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

李靖说:“陛下,臣因为不在前线,这一路上经历了什么也不得而知,所以臣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一听这话皇上感到非常的沮丧,李靖又说:“不过有人可以回答陛下的问题。”皇上说:“谁能够替朕释疑呢?”李靖说:“江夏王李道宗。”皇上说:“为什么他能够释疑呢?”李靖笑着说:“陛下只管去问,他一定不会失望。”不久之后,江夏王李道宗进宫面胜,皇上说:“我有问题向李卫公请教,他说你知道答案。”李道宗说:“陛下是不是想问我们为什么没有灭掉高句丽?”皇上说:“你说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李道宗说:“陛下可还记得高延寿、惠真帅投降之后曾经献计,眼下高句丽以举国之力防御安市,而他们的都城却非常的空虚……”皇上一听这话叹口气说:“往事匆匆,朕不忍心再去回忆了。”皇上这么说,李道宗也没有办法说下去了。一拱手退了出去,此时阳光斜照在皇帝面前的案几之上,他的心就像是上面的灰尘一样细碎。

不久之后,长孙无忌就得到了消息,说江夏王李道宗进宫面胜提到了没能够较高勾丽的原因,他的心立刻就提到了嗓子眼。如果皇上追究这个责任,长孙无忌就再劫难逃。于是找来褚遂良商议此事,对曰:“对于这件事情,我觉得司徒不必多虑。”长孙无忌说:“为什么?”褚遂良说:“皇上有一把皇嗣拜托给你,与这件事情相比,追究高高丽之战不克而还的责任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长孙无忌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李道宗根本撼动不了我。”一听这话,褚遂良立刻感受到了一股杀气,长孙无忌说:“关于这件事情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褚遂良说:“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觉得李道宗还是留着比较好,以备不时之需。”长孙无忌说:“人才是杀不尽的,当年汉武帝杀了那么多的人,下了罪己诏之后,仍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提起一大群有用之臣。”

褚遂良说:“我还听说一件事,这个问题皇上也曾经问过李靖,结果李靖让皇上去问江夏王。”长孙无忌说:“霍光要掌权就必须除掉桑弘羊和上官桀。”褚遂良说:“房先生和萧特进俱以老迈、不足为虑。李世勣不过是一介武夫,这个李道宗虽说也是一员武将,但他敢于触碰禁忌、无知无畏,将来就要杀他祭旗。”长孙无忌说:“这话听起来非常合我的胃口,希望你能够始终坚持不忘初衷。”李道宗回去之后越想越感到后怕,特别是在之后每一次遇到长孙无忌都能够从他的眼神当中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杀气。如何才能够明哲保身呢?假如他把权利交出去,是不是可以全身而退呢?这一天他来到了弘福寺,见到了玄奘法师。说:“我言语不慎得罪了长孙司徒,我该怎么样才能够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呢?”玄奘法师说:“我西行求法,主要就是为了了解关于《瑜伽师地论》的秘密,你说的这些我在西行的途中没有学到,所以没办法回答你的问题。”

李道宗看了一眼,玄奘法师也觉得自己是在对牛弹琴,于是双手合十说:“我现在就像是放在蒸笼里的馒头,你说我是不是躲不过这一劫了呢?”玄奘法师说:“其实明者保身之术是非常难学的……”李道宗说:“法师难道没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玄奘法师说:“应该发生的,他终究要发生,我如果是你的话,我就放下所有的焦虑,过好剩下的光阴。”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看似驴唇不对马嘴。玄奘法师又像是在很认真的回答对方的问题,可在李道宗听来他的话云山雾罩。回到家里他还是坐立不安,想了一会儿说:“不如这样,我去司徒府向他请罪,不说恳请他饶我一命,只是单纯的向他表达歉意。”

明日晌午一过,李道宗就在长孙无忌的门口等着。开门的人一看赶紧过去说:“这不是江夏王吗?为什么到这里来了?”李道宗拱手说:“我特意来向长孙司徒请罪。”开门的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又看到他的身后有一个人,那个人背后背着一包东西。以为是来送礼的,说:“江夏王还是请回吧!我们阿郎不能见你,也不能收你的礼物。”李道宗说:“我不是来送礼的,我是来请罪的。”说着就把盖在上面的一块布拉开了,原来那个人背后背的是一捆荆条。开门的人冷笑着说:“江夏王就是这么请罪吗?”李道宗说:“我是诚心诚意来请罪的,只是在门口人来人往,要是被人看见在被皇上知道追问原因,我要怎么说呢?”开门的人就是不愿意通报,李道宗就在那里等着,跟那些人软磨硬泡不愿意离开。忽然看见长孙无忌出来了,李道宗立刻迎了上去,拱手说:“司徒先去忙,小王在这里等候,司徒回来。”

长孙无忌被吓了一跳,说:“江夏王乃是大唐宗室,在我一个外戚面前,不必如此多礼吧!”李道宗说:“在别人面前,小王还敢以宗王的身份自居,在司徒的面前小王怎么敢多嘴呢?”长孙无忌说:“你还是先回去吧!堂堂的宗王就这么在我家门口等着,会让不明所以的人觉得我在欺负你。”李道宗索性跪在地上,那个人立刻把荆条。放到了李道宗高高举起的手臂之上,李道宗说:“长孙司徒,我自知犯下不可饶恕之罪,我不是来请求司徒不再追究我的罪恶,我只是希望自己当面向你表示歉意。”一看李道宗这个样子,长孙无忌心里不禁觉得好笑,你以为你这样我就能放过你吗?我若是如此的心慈手软,又怎么可能有今日的地位呢?虽然李道宗不敢直面长孙无忌的目光,却能够感受到从他的眼睛里射出的寒气。他感到后背上一阵阵发凉,回到家中越想越觉得害怕。

这一日,长孙无忌又在御前。皇上说:“最近江夏王看上去有些反常,总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长孙无忌说:“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大概是因为做了什么让他没办法让自己安心的事吧!”一听这话皇上感到非常的疑惑,说:“他能做什么没办法让自己安心的事呢?”长孙无忌赶紧说:“臣不揣冒昧,胡言乱语还要陛下不要计较。”话说孙伏伽奉旨出京,在地方上考核官员,每次考核都详细记录。之后把这些记录带回长安,由皇帝亲自决定要怎么处置。皇帝御览之后,七个人被处以死刑,十个人获得升迁,其他百余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皇上说:“孙伏伽差事办的不错。”然后从皇帝那里得到了很多封赏。

回到长安之后,因为各种条件更加优渥,皇上的病情迅速好转。王御医说:“陛下大病初愈,不宜过度操劳,臣恳请陛下静养一段时间。”张御医也说:“陛下的龙体虽然已经康复,但仍旧非常的虚弱,不足以承担繁重的公务,如果陛下能够静养一段时间,这将是天下人都希望看到的。”皇帝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朕记下了,朕会跟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不久之后,长孙无忌、房乔、高士廉、萧瑀来到御前,皇上说:“御医说了,朕虽然大病初愈,仍旧非常的虚弱,不适宜承担繁重的公路。皇嗣年纪一点点大了,公务暂时交给皇嗣处置,以后你们不必来到御前答对,有事情去东宫跟皇嗣商议就行了。”众人拱手说:“臣等谨遵圣命。”这个时候,长孙无忌不知不觉腰板挺得更直了,他知道贞观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以后的世事将由他来主宰了。对于这一点,房乔、萧瑀心知肚明。高士廉则表现出一种愚不可及的样子,似乎并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皇嗣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东宫的主人,完全仰仗自己的舅舅。于是他就像侍奉自己的老子一样侍奉舅舅,在舅舅的面前永远表现出一种乖巧听话的样子。长孙无忌非常的得意,觉得自己实在没有看错人。皇嗣亲手把一盏茶放在长孙无忌的面前,说:“舅舅,陛下让我听政,看样子我是要执掌大权了,实际上这个时候我的处境非常的危险,事情做的多了,皇上就觉得我要取代他了。事情要是做的少了,皇上就觉得自己所托非人。”长孙无忌说:“殿下,在这种时候殿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孝,至于那些公务,房先生深通此道,他会把每件事都料理的极为妥当,殿下根本无需担心。”皇嗣说:“听舅舅这么一说,我顿时就感觉豁然开朗,有舅舅这样的主心骨在,我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长孙无忌露出得意的笑容,皇嗣说:“舅舅这茶要是再放下去可就冷了。”

长孙无忌端起茶盏分三口把茶喝完,皇嗣说:“舅舅觉得这茶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长孙无忌说:“就是觉得格外的香。”皇嗣说:“这可是上好的茶,水也不同,去年一场大雪,我派小太监从梅花的花瓣上把雪扫下来,装进陶罐,埋到地底下,今天特意取来一款待舅舅。”长孙无忌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皇嗣说:“的确如舅舅所言,我的确有事要请教,刚才舅舅已经说了。”长孙无忌这才把心放下来,板着脸说:“你要成为一代明君,就不能执着此道,而应该专注于治国修身。”皇嗣说:“对于舅舅的教诲,我不敢忘,之所以准备这样的水和茶,只是为了向舅舅表达敬意,平时这样的茶汤我是不喝的。”长孙无忌说:“古往今来的皇帝能做到,你阿爷这个份上的人并不多,你每天与他朝夕相处,只要你留神就能够从他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皇嗣说:“舅舅说的是,不过我还是感到非常的担心。”长孙无忌说:“殿下担心什么呢?”皇嗣说:“陛下英武,而我从小长在后宫,百姓如何谋生,将士如何在战场上博生死?我一窍不通。”长孙无忌说:“治军有将,治民有官,殿下只要多多学习圣人之道,就能够把陛下留给殿下基业发扬光大。”而这个时候房乔正在尚书省忙碌,高士廉回到家中闭门不出,萧瑀把手底下的人盯着房乔,只要发现有什么异常的地方,马上报告给他。这一天萧瑀来到东宫,说:“殿下觉得房先生这个人怎么样?”皇嗣说:“房先生乃是栋梁之臣。”萧瑀摇摇头说:“殿下觉得作为天子第一要务是什么?”皇嗣说:“我还不是天子,所以并不知道天子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萧瑀说:“你是储君是未来的天子,大唐的江山社稷,将来要拜托给你,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你不能不知道。陛下文治武功的确令人钦佩,但他也有不足之处。”皇嗣说:“太保觉得陛下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呢?”萧瑀说:“李靖纵容手下触犯军纪,依律当斩。以下不但没有处罚他,还让他做了尚书右仆射,可见陛下并不重视修德。房乔策划玄武门之役,坐视骨肉相残,可谓大德有亏,这样的人陛下让他出谋划策是可以的,却让他做了百官之官,到现在快十九年了。”皇嗣说:“房先生兼有子房萧何之才,许多人都说她是良相,陛下重用他,说明陛下知人善任,为什么在你的眼中他是如此的不堪呢?”萧瑀说:“殿下,房乔虽然有才,可是心术不正,重用这样的人,天下能长治久安吗?”皇嗣说:“在太保的眼中,谁才是德才兼备之人呢?”萧瑀沉默不语,皇嗣说:“还请太保赐教。”

萧瑀顾左右而言他,离开之后皇嗣说:“他为什么不愿意回答呢?”一位内官凑过来说:“那是因为在他的眼里,只有他自己才是德才兼备之人。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使用它的长处,不能指望一个人具备所有的优点。”皇嗣说:“明日谁来东宫侍讲?”内官说:“巧了,就是房先生。”明日一早房乔就来到了东宫,见礼之后入座,皇嗣说:“在房先生的眼中萧太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房乔说:“隋炀帝被围困雁门的时候,是他出谋划策,帮助隋炀帝解围。太武皇帝登基之后,每次议论大事,萧瑀都要立于御座之侧。陛下与建成争天下的时候,他曾经为陛下仗义执言。陛下得了天下之后,他想陛下显示了自己忠心。”皇嗣说:“所以房先生要怎么评价他呢?”房乔说:“萧太保为人刚正,殿下能够得到他的辅佐,是非常好的。”

皇嗣说:“你想知道他是怎么评价你的吗?”房乔赶紧说:“殿下应该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皇嗣点点头说:“那好,我有一个问题向你请教,当初你策划玄武门之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会让骨肉相残……”不等皇嗣把话说完,房乔立刻跪倒说:“殿下,臣有罪。”然后就从袖子里取出一道奏表,说:“臣腆居相位数十年之久,现在想起来着实感到惭愧,希望殿下能够把臣的这一道奏表转交给陛下,准许臣回家养老。所有的爵位、俸禄臣都不要了,只求准许臣一家老小回到故乡以耕田为生。”房乔的反应大大出乎皇嗣的预料,赶紧把房乔扶起来说:“母亲在临终前曾经叮嘱陛下,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抛弃房先生,这话陛下不会忘记,我也不会忘记。”一听这话房乔眼泪夺眶而出。

回到家里,房乔仍旧感到坠坠不安。皇嗣把内官叫过来说:“你觉得房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内官说:“殿下,如果不是房先生的经营谋划,陛下就不会拥有天下,如果说因为使用过一点手段,就不顾他立下的大功,小的以为这是不义之举。”皇嗣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话吗?江山逆取而顺守之,夺取天下的时候要使用谋臣,守天下的时候自然要使用德才兼备的贤臣。”内官说:“这么说皇后错了?”皇嗣的说:“为什么你们觉得母亲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呢?”内官说:“正如殿下所言,皇后说的话未必都是对的,但皇后贤名在外,殿下觉得如此贤明的皇后会在临终之际如此卖力的要保全一个小人吗?”皇嗣说:“为什么连你也要如此为他说话呢?难道说贞观朝的成功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内官不慌不忙的说:“的确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没有他就没有贞观朝。”

听说萧瑀正在想办法对付房乔,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非常的高兴,如果房乔不是倒在长孙无忌的脚下,而是被萧瑀给害了,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而萧瑀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想着联合长孙无忌一起做掉房乔。就在这个时候另外发生了一件事,打断了他们的谋划,有一个叫常德玄的人向有司告发。刑部尚书张亮谋反,有丝不敢怠慢,马上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皇帝。皇上说:“这个常德玄拿出什么依据了吗?”对方说:“没有具体的实证,只是听他说了两段话。”皇上说:“是张亮亲口对他说的,还是对别人说的?”对方说:“是两个竖式,一个叫公孙常,一个叫程公颍。”皇上说:“都说了些什么你知道吗?”对方说:“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他是手臂上有龙鳞,然后问如果起事会如何?”

皇上陷入了沉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让马周去主审此案。于是马周来见已经被下了大狱的张亮,张亮说:“这些说法根本就是捕风捉影,他们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我说过这些话?”马周说:“如果你真的说过,你也不会承认。”张亮说:“公孙常和程公颍的确与我有来往,但那些话我从来没有对他们说过,我问到的不过是自己的前程富贵……”马周说:“你是武将,手握重兵,应该谨言慎行,可你私底下居然与术士来往,这些人会什么?占卜、夜观星象?你说自己没有谋反,谁能相信你呢?”张亮跪在地上说:“素闻马公聪明睿智,希望你能够替我申冤。”马周说:“你高过我了,我没这个本事,现在就看皇上怎么决断。”马周拿着口供去见皇帝,皇帝说:“张亮养了五百个假子,如果不是要谋反又是为了什么呢?”此言一出,等于为案子定了调,不久之后,皇帝特意让长孙无忌和房乔到监狱与之告别。

见面之后自然是感慨万千,房乔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张亮说:“房先生,你一定要为我仗义执言,我没有谋反。”房乔低下头说:“仗义执言,非我所长。”张亮又开始长孙无忌,对方说:“身为武将你应该知道与术士交往是非常危险的,可你不但与他们交往,还私自收养了五百个义子,你这是自取灭亡,上路吧!我们就此别过。”两个人走出监狱,长孙无忌意气风发,而房乔搭了着脑袋一脸愁容,不久之后就有人把两个人的表现告诉了皇帝,皇帝说:“长孙无忌忠心侍主,所以内心坦荡,房乔工于谋略,又执掌机要多年,是时候该敲打敲打他了。”不久之后,张亮被拉到西市行刑。整个案子在审理期间,只有一个人不能接受皇帝的审判结果,这个人就是李道裕,张亮被杀之后,他特意来到大内。皇上阴沉着脸说:“你还是要替张亮说情吗?”

211李大亮扬威蜀浑山侯君集挥师取柏海253昔谋主复为左仆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32魏夫子依礼规天子 温令公举酒解君忧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62苗山幽拜访袁天罡陆一蝉难弃房遗爱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97初冬时节温酒赏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66奉祀上天以光圣道 不昧因果放弃执着138贺端阳群臣议礼仪 选歌后山幽成小名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第78回访烟花意外入魔窟舞横刀奉命除奸嗯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269苗山幽远走西南国白毛怪着力害苍生251皇嗣尽孝言请僧道皇后病重气疾难医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第四回新婚夫妇琴瑟和鸣 天命所致潜龙出水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礼文武兼用力兴大唐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长安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160福报护佑上师脱险 圣德日隆不纳奸财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第38回裴特进晋升裴司空苗沙弥变成苗居士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25慕容纯奉献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难言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167未商量迎娶张寡妇 有逆缘请教李摩诃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
211李大亮扬威蜀浑山侯君集挥师取柏海253昔谋主复为左仆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32魏夫子依礼规天子 温令公举酒解君忧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62苗山幽拜访袁天罡陆一蝉难弃房遗爱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97初冬时节温酒赏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289九成宫结社谋事变立政殿皇上竖屏风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66奉祀上天以光圣道 不昧因果放弃执着138贺端阳群臣议礼仪 选歌后山幽成小名290侯弘仁锐意开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第78回访烟花意外入魔窟舞横刀奉命除奸嗯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269苗山幽远走西南国白毛怪着力害苍生251皇嗣尽孝言请僧道皇后病重气疾难医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第四回新婚夫妇琴瑟和鸣 天命所致潜龙出水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第58回大漠乌云诡谲多变可汗失意祈祷上苍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礼文武兼用力兴大唐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长安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160福报护佑上师脱险 圣德日隆不纳奸财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第38回裴特进晋升裴司空苗沙弥变成苗居士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25慕容纯奉献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难言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167未商量迎娶张寡妇 有逆缘请教李摩诃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第53回南山寺驱逐苗山幽太上皇梦游两仪殿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十七回魏夫子献计宜秋宫观音婢生子承乾殿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