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长孙后死荐房玄龄李承乾设计魏王泰

虽然李承乾听的云里雾里,但他还是说:“母亲不管我什么时候能够听明白你的这番话,我对你都心怀感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后继承父亲大业的那个人……”皇后赶紧说:“不要想着那么远,要多想想眼前,老子曾经说说过,为大必于细,为难必于易,你只要把眼前的事情都做好,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承乾笑着说:“母亲的教诲,我牢记在心。”不知道聊了多久,皇后感到非常的疲惫,承乾退了出来回到东宫,杜谋士在那里已经等了他很久了,拱手说:“总体来看,皇后还是支持你的,一旦皇后离开人世,你背后可以依靠的一座山就没有了。”承乾说:“以后就得依靠自己了。”杜谋士说:“但是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你要利用储君的身份好好结交大臣。”承乾说:“这可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杜谋士说:“所以我才说要好好利用储君的身份。”承乾陷入了沉思。

皇后总是打不起精神,孙思邈担心她一不留神就会彻底的睡过去。但她已经如此虚弱了,又没有办法不让她睡。所以在她休息的时候,永远安排一个人守在她的身边,一旦发现有异样,立刻叫孙思邈过来。尽管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孙思邈还是想着尽最后一份力,这一切都被皇上看在眼里,就让太监送了很多赏赐过去,面对赏赐来的这么多物品,孙思邈流着眼泪说:“没有办法把皇后救过来,白白的拿了的这么多赏赐,实在是对不住陛下。”萧玉蓉说:“皇后的皇后的病不能康复,不能怪师父,为了医好皇后的病,师傅已经弹尽竭虑。”卢照邻说:“师父,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皇后一定要离开,那你就让他少受一些罪吧!”孙思邈说:“怎么个少受一点罪呢?”卢照邻说:“其实非常的简单,用药物掩盖皇后的疼痛。”孙思邈犹豫了,卢照邻说:“你说的本来没什么,不过我担心这些药物用下去之后,会让皇后过世的更快。”

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皇后面无血色、眼窝深陷、骨瘦如柴。皇上能够分明的感觉到她非常的痛苦,终于孙思邈说出了卢照邻的想法,同时又说了这么做的风险。皇上说:“你这是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孙思邈说:“陛下,这的确是一个难题,要不要把长孙太尉叫来商议一下。”皇上赶紧点头说:“你的这个提议非常好,就这么办吧!”没过多久,长孙无忌就被请到御前,听孙思邈介绍了详细的情况,皇上说:“说说你的看法吧!”长孙无忌也感到非常的为难,但他有不得不说出自己的看法,他说:“皇后是一个自己可以拿主意的人,这是她一生需要处理的最后一件大事,也让她自己拿主意吧!我知道,这对她来说非常的残酷,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孙思邈说:“陛下这件事必须快刀斩乱麻,一旦拖延的久了,就更加难以操作。”

于是长孙无忌陪着皇帝和孙思邈来到皇后的寝宫,如此这般一说,皇后的嘴角泛出一丝惨淡的笑容,有气无力的说:“我希望我的体力能够恢复一部分,让我有力气嘱咐后事。”一听这话皇上就像是被夺去了心肝一样,眼泪不停的往出流,长孙无忌也跟着流泪,但他的心情却非常的复杂。一方面他可以依靠的一个人要离开人世了,一方面又觉得一个压制自己的人不存在了。他似乎可以大展宏图,但同时又意味着某种危险。危险暂时感觉不到,他更多能看到的是机遇。因为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他的目光变得非常的明亮,然而悲痛欲绝的皇帝根本无法察觉到这一点。但这一点被孙思邈察觉到了,不过他不会将长孙无忌戳穿,因为他之前卜过卦,长孙无忌有成为或光的潜质。

皇帝和长孙无忌离开之后,孙思邈和他的两位徒弟就忙活开了。经过针灸和服药,一时间皇后似乎红光满面、精力充沛。以至于让皇上的有了幻觉,抓住孙思邈的手激动的说:“孙师父,你看皇后是不是要康复了?”孙思邈流着眼泪说:“陛下,这有可能是药和针灸发生了作用,他只能挽救于一时,没办法持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皇后回光返照,请陛下务必注意,这样的时间持续不了多久,所以有什么话赶紧去说,以免来不及。”皇上一个人来到皇后的榻边,皇后说:“从十四岁嫁给你为妻,所以说吃了很多苦,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又说:“在我枕头底下有一包东西,你拿出来。”皇上把东西取出来一瞧,皇后说:“在你遭遇危险的时候,这一包毒药我一直带在身边,一旦你有个闪失,我绝不会独生。”皇上目瞪口呆,皇后说:“我最不愿意成为吕后一样的人。”这话光从字面意思来听,似乎不是那么可信,但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又由不得他不信。

皇上非常的难过,皇后说:“我现在只有不舍,没有遗憾。我活着的时候没有给别人带来多大的福祉,过世之后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务必要薄葬。”皇上说:“那样岂不是太委屈你了?”皇后说:“我已经做了皇后,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我的娘家人你就让他们以外戚的身份享受朝廷的待遇就行了,千万不要让他们占据权要,那样的话不但会成为朝廷的隐患,也不利于长孙是长久的兴盛。”皇上说:“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要压制无忌吗?”皇后说:“我跟他一起长大,我了解他的为人,她弄权的本事远大于治国,将来朝廷当中很多人都要吃他的苦头。”皇上说:“朕也跟他一起长大,自认为也是非常了解他的,他对朝廷的忠心远超过一般人。”皇后说:“如果陛下能够念及这么多年夫妻之间的情分,就不要拒绝我所请。”

皇上说:“你都这么说了,我怎么能忍心拒绝呢?只是这样委屈了无忌。”皇后说:“没事得罪他的人是我不是你。”皇上说:“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皇后说:“房先生是难得的大才,他的谋略出神入化,多年以来,陛下都是仰仗他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如今因为担心兔死狗烹躲在老家赋闲,我以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该抛弃这样的人。”皇上说:“这样的道理真有何尝不知道呢?只是觉得让房先生回家养老,对房先生对朕都是好的结局。”皇后说:“我希望陛下能够做得更近一步,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皇上犹豫了,皇后说:“汉高帝可以一直用萧何,陛下难道没有和汉高帝一样的胸襟吗?”皇上点点头说:“其实朕也想过把他召回朝廷,只是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请求,朕就这么生硬的把他招回来,朕的颜面何在?”

皇后说:“当年蜀汉先主,为了江山社稷,可以屈尊降贵,亲自去拜访诸葛孔明,陛下不过是发一道上谕而已,有什么不能做的呢?难道说陛下口中的颜面比江山社稷还要重要吗?”皇上说:“你放心吧,朕答应了。”到了这个时候,皇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休息片刻又说:“最后我要说我们的儿子了,承乾和魏王都已经成人,只是晋王李治还没有成人,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希望陛下能够多多照顾。”皇上说:“放心吧!朕一定妥善安排。”皇后说:“承乾和魏王两个人,陛下要记得一碗水端平,我知道这件事对于你而言是比较难的,但也要勉为其难,不要让下一代人重演上一代人的事。”皇上说:“朕记住了。”皇后又说:“我死之后你要记得尽快册立新的皇后,不可以让后宫之主的位置空着。”皇上挠着头皮说:“恐怕没有人能够顶替你吧!”

皇后很认真的说:“你就让杨妃当皇后吧!”皇上说:“杨妃虽然很好,但她有一个问题,她是隋朝公主,不用说,朝廷之内一定会有很多人反对。”皇后说:“我说的不是杨淑妃,而是小杨妃。”皇上更加觉得不可思议,说:“她曾经是齐王妃,这样做妥当吗?”皇后说:“人家为了你救你的命,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可见她对你是真心的,她做了皇后之后,也一定会真心帮助你打理后宫。”皇上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作答,皇后说:“就这些,没有别的事了,陛下要是忙的话就去处理公务吧!”皇上说:“现如今承乾和魏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令人担忧,你没有别的话要说吗?关于他们两个。”皇后说:“我已经说过了,对于他们两个陛下只要记得一碗水端平就行了。”皇上说:“这么简单吗?”皇后说:“听起来虽然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虽然皇后这么说,可在皇上看来,自己这一碗水从来都是端的很平的。在别人看来,他对魏王李泰的偏爱已经不能再明显了,他自己却浑然不觉,不停的抱怨皇嗣太不懂事了。总而言之,皇上永远有一套词,证明自己并不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暂且将这个按住不表,短暂的回光返照之后,皇后的病情迅速的恶化。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走了进去,皇后说:“有件事我要告诉你,方才我已经给陛下说了,你以后不处权要,只以外戚的身份领朝廷的一份钱粮。”一听这话长孙无忌几乎要哭出来了,说:“为什么你这么不相信我呢?难道在你的眼里,我就是王莽吗?”皇后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长孙无忌说:“你不是不干政吗?为什么言行不一呢?先是干预尚书左仆射的任命,现在又想毁了我的仕途。”

皇后说:“我不是说了吗?朝廷不会少了你的一份钱粮。”长孙无忌说:“我缺的是那一份钱粮吗?”这话立刻引起了皇后的警觉,说:“缺的不是钱粮是什么呢?是权力?凭你说的这话,我就知道一旦掌权你就一定会弄权揽权。”长孙无忌说:“满朝文武,哪一个不弄权哪一个不揽权?”皇后说:“在朝廷之中规矩最大,权力是天下神器,谁也不能玩弄它,谁也不能妄想得到不属于自己的权力。”长孙无忌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在这个时候皇后突然昏了过去。孙思邈过去看了看说:“只是昏过去了,大家不要担心。”长孙无忌说:“你得赶快想办法让她醒过来,不然他她就彻底睡过去了。”孙思邈说:“皇后太累了,就让她睡一会儿吧!缓一阵儿之后我再想办法让她醒过来。”这个时候皇后的儿女们等在那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孙思邈用针灸唤醒了皇后。

看见儿女围在周围,皇后说:“以后你们要记得各守规矩,人只要守规矩就会平安,如果总是逾越规矩,就会招来灾祸。千万不要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就有为所欲为。轻一点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重一点会导致天下大乱。”之后皇后再度陷入昏迷,这个时候孙思邈没有继续施针,长孙无忌在一旁说:“为什么不施针呢?”孙思邈说:“这么做已经没有用了,即使我暂时能把她唤醒,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之后她又会昏过去,皇后体内的元气已经消耗殆尽。”就在这个时候,众人注意到皇后的目光也直了,整个表情已经僵化。有人把一根丝线悬在她的鼻孔旁边,丝线没有任何动静。现场出现了短暂的混乱,皇上听到消息之后想要走过去,却被太监拦住了,说:“陛下已经跟皇后道过别了不能再过去了。”皇上说:“朕与她夫妻多年,想去再看一眼。”

可无论怎么样,太监就是不让他过去,不久之后,皇上发了上谕招房乔进京,得知消息之后,房乔马不停蹄赶往长安。而且带了家眷,卢氏说:“你不是害怕兔死狗烹吗?为什么这一次要跑的这么快呢?”房乔说:“不用说,肯定是皇后病危了,要是赶得快还能见皇后最后一面。”这个时候卢氏一脸狐疑,说:“有一个问题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皇后对你是如此的欣赏呢?我看皇上都不像她那么欣赏你的才干。”房乔笑着说:“这个我知道的,比你多不了多少,要是赶得上的话,你可以亲自去问他。”然而还没有到长安,他就听到了皇后过世的消息。房乔坐在那里没有任何反应,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放纵自己的悲伤,还是应该保持克制。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连抬起手臂的力气都没有了,更不要说站起来。

仆人把他扶到驿站的卧室,卢氏陪在身边,酸溜溜的说:“我死了你有这么难过就行了。”房乔说:“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很难形容的,所以我没办法解释给你听。”卢氏说:“你也不要责怪我,我常常感觉皇后是你的知己,而你的知己却不是我。”房乔说:“你听说过人间四大靠不住吗?冬天的时候天气还很暖和,春天的时候天气还很冷,人虽然年纪很大了,却非常的强壮,还有一点就是一个人在君王的面前非常的得宠。君王反复无常,今天可能非常宠幸你,过一天他可能就要你的命。这一次咱们一家老小来到长安,就是要告诉皇上上一次之所以回到老家不是因为害怕兔死狗烹,可这种事情谁又能保证一定不会发生呢?玄武门之役,我是谋主,万一皇上听信奸佞之言,杀了我,洗刷自己。”卢氏越听越觉得害怕,房乔说:“过去咱们头上有一把伞,就是皇后现在这把伞没有了。遇到的所有风雨都得自己受着。”

房乔风尘仆仆来到长安,很快皇上就得知了消息,命令房乔即刻进宫。两个人见面,皇上苍老了很多,而房乔看上去除了皮肤稍微黑了一点之外,整个人要精神了很多。皇上说:“看来你在老家生活的很不错,比你在长安的时候自在。”皇上说:“既然许给了官家,便是官家的人。皇上下诏,我自当粉身碎骨,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皇上笑着说:“皇后在临死之际向朕保荐了你,可见他是真的欣赏你的才干。”一听这话,房乔的眼泪夺眶而出,说:“皇后如此知我,臣感激不尽。”皇上说:“房先生,现在朝廷内外事务一团糟,你说说吧!朕该怎么办呢?”房乔拱手说:“做事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只能做其中一部分,所以但凡做大事的人,一定要记得从诸多的事物当中选出最重要的,在最重要的当中选出最紧急的。”

皇上看上去有些无精打采,他似乎没有耐心听房乔说这些。房乔说:“现如今最重要最紧急的事莫过于办皇后的后事了,关于如何处理她的后事,她有遗言吗?”皇上说:“她说自己生钱没有给别人挣来多大的利益,死了之后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要求一切从简。”房乔说:“这么做是对的,大唐开国现在也就近三十年年而已,经历了隋朝的大乱,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恢复元气,提倡节俭和薄葬,对于江山稳固是很有帮助的。”皇上说:“这些道理朕都是明白的,朕现在担心的是这样是不是太委屈皇后了?我良心上如何能说得过去呢?”房乔说:“陛下,如果不按照皇后嘱咐的去做,她会开心吗?”皇上终于下定决心说:“那就这么定了,一切从简。”

在这个时候,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没有了皇后的保护,李承乾变得更加的敏感,也更加的没有了安全感。魏王府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他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的激动。魏王李泰一看他如此沉得住气,自信心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在一天深夜,他与手底下的人夜饮的时候,他说:“从李承乾的手里取天下对我来说易如反掌,现在难的就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宗法制度。”这一天他正在那里埋头编书,皇上却出现在他的周围,两个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立长还是立贤的话题上来了,李泰说:“远的不说,就从陛下的经历来看,立贤要比立长好的多,可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坚持要立长呢?难道他们真的完全是为了因循守旧?”皇上说:“他们所说的无非就是废长立幼,大不祥也!”李泰说:“儒生想要断吉凶,就要说出很多的妖言。”

皇上说:“有时候朕也觉得这些儒生非常的讨厌,可如果用严厉的手段去处罚,他们总觉得有些不合适。放纵他们,他们就会喧宾夺主,干涉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有一天朕把江山交给了你。而你又没有办法与他们和睦相处,如此一来大唐的江山社稷还怎么能够持久呢?”李泰说:“陛下误会了,其实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要不然我为什么要修书呢?”皇上说:“朕早就知道,你编书是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不过这挺难的,宗法制涉及他们一生所信奉的东西,一般情况下,不至于为了从你那儿得到一点好处就放弃自己信奉的东西。”李泰一听这话非常的难过,说:“父亲,我们同样不是长子,你要帮我。”皇上摇摇头说:“你的母亲在临终之际,要朕记得一碗水端平,这如果帮了你还怎么能叫端平呢?”你听这话,李泰的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没想到母亲在最后关头还是要给他使绊子。

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72弥勒院推举新住持 甘露殿上书谏天子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118道士乡儒学难推进 芳华亭佛法在此身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101魏夫子弹劾权万纪 孙思邈拜会袁天罡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32魏夫子依礼规天子 温令公举酒解君忧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350惧风疾修缮隋废宫听朝议偏师伐高丽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333纥干承基告发谋逆贺兰楚石检举阿翁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340李大亮腊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儿进位将军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第37回义安王兴兵清君侧李世民杀鸡儆群猴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执着宜假嗣续210术门师徒寻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泽243老相公故作闲散状大居士骑驴陇上游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第47回明彰己德调和阴阳暗记恩仇荡除尘垢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341俟利苾轻骑入朝中史刺史坐脏遭刑戮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225慕容纯奉献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难言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39番邦监国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来唐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
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172弥勒院推举新住持 甘露殿上书谏天子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312沙钵叶护遇袭身丧职方郎中远游见故人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118道士乡儒学难推进 芳华亭佛法在此身329旧功臣图画凌烟阁齐王佑亲佞生反心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101魏夫子弹劾权万纪 孙思邈拜会袁天罡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318李建成追复储君号房玄龄请旨禁自残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292秋十月鸾驾回京师在清晨廷臣议大事113慈父知礼为女消业 罪官起复算计功名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礼老叟强力持戒125李世南开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91李元婴上封爵滕王杨师道官拜中书令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230慕容顺亲唐远斯民苗山幽谒见大可汗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32魏夫子依礼规天子 温令公举酒解君忧第51回法雅和尚斩之闹市刺史都督书于屏风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第61回孙思邈庐中语病理苗山幽林间闻箴言350惧风疾修缮隋废宫听朝议偏师伐高丽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第72回占定襄隋人尽归唐住南厢阴魂闹相府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333纥干承基告发谋逆贺兰楚石检举阿翁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340李大亮腊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儿进位将军第83回张玄素谏止洛阳宫李思摩拜授右侯卫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第37回义安王兴兵清君侧李世民杀鸡儆群猴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执着宜假嗣续210术门师徒寻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泽243老相公故作闲散状大居士骑驴陇上游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185大法师寂静坐台上 萧玉蓉只身游敦煌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时君梦国子监第六回李留守领兵入长安 月雨公往生去极乐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第47回明彰己德调和阴阳暗记恩仇荡除尘垢第88回林邑王献珠进妄言李大亮请旨停捐献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341俟利苾轻骑入朝中史刺史坐脏遭刑戮349萧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谢尘世240温彦博进位右仆射魏夫子以疾辞侍中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351段志充请上禅大位苗山幽听琴解心声316张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献上括地志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第68回苗山幽自诩登徒子颜师古写就王会图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136议纵横孤立吐谷浑 奔所往朝觐女王谷107哀山幽人前失体面 俏龙波掌掴济平衡299阎立德修造襄城宫鞠文泰忧死清凉殿117上谕连三禁止乱鸣 极数九五盛而必改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249李承乾请求赦罪人魏王泰开府纳贤士224何刀儿服役阳关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浑154苗山幽行情日渐坏 蓝毘尼远路初登程225慕容纯奉献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难言227悟人生此行多惨淡饮黄汤局中多颇凄凉187赵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机见面问吉凶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216李道彦纵兵逞凶顽薛万钧贪功乱胡汉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313李世勣还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虚击思摩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39番邦监国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来唐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