃。每次与大家分享偷来的牛马时,他都感到非常的快乐。他对自己的弟弟汉王说:“我非常讨厌底下的人老是要对我进行劝诫,他们不知道自己只是奴才而已,凭什么对主子大呼小叫?从古到今都是主子给奴才讲规矩,哪有奴才反过来给主子讲规矩呢?”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语气显得非常的严厉。汉王说:“殿下,我觉得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有一天你当了皇帝,他们自然会老实的。”皇嗣说:“我要是做了天子,我就狠狠的杀一批,让他们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

魏王又一次来到了那座寺庙,住持大比丘用最好的茶招待他,魏征说:“我有心找人帮忙占卜,可我为什么还是到这里来了呢?”大比丘说:“人的命运不会因为一场占卜就发生根本的转变,而一场错误的占卜,会把人引上歧途。”魏王笑着说:“你这话有点自相矛盾,如果把人引上了歧途,那怎么能教不会根本转变呢?”大比丘说:“殿下的智慧又精进了,随口一说,就能够指出老衲话中的漏洞。”魏王说:“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你,有时候我也想着要放下,找个清静的地方了此残生。可我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假如就此罢手,一定心有不甘。”大比丘说:“其实做天子是非常苦的一件差事,但他看起来却非常的威风。就拿令尊来说吧!他又是狩猎又是巡游,又取得了那么多的丰功伟绩,可以说顺风顺水、春风得意,过着这样的日子为什么会落下一身病呢?”

魏王说:“这个我听他说过,那是因为他早年在战场上就落下了病根。你想想看战场上风餐露宿、刀剑无眼,他至今说起自己使用过的战马都忍不住流眼泪。”大比丘说:“你说的没错,这些病根在战场上就落下了,做了天子之后,病情应该有所缓解,可你也知道他的病情并没有缓解,不仅如此,他甚至有了气疾。”魏王说:“那是因为太极宫位置低洼,一旦到了夏天闷热潮湿,住在里面是非常难受的。”大比丘说:“如果住在太极宫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位高僧,那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齐王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佛道之争呢?”大比丘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现如今皇室说自己是老子之后,我还能说什么呢?不过因此而推崇道教,这恐怕有点过,因为老子本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教为何物?老子从来没有炼丹,也从来没有追求过长生。不能因为他的著作里有长生久视之道这样的字眼,就推定他在这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魏王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纱门会很不甘心,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只听说过南朝六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可没有听说过,到处都是道观,以至于朝廷不得不下令铲除道教。”大比丘笑着说:“殿下一定听说过秦朝的方式自诩能替秦始皇找到长生不死之药,从他那里得到了大量的财物之后有溜之大吉。汉武帝的时候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了炼制不死仙丹,或者去蓬莱岛寻找不死仙药,朝廷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这些难道不会危及江山社稷吗?梁武帝固然昏庸,可也没有像汉武帝晚年一样把自己的妻儿都逼上了死路。”魏王说:“你说的没错,可秦朝的时候汉武帝的时候并没有道教。”

大比丘说:“方士炼丹道士也炼丹,方式追求长生不死之术,道士也追求这个。”魏王说:“道教有一部经典著作叫做《太平经》,这部经不是在论述长生不死之道,而是论述如何让天下太平。张角把《太平经》所论述的道理用于实际,自封大贤良师替人治病的时候,先让病人悔过,然后让病人喝下符水,病好了就是大贤良师的功劳并没有好,就是病人悔罪的心不成。与此同时张天师在巴州创立五斗米道或者天师道,张天师所创立的道主要是追求长生不死之术,只要得到不但可以不老不死,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异能。张天师留下一本著作叫做《老子想尔注》。”大比丘说:“魏王所说的这些东西我也有所涉猎,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与道士发生接触,为了以防万一,我曾经下过一番功夫去了解道教的故事。”魏王说:“你如何看待这两家各自的前景?”

大比丘说:“恕我直言我不是很看好道教,那是因为道教的主张相对来说更容易验证,比如他说可以白日飞升,可以长生不死,那就可以打听谁长生不死了,哪一个白日飞升了。他们总说这些得道之人都隐藏在深山老林,寻常人看不到他们。他们的异能不肯轻易授于他人,也不愿意在人前亮出自己的本事。而我们就不同了,我说的福报主要是来生,来生的事情现在怎么能说得清楚呢?总说今生的苦是因为前世造的孽,可是前世怎么过的今生又如何能知道呢?人们总说佛教来自异域,而道教是本土所产,这话听起来是那么一回事,实际上却不完全是这样。道教虽然是本地所产,可他深受佛家之影响。”魏王说:“有人说禅宗很像是老庄之学,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猜测呢?”大比丘说:“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没有读过佛经。”魏王说:“到目前为止,禅宗只在一天流行,如果没有读过佛经,如何能了解这些呢?”

大比丘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应该知道,生活在西天的人是没有读过老庄著作的。”魏王哑口无言,二人面面相觑。在与大比丘一次一次的交流当中,魏王的心总算是恢复了平静。他想通过礼贤下士的方式,用结交权贵的方式,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生活。不过这也可以说明,他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所以不得不使用这种方式来拉抬自己的声势。皇帝对于魏王是非常疼爱的,皇帝在长安,他就经常出入大内,皇帝在外巡游,他一般都会跟着。而皇嗣每逢皇帝出游的时候,他都是在京中留守。这使得他们父子之间关系比较疏远,而皇帝用来弥补亏欠的方法就是给她钱,让皇子使劲的去花。这么做肯定是出于一番好意,造成的后果就未必如他的意了。

看着皇帝与魏王父慈子孝,与皇嗣却常常不能同型。皇嗣这个人大德有亏,而且非常的残暴,曾经劝戒过他的人先后遭遇被他派去的人暗杀。皇帝曾经表示过自己坚决不考虑更换皇嗣,就算是李承乾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而没办法继位,他也会首先考虑把王位交给李承乾的儿子。皇帝的这个想法,让魏王十分不解,说:“你以次子的身份夺嫡,现如今说出来的话,就仿佛你是长子一样,就像玄武门之役不曾发生一样。”不过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这不正是皇上想要达到的效果吗?让天下人相信他做皇帝,不是因为依靠玄武门之役夺嫡,而是正常的继承顺序。建成和元吉谋反,秦王诛灭了他们,这个时候前往就成了太武皇帝的嫡长子,理所当然的继承了大业。皇帝手底下的大臣有的对涉及东宫的事情非常热心,而有的人则唯恐避之不及。对染指东宫是我抱有热情的主要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

而唯恐避之不及的主要是房乔,皇帝让他辅佐皇嗣,他从来都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一有机会就会向皇帝请辞,皇上说:“你为什么这么不想辅佐皇嗣呢?”房乔说:“蔡泽来到秦国,游说范雎让出相位,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说出了盈满召祸的道理。”皇帝说:“萧何辅佐二朝天子,他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你的榜样呢?”房乔说:“萧何之于汉高帝,不是臣至于陛下可以相比于的。”皇上说:“不能比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朕比不上汉高帝还是因为你比不上萧何?”房乔笑着说:“萧何是汉高帝绝对的亲信,而陛下绝对的亲信是长孙司徒,这是臣不如萧何的地方。”一听这话,皇帝颇为不屑,他没想到房乔还计较这个。房乔说:“端揆之位本来应该是人家长孙司徒的,只是因为皇后坚持,不让外戚为相,才让我捡的便宜。”两个人正在这儿聊的热闹,忽然有一位太监过来说:“陛下,魏王遇刺了。”

第33回弘文馆学士治经典社稷坛天子祈丰年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350惧风疾修缮隋废宫听朝议偏师伐高丽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25慕容纯奉献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难言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第26回太上皇深宫辞旧岁赵德言草原逞奸才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13西平郡王复辟旧邦东宫承乾留守长安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118道士乡儒学难推进 芳华亭佛法在此身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330罗石头直言谏李佑杜行敏阴谋执齐王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第48回尽礼数顺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贵己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262萧玉蓉孝心致险境苗山幽念佛祷平安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34回魏夫子谏止伐岭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让第27回中山王承袭嗣君位苗山幽恨做异食狂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
第33回弘文馆学士治经典社稷坛天子祈丰年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350惧风疾修缮隋废宫听朝议偏师伐高丽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25慕容纯奉献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难言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第26回太上皇深宫辞旧岁赵德言草原逞奸才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13西平郡王复辟旧邦东宫承乾留守长安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118道士乡儒学难推进 芳华亭佛法在此身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330罗石头直言谏李佑杜行敏阴谋执齐王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第48回尽礼数顺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贵己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78立春日举行籍田礼 艳阳天等待良人归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262萧玉蓉孝心致险境苗山幽念佛祷平安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33贤居士佳节饮寡酒张乡绅良辰解忧愁第31回崔判官阴间解主忧尉迟恭街头动肝火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34回魏夫子谏止伐岭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让第27回中山王承袭嗣君位苗山幽恨做异食狂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153李承乾游戏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宫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