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

话说房乔来到了政事堂,端坐在那里,众人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等着他发号施令。房乔说:“高昌王鞠文泰不服王化,自以为远在西垂就有了背主之心,陛下已经派使者前往西垂,示以祸福,如果他识时务的话,就应该亲自来到长安谢罪。”戴胄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他可能不来。”房乔说:“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大家召集在这里的原因,所以说使者已经派出去了,但鞠文泰很可能不来,所以我们要有第二手的准备。”侯君集试探试的说:“陛下是不是终于下决心打高昌了?”一听这话,房桥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对侯君集说:“我要恭喜侯大将军,你建功立业的机会要来了。”侯君集一听这话,欢喜的摩拳擦掌,说:“真是太好了,请陛下放心,我一定打出咱们大唐的威风。”房乔说:“我们是仁义之师,出去打仗不仅是示威,也要展示人意,树恩于人。”侯俊杰一脸不解的说:“出去灭了人家的国,哪有什么恩惠可言呢?”

房乔说:“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如果你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大唐的恩惠,说明你没有辜负陛下对你的期望。这仗在什么时候打?怎么打?就由你来负责了,不过我给你交个底,打这一仗不能耗费时间太长,也不能花费太多的军资,你也知道这些日子天下变故不断,很多地方都已经府库空虚,要是连国库都被掏空了,真要出个什么事情,朝廷就难以应付了。”侯君集也说:“请房先生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不过陛下打算派谁跟我一起去出征呢?”房乔说:“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彻。”侯君集点点头说:“那以后有什么事情我就去跟他商议了。”房乔点点头说:“当然。”马周说:“如果鞠文泰要是来了怎么办呢?”房乔笑着说:“我感觉他大概是不会来的,万一要是来了,我们也自有办法应对。”马周说:“无非就是把他训斥一顿,又安抚一番,然后皆大欢喜。”房乔说:“鞠文泰这个人自以为是,转轮圣王,可如今等着瞧吧,佛法保佑不了他。”

话说这使者是谁?不是别人,正是苗山风。此时他头上戴着幞头纱帽,雪白的中衣外面罩着一件红色圆领袍。腰间一条黑白相间的锡带,佩戴着一对儿银鱼,脚上穿着粉底的朝靴。胯下一匹白色的骏马,手里拿着节杖。一路上风餐露宿,十分辛苦。终于到达高昌王城的时候,鞠文泰事先得到了消息,他立刻召集近臣进行商议,说:“现在我们遇到麻烦了,按道理来说我是转轮圣王,我拥有巨大的功德,应该得到巨大的福报。儒家的经典不是也说过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薛延陀部不但不听从我们的劝告,反而落井下石与唐朝联手对付我们。”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紧锁双眉,表情十分的惆怅。旁边一个人说:“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弱者寡助,强者多助。”鞠文泰说:“不对吧?孟子不是这么说的。”

那个人说:“如果两个人都来,请你帮忙,你愿意帮那个强大的人还是愿意帮那个弱小的人?你去帮那个弱小的人,那个家伙很可能不能为你出力,甚至要拖你的后腿,而强者就不同了。”鞠文泰说:“其实这么说也有道理,按说只有穷人才有兴趣借钱,但是大多数人愿意把钱借给有钱人,有钱人有办法还钱,没有钱的人,你把钱借给他等于扔水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呼的站了起来,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功夫说这种俏皮话。”鞠文泰说:“这样吧!使者不是快到了吗?我就去见见他,摸一摸他的底,要是能糊弄过去最好,万一要是糊弄不过去,咱们再想办法,不过你们放心,我觉得很可能是可以糊弄过去的,现在的皇帝像之前的皇帝一样,都是非常虚荣的,只要我们肯说一些好话去赞美他,他就一定会龙颜大悦赏赐给我们很多利益。”

苗山风并没有着急进王城,而是在郊区找了一个地方住了下来。找当地人了解这一带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不久之后就有人把消息送到了鞠文泰哪儿,据问他又一次把手底下的人召集在一起说:“使者已经来了,却不急着进城,而是在周边查看山川地貌,打听风土人情,看来唐朝是真的打算要打我们了,不过也有可能是他们在使用诈术恐吓我们。”不管怎么样,他们已经不能把使者当做没看见了,于是派自己的儿子去见苗山风。见面之后,对方说:“我奉家父之命来,请使君进城。”苗山风说:“令尊已经知道我们到了。”对方说:“不仅知道,还知道你们在了解这一带的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难道说这就要动兵了吗?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使用它,即使跟别人过不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何必呢?”苗山风说:“我是朝廷派出的制史,贵国的国王却不愿意出来接待,这是什么意思呢?”

对方说:“家父染上了一点疾病,不方便出来接待制史,所以特意让我来做这件事。”苗山风说:“这么说这一次我是见不到贵国的国王了?”对方说:“见自然是一定要见的,不过要看那边怎么安排?”不知道为什么苗山风,总感觉这些人与自己好像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他注意到鞠文泰手底下的这些官员,一个个都显得非常的笨拙,不但反应迟缓,就连表情都有一些呆滞。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厮跑到对方身边低声说:“大王说要亲自设宴宽待制史。”对方有些不满的说:“这不会又是那几个中原人出的主意吧?这也太儿戏了,这么大的事情是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就能解决的吗?”因为他已经说出声来了,苗山风说:“我来是要见贵国的国王的,如果我没有办法见到国王或者是见了国王之后无法回去复命,陛下早就已经准备好了预案。”

虽然经过了一些周折苗山风,还是见到了鞠文泰,这老儿看上去已经很有些衰老了,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来,此时他已经非常的昏聩。来到酒席宴前入座之后,鞠文泰说:“我们高昌是边远的小国,而你是上国的使者,不知道致使来我们这里一趟有没有赏赐呢?”苗山风说:“上次是有的给谁不给谁,那是陛下的事。”鞠文泰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问的是你来我们这里一趟,有没有给我们高昌带来赏赐?”苗山风说:“在长安的时候,我就听说高昌王聪明天授,既然如此,我有没有带上字,你怎么会猜不到呢?”鞠文泰皱着眉头说:“庶我说句不恭敬的话,陛下已经变得不像从前那么慷慨了。”

苗山风说:“虽然大家都是人,但人和人之间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隋朝大业年间,那个时候真可谓是万国来朝,皇帝为了显示盛世的光景,允许外来的使节在集市之上不花钱,任意拿东西,同时又看到树上缠着丝绸。有的人都觉得隋朝非常的繁华,但有一个人注意到情况有些不对劲,他看到虽然树上缠着丝绸,可很多人的身上却穿着那种特别粗的布。于是他就忍不住问隋朝官员,为什么贵国宁愿把丝绸缠在树上,而不愿意穿在人身上呢?不知道大王属于上面那个例子提到的哪一种人呢?”鞠文泰说:“逝者此番来到底有什么指教呢?我洗耳恭听。”苗山风说:“大王写信给薛延陀部的真朱可汗,意思是让他与大王联手背叛大唐,无奈真朱可汗不愿意与大王同流合污。”鞠文泰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但他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若无其事的说:“误会了,这都是误会。我与大唐的皇帝情同手足,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呢?真朱可汗胸无点墨,他完全误会了我的意思,我觉得薛延陀部盘踞在碛北,对于大唐实在是个威胁,希望陛下能够尽早的铲除。”

苗山风说:“薛延陀部的事陛下自由安排,我奉命来到高昌,是来传陛下的旨意。”一听这话,鞠文泰赶紧拦住了我,说:“宣旨这么重大的事情,不能在酒宴上进行,明天咱们到银安殿来做吧!”苗山风说:“那好吧!不过有件事情我要把丑话说到前头,我不能久留在此,我要赶紧回去复命。”鞠文泰顺嘴就说:“要不这样,明日你就可以起程。旨意留下就行了,在我们这种荒蛮之地,不必讲那么多礼仪。”苗山风睁大了眼睛,他没有想到这个所谓的转轮圣王会如此的厚颜无耻,冷笑着说:“大王如此的洒脱,我是不敢的,我身为人臣不敢没有敬畏之心。”鞠文泰说:“繁文缛节可要可不要嘛!人为什么要那么折腾自己呢?”

苗山风的高昌与鞠文泰如何交锋,姑且按住不表。京城里因为发生了一件案子而闹得满城风雨,有一位性情刚烈的壮士,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就得罪了一位贵人。那个贵人每次出行都带着一大帮人,每次见到那位壮士都打一次。这壮士气愤难平,没有办法用全头找那位贵人讨公平。竟然在情急之下对自己下了手,用刀子把自己的脸画的乱七八糟。事发之后又觉得自己这样非常的傻,当今圣明天子在位,朝中也有很多正直的官员。为什么不去衙门告那厮的状呢?于是找人写了一份状子,然后来到县衙。他的脸着实把县令吓了一跳,问明缘故之后县令非常的恼火,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怎么敢这么做呢?”立刻从签筒之中拔出一只丢在地上,说:“先给我拖出去,打四十板子再说。”

这位壮士以为遇到了昏官,一边被拉出去一边破口大骂。等到打完之后被扔到堂下,县令说:“这一顿板子就是要让你长长记性,往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能毁坏自己的头发和皮肤,你在做这事情的时候,要想一想高堂父母。”一听这话这壮士哭着说:“小时候赶上了灾年,爷娘都饿死了。”县令说:“你是怎么长大的?”壮士说:“父母被饿死的当天,朝廷就施粥了,再后来就是到处乞讨。”县令说:“那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你,毕竟你没有人教导嘛!不过我提醒你这段板子你挨的不冤,身体发肤不能随意毁坏,天下人都知道。”壮士说:“不知道县令能听我陈述冤情吗?”县令说:“你的状子我看了,以后记住这种事情发生以后,不要隔这么久才来告,而是要带着伤马上来告。时间隔得久了,很多事也就说不清楚了。”不久之后,那位贵人被传到大唐。只见这个人衣着华丽,在棠下站立着。面对县令执目而视,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县令说:“这位壮士说你一再的打过他,有这回事吗?”

贵人说:“打过又怎么样?像这种人就像狗一样,有什么不能打的?”县令说:“既然你愿意当堂承认,那愿不愿意画押呢?”一听这话为人警觉起来说:“画押就免了吧!”县令突然一拍手里的惊堂木,大声说:“敢做不敢当,这种人我瞧不起他。”那位贵人冷笑着说:“你还真别给我来这一套,就算我挂了呀!你能拿我怎么样?你知道我是谁吗?”县令说:“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敢画押,我就敢抽你九十板子。”贵人说:“九十板子,我看你连一个手指头都不敢动我,要知道得罪了我,像你这样的小官,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县令一挑大拇指说:“你真是一条好汉,如果你有种就画押。”说到这里,县令忽然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那个人跟前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我最瞧不起你这种公子哥了,平时耀武扬威,真的遇到点什么事就吓得尿裤子,画个押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吓成这样吗?”

贵人被这么一击,瞬间就受不了了,跑过去抓起笔画了押,然后说:“老子画的压了,你敢拿我怎么样?”用手指指着县令的鼻子,一脸跋扈作死的样子。县令说:“我真的很佩服你,你还真是有种。”然后大吼一声,两班衙役立刻上来,将的贵人架住了。县令说:“既然你如此英雄,我也不能让人瞧不起。”从签筒里面抽出一支丢在地上说:“给我拉出去打九十大板。”那个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拖了出去,不过两三下就被打得哭爹喊娘,九十板子下去之后。竟然被打的大小便失禁,县令说:“不是有陪着他一起来的随从吗?让他们把他带走吧!”

堂上发生的这一切,都被那个壮士收入眼底,这简直太让人振奋了,匍匐在地,一再拜谢,嘴里说:“你就是咱们万年县的青天大老爷。”县令说:“这几天你要提高警觉,他们很可能要找你的麻烦。”壮士说:“如果他们要找我的麻烦,再警觉也没有用,不如这样,我先在你这儿把他们告了,万一我被打死了,请你务必为我申冤。”县令说:“打死我觉得倒不至于,但你一定要小心。”到了第二天清早,在距离衙门不远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具尸体,看到这具尸体之后,县令不仅大吃一惊,原来就是那个划破自己脸的壮士。县令立刻决定立案,然后安排人手进行调查,并且让仵作检验实体。与此同时,派人拘捕案犯。这个时候发现,那位贵人再也见不到了。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个人与长孙家有关联,县令皱着眉头说:“长孙家是千万不能得罪的,要是惹到了长孙家,无疑是跟自己过不去,人家稍微眨一眨眼,就足以让他家破人亡。”不过事已至此,不能就此罢手。要不然那位壮士的鬼魂找上门,他该怎么办呢?

就在他感到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魏征。于是他前去拜访魏征,魏征当然是不愿意见的。当对方说是来检举某个人,魏征接见了他,如此这般一说,而且把画的押也给了魏征。明日一早魏征来到御前,皇上也感到非常的为难,说:“别的事情还好,这件事牵涉到了长孙家就不好办了,你也知道,皇后跟着朕没享几天福,竟吃苦了,我不想做对不起她的事。”魏征说:“臣也不想做对不起皇后的事,臣深受皇后隆恩,无论如何都不该让皇后感到难过。但是陛下这件事关乎人命,而人命关天,如果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天下还会有人相信陛下的法是公正的吗?”皇上说:“只要不公开这个案子,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魏征说:“陛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件事情只要发生了就会留下痕迹。”皇上说:“这样吧!朕会跟长孙司空商量这件事。”魏征说:“臣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要不要捍卫司法的公正,陛下自己看吧!”说着一拱手走了,皇上捋着胡须,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没过多久,长孙无忌来到御前,皇上说了这个案子,长孙无忌笑着说:“陛下放心,那个人虽然与我们家有些瓜葛,但已经出了五服了,臣不会袒护他的。”一听这话皇上大出所料,但他又说:“你皇后要是在世,会为这个人求情吗?”长孙无忌说:“陛下此问永远不会有答案了,陛下尽管按照法令裁断此事,不必有所顾虑,我长孙家上上下下,恪守律法,绝不会包庇那些犯法的人。”

于是皇上下旨,让大理寺的人去抓捕案犯。当天那个人就被捕了,很快就有人跑到长孙家求情,长孙无忌一律闭门不见。同时又派人悄悄的提醒他们,如果想让你们的儿子活命,就在长孙家门口闹几天。与此同时,长孙无忌派了一个熟悉律法条款的小吏暗中帮忙,于是在调查这个案子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事发当晚那位贵人手底下的人与那位壮士发生了冲突,而发生冲突是因为死者在言语上进行了挑衅。这位贵人并没有教唆手下杀人,相反他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劝阻。他们是在冲突过程当中,仆人失手杀了人。因为顾及主仆之情,贵人犹豫着要不要把案犯交给衙门,但他最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此一来,贵人就成了纯洁无辜的人,大模大样的从监狱里走了出来,那个与受害者产生冲突而过失杀人的人,也没有被判死罪,只是发配而已。事情结束之后,那位贵人的家人来到长孙无忌的府上道谢,为了避嫌长孙无忌又一次闭门谢客。这个案子轰动了京城,一时间议论纷纷。以至于朝堂之上,皇上不可避免要提到这个案子。

皇上说:“围绕着这个案子,争议太多了,你们说说这件事应该教我们学会什么?”不当魏征开口,长孙无忌出班说:“陛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是人受了一点委屈就自毁面目,这实在是不可取,请陛下对律法当中的个别条款予以修改。”皇上说:“中书省听到了吗?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做了。”中书令,杨师道说:“陛下放心,诏书的稿子臣已经拟好了。”魏征说:“陛下,人命关天的案子就这样处理了吗?”皇上的脸色有些难看,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朕知道你喜欢为穷人仗势,但总不能因为人家是贵人就冤枉人家吧!”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位官员说:“陛下,吐谷浑王诺曷钵要来长安进见,希望陛下能赏赐他一位公主。”

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难行篡逆挥刀弑君王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47回明彰己德调和阴阳暗记恩仇荡除尘垢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198同门兄弟对酒谈心异域主仆仰望日月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333纥干承基告发谋逆贺兰楚石检举阿翁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72弥勒院推举新住持 甘露殿上书谏天子114政事堂廷臣议孝道 飞鸟城宾主争礼仪第85回御史大夫弹劾李靖入值门下拟改衣服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62回杜如晦病闻真人语任城王怒斩杨义成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330罗石头直言谏李佑杜行敏阴谋执齐王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第十一回刘武周北上归胡虏房玄龄设卦解迷局142李承乾求教长孙后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第73回伊苏尼失颉利失蹄京兆风华房杜染疾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325崔仁师论律从轻罪魏夫子言道说治平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280虞世南因病谢红尘高士廉进位右仆射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第89回孙思邈回山寻清静苗山幽出游解天机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第一回苗怀仁外出奔晋阳 拓跋燕承恩置南厢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第七回隋炀帝英雄至穷途 唐国公顺势登大宝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第50回高皇帝泪洒临湖殿三野老动情寄江声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266敕二子都督安与秦奉圣旨修剪旧律令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252长孙后死荐房玄龄李承乾设计魏王泰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244翻旧书以方治病龟拜上神寻花解重罪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116交涉失利无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践高台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31姚思廉请止新出行 苗山幽误入拜女教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执着宜假嗣续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
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难行篡逆挥刀弑君王308房玄龄随驾幸洛阳李淳风问道在青院209太上皇崩于垂拱殿李承乾临朝少阳宫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47回明彰己德调和阴阳暗记恩仇荡除尘垢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龄尚书请致仕198同门兄弟对酒谈心异域主仆仰望日月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第80回论往昔前事皆落空说来年此生成追忆333纥干承基告发谋逆贺兰楚石检举阿翁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72弥勒院推举新住持 甘露殿上书谏天子114政事堂廷臣议孝道 飞鸟城宾主争礼仪第85回御史大夫弹劾李靖入值门下拟改衣服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62回杜如晦病闻真人语任城王怒斩杨义成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332铸炉造鼎偷马盗牛欢喜乐童刺杀李泰330罗石头直言谏李佑杜行敏阴谋执齐王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阳花朝节女红去明饰第十一回刘武周北上归胡虏房玄龄设卦解迷局142李承乾求教长孙后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第73回伊苏尼失颉利失蹄京兆风华房杜染疾第十八回李世民谏言迁都事观音婢泪语释上疑325崔仁师论律从轻罪魏夫子言道说治平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八回秦府开张良禽入慕 怀恨娶亲引火烧身280虞世南因病谢红尘高士廉进位右仆射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第89回孙思邈回山寻清静苗山幽出游解天机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284李元轨贤能无所长刘处士置酒会骚客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第一回苗怀仁外出奔晋阳 拓跋燕承恩置南厢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第七回隋炀帝英雄至穷途 唐国公顺势登大宝246狂宫人侍宠忘远近贤魏王无力挽败局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横祸李建成奇谋定山东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第50回高皇帝泪洒临湖殿三野老动情寄江声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266敕二子都督安与秦奉圣旨修剪旧律令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荐李卫公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252长孙后死荐房玄龄李承乾设计魏王泰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244翻旧书以方治病龟拜上神寻花解重罪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宫门度日似风起116交涉失利无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129钦天监为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152居命处运存乎天数 争名逐利近于人情第91回览圣迹更知三教语见众生皆是平凡人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践高台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31姚思廉请止新出行 苗山幽误入拜女教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执着宜假嗣续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