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西平郡王复辟旧邦东宫承乾留守长安

慕容顺说:“有一个问题我要向你请教,先可汗驾崩了,吐谷浑汗国应该谁说了算呢?”天柱王说:“在可汗还没有被推举出来之前,我请代为监国。”慕容顺说:“那我倒要向你请教,你觉得谁应该是新可汗的人选呢?”天柱王说:“你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情告诉疑似唐朝的奸细吗?”说着拂袖而去,不如顺赶紧双膝跪地说:“我没有别的要求,但希望你能够兑现诺言。”天柱王说:“你放心吧!我不会杀你的,如果把你杀了,还怎么跟唐朝讲和呢?”这个时候与唐朝讲和已经成为定局,关键是这件事应该由谁来操持。天柱王有意主持接下来的谈判,在他看来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使命。为了这一点不息答应一些屈辱性的条件。等到吐谷浑恢复元气,兵强马壮之时再来挑战大唐。而慕容顺这个时候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本来能够活下来,并且保有作为可汗儿子的荣誉他就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

这个时候,一位族中的长老前来拜访他。长老语重心长的说:“天柱王有意主持接下来的谈判,但你觉得他能取信于唐朝吗?先可汗之所以发起对唐朝的挑战,完全是听了天柱王的教唆,这样的罪魁祸首,我想大唐一定不会放过他的。”慕容顺说:“你说的没错,可他如今大权在握,不听他的还能怎么样呢?”就在此时,天柱王已经派出使者到了一定的营地,被请到大帐之后,李靖身穿盔甲非常威严的坐在那里。使者进来之后立而不跪,仰着脖子说:“我奉监国天柱王之命前来告诉将军阁下,我们愿意与贵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实现两国太平。”李靖说:“和谈的事情不用着急,你们还是先为已经过世的可汗办丧事吧!”使者说:“合约没有落地,我们怎么能安心的办丧事呢?”李靖笑着说:“你放心吧!死者为大,我们不会为难你们的。”使者说:“你们这么说,何以取信于我们?”李靖轻蔑的说:“你们爱信不信。”然后招呼左右送客。

使者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到了吐谷浑的都城,天柱王见了使者之后,发现没有带回任何成果。不禁勃然大怒,竟然下令把死者杀了。手底下一个人说:“不如让慕容顺作为使者去跟李靖谈判吧!如果谈成了,那是他的本分,如果谈不成可以将他问罪。”天柱王说:“我担心的是这个人到了那边之后,那边就会打出旗号拥立他作为吐谷浑的可汗。”手下说:“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可不防,我觉得最保险的还是将他杀了。”天柱王说:“你以为我不想杀他呢?我担心的是把他杀了之后,接下来怎么办?唐朝会不会利用这件事情兴师问罪?”手下一脸茫然,天柱王也显得特别的无助。深夜之后,他双膝跪地张开双臂,久久的望着天上的月亮,嘴里说:“长生天在上,希望你能够保佑我完成这一次谈判,我一定恢复吐谷浑国的元气,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报仇雪恨。”

而这个时候李靖的帐中灯火通明。侯君集说:“听说将军今日见了天柱王派来的使者,看来对方是要与我们谈判了。”李靖说:“他们确实派来的使者,我告诉他们先去办先可汗的丧事,谈判的事情后面再说。”侯君集说:“将军,我们不应该接受任何形式的谈判,对于吐谷浑来说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投降。”李靖说:“投降之后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侯君集说:“我觉得应该设立都护府管辖这一片地区以及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子民。”李靖说:“这一片地方距离中原非常的遥远,如果真的要直接管辖这里,朝廷需要为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如今,天下初定,根基不稳,百姓如果被逼迫的太过,隋朝的故事就要重演了。”

侯君集说:“这话不像是你说的,倒像是房先生说的。”李靖说:“不过我觉得你说的对,不管最后是要直接管辖这一片地方还是恢复原来的吐谷浑汗国,先要做一件事情,就是逼迫他们投降。”就在这个时候天柱王的处境似乎变得越来越糟糕,质疑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而慕容顺在这个时候被大家捧了出来,那位长老把慕容家有头有脸的人物聚集到名堂,然后立于高处大声说:“今天请你们来就是为了一件事,要拥立新的可汗,而心可寒的不二人选就是可汗的嫡长子慕容顺。”然后大家把鲜花抛向慕容顺,他就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做坐到可汗的宝座之上。而这一切都是在天柱王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勃然大怒。调集人马要平息这一场混乱,不等他的人马出发,就已经有另外一群人冲入了他的府邸,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子架到了他的脖子之上。

不久之后,他被压到了明堂外面的广场上。举行完仪式,慕容顺在众人的簇拥之下,从里边走了出来。面对着被五花大绑的天柱王,他不由得感慨万千,说:“天柱王,你有没有想过你也有今天?”天柱王冷笑着说:“你们这是疯了吗?面对大唐的压力,我是唯一能够保全吐谷浑的人。而你们竟然把我压到这个地方,我告诉你们,一旦我有个闪失,官军的铁蹄就会把这里踏个粉碎。”那位长老走到他的面前说:“如果不是你不断的向先可寒汗进献谗言,吐谷浑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天柱王说:“我对先可汗说的不但不是谗言,反而都是金玉良言,可涵因为听了这样的话,才让吐谷浑变得越来越强大,之所以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不幸事件,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吐谷浑该有这一劫。”一听这话大家都懵了,虽然想不到人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想出花言巧语来蛊惑大家。

天柱王说:“我自幼学习佛经,深究佛理,我不但知道吐谷浑该有这一劫我还知道,我们很快就能够恢复元气,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铁蹄能够踏破长安城。”长老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他说的话了,走过来不由分说往他的脸上甩了两记耳光,然后恶狠狠的说:“你这个歹毒的奸人,我们无比美好的吐谷浑汗国被你祸害成这个样子,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要装大尾巴狼,告诉你,不管怎么样,今天就是你的末日。”天柱王说:“慕容顺,你不打算救我吗?”慕容顺冷笑着说:“我恨不得将你千刀万剐,你觉得我为什么要救你呢?”天柱王说:“我们现在是相依为命,唇亡齿寒,一旦我遭遇不测,相信用不了多久,你的脑袋也要搬家,你也不想想,这些人是真心拥立你做可汗吗?”

一听这话,那位长老挽起袖子,又往天柱王的脸上甩了两记耳光,愤怒的说:“你给我记住了,如果你再胡说八道,我就让你不得好死。”天柱王说:“你如果能够让我活命,我保证不胡说。”长老说:“其实并不是我一定要杀你,我们也是形势所迫,如果不杀你,唐朝就有理由跟我们一直打到底,到那个时候吐谷浑的社稷一定没有办法保全。只有把你杀了,再把你的脑袋献给李靖,把两国之间的冲突全部推给你,再有新可汗出面跟唐朝谈判,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李靖会动恻隐之心,放弃灭亡吐谷浑的想法。”一听这话,天柱王放声大笑,说:“我一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伟略不在乎牺牲任何人的性命,今天终于轮到我要把自己的命献出去了,如果真的我的一条命能够保住吐谷浑的社稷,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只可惜你们注定不会如愿,唐朝经历了这样一番大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到最后吐谷浑毫发无伤,他们怎么可能心满意足的结束这件事呢?”

长老说:“你说的没错,但我觉得他不光只考虑一时,也要考虑长远。吐谷浑之民大多不服唐朝,如果他们想直接管辖这一片地方,就要付出数倍于管辖其他地方的代价,而这里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官府根本没有办法征收到他们需要的那么多的税赋。由此看来,让我们保有自己的设计是最有利于他们的选择。”天柱王认真的听着,并且想要从中找到漏洞,保住自己的性命,说:“你的想法很好,可如果我们的社稷用这种方式保住了,你们别忘了这个人的身上留着中原人的血,难道你们希望我们的可汗都流着中原人的血吗?”长老说:“他身上流的是隋朝皇室的血,而隋朝与唐朝是什么关系?不言自明了吧!”天柱王冷笑着说:“什么关系?现在还有一位隋朝公主是唐朝皇帝的妃子,而唐朝的开国之主竟然是隋朝亡国之君的表弟,说到底人家是一家人,拥立这个人就是让吐谷浑王室也跟他们变成一家人。”

这个时候慕容顺非常的紧张,长老仰着脖子说:“正如你所说的那样,让天下变成一家,这有什么不好呢?”天柱王说:“你身为王族长老,能说出这种背弃祖宗的话,真可谓是王族之耻。”长老说:“因为你让吐谷浑汗国有可能面临亡国之危机,你还有什么脸面在此大放厥词?”于是喝令左右将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斩首,在临死之际,天柱王拼命的叫喊着。在他的一叠叫喊声当中,他的脑袋滚落到地上。慕容顺心中咯噔一下,长老脸上洋溢着春天般温暖的笑容,走过来说:“可汗,让我们开始与唐朝之间的谈判吧!”慕容顺说:“我们还是应该先体先可汗办丧事,唐朝是非常重孝道的,相信他们不会用这个机会,趁人之危。”

而这个时候李靖也与手底下的人紧急商议,侯君集说:“所以说将军已经答应让他们先去办丧事,我们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做。”李靖说:“我已经安排了,等到他们丧事办完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陷入重围,那个时候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投降。”李大亮说:“有一件事我想你们也已经知道了,王族长老已经拥立慕容顺做了可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逼迫他们投降,这无疑有损慕容顺在吐谷浑汗国的威信。”侯君集说:“如果我们不逼迫他投降,他在吐谷浑的威望很高吗?实际上他在吐谷浑从来就没有什么威望可言,所以说他已经做了可汗,但实际掌权的是王族的长老,只有让吐谷浑彻底亡国,再给慕容顺一个封号,让他管理这一片地方,才可以让那些人知道除了这些王族的长老之外,还有一个在管制着他们的人就是大唐天子。”

听了侯君集的分析,大家都点头称是。李靖说:“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办吧!”果然等丧事办完之后,这些人并没有发现危机解除的迹象,相反更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慕容顺派使者来了之后,李靖自己没有建,而是让侯君集去见,使者说:“我想见李靖将军。”侯君集说:“你先不要着急去见他,我要向你说明一件事情。你们根本没有条件来跟我们谈判,现在你们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投降。给你们一天时间,如果你们没有投降,我们就会动手。到那个时候难免伤及无辜,希望你们不要怪罪。”使者赶紧跑回王城,见慕容顺如此这般一说,这个时候慕容顺非常的紧张,本来指望朝廷能给他几分面子,让他能够坐稳可汗的位置。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长老走过来说:“我们之所以拥立,你就是希望可以保全吐谷浑的江山社稷,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那就请你自尽,我们将要推举新的可汗。”

慕容顺说:“按照辈分,我应该称呼你为伯父,大家都是亲人,何必如此为难彼此呢?如果你有更好的人选,我愿意让出可汗的位置,可如今我们陷入了重围,投降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我死在你的手上,接下来你所面临的就不是投降,而是王城之中的男女老少都要受到牵连。”长老被说服了,于是慕容顺率领着众人在城外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李靖的到来,当李靖的仪仗出现在远处的时候,大家看到刀枪剑戟如同雨一样密集,旌旗招展、号带飘扬。李靖穿着金盔金甲,外面套着一件紫色的战袍,看见慕容顺手里捧着印绶跪在那里,立刻下马把他扶起来,又让手下把印绶接过来,拉着慕容顺的手徒步往里走。这个时候他们看到街道两旁跪迎的百姓。

虽说看不清他们的脸,李靖仍然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戾气。进入可汗的宫殿,李靖以宾客之礼对待这位亡国之君。李靖说:“你本来不是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运。”慕容顺说:“我知道家父做的非常欠妥,但是责任并不属于他一个人,除了有天柱王这样的奸臣在不断的蛊惑,我作为儿子,也没有进行劝谏。”李靖说:“作为儿子,你已经做了你能所做的一切,你是先可汗的孝子。”不久之后,吐谷浑可汗投降的消息传到了长安,魏征说:“报捷的文书还没有到,流言却率先到了长安,我看这件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房乔说:“不管怎么样,我们算是大胜了,不过有件事情还是挺让人伤神的,慕容顺在吐谷浑根本没有根基可言,以他一人之力根本没有办法治理当地,问题是如果不把吐谷浑交给他,我们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选。”魏征说:“吐谷浑还会有变故。”

不久之后报捷的文书也到了,大家先在政事堂进行了一番讨论,然后来到大内,皇上说:“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一场战事总算是有了结局,下一场战事不知道要在何处开始。不过眼下我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已经亡国的吐谷浑该如何处置?”魏征说:“陛下,慕容伏允是十恶不赦之徒,却能够得到其子民的拥戴,可见当地人大多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以劫掠别人作为谋生手段,所以我觉得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把这些人全部送去西方净土,那里有佛陀教导他们。”长孙无忌说:“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的确用这种手段可以让乱臣贼子感到害怕,却不利于大唐的长治久安。当年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会大动干戈,为的就是震慑天下百姓,让他们时刻生活在恐惧当中。秦始皇驾崩之后,有一个人揭竿而起,天下人纷纷响应,最终大秦在一片混乱当中轰然倒塌,让后人为之唏嘘不已。”

魏征说:“胡虏之民怎么可以与华夏百姓相提并论呢?”皇上说:“华夏之人是人,胡人也是人,是人就是爷生父母养,就会有父母之恩,手足之情,这样的人天性向善,只要不抛弃他们,耐心的教导他们,终究有一天他们会变得跟华夏之民一样忠于朝廷。”魏征说:“胡人威胁华夏,从皇帝的时代就开始了,如今数千年已经过去了,胡人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什么改变,陛下自认为比三皇五帝还要强吗?凭什么这些胡人就能够在陛下的教导之下变成终于朝廷的人呢?”长孙无忌说:“从陛下登基到现在,很多前任做不到的事情他都做到了,魏夫子为什么要如此瞧不起皇上呢?”魏征说:“我没有瞧不起任何人,我只是觉得朝廷应该对胡人保持警惕,否则大唐的江山社稷,必定在将来的某一天丧于胡人之手。”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注意到在这几个问题上应该起关键作用的房乔在此时却选择沉默不语。事后魏征把他拉在一边说:“房先生身为首辅,为什么在如此关键的问题上一言不发呢?”房乔说:“你还记得曾经发生这么一件事吗?天下教门很多,皇上把道教列为第一,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就是李唐皇室出自老子门下。”魏征说:“你说这个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房乔说:“可那位比丘认为礼堂皇室出自胡人,应该以胡人所创立的叫门拍在第一。这可是犯忌讳的话,于是那位比丘被打入了大牢。不过那个家伙为了自保,说皇上是观音菩萨转世,于是皇上将他流放到了外地。”话说到这个时候,魏征好想突然有所悟,说:“我好像有点明白过来了,你的意思是其实在内心深处,陛下还是觉得自己是胡人,只不过是碍于现实所需,他不能承认?”

房乔笑而不言,魏征说:“如果是这样的话,皇上说出那番话,我觉得就能理解了。”于是大家达成了一致,朝廷正式颁布诏书,册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并且让他继承他父亲的家业,恢复吐谷浑汗国的社稷,让他兼任可汗。这个时候房乔说:“陛下,慕容顺在吐谷浑根基不稳,一旦我们撤军,他很可能被那些族中的长老所杀,到时候我们就前功尽弃了,为了以防万一,希望朝廷能够保留在当地的部分驻军。”皇上说:“你觉得让谁驻守在那里比较好呢?”房乔说:“李大亮这个人为人端正、老成持重,让他负责这件事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皇上捋着胡须说:“那就这样定了吧!”不久之后,皇上见了皇嗣,在东宫视朝的,这一段时间,皇嗣的表现非常让皇上感到满意,皇上说:“以后正在外出的时候,就让你在京中留守。”说这话的时候,他下意识地瞥了房乔一眼,房乔不经意的冒出一身冷汗。

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第63回突利可汗来朝天子马周上书以利主君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第93回袁天罡晓言人间事苗山风入幕宾王宅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328尉迟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兰跪拜焚香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215宗庙之制三昭三穆据祀武王非业所因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220大勋贵关门做居士浮浪子当街被人殴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为诸子忧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第73回伊苏尼失颉利失蹄京兆风华房杜染疾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201众羌人杀死孔长秀老圣人算计房玄龄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123一时说事书生感伤 孤僧圆寂俗人寻骨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长安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335房玄龄看重李大亮唐尚书夺官封德彝第78回访烟花意外入魔窟舞横刀奉命除奸嗯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01众羌人杀死孔长秀老圣人算计房玄龄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27回中山王承袭嗣君位苗山幽恨做异食狂138贺端阳群臣议礼仪 选歌后山幽成小名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253昔谋主复为左仆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
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第63回突利可汗来朝天子马周上书以利主君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第93回袁天罡晓言人间事苗山风入幕宾王宅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328尉迟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兰跪拜焚香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215宗庙之制三昭三穆据祀武王非业所因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220大勋贵关门做居士浮浪子当街被人殴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为诸子忧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311上天示警旨停东封皇嗣失德宠溺宦官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第73回伊苏尼失颉利失蹄京兆风华房杜染疾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201众羌人杀死孔长秀老圣人算计房玄龄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123一时说事书生感伤 孤僧圆寂俗人寻骨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长安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335房玄龄看重李大亮唐尚书夺官封德彝第78回访烟花意外入魔窟舞横刀奉命除奸嗯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01众羌人杀死孔长秀老圣人算计房玄龄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27回中山王承袭嗣君位苗山幽恨做异食狂138贺端阳群臣议礼仪 选歌后山幽成小名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186传佛法因故减苦役 习道经意外开岔支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253昔谋主复为左仆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