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

上回书说到萧玉蓉来到一处悬崖一跃而下,山下住着一户姓田的人家。看官也许已经猜到萧玉蓉并没有摔死,而是被挂在了树上。当时情况非常的危险,因为它挂在树上的时候,树枝不停的摇晃,她随时有可能被甩出去。这位田家的男主人四十岁出头,刚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忽然看到树枝上挂着一个人,赶紧跑回家,在树下铺了一层厚厚的稻草。然后静静的看着萧玉蓉在树枝上不停的摇晃,终于树枝折了,萧玉蓉落在了地上。他笑嘻嘻的站在那里,抱着双臂说:“你是怎么爬到树上去的?”萧玉蓉白了他一眼说:“我是从上面掉下来的。”他说:“掉下来的,那地方一般不会有人爬上去,你去那儿坐什么?”萧玉蓉说:“你问那么多做什么?”他说:“我不想做什么,纯粹是出于好奇,你要记住,今天你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你自己命大,要不是你命大遇上了我,这会儿你可能已经被黑白无常押到森罗殿了。”

萧玉蓉似乎并不领情,说:“要不是你这个时候,我已经去了西方极乐,你耽误了我的行程,不觉得应该赔偿我点什么吗?”一听这话他简直要被气炸了,不过他很快恢复了平静,说:“如果我猜的没错,你可能是爬上去寻死去了,很抱歉,我打乱了你的计划,不过没关系,你可以爬上去再跳一次,我就当什么都没有看见。”萧玉蓉说:“我以为在这深山之中修行的人都是菩萨心肠,没想到也有你这种人面兽心的恶鬼。”对方笑着说:“你自己想死,为什么要怪我呢?”两个人实在是谈不拢,萧玉蓉走了,这位姓田的家伙回到家之后说了自己的见闻,夫人说:“这年头也是齐了,还有人跑到这深山里寻死。”对方说:“也许是看上这里的好风水了吧!把这里选择为万年吉壤,或许是很明智的,这里山清水秀,住的都是修行之人,就算是在地下做了鬼,遇到的也是一些多年修行的大德。”

在这夫妇膝下还有一个小女儿,叫田有钏,年方十二岁。虽然年纪不是很大,却非常的聪慧。长得也非常体面,因为生长在这深山之中,并不知道许多规矩。听父母提到那个寻死的人,在这一瞬间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背着父母沿着萧玉蓉的踪迹一路寻找,终于来到一棵树底下,萧玉蓉编了一根草绳。搭在了一棵歪脖子树上,系上绳套正准备把脑袋放进去,猛然间发现脚边站着一个人,她被吓了一大跳。当时已经是傍晚了,对方说:“你穿着道袍,怎么能够做这种违背大道的事呢?要是这一幕被老子看到了,他一定会非常的气愤。”萧玉蓉说:“你个小你个小毛孩子知道什么?赶紧给我走开。”对方说:“为什么要走开呢?难道你希望一个人默默的走吗?我特意来为你送行。”萧玉蓉说:“你我素不相识,我怎么敢劳你的大驾呢?”对方说:“我能不能冒昧的问一句,是什么缘故让你选择走上这条不归路呢?”

萧玉蓉说:“有些事情不要抱有那么大的兴趣,知道了对你没什么好处,赶紧回去吧!我是为你好,一会儿我要真的死在你的面前,把你吓着了,可怎么得了呢?”又过了一会儿,田有钏的父亲出现在这里,看见女儿站在那个疯子的脚底下,立刻过去挡在了女儿的面前,瞪圆了双眼说:“你这个妖女还真是阴魂不散,居然又祸害到我女儿的头上来了。”萧玉蓉不耐烦的说:“赶紧把你的女儿带走,免得大家不方便。”然而田有钏并不愿意走,这可把她的父亲惹急了,抬手就在他她的脸上甩了一记耳光,说:“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呢?你怎么能来到这种晦的地方见这种晦气的场景呢?”没想到田有钏说:“我们为什么要住到终南山里呢?不就是为了躲避人心险恶吗?现如今看到别人遇到了难处,我们不能伸以援手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恶语相向呢?”

父亲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她要寻死就让她去寻死,我们何必自寻烦恼呢?”说着抓着田有钏的手腕儿就要走,就在这个时候,萧玉蓉双脚用力的一蹬,脚底下的土墩就划出了两道口子,她的双脚也就腾空了。父亲二话不说冲上去,把萧玉蓉从绳套里取了下来,过了一会儿萧玉蓉缓了过来,发现自己又没死,父亲说:“实在对不住,我又没让你死成,我知道这实在是有些难为你,但我觉得要不你还是活下去算了。终南山很大,物产丰富,想要活下去一点都不难,你完全可以在这里隐居。不见你不想见的人,不去面对不想面对的事,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活着。我看你穿着道袍,只要你专心修道,或许将来的有一天你能够雨化成仙。我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大概也是上天的安排。”

萧玉蓉本来也是被逼无奈才走上绝路,听见有人这么说,她也放弃了寻死的想法。之后没有费多大力气,就在附近找了一处山洞,在山洞里发现一具枯骨。大概这里是之前某一位隐士居住过的地方,通过观察枯骨,你能够看到这位隐士在临死前的睡姿。她找了个地方把这位隐士埋了进去,在掩埋这位隐士的那一天,她还举行了简单的祭祀仪式。把自己把自己准备好的祭文诵读了一遍,然后把这位隐士生前的所有东西据为己有。当天夜里她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秃头,脸上长着巨大的脓疮,皮肤黝黑,拖着一条烂腿,用沙哑的声音说:“你这个女人好生无理,居然敢鸠占鹊巢?”萧玉蓉说:“既然你已经过世了,这些东西自然也就不属于你了,既然我到了这个地方,当然就属于我了。人死如灯灭,你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你能出现在我的梦里,完全我的心疾在作祟。”

对方说:“你知道我是谁吗?你就敢对我说这种话,实话告诉你,我的名字叫田有钏。”萧玉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了双眼说:“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紧接着他听到对方发出的一阵狂笑,这个时候萧玉蓉心里感到非常的恐惧,她怀疑自己真的得了心疾,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幻觉呢?于是她闭上双眼,盘腿坐在洞口。任平那个人怎么闹腾,她坐在那儿就是纹丝不动。过了很长时间,她的心就像是放在杯子里的水很长,时间之后变得清澈见底,这种情形大概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禅定吧!她的内心非常的矛盾,其实从东汉末年,佛道两家就开始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佛家讲究禅定,道教虽然不说这个词,在实际的修行当中,也经常要进行静坐。

孙思邈说:“从古代方士到后来的道士,都沉溺于炼丹,希望通过服用仙丹打到鱼化成仙的地步。其实什么叫做修行?就是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这就是我所说的练内丹,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丹炉,把宇宙大道当做火焰,把自己的内心当做炼丹所需之材料,随着年生日久而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你能够大彻大悟,像古代的伏羲一样知道宇宙的真理,不仅能够白日飞升,还能够获得各种人们所想象不到的神通。”师父的话言犹在耳,可对于萧玉蓉这一切已经恍如隔世。每天坚持静坐,但每一次所持续的时间都长短不一。每次她闭上眼睛感受阳光打在她身上的温暖,这个时候她感觉宇宙就像是一个丹炉。他自己在这丹炉之中千锤百炼,有时候感觉那一单似乎就要炼成了,但转瞬之间又觉得这一切如梦似幻,是如此的不真实。其实人世间每一瞬间都会发生千万种变化,所以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的。

这一天黄昏刚刚结束打坐的萧玉蓉正在忙着煮饭,忽然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人,那个人有两只眸子看着萧玉蓉,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田有钏,萧玉蓉说:“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对方说:“我很好奇,所以过来看一看,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我很想修道,如果我请求败在你的门下,你能答应吗?”萧玉蓉直截了当的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寻死吗?因为我是戴罪之身,你说你败在我的门下能有什么前途呢?”对方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你应该只想着苟且偷生,为什么每天坚持打坐?每天都抱着希望,这是有着一个戴罪之身的人,该有的状态吗?”萧玉蓉说:“你虽然年纪不大,但你观察事物非常的仔细,眼光也非常的敏锐,如果选择一位好的师父,你会有很好的前途,很显然我不是这样一个师父,你的父母也一定不愿意你变成第二个我,所以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对方说:“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主。”萧玉蓉说:“人活在世上,往往不是自己只活一个人,而是活很多人,人就像是蜘蛛一样,如果没有了那张网就必死无疑。”对方说:“你不用怀疑了,我心意已决。”萧玉蓉说:“你回去吧!我绝不可能收你为徒,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我并没有得道,也未曾出师,在这种情形之下,我怎么能收人为徒呢?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你之所以跑来要入到我的门下,并不是因为你从我身上看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只因为你没见过世面我这样的就让你感觉到新鲜,等有一天你见过世面之后,你就知道什么是真的好了,而你曾经想要入到我的门下是多么荒谬。”在萧玉蓉的极力拒绝之下,这件事算是暂时解决了。

但她担心对方再次来访,当天她就搬去了别的地方。为了不让对方再一次找上门,他在离开的时候特意抹掉了自己的足迹。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随着已经进入了秋天,天气越来越冷了。尤其是在晚上,肖玉荣面对着天上的一弯残月,这残月就像是一条细细的缝,月光暗淡无比。在这距离残月不远的地方,零星的散落了星星,这星星就像是被抛弃的婴儿一样。如果不是距离地上非常的遥远,萧玉蓉简直能够听到这些星星啼哭的声音。就在这个时候,她忽然感觉脚底下有什么东西,低下头一瞧,原来是一只雪白的狐狸。这狐狸魅态十足,萧玉蓉把手放在狐狸的脑袋上,说:“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你的家人呢?”狐狸似乎并不能听懂她在说什么,萧玉蓉仍旧在那里自说自话。话说萧玉蓉离开之后,孙思邈一直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一想到把皇后的病历泄露出去,后果是多么严重,就觉得自己那么做也是无可指责的。

卢照邻听说萧玉蓉离开了,他感到非常的失望,又不敢把这种失望表现出来。然而孙思邈是何等样人卢照邻这样的道行在他的面前根本藏不住心里的秘密。这一天吃完早餐之后,孙思邈捋着胡须说:“说一说你对气疾的理解。”卢照邻说:“到最后师父也没有想出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我又怎么能想得出来呢,所以这段时间我不曾想过这个问题。”孙思邈说:“我当年也曾经带着别人的门下学习,可我从来不跟你一样,就算是师父医不好的病,我仍然会钻研。”卢照邻说:“从今往后我在这方面一定多多加强。”孙思邈说:“我不是只想听到你的空话,我要看到你的行动,我不是只想看到你行动,我想看到结果。也不是什么结果都可以,我希望你能够最终想到治愈气疾的办法。”卢照邻点点头说:“师父的教诲我牢记在心,既然问到了对其看法我也不妨说一点自己的思考,如果说的不对,还请师父指教。”

孙思邈说:“你说吧!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卢照邻搓了搓手掌说:“形成气疾有几个源头,一是身体虚弱,二是思虑过多,三是饮食不以其时不以其量,四是睡眠不足,五是消化不良,六是过度疲劳。”孙思邈点点头说:“你分析的很对,然后呢?”卢照邻说:“皇后所患气疾之所以无法治愈,是因为根本无法切断病源,我以为应该把这些内容不断的细化,然后出一部专著,让天下人引以为戒。”孙思邈说:“不能切断病源,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子,都只能暂缓一时无法根治。不过话说回来,没有把皇后的病治愈,是我一生无法释怀的事。当年我没有救活杜公,现如今皇后又死了,有时候我常想自己是不是白学了这一身的医术。”

卢照邻说:“皇后杜公之所以短寿,不是因为师父治不好他们的病,而是他们的结局在命中,已经注定这不是一个郎中所能够改变的。”孙思邈说:“你错了,我不只是郎中,我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道士。”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十分热闹,再说苗山幽来到南山之后,面对着林间的阳光,流水还有飞鸟。顿时感觉心中装满了阳光,周遭的一切都变得非常的亮堂。人就是如此,跟人打交道,时间长了之后就更愿意跟林间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打交道。走兽虽然可怕,比起人心这又算什么呢?南山物产丰富,想要活命并不难。饿了就摘野果吃,渴了就找泉水喝。闲暇的时候就盘腿打坐,进入禅定之境。长期练习禅定,会让人心情舒爽。很多事情如果你陷在里面,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要塌了一样,如果你能够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一切都是那样无关紧要。在茫茫宇宙当中,人间不过是一粒灰尘,不管你把自己所遇到的事情看得有多大,你其实就像是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微不足道。

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南山修行的人是喜欢相互走动的,见面之后讨论的话题,有时候会非常的玄虚,有时候有非常的生活。苗山幽有过在南山修行的经历,自然也散落了一些,故旧在这里。这一天他拄着一根竹杖来到了一处茅屋,门口站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苗山幽拱手说:“又来打扰了,如果能够讨一杯水喝,感激不尽。”老翁说:“我这里不光有水还有酒,你我不妨喝个痛快。”苗山幽笑着说:“山中的隐士也喜欢饮酒吗?”老翁说:“茶使人清醒,酒使人糊涂,人不是越清醒越好,也不是越糊涂越好,凡事点到为止,不求过分清醒,也要避免过分糊涂,关键是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变化,才能够勉强维持生活,不然就会相一些不擅长解牛的人一样用刀又剁又砍,不久之后刀就变钝变卷,最后不得不扔掉。”

在茅屋之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相约拄着竹杖,在山间野游。碰巧遇见了郊游的苗山风,只见他坐在一匹马上,头上带着幞头纱帽,身上穿着一件青色的圆领袍衫,脚上一双粉底的巢穴,腰间扎着一条黑色的腰带。看上去十分体面,而苗山幽活像个野人一样,所以并不敢接近这位贵人,而只是远远的瞧着。偏偏苗山风又看见了,如果假装没看见,就这么硬生生的走过去与礼不和,要是凑上去打招呼,双方又会觉得尴尬。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一阵风吹来苗山幽赶紧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当苗山风走远了他才出来,老翁说:“这又是何必呢?亲兄弟也要闹得如此生分吗?”苗山幽笑着说:“人要懂得知所进退,方能够在内心保有一份平静。”

两个人不知不觉来到山顶,看着满山遍野的是树木沐浴在阳光之下,老翁说:“你对于交友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呢?什么样的友情可以维持,什么样的友情需要放下。”苗山幽说:“过去的友情需要放下,现在的友情需要珍惜,还没有发生的友情值得期待,但不宜妄求。很多活得非常体面的人,终其一生真正能够交心的人,不过三五人而已。一个活得很不体面的人,大概很难有交心的人。”老翁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一个人如果他的人际关系能够织起一支大网,这个人一定活得非常体面,我觉得其实交心不交心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交往的过程当中,彼此都能够获益。人生一世不过是不断的与人做交易而已,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对人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否则你是没有朋友的。”苗山幽说:“你说的想是珠玉,我说的像是瓦石,二者不可同年而语。”

其实苗山风坐在马上看到苗山幽躲了起来,但他并没有过去,而是假装没有看到离开了。旁边一位同僚说:“那个野人你认识吗?”苗山风说:“并不认识,只是瞧着有些面熟。”对方说:“瞧着面熟就有可能认识。”苗山风笑着说:“也许吧!其实我也犯怵,如果我凑上去,我跟人家说什么呢?我说的话他听不明白,他说的话我听不明白,我们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相互躲开是最明智的,凑上去大家都会觉得不自在。”对方说:“你方才说的这些话在圣贤书里是读不到的。”苗山风说:“其实那些圣贤也过的是普通人的日子,也一定说过普通人所说的那些话,只是那些编书的人觉得那样的话不值得被收录进去,于是我们读到的大多是一些故作高深之语。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奔仕途,这就如同一个行走在沙漠里的人得到了一瓶盐水,越喝越渴而不能止。”对方说:“没有人愿意停下来,也不可能停下来。”

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350惧风疾修缮隋废宫听朝议偏师伐高丽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315十二月鸾驾会京师初八日宰相问小事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179张士贵领兵平獠乱 安四娘改嫁引风波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315十二月鸾驾会京师初八日宰相问小事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6陈太守降身访名士隐大德过府论人才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81山獠反叛残杀刺史官军出动击破贼军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第56回老相国率众平羌乱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32魏夫子依礼规天子 温令公举酒解君忧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第63回突利可汗来朝天子马周上书以利主君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
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257宫司上奏遗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谗告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350惧风疾修缮隋废宫听朝议偏师伐高丽302陈仓县尉杖杀鲁宁栎阳县丞请止游猎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157去辽东雪中遇法隐 望江岸风里叹朴灵250房玄龄上书请旨意孙思邈妙手难回春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315十二月鸾驾会京师初八日宰相问小事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第71回在碛口发现敌踪迹居九重览疏断万机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353薛万彻奉命击高丽苗山风随驾游新宫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119服幻药误入博泰谷 计无常困在深水宫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199慕容顺直言获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41孙思邈烹茶待来客袁天罡弹指话文王149推美于上事功不居 耍尽心机维持气势第74回草原雄鹰落地京兆皇帝罢相震动天威179张士贵领兵平獠乱 安四娘改嫁引风波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155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204天子孝心不斩良臣黔首心愿赦免罪囚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315十二月鸾驾会京师初八日宰相问小事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第30回筑台求雨祈福避灾反躬罪己噩梦不止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337春三月皇上论名将夜子时大家答谏官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206陈太守降身访名士隐大德过府论人才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群 张士贵扫平奴人乱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81山獠反叛残杀刺史官军出动击破贼军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310唐尚书奉旨诛宣王李承乾谋杀于詹事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271粉色军团支援凶邪西南之民抵御外侮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147为人臣自当解君忧 逢天究何以济苍生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245见凉薄无分俗与道阅风华膜拜花中王第56回老相国率众平羌乱少年郎反叛受大刑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32魏夫子依礼规天子 温令公举酒解君忧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317岑文本蒙赐知机务张玄素遇害几丧身第63回突利可汗来朝天子马周上书以利主君104弃急计决议缓吞并 止逐兔华夷共明王135张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举国请内附190李卫公白发领三军 隋外孙上书乞归顺218宗室姻亲出镇北门西域浪子梦回长安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第五回观音婢力齐兄弟心 李二郎奇谋定大计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219高甑生获罪赴边境李卫公闭门安住家191弃宗弄赞遣使入贡 大唐制史前往抚之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174颉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忧心而伤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306民犯十恶累及刺史赞普蒙恩公主称心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