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山獠反叛残杀刺史官军出动击破贼军

上回书说到,大唐正在为即将有可能与吐蕃之间发生战事而做准备。一天清晨下着雨,房乔与廷臣在政事堂议事,事情谈妥了,也都形成了文件。短时间内大家无事可做,房乔让人打开窗户,望着外面的雨,说:“秋雨连绵,希望不要影响了百姓收割秋粮。”魏征说:“看着这秋雨,我总觉得要出事。”戴胄说:“魏夫子是怎么能从这秋雨当中看出来要出事呢?”魏征说:“云彩截的非常厚,压的非常低,余下的也非常急。”戴胄说:“疾风骤雨,咱们也见过不少,未见得就是一种不祥的征兆。”魏征说:“我只是隐隐的有一种感觉,至于这种感觉是不是准确,那就慢慢去验证吧!”话音未落,一个士兵淋了一身的雨,突然闯了进来,政事堂可不是随便让人进出的地方,大家都被吓了一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士兵把气喘匀了从怀中掏出来一封信,信上还沾着一根鸡毛,说:“列位相公,土波兵打到了弘州。”

众人看着房乔,他说:“立刻让人把这封信拿给陛下看。”咱们收拾一下,马上去见陛下。星蚀出去之后没过多一会儿就有人来宣他们觐见。一行人来到御前发现长尊无忌已经坐在那里。皇上说:“吐蕃兵这一次来势汹汹,我们应该如何迎敌呢?”侯君集说:“臣以为救弘州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等我们大军赶到之后,弘州肯定已经失守,我敢肯定他们拿下红中之后一定会去打松州,我们的大军要及时赶在松州与他们决战,要是打胜的话,弘州也可以收复。”皇上点点头说:“听起来很不错,你们以为如何?”这个时候皇上的目光落在李靖身上,李靖说:“把松州作为战场,臣以为没有问题,但是兵贵神速,我们必须马上出兵,务必要赶在吐蕃兵到达之前抵达松州。这样才可以以逸待劳与之决战,只要事先准备充足,即使不能全歼他们也足以给他们重创。”皇上点点头说:“那就这样定了,侯君集,这一次就由你来领兵,务必在土波兵抵达松州之前到达苏松州。”

就在这个时候戴胄说:“吐蕃为什么会突然向大唐发难呢?”房乔说:“根据吐蕃方面的说法,当初陛下派冯德遐出使吐蕃,之后吐蕃也派使者来到长安,并且向皇上提出要迎娶大唐公主。当时的情形是这样,吐谷浑、草原十八部的首领都已经迎娶了大唐的公主。吐蕃的愿望没有达成,使者回去之后做了这样一番描述,到了长安之后,起初皇上对待使者礼遇深厚,后来吐谷浑的使者也来了,吐蕃使者受到的礼遇就降低了很多,最终皇上没有答应和亲的请求。弃宗弄赞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勃然大怒,于是发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无力抵挡,逃到了青海以北。”这个时候侯君集说:“如果猜的没有错的话,他们下一步就要进攻松州,而且是在西部进入,在苏州的西面有两个羌人控制的州,即别丛卧施担任刺史的阎州和把利布利担任刺史的诺州。”

李靖说:“羌人本来对大唐,就怀有二心,只要吐蕃兵到了,只要他们感觉大唐守不住松州,或者即使守住松州,也没有办法再控制阎州和诺州,他们就一定会背叛大唐,投入吐蕃的怀抱。”房乔点点头说:“臣也是这么想的。”皇上有些不以为然,说:“虽然这是由羌人控制的两个州,可朕从来没有亏待过这两个州的羌人,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他们不至于背叛大唐。”李靖说:“他们之所以愿意归属于大唐,不是因为他喜欢大唐,而是实在没有办法才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他们还有机会投奔吐蕃,他们是非常愿意那么做的,因为他们与其他蛮夷戎狄之间的隔阂,远不如与大唐之间的隔阂那么大。这些羌人屈从于大唐的威风,不得不依附大唐,这就意味着他们绝对不可能为了大唐去跟吐蕃血战。”

皇上说:“你们觉得松州都督韩威到底能不能挡住吐蕃大军的进攻?”李靖直接了当的说:“韩威的大军想要防守或许可以支撑一段时间,想要主动出击就不会成功。但我觉得韩微这个人不喜欢坐困愁城,他一定会主动迎敌,也可以肯定他一定要打败仗。”皇上说:“侯君集。如果明天就出发,有什么问题吗?”侯君集说:“明天出发是办不到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过我们已经开足马力去准备了,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松州。”散了之后,长孙无忌留在了大内,皇上说:“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长孙无忌捋着胡须说:“李靖与侯君集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他们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那还需要一点耐心,不如这样,先放出消息让松州都督先与吐蕃方面兵进行谈判,这样可以给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皇上说:“这个主意不错,真会让人把他告诉房先生。”长孙无忌说:“不如这样,我亲自去找他。”

果然长孙无忌亲自来到尚书省见房乔,说了自己的主意,房乔说:“我们真的是不谋而合,方才我还想到让韩威示弱,甚至可以主动出击,只许战败,不许战胜!这样可以让吐蕃兵一下子像是罗锅睡到了坟尖上,四脚朝天,摸不着东南西北,更没有自知之明。”长孙无忌说:“你觉得弃宗弄赞这个人怎么样?”房乔说:“我听过冯德遐的描述,这也是蛮夷戎狄当中的一位英雄,也是大唐的一位劲敌。”长孙无忌说:“其实是敌是友,不能一概而论。”房乔说:“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分化众多的夷狄,要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各个击破。”长孙无忌说:“这个办法好,可是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呢?夷狄更喜欢与夷狄亲近,他们与大唐始终都有距离感。”房乔说:“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分化他们是很有必要的。”

正在侯军集紧锣密鼓的为大军出发做准备的时候,忽然松州方面派来了使者,把一道文书递到了房乔的手里,原来是土拨人寄来的,文书的落款是弃宗弄赞。里面的内容写的很不客气,大致的意思是这样:上一次我派使者来到大唐求婚,因为吐谷浑从中挑唆,陛下竟然没有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我派兵狠狠的教训了吐谷浑,他们再也不敢挑拨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现如今我派大军来迎接公主,皇上最好不要拒绝,以免伤了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房乔一边看着,一边通过这封信的语气来想象,弃宗弄赞这个人,又通过这封信的语气推断弃宗弄赞身边的幕僚。很快的,拿着这封信来到御前,皇上看了这封信表现的非常平静,说:“房先生,你觉得朕应该把公主嫁给他吗?”

房乔说:“这个弃宗弄赞血气方刚,很是有种,希望侯君集均能够让他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皇上说:“吐蕃地域非常广阔,民风彪悍,日后也许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房乔说:“对于大唐来说真正的忧患永远在内部,如果隋朝始终强盛,北方的胡虏不可能做大做强。如果中原始终能够维持如同大汉那样的统一局面,五胡乱华根本不可能出现。”皇上说:“你说的没有错,朕现在非常的担心,倘若成平日久民不能战,达官显贵只图享乐,心里不装着国家的长久大计,长此以往国家危矣!”房乔说:“不要说以前,现在大多数百姓以为不打仗了,长时间在田里劳作,如何能知道战场上的凶险呢?”皇上说:“房先生,你有张良一样的智慧,有萧何一样的才能,难道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吗?”房乔说:“孔子曾经说过,不教民战,是为弃之。但是历朝历代,在这个问题上都比较慎重,百姓如果都善于征战,皇帝也就不好治理他们了。”

一听这话皇上开始挠头,说:“真是左右为难。”房乔说:“陛下不用为这件事情过于担心,无非就是在士兵训练上多下一点功夫罢了。”皇上说:“不过每过一段时间打一仗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军队的战力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在长安风平浪静,在松州却已经是黑云压城。都督韩威这个时候一筹莫展,如果真的让吐蕃兵把松州攻下来的话,自己不但没有脸再去见皇帝,就连回去见自己的父老乡亲都没有脸了。一封一封的求救文书到了长安,犹如石沉大海。这个时候,一位年轻的幕僚来到他的身边,压低声音说:“不必为这件事情过于忧虑,松州肯定丢不了。要是真的把松州丢了,对于大唐而言将会酿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松州真的丢了,吐蕃与大唐之间的仇恨恐怕在未来三十年都会一直燃烧下去。”

当吐蕃进军松州的时候,阎州和诺州两地一下子就动荡起来。羌人感觉似乎看到了脱离大唐的机会,就在这个时候。松州都督韩威率军与吐蕃兵遭遇,结果二者刚一接触,韩威的军队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溃败,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少量部队逃离战场。回到松州之后紧闭城门,就在这个时候,阎州和诺州的羌人刺史终于下定决心背叛大唐,做出这个决定之后,立刻遭到他们手底下大臣的反对。这些人表示吐蕃根本不是大唐的对手,一旦大唐进行报复,必将给阎州和诺州带来灭顶之灾,不过二位刺史已经决定那么做了,又如何能听得进去这样的谏言呢?于是有提出反对意见的把位大臣选择自缢。尽管他们的举动非常令人震撼,但也没有办法阻挠而为刺史吐蕃投降的意志。

在消息传到长安之前,侯君集已经做出征的全部准备,就在出征之前的一天夜里,消息抵达长安。于是在京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皇上说:“吐蕃在雪域高原,在很长的时间里,生活在那里的百姓与中原人并无来往。为了建立彼此之间的友情,朕派使者冯德遐前往吐蕃,吐蕃也派使者回访,本来这只是礼貌性质的互访,可他们却非常无礼的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因为吐蕃与大唐之间彼此都觉得非常陌生,朕怎么能把公主嫁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呢?凡是能与大唐和亲的国家,必定要与大唐有深厚的友谊,否则怎么能证明你会善待来自大唐的公主呢?吐蕃非但不能理解朕的一片苦心,反而举兵来犯,如此嚣张跋扈,倘若不去挫一挫他们的威风,大唐在整个西域乃至于北方的微信都会出很大的问题。为了把陷于水火的弘州和松州的百姓解救出来,今天大军出动势必要成功。”

侯君集从皇帝的手中接过虎符和印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军一路风驰电掣、浩浩荡荡的开到了松州城下。松州都督韩威出城来见侯君集,行礼之后说:“侯将军,眼下吐蕃军锋很盛,我们是等一等与他们作战,还是直接动手呢?”侯君集说:“我来了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把松州打下来,我们就再等一等,皇上还会派援兵过来。你可以继续与他们谈判,以此为我军争取时间。”于是韩威派出使者来到了吐蕃大军的帐中,说:“我奉都督韩威之命来向你们请教,既然你们是来迎公主的,为什么看不到你们迎接公主的仪仗?而只是你们的兵呢?”一位军官模样的人说:“这是我们吐蕃的习俗。”使者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入乡随俗吗?既然来到了我们大唐就应该按照我们大唐的风俗来行事。”对方说:“对不住了,我们的习惯改不了。”使者忽然变了脸色,严厉的说:“你们记住,大唐没有辜负你们,是你们强词夺理,借机侵犯大唐。”

对方说:“就算你猜对了又如何,你的大唐有什么了不起的?北方的胡虏会害怕你们,我们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已经与你们的军队交过手了,我们可以轻轻松松的打败你们,如果你们的皇帝识相的话,尽快把公主送来,大家相安无事。要是皇帝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就会一直达到长安把皇帝赶走,再把我们的赞普赢过来,到那个时候,整个中原都属于我们吐蕃。”使者笑着说:“你们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只是你们的军队未必这么争气,有一件事我可以告诉你们,侯军吉已经率领大军感到了戎州,与此同时增援松州的部队还在远远不断的赶来,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一决雌雄。”

说完一拱手就要走,一个紫色皮肤的人上前来用刀拦住了他。使者说:“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吗?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对方说:“那是你们中原人遵守的规矩,我们只遵守我们本土的规矩。”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军官说:“算了,放他走吧,如果他出了意外,谁又会替我们传话呢?”这次谈判没有成功,使者特意来到韩威的面前请罪,韩威笑着把他扶起来说:“他们以为这是城下之盟,而我们却在是拖延之计,放心吧!虽然谈判没有成功,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傲慢到了什么程度,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清晰的判断局势走向。”不久之后皇上又颁布了上谕,执矢思力、牛进达、刘简分别率领所部合计五万人开往了松州,局势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吐蕃兵以及阎州和诺州的两位叛徒这会儿还被蒙在鼓里。吐蕃兵甚至想着。他们可以轻轻松松的拿下松州,然后一路东进大道长安,之后攻下洛阳。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意外发生了,霸州刺史向绍陵以及手底下的官吏和百姓一共百余家被突然发起叛变的獠人杀了,事情立刻震动地方。紧急文书送到长安之后,皇上立刻召集廷臣商议,房乔的人来到御前,皇上说:“霸州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吗?说说看该怎么办?”房乔说:“獠人作乱已经不止一次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觉得只要晓以仁义,他们就会诚心诚意地归顺大唐,在很多地方夷狄都是如此,但獠人的情形却大不相同,从贞观元年到现在,獠人叛乱已经很多次了,如果不能用仁义来感化他们的话,臣以为就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恐惧。”皇上说:“先不着急用兵,正觉得应该先派一位御史去查一查,如果说被刺的官员和手底下的吏员都没有什么大问题,那就应该像你说的那样派兵弹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恐惧的滋味。”房乔说:“陛下考虑的果然周到,不过臣要提醒陛下,在这一次行动当中,他们不止残杀官吏,还杀掉了很多百姓,难道说到最后有可能就这么算了吗?”

当时苗山幽正在霸州,亲眼目睹了獠人作乱的情况,这一次朝廷派下来的是一位姓刘的御史,这个人长得非常的体面。身材修长,面容清秀。在他的身后跟着两名彪形大汉,虽然这位御史长得很像是一位书生,但是在他的腰间却挂着一口横刀。懂行的人看一眼就能够瞧出来,这是一口绝世的好刀,来到霸州之后很快就发现,獠人与当地奉行儒家礼仪的人冲突非常的严重。二者之间成见很深,没过多久他就发现了苗山幽这个外地人,又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他是这一次判断的见证人。于是派人将他带到了馆驿之中,我一看那个人穿着官服赶紧行礼,刘御史站起来说:“听说你亲眼目睹了獠人作乱的全程,是这么回事吗?”我说:“我其实没有看全只是见了其中一部分。”刘御史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向官府报告,你看到的那些呢?”我说:“难道你在来之前没有了解过这件事吗?獠人作乱的时候不但杀掉了,此时他手下的官吏大部分也被杀了,其中有很多无辜的百姓也死于非命。请你告诉我,我找哪个官府去报告呢?”刘御史说:“你可以去附近的州县报告。”我说:“乱成这个样子,你觉得我出得去吗?”刘御史说:“我能进来,你为什么出不去?”我说:“你是朝廷派出的御史,不但你自己带着保镖,官服也会特别对你进行保护,我一个人单枪匹马跟你怎么比呢?”刘御史还要说话,我说:“你有什么想问的,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你觉得我犯了哪条王法,你自然也可以去找当地的官府说这件事,实在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跟我吵。”

此言一出,刘御史觉得非常的尴尬,这个人不但着我的麻烦,当地一些侥幸活下来的士绅对他也是非常的反感。且把霸州的事按住不表,只说大军集结到松州之后,吐蕃的军队也杀到了。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吐蕃的军队非常的凶悍,在抵达松州之后,立刻开始了进攻。侯军急,传令各军只许防守不许进攻,整整过去了十余天大军,顶住了压力。而这个时候吐蕃军队终于出现了疲态,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咬着牙发起进攻,直到实在顶不住的时候才有所收敛。终于熬到了九月份,吐蕃兵已经非常疲惫了。段士达对手底下的人说:“侯将军任命我为先锋,对于我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耀,但这一份荣耀不是只属于我,也属于你们,我将带你们彻底的击溃他们。”因为太过于疲惫,吐蕃兵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了段士达大所部的进攻,一口气砍掉了一千多颗吐蕃兵的首级,吐蕃兵再也无力发动进攻了。

243老相公故作闲散状大居士骑驴陇上游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167未商量迎娶张寡妇 有逆缘请教李摩诃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第26回太上皇深宫辞旧岁赵德言草原逞奸才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52回天子修身垂范天下全民皆兵以护苍生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第28回李玄霸延嗣续香火封德彝事败奔西天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20大勋贵关门做居士浮浪子当街被人殴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第26回太上皇深宫辞旧岁赵德言草原逞奸才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102为守社稷分封皇亲 宗室立功平息夷乱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第四回新婚夫妇琴瑟和鸣 天命所致潜龙出水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第54回护新法不忍杀太监答故人决心放裴寂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106梓莯书院事多妖娆 官家职房辱己求生第63回突利可汗来朝天子马周上书以利主君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166奉祀上天以光圣道 不昧因果放弃执着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为诸子忧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300王师所至不破国丧智盛诈降石如雨下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328尉迟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兰跪拜焚香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309太常博士斥伪数术果毅都尉平吐谷浑第47回明彰己德调和阴阳暗记恩仇荡除尘垢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33纥干承基告发谋逆贺兰楚石检举阿翁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第39回长孙无忌顺时去位皇上悔过怒吃蝗虫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
243老相公故作闲散状大居士骑驴陇上游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167未商量迎娶张寡妇 有逆缘请教李摩诃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第26回太上皇深宫辞旧岁赵德言草原逞奸才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109盼世上人能尽其用 览山川物皆有所哀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第69回卢夫人知心劝夫婿鞠文泰举酒送唐僧第52回天子修身垂范天下全民皆兵以护苍生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133长乐公主近嫁长孙 御史马周直言戒上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第28回李玄霸延嗣续香火封德彝事败奔西天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20大勋贵关门做居士浮浪子当街被人殴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第26回太上皇深宫辞旧岁赵德言草原逞奸才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102为守社稷分封皇亲 宗室立功平息夷乱277高士廉率为氏族志贞观帝西游砥柱山第四回新婚夫妇琴瑟和鸣 天命所致潜龙出水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第54回护新法不忍杀太监答故人决心放裴寂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170遭天谴因果原有报 化无常诸事奉道行106梓莯书院事多妖娆 官家职房辱己求生第63回突利可汗来朝天子马周上书以利主君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166奉祀上天以光圣道 不昧因果放弃执着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为诸子忧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300王师所至不破国丧智盛诈降石如雨下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第64回贞观皇上四请宾王李靖将军狼山之会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328尉迟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兰跪拜焚香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309太常博士斥伪数术果毅都尉平吐谷浑第47回明彰己德调和阴阳暗记恩仇荡除尘垢145李淳风制作浑天仪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33纥干承基告发谋逆贺兰楚石检举阿翁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第39回长孙无忌顺时去位皇上悔过怒吃蝗虫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