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

这样的野炊之后又举行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乘兴而去,尽兴而回。但没过多久这个举动就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指出让还没有成年的童子饮酒是非常不合适的,这个时候霍王已经回到了徐州,也有人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他那里。他没有在第一时间找我,而是把刘处士叫了过去,霍王说:“如果只是你们二位饮酒,我不会干涉的。可你们带着一群童子饮酒,恐怕不妥吧!”刘处士拱手说:“殿下能私下里找我谈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样我就有机会当面向殿下解释清楚,而不至于被众人误会。”霍王说:“这事你还能解释的清楚吗?难道说你不许同子们饮酒,是那个姓苗的执意这么做?”刘处士说:“大丈夫做事,敢做敢当。”霍王说:“既然如此还解释什么呢?”刘处士说:“如果我们只是出去野炊而没有饮酒,殿下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吗?”霍王说:“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没有问题。”

刘处士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殿下,这就是问题所在。”霍王说:“你说清楚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刘处士说:“如今是腊月,野外非常的寒冷,如果出去野炊一定会被冻坏的。”霍王如梦方醒点点头说:“没错,你们根本就不应该出去野炊。”刘处士说:“殿下一定知道,童子是很闹腾的,很多人对于这一点很不耐烦,苗夫子却不是这么认为的,古往今来的圣贤也不是这么想的,童子闹腾才是正常的,才是吉祥的。若是童子变得非常的安静,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这个人学识过人,实际上一个童子怎么可能学识过人呢?而是他生病了。教导同子务必要顺应他的天性,使他在不知不觉当中悟到了宇宙之大道,童子也只有在运动的状态下才可以保持强健的体魄。”霍王说:“在严寒之下出去浪,难道不会生病吗?”刘处士说:“这就是苗夫子为什么特许童子们饮用温酒的缘故?不是为了教导他们酗酒,而是帮助他们御寒。”一听这话,霍王的表情从僵硬变得舒缓,渐渐的脸上好像开出了万朵桃花。

刘处士说:“就被造出来之后,大禹担心它日后会导致亡人之国,所以下令禁止酿酒。从古至今,朝廷不止一次颁布禁酒令,可酿酒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殿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霍王说:“小王愚钝,还请刘先生赐教。”刘处士说:“如果说亡人之国,其实这世上任何一种东西都可以亡人之国。”一听这话,霍王不以为然,说:“圣人之道就不会亡人之国。”刘处士笑着说:“这世上有善人也有恶人,圣人之道被善人使用可以让天下太平,如果被个人使用可以让天下大乱。”霍王说:“想要掌握上人之道,必须从修身做起,过了修身这一关就是善人,因此以圣人之道害人应该是不存在的。”刘处士说:“圣人好比工匠,圣人之道好比经匠人之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器皿,使用这些器皿的人未必会制作器皿。”

霍王一听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刘处士进一步说:“一个小坏蛋如果不学圣人之道,是成不了大坏蛋的。圣人之道没有因此被废弃,这也是酒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被废弃的原因。”霍王说:“许多流行的疾病从古延续到今天,难道这也是刘先生眼中的好东西吗?”刘处士说:“疾病也好,别的什么灾异也罢,如果以人的眼睛去看,这些东西当然都是负面的,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如此讨厌它们,为什么他们就能一直如影随形呢?这是因为这些不好的玩意儿有一种叫道的东西,在背后支撑的是它们。”霍王说:“这又是怎么个说法呢?”刘处士说:“人如果能奉道而行,自然风调雨顺,天下太平。要是人逆天而动,致使乾坤易位、阴阳颠倒,必定会灾异流行,人虽厌恶而不能止。”

霍王说:“你的这张嘴可真是太硬了,不管什么事你都能够搅三分。”刘处士说:“殿下难道只看孩子们饮酒这一项吗?殿下难道不应该看看他们在饮了酒之后有产生什么负面的东西吗?如果他们彼此之间关系更加的亲密,如果他们对圣贤只学说有了更多的感悟,就算是饮了一点温酒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不饮酒在房间里被憋坏了,或者是在外面被冻坏了才好吗?”霍王点点头说:“我有点明白你的想法了,这样吧!回头你带着苗夫子来见我。”刘处士说:“殿下,希望不要用这件事情责怪他,这个人经历很丰富,我觉得他能够给童子们一些非常有益的教导。”霍王说:“放心吧!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三天之后,一个晌午,刘处士带着我来到了霍王的书房。见礼之后霍王说:“苗夫子,你做得很好,至于外边那些纷纷扰扰,我会替你去平息,你只需要安心的去教书就行了。”我说:“多谢殿下厚爱!我知道这件事情让刘处士和殿下都非常的为难。”说着就从袖子里摸出一份辞呈,说:“殿下可能碍于刘处士的颜面,不愿意直接把我赶走,我却不能不吃食物,赖着不走。”

刘处士说:“你误会殿下的意思了,这次请你来其实就是要肯定你的做法。”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殿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霍王说:“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在这件事情上你有独到的见解,能够打破常规,既能够保证童子们不会在房间里面被憋坏,又能够帮助他们御寒,同时对圣人的学说有了更好的理解。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若是让你就这么走了,那岂不是与大贤之人失之交臂。”闻听此言,我马上以大礼相见,说:“殿下方才所言,我承受不起,我也绝不敢以大贤自居。”霍王说:“你若是再推辞,便是瞧不起我。”

就这样,我只好将辞呈收了起来,然后三个人相约出去野炊。一样是烧烤和温酒,穿着厚厚的衣服坐在一块平地上,上面铺了草席和兽皮。霍王的身上穿着貂裘,我和刘处士的身上穿着棉衣,我说:“能够喝到王府的佳酿,实在是三生有幸。”刘处士说:“殿下熟读圣人之书了,解圣人之道,此时此刻必有高论。”霍王说:“圣人学说的精髓在行不在言,孔子在世的时候,也未必有令人信服的高论,要不然他也不至于到处碰壁,得不到重用。”我说:“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就算是孔圣人说出高论,也未必人人都能听得懂。假如殿下来到闹市街头,把自己从书里学到的道理叙说一番,试问能有几人回头,又有几个人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呢?”霍王说:“讲学之人,务必深入浅出,上来都是高深之语,怕是天下之人过圣人之门,而不愿入也!”

三个人在野外吃烧烤喝温酒,兴致高昂的时候还要吟诗作对,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这一天一觉醒来,看见外面下了厚厚的一层雪,学生们不过白雪阻隔,仍旧来前来听课。行礼之后大家入座,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待在家里睡觉而愿意来听课呢?”有一位童子说:“因为先生让来,学生不敢不来。”我点点头说:“这可是大实话,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有一个童子举手说:“我是不喜欢闷在家里,来这里是为了跟大家一起打雪仗。”我说:“你放心,只要今天教给你们的东西都学会了,一定安排你们打雪仗。”又有一个童子说:“我是为了吃烧烤,只是白酒太难喝了,就算是温热了一样难喝。”我笑着说:“你不会永远不饮酒了吧?”对方说:“难说,至少不会特别喜欢它。”我说:“温热的酒,天冷的时候喝一点是为了御寒,实际上怎么每次出去都没有人冻出毛病?一方面感谢你们的父母给你们穿的衣服足够厚实,另一方面也要感谢温热的白酒。”

等大家背过了课文之后,我果然安排大家去打雪仗。一时间院子里非常的吵闹,没过一会儿有一位佣人跑过来说:“不要吵了,你们已经打扰殿下读书了。”我说:“不知道殿下读的是什么书?”对方不知道立刻跑去问了没过一会儿出来说:“给苗夫子回,读的是《春秋》。”我说:“帮我传话给殿下,自古以来读圣贤书的人成千上万,能够把《六经》背下来的人也不在少数,可他们为什么最终大多数人没有变成圣人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只知道闷头背书,并不知道书中的道理必须要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上才能体悟出来。”没过多一会儿霍王走了出来,说:“即使你说的对,难道我就不用读书了吗?”我说:“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人只有不止是读书,才有可能超越书本,做出一些了不起的事。”

从那之后,霍王读书的时间大大减少,在跟我聊过几次之后他说:“往后我会花时间看农夫如何耕地,看商贾如何贸易,看工匠如何制作器皿,看妇人如何做女红,看刨除如何制作美食。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亲自操作,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可行吗?”我说:“这么做没有什么害处,但也不能指望凭这一点能够证得大道。”霍王说:“按照你的意思,要怎么做才能够正德大道呢?”我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当朝阳从东边升起,阳光洒落在雪上,眼前所有的景色都比白雪装饰一新,他们看起来是如此的美好,如此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与刘处士行走在林间,我说:“我非常喜欢蔡邕的诗,那种古朴的感觉非常迷人。”

刘处士说:“你喜欢南朝的诗吗?南朝的诗和文章非常的精致,只是他们专攻香闺之事,帝王将相,莫不如此。”我说:“评价诗的好坏,很多人喜欢拿境界说事,凡是境界高远的诗也是好诗,凡是那些谈不上境界的诗都上不了台面。在我看来措施第一道门槛就是感情要真实,没有真情实感,只凭臆造,就算是他看起来多么宏伟壮观,多么发人深省,这些都无济于事。不管多好的东西,只要是假的,总是要打很多的折扣。”一听这话刘处士附和着说:“一说这个我也想起了一些事情,我非常不喜欢有人在做事的时候故作上人语,平时你去看这些人,一个个偷鸡摸狗,一旦到了做事的时候,就摆出一副庄重的样子,说出来的都是圣人之言,每个人看上去好像都是正人君子。”我说:“这就是人了不起的地方,不管自己私底下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只要是在公开的场合就能摆出一副圣人的架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想起了很多人,但有不约而同地选择回避这些人的名字。

不知不觉已经晌午了,温暖的太阳悬在头顶,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地面似乎也有所松动。刘处士说:“我觉得我们真的很幸运,赶上了大唐的治世,以后这样的好日子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我说:“很多人都相信,日子只可能一路变好不会变坏了,我觉得这种想法太过于想当然。根据我的感觉,陛下现在至少有三个难题摆在面前,这三个难题都是无解的。第一是后宫无主,第二重臣病老,第三后继无人。”刘处士说:“前面两条都对,后面一条有问题,以下有那么多的儿子,怎么会后继无人呢?”我说:“我指的后继无人是指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刘处士说:“怎么会没有呢?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都不错。”我笑着说:“你没有提到皇嗣殿下,这就是问题所在。”

刘处士说:“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并不严重,从古至今又不是没有更换过皇嗣。”我说:“凡是涉及到皇嗣的就没有小事,不信你可以去打听打听,任何事情只要牵涉到皇嗣,那些朝臣们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张牙舞爪,就好像有人要他们的命一样。”刘处士说:“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待在朝中的缘故,否则凭我这毕生所学,一定可以换个一官半职。”我说:“为什么你愿意跟霍王在一起呢?”刘处士说:“霍王这个人虽然皇室出身,但这个人非常的义气,也非常的仁慈。平时喜欢读书,待人真诚。在与他相处的这些日子我几乎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大的缺点,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说:“身为亲王,有时候无才反而比有才更好,有才受到猜忌,无才安度余年。”

本以为日子就要这样继续下去了,忽然刘处士的小舅子来投奔他,恰好他也是一位私塾的先生。于是刘处士有意用他的小舅子将我替换掉,但也只是有意而已,并没有真的那么做。我看他那么为难,就萌生了去意。恰逢这个时候,白肥儿来到了徐州,我们来到了一处酒楼,一边饮酒一边说着上次挥别之后,各自的经历。白肥儿说:“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才,我需要你帮我的忙。”我说:“你这是又遇到什么难办的差事了吗?”白肥儿笑着说:“何止是难办,简直一筹莫展。”我说:“从你的面相来看,我觉得差事可能在西边,是不是要去一趟焉蓍?”白肥儿目瞪口呆,说:“你简直是神人,看来以前我小看了你这厮,这你更得跟我走一趟了。”白肥儿盛情相邀,霍王府如同鸡肋,于是我下定决心跟着他去一趟西域。顶着腊月的寒风,我们两个骑着马从徐州出发,一路西去,一路上各种辛苦就不必说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看到远处沙丘的日落,在这荒凉的沙漠日落竟然是美的。

白肥儿说:“真不知道那些胡人天天看着这样的日落是什么样的心情?”我说:“他们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寂寞。”白肥儿挑起大拇指说:“说的太对了。”就在这个时候一朵云彩遮住了太阳,没过一会儿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地上就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我说:“如果我猜的没错,焉蓍一定发生了大的事变。”我们快马加鞭往前冲,果然看到远处烧起了熊熊大火,拿出地图一瞧,白肥儿说:“看着这些事情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当年这一只胡虏曾经横行草原,中原的百姓深受其苦。现如今让人家打成这个德性,这对于大唐实在是一个警示,希望每一位大唐人都看到这一幕,回去之后努力振兴大唐,永远不要受外面人的欺负。”我说:“你说的这番话体现了一个大唐人拳拳赤子之心。”

当时天已经黑了,我们打出了火把,通过火光我指着地图说:“看着情形,很可能是处月、处密、高昌三国合谋袭击了焉蓍。”白肥儿说:“这三家都是小国。”搭起帐篷,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看了被焚烧之后的废墟,问了当地人之后才知道原来真的是这三家袭击了焉蓍,三家的军队势如破竹、连下五城,大肆劫掠财物,之后又放火烧掉了房屋。白肥儿叹口气说:“人说男儿当自强!其实国家更应该自强。”一路之上白肥儿详细的记录着自己的感受,我说:“你为什么要做这么详细的记录呢?是怕以后忘了吗?”白肥儿说:“这是皇命,陛下希望知道这边的情况,我当然要尽可能详细的告诉他。”我说:“皇上的时间非常的有限,所以不管有多详细,你一定要突出重点,让陛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知道这一份记录的精髓所在。”

话说冬至要到了,对于大唐来说,这是一个大日子。朝廷要举行非常隆重的郊天大礼,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制作专门的食物加以庆贺。这一天是初阳诞生的日子,我与白肥儿因为身在异域,只能喝着马奶酒嚼着牛肉干过这种重大的节日,清晨,天子穿戴整齐,乘坐御撵,赶往圜丘。一路上都有百姓夹道相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皇上从御辇上下来步行到圜丘之下。之后在礼仪观的引导之下,皇上登上了圜丘,献上了牺牲,宣读了祭文,点燃了祭火,分发了祭肉,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来到另一个地方换上了朝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皇上说:“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贞观十二年快要过完了,希望与诸位都能够不忘贞观初年的发心,我们君臣一道造福百姓,一道让大唐的江山永固。”到晌午十分,我与白肥儿坐在一棵枯树下面,画面实在有点让人绝望,我说:“今天陛下一定去圜丘祭祀了,但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白肥儿说:“放心吧!一定会的。”话音未落,一团黑云彩从天降落,定神之后才发现那是一个人。此人身高一丈长,宽三寸。手指头伸出来棒槌长,脚像是两扇大门一样,看上去十分壮观。一嗓子吼出来,震的太阳在天上不停的摇晃,只见她用刀指着我们两个说:“你们两个唐人毁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就让你们以命偿还。”白肥儿二话不说,拔出横刀与她拼杀在一起。这两个人果然都不是吃素的,下手都非常的迅速凶狠,全部都是致命的招数。打了三百回合,白肥儿说:“这位壮士,你有点本事,如果你能弃暗投明的话,我可以向朝廷保举你,这样你可以获得一份生计。”没想到对方一口唾沫啐到地上,说:“大唐毁了我的生活,居然还想让我卖命,做梦今天我一定要宰了你们两个唐朝人。”

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300王师所至不破国丧智盛诈降石如雨下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第39回长孙无忌顺时去位皇上悔过怒吃蝗虫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第97回鞠文泰游历东西市李世民献俘大安宫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179张士贵领兵平獠乱 安四娘改嫁引风波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第89回孙思邈回山寻清静苗山幽出游解天机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
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300王师所至不破国丧智盛诈降石如雨下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第65回杜如晦上书改军制房玄龄避祸请去职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176查命案偶然失旧部 争功劳记杀老将军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267魏夫子上疏止骄奢房玄龄请罢祀周公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345薛仁贵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寿终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第十六回苗怀仁携子归乡里杨文干举兵谋皇唐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276武士彟献女入宫禁王尚书进言震内庭207南路军穿越逻真谷贼偏师大败寺海平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第39回长孙无忌顺时去位皇上悔过怒吃蝗虫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62苗山风介入盗蚕案 杨铁超奉命来敦煌232慕容纯辅主登汗位侯君集领兵平王城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285三国合谋共伐焉耆一阳初升敬答太清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第99回一心护主李纲病故修建新宫戴胄请止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第95回东宫隐忧沉渣泛起深宫宴会上皇动情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334诛君集不幸累魏征诈胡虏皇上不循古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222奉上谕群臣议谥号立高庙众人拒太原第97回鞠文泰游历东西市李世民献俘大安宫171吃汤饼士民皆欢喜 备年关君臣相语难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第60回白肥儿出力护社稷杜如晦劳心为太平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242房玄龄革职归田园苗山幽相逢说王事179张士贵领兵平獠乱 安四娘改嫁引风波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第十三回魏夫子东宫献奸计张公瑾洛阳练精兵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第87回李思摩爵封怀化王李卫公官拜右仆射第89回孙思邈回山寻清静苗山幽出游解天机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第86回改军制侯李二虎斗逞性情萧瑀丧职官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75温彦博六月死忧国柳御史连夜弹罪王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110凤鸟坠地误入陋居 商人闻言更晓事理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