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

上回书说到新罗王的弟弟金春秋带着儿子来见皇帝,因为皇帝正在养病,皇嗣在东宫接见了他们。他们来到东宫银安殿,以宾客之礼见之。入座之后,金春秋说:“高勾丽、百济发难,大唐出手相助,我们心怀感激,此番来到长安,就是希望大唐能够准许我们采用与大堂一样的服章制度。”皇嗣说:“你们的心愿我一定会转告陛下,我想他一定会认真考虑。”这个时候大家注意到金春秋几次欲言又止,皇嗣也心里纳闷,此番出使为什么要带着儿子呢?于是说:“贵使为什么要带着儿子一起来呢?”金春秋说:“我们之所以这样,是希望能够留在大唐为大唐效力。”皇嗣一下子愣住了,内官在旁边提醒他才说:“好吧!你的请求我一定会如实奏报,陛下,他一定会尽快给你答复。”当天皇嗣就来到御前把这件事情向皇帝奏明,皇帝说:“准许他们采用跟我们一样的服章制度,他们想要为大唐效力也可以准,封金春秋为特进,封他的儿子金文王为左侯卫大将军。”

不久之后内官带着皇帝的敕书来见这一对父子,接旨之后,金春秋说:“想不到陛下如此厚待我们。”金文王说:“我一定肝脑涂地,报答陛下的恩德。”内官说:“陛下并不希望看到你们肝脑涂地,他希望你们生龙活虎,把你们平时学到的东西用在办差之中。”不知不觉已经是贞观二十三年了,这一年一开春,各地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征兆。一时间流言四起,皇上也非常的紧张。长孙无忌说:“陛下无需担心,我可以令人把那些传播留言的人全部抓起来绳之以法。”皇上说:“算了,如果流言应验了,那说明人家说的没错,如果流言没有应验,那就会不攻自破。”长孙无忌说:“可他们这么说完全是不懂得避讳,实在是罪该万死。”皇上说:“一般来说,皇帝体弱都会大赦天下,有这种办法积攒阴德,从而给自己增加阳寿。朕不但不大赦天下,还要大开杀戒,这是不行的。”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说:“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大赦天下吧!”一听这话皇上瞬间感觉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说:“朕记得当年承乾希望大赦天下为皇后祈福!结果被皇后坚定的拒绝了,朕愿意能够效法她。”长孙无忌说:“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个时候皇后虽然病重,却并不影响天下大局,对于大唐来说,陛下就像是泰山一样,一旦泰山崩,天下必将震动。”皇上说:“像朕这样的泰山,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而泰山也不知道崩过有多少次,完全不必为此而感到恐慌。”按道理来说,皇帝离开人世,对长孙无忌最有力。可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却表现的比任何人都希望皇帝能够熬过这一关,虽然他知道皇帝已经不可能熬过去了。看着皇帝憔悴又疲惫的脸,看着他暗淡的眼神。长孙无忌突然感觉自己肩上担子重了很多,这种感觉让他窒息。

这个时候孙思邈来到御前,诊完了脉,皇帝说:“孙师父,朕感觉自己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是不是真的熬不过这一关了?”孙思邈说:“实不相瞒,陛下的确病的很重,但只要陛下能够暂时不把天下事揣在心里,能够安心静养,所以说没有十成的把握,两三成还是有的。”皇上说:“才两三成,朕岂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孙思邈说:“陛下,当你还只是唐国公的二公子时,你做皇帝的时机会有几成呢?机会总是一点点争取来的,就算只有两三成也是值得搏一把的。”一听这话皇上顿时来的精神说:“这话说的没错,那位天竺来的神人还在炼制丹药,朕希望能够在朕病死之前看到这个丹药,一旦服用,朕就有五成的是机会长生不死。”一听这话孙思邈一下子站了起来,但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这个举动触犯了公众禁忌,立刻跪下。

皇帝都没有在意说:“你是修道之人,为什么反而对不死仙术不感兴趣呢?”孙思邈说:“我修道多年,常年居住在终南山里,对于那些长生不死之人,我只是听说过却从来没有见过。再说了,要是历代的那些贤王都还活着,大唐又怎么会有机会呢?”一听这话皇帝感到很不是滋味,说:“你这是盼着朕早死了吗?”孙思邈说:“我若是真的有这样的想法,我又在这里忙活什么呢?陛下,长生不死从来都只是一个传闻,而且永远只是一个传闻。愿意相信它的人,会赔上越来越高昂的代价。对它保持怀疑的人,就可以活得更加坦然。”皇上说:“前些日子朕一直在想,许多事还没有做完,可这样又仔细的想了,真的有那么多的是非朕去做不可吗?说到底朕就是不想死,朕的这番话一定会让你瞧不起吧!”

说着眼泪夺眶而出,孙思邈说:“陛下,作为一个皇帝,能到你这份上着实不易……”皇帝说:“之前朕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皇帝,即便是站在三皇五帝面前,都不觉得逊色。可是这些日子朕仔细的反省了几年来自己的作为,真喜欢修建亭台楼阁、离宫别馆,喜欢打猎,喜欢到处巡游,喜欢豢养猛珍奇野兽,特别是对老鹰欢喜的不得了。要是没有定鼎天下的功劳,没有不断削减赋税的仁慈,朕与隋炀帝与桀纣没有什么两样。”孙思邈说:“陛下,秦始皇在晚年的时候喜欢巡游,喜欢炫耀自己的功德,与此同时也不断的加重百姓的负担。以至于匹夫作乱,就可以让秦朝的社稷崩塌。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非常的昏聩,以至于皇嗣自尽,为皇后也悬于梁上。隋文帝到了晚年,废掉了杨勇,改立杨广,其实最大的问题倒不是废立,而是废立的理由不充分。杨勇这个人与独孤皇后物色给他的妻子关系不睦,生活也显得稍微奢侈一点,但这些只是小结。比起隋炀帝一味迎合、假装节俭,杨勇是更好的选择。结果皇后与权臣合谋,断送了杨勇的生路,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叹息呢?”

皇帝说:“你说这些想说明什么呢?”孙思邈说:“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这些可都是一代英主,却都不能够做到善始善终。就连陛下也没有例外,但是相比于他们陛下所犯的过失就没有他们那么大了。”皇帝皱着眉头说:“贞观朝的治世不是这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那么多贤臣的辅佐,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孙思邈又准备要说话,皇上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眼前的这个人只不过是一个郎中,为什么他偏偏喜欢跟皇帝聊这个呢?于是直截了当的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了。

孙思邈不慌不忙的说:“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华佗跟曹孟德之间的故事吗?曹孟德只是把华佗当做郎中用,却并没有把他当做可以帮助他平天下的谋士,可见华佗感觉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她差距太大。”皇上说:“其实做一名郎中并没有什么不好,悬壶济世,其中有无尽的功德。”孙思邈说:“功德是积攒下不少,可我永远过着这种悠悠碌碌的生活。”皇上笑着说:“天下太平不是一件坏事,无为之世,才是真的令人羡慕的。”孙思邈说:“我记得陛下曾经说过,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如果是无为之世,是不是意味着大家什么都不做?”

皇上说:“所谓无为就是一切顺其自然,孙师父已经一把年纪,如果真的在治国或者用兵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孙师父经历了那么多的乱世,这种东西又如何能隐藏得住呢?”孙思邈说:“陛下如此瞧不起我。”皇上说:“孙师父,正所谓人命关天,所以朕恳请你在治病救人方面继续钻研,这样一来,天下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被解除病痛,他们的家人会感到肩上的负担骤然减轻……”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来到了东宫,说:“现在陛下的处境非常微妙,整个大唐风雨飘摇。”皇嗣说:“舅舅这话严重了,陛下绝对不会让百姓置于险境。”长孙无忌心中咯噔一下子,因为之前在他的印象当中,皇嗣始终都是非常听话的,于是那样的话从他的嘴里出来就像是鹦鹉学舌,必定有坏人在那里挑唆,皇嗣说:“可能全天下的人都以为这个时候,我就等着陛下离开人世了,可我的心里真的不是这样想的。”长孙无忌说:“长期何时我以为大位一定是李承乾的了,可谁也想不到后面会发生那么多的事,你什么都不争,到最后皇位要落在你的头上,看来老子说的不错,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皇嗣说:“我一直觉得在这世上又比皇位更珍贵的东西,比如亲情。”

长孙无忌理解不了他的话,皇嗣说:“你能说出这样的话,你的阿爷听了一定会高兴的,但以后做皇帝千万不能有这样的想法。”随着天气一点点暖起来了,皇上逐渐感到胸闷难受。于是决定去终南山翠微宫养病,因为皇帝病的很重,长孙无忌皇嗣都跟着,中书令褚遂良在长安留守。如果是以往来到翠微宫,皇上瞬间就会有神清气爽之感。可这个时候皇帝却感觉湿气浸入了他的肌肤,看见皇帝脸色有点不太好,孙思邈说:“陛下,这里湿气太重。”皇帝说:“朕非常的虚弱,没办法再挪动了。”在星光之下,屋子里皇帝已经睡着了,皇嗣与武才人来到窗前,皇嗣说:“我要是做了皇帝,一定娶你为妻。”

武才人知道这话的分量,说:“殿下千万不要这么说话,正所谓轻诺必寡信,若是这样的话经常说,殿下要怎么立足呢?”皇嗣一下子知道自己失言了,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武才人抓住皇嗣的手说说:“陛下病重,万一天上的星星坠落,我立刻就要面临着天塌地陷的困境。”皇嗣说:“陛下这个人大度而且仁慈,我已经想好了给陛下上奏时的说词,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你可以逃过这一劫。”皇嗣急切的等着武才人的反应,没想到对方好像完全没有这么一回事。在接下来的几天,她一直把皇嗣当做是空气。终于在一天夜里皇嗣再也没办法忍耐了,偏巧那个时候武才人出来活动,皇嗣立刻迎了上去。只见这个时候的皇嗣,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武才人说:“你是这个时候你也应该显得稳重一些,若是显得特别毛躁,皇上可能就没办法放心的把江山社稷交给你了,难道你真的希望在自己的身后站着一个霍光吗?”皇嗣说:“你不要这样说,舅舅可是忠臣。”

没想到武才人一听这话竟然笑出声来,说:“你舅舅是真官朝的忠臣却不一定是你的忠臣,想想看你对他有什么恩德,他的一切都是皇上给他的。他是因为终为皇帝,才为你办事,你应该设法物色自己可以使用的人才。”话虽然不多,可说到了关键的地方,这个时候的。武才人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说:“在御前你应该稍微的点一下,让陛下知道你对长孙无忌的忧虑。”皇嗣摇摇头说:“亏得你还在寝宫侍奉这么多年,怎么会忘记他与阿爷之间的交情呢?”武才人还要继续说皇嗣早已经听不进去了。之后又找人传话给武才人,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以妩媚著称,怎么能一张嘴说的都是这种事呢?”武才人假装生气的说:“我以为会有一个知己能够欣赏我的全部,没想到我到底还是错付了。”话到这里语带哽咽,眼睛里闪着泪花。一看武才人这个样子,皇嗣心都碎了,于是好生抚慰一番。

在寒气还没有退尽的情况下,皇上就来到了终南山。在湿气与寒气夹攻之下,皇上染上了痢疾,这个时候皇上体内的元气本来就已经被消耗的非常厉害了,被痢疾这么一闹,他就一下子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面对这样的情况,孙思邈说:“陛下的情况非常的危急,希望大家做好万一的打算。”话音未落,一位武将上来抬手就给了他一拳。幸亏孙思邈身手敏捷,躲了过去,那位武将被拦住了,孙思邈说:“如果杀了我就能够让皇上康复,那就把我的命拿去好了,这些日子如果不是我想尽办法延缓病情恶化,陛下就挺不到今天了。”长孙无忌说:“假如现在治愈的机会只有一成,你有什么办法把这种机会拉大到两成呢?”孙思邈说:“平心而论,痊愈的机会不到一成了。”

长孙无忌来到御前,皇上说:“连孙师父都无计可施,看来只有指望那位天竺的神人了。”皇嗣找到孙思邈,说:“这样吧!我给你一道密令,你去了解一下那位天竺神人做炼制的不死仙药大概是什么成分?它们合在一起药效会是什么样?”孙思邈没有多想就去了,又到了傍晚时分,皇上对身边的内官说:“孙师父去了哪里?”内官说:“皇嗣殿下派他去了解天竺神人炼制的不死仙药去了,要搞清楚这不是仙药到底是什么成分,药效几何?”皇上说:“胡闹,既然是神药,那怎么能让他调查清楚呢?”内官说:“它也是担心药物有问题,毕竟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一种不死仙药被认定是有效的。”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非常的紧张,褚遂良每天都从长安发出消息给他。长孙无忌对幕僚说:“千万不要出什么事。”幕僚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而且在这满朝文武当中,还有谁能够与司徒抗衡呢?”

长孙无忌说:“话虽这么说,可还是要加倍小心,当年霍家也没有人能抗衡,可到最后怎么样了呢?”原来以为孙思邈了解这不死仙药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很短的时间,他就弄明白了。他说:“原来这个天竺神人炼制不死仙药的方法,完全遵循了之前我们道家的办法,既然我们道家没有成功过,相信这一款药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药效。”皇嗣说:“那么这一款药服用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孙思邈说:“一开始是体内发热,人会狂躁不安,不出三天就会七窍流血而死。”皇嗣你听这话心也毛了,说:“这事情关系到很多人的性命,你的这种说法靠得住吗?”孙思邈说:“陛下不是要找人试药吗?我们等着看药效就行了。”皇嗣说:“万一有什么意外可怎么办呢?”孙思邈说:“要真有这样的万一,那就没办法了。”

这个时候皇上一个人躺在翠微宫的含风殿,他真的能够听到徐徐风声,从这风声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皇后是她的知己,可她已经死了。房乔与杜如晦我知道皇上的志向,并且耗尽心血帮助他,他们也都已经死了。魏征穷尽后半生,为的是帮助他成为一代圣君,魏征也不在人世了。长孙无忌虽然是贞观元勋第一,可他并不能够取代其他人,每次想起皇后劝他不要杀魏征,皇后在临死之际力保房乔。这个时候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忽然,有一个人急匆匆的赶到了。来到御前匍匐在地,说:“陛下,李卫公病逝了。”一听这话皇上脑子里嗡的一声就没有了知觉,等到再次醒来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像是泡在水里,听不清眼前的人到底在说什么。有心大声说话,可他的嘴里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过了一会儿孙思邈到了,他拿出了银针,找到对应的穴位扎了下去,没过多一会儿皇上就能够说话了。这个时候的皇帝心情是复杂的,他无数次想到李卫公的死,每一次都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到了这个时候,李卫公的死讯却意外的给了他打击,原来他会为这个人的死感到心痛。就像当初杜如晦病死的时候,他想的是房杜折掉一半,两个人就没有办法把持朝政了。可杜如晦真的死后,皇上还是跟着感到难过了。在那种氛围之下,谁都知道杜如晦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到了最后关头,他还想着如何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有机会休养生息。李卫公在临死之际,留下了一部著作。他生平所学全部记录在内,当这部书被送到皇帝手里,皇帝的第一反应是立刻询问还有谁看到过这部书?甚至想把接触过这部书的人全部灭口。皇嗣说:“陛下,在隋朝的时候,李靖千方百计的保隋朝,后来他又千方百计的保大唐,可见兵法并不是真正危害社稷的东西,毛病永远在自己身上。”

皇上说:“朕可是为你着想。”皇嗣说:“这部书是李卫公在临终之际拿出来的,并且派人火速送到终南山翠微宫,这种树一般人根本看不明白,如果有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书中的道理悟透了,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了不起的天才。”皇上说:“听你这口气还想重用这个人?”皇嗣说:“陛下应该能想得到,能够接触到这部书的人不是信使就是太监,而且李卫公拿出来的时候,这部书是经过密封的,到现在没有发现有被开启过的痕迹,人命关天,不能妄杀。”这个时候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皇上对皇嗣在这件事情的上的表现是感到满意的,点点头说:“你比朕仁厚,这很好,但是作为天子,没有霹雳雷霆一般的杀伐决断,怎么能够震得住这些虎狼之臣呢?”皇嗣说:“只要我严于律己,竭诚对待自己的臣民,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更何况身边还有舅舅。”

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第二十回银安殿众人逼秦王玄武门一役定社稷第52回天子修身垂范天下全民皆兵以护苍生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211李大亮扬威蜀浑山侯君集挥师取柏海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189段志玄领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计袭凉州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138贺端阳群臣议礼仪 选歌后山幽成小名252长孙后死荐房玄龄李承乾设计魏王泰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158开宗派终是一场空 结因缘祸福由天算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330罗石头直言谏李佑杜行敏阴谋执齐王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281山獠反叛残杀刺史官军出动击破贼军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131姚思廉请止新出行 苗山幽误入拜女教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第27回中山王承袭嗣君位苗山幽恨做异食狂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173困鸣沙断炊连三日 问解脱多数迷一生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
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第二十回银安殿众人逼秦王玄武门一役定社稷第52回天子修身垂范天下全民皆兵以护苍生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287尉迟恭不忍弃鄙妻于志宁上疏斥分封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297国子监名儒行讲论华清池上谕访大德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211李大亮扬威蜀浑山侯君集挥师取柏海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189段志玄领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计袭凉州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144集仙殿赐宴众进士 地下室俯首见主人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138贺端阳群臣议礼仪 选歌后山幽成小名252长孙后死荐房玄龄李承乾设计魏王泰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158开宗派终是一场空 结因缘祸福由天算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330罗石头直言谏李佑杜行敏阴谋执齐王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281山獠反叛残杀刺史官军出动击破贼军122苗山幽深山开学馆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131姚思廉请止新出行 苗山幽误入拜女教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第32回阅野闻江湖是非起遣宫女去阴以调阳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第27回中山王承袭嗣君位苗山幽恨做异食狂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惭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173困鸣沙断炊连三日 问解脱多数迷一生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