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俟利苾轻骑入朝中史刺史坐脏遭刑戮

使者说:“庶人承乾被幽禁的时候,陛下应该知道他的心中颇多不平,等到陛下把魏王李泰也幽禁起来之后,他应该会有颇多的感慨。之后从长安前往黔州,一路劳顿不堪记录,黔州是边远之地,又在群山峻岭之中,弥漫着一股瘴厉之气,不平之后感慨唏嘘,车马劳顿瘴厉交攻,终于病倒,以至于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皇帝说:“更没有问你这些,这要问的是他在临死之前的情形。”使者说:“庶人自知罪孽深重,临死之前颇多忏悔,只恨为时已晚。”皇帝说:“不管怎么说,父子之情是在的,于是辍朝一日,以寄哀思。”庶人承乾的离世对于李泰而言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因为皇帝会想,李承乾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李泰步步紧逼。于是当承乾病死的消息传到李泰居住的地方,原本给他的待遇骤减,有的人甚至开始想方设法的折磨他。许多人是在那里猜测皇帝心思的,只要皇帝表现出对一个人的不满,自然会有很多人找那个人的麻烦。

一开始李泰还没有意识到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忽然之间很多人跟他过不去。知道有一天皇帝的旨意到了,把他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痛斥了一遍,李泰说:“承乾已死,而我还活着,所以陛下就有把事情都算到我的头上,如果承乾能够奉行天道、自律修德,我会有什么想法吗?而陛下身为人父,承乾的诸多作为竟然浑然不知,为什么陛下不愿自己,而要把罪责全部推陷到别人的头上呢?”李泰的这个说法还没有到皇帝的耳朵里,就已经激怒了那些负责看押他的人。于是各种折腾,他的动作接踵而至,他的饮食、衣物、居住条件规格不断降低,关键是很多人都在给他脸色看。把他当做是皇帝的不孝子,有的人甚至更过分把李泰说成是虞舜的弟弟象。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其中有一个就是褚遂良。在关陇一系的关照之下,原本身材有些臃肿的李泰,此时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皇帝的车驾终于抵达了洛阳,住进洛阳的行宫之后。褚遂良来到了身边,说:“陛下,某人对负责关押他的人说如果自己是象的话,陛下就是瞽叟。”皇帝说:“朕记得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你就说过,承乾之所以会谋反,是因为朕对魏王的恩宠过重,现在把承乾比作虞舜,把李泰比作象,大概也是你的意思吧!如果你把这些都当成事实,朕当然就是瞽叟了,而你整天在这里记录瞽叟的言行,是不是非常的委屈呢?”褚遂良不慌不忙地说:“李泰的确和象一样,前皇嗣却没有虞舜的美德,陛下也没有瞽叟一样的作为。”皇帝说:“朕是不是应该感激你说出这番话呢?”褚遂良说:“陛下,尧帝的儿子丹朱、虞舜的儿子商均都不成器,如今陛下所立的非常的仁孝,千百年之后大家一定会赞扬陛下之英明。”皇帝说:“朕的确偏爱李泰……”

话还没有说完,这个时候他就想起很久之前曾经有人说过,爱之足以害之。魏武帝偏爱曹植,当曹植没有魏武帝的庇护之后,立刻就遭到了魏文帝的打击。没想到李泰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发到外地幽禁。在这期间,皇嗣的表现是非常感人的。他多次在御前请求增加给李承乾和李泰的待遇,他越是这样做皇帝就越有心思保护他,同时又为他感到担心。皇帝的身边虎狼环伺,一个人仁慈到了这种程度,怎么能够驾驭群狼呢?每当皇帝有这种疑虑的时候,长孙无忌就会站出来替皇嗣说话。说陛下神武,是安天下之主,皇嗣仁孝是守天下之主,这是皇天保佑大唐,才会有这样精妙的安排。皇帝常常感到疑惑,李泰也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为什么就是不能支持李泰呢?而这个时候的李泰感到非常的寒心。

话说玄奘法师在替李大亮做完法事之后,立刻启程前往洛阳。一路之上骑的是快马,走的是官道。所以比想象当中要快了很多,陪着她前往洛阳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苗山风。两个人骑着马,并排走在官道之上。玄奘法师说:“回到大唐,一草一木都让人倍感亲切。”苗山风说:“法师说的没有错,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虽说这草木已经翻新了多次,可它毕竟是之前草木的后辈。”玄奘法师说:“你读过佛经吗?”苗山风说:“其实我读过很多佛经,只是过后即忘。”玄奘法师说:“凡走过必留痕迹,读过佛经也一定会在你的心中留下印记,这些印记会在合适的时候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会一点点成全你。”苗山风说:“法师说佛法能够成全我吗?”玄奘法师说:“佛法能够成全一切人,闻法传法都有功德,而你读过不少佛经,已经攒下了很多功德。这就如同土里留下了很多草籽,只许春风吹过,这些草籽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苗山风说:“法师的话我记住了。”玄奘法师说:“你有一个弟弟叫苗山幽,他与佛颇有渊源。”苗山风点点头说:“他曾经在寺庙里读书,在沙洲的时候被人称作是大居士。不过在你这样的大德面前,他当然什么都不是。”玄奘法师说:“苗山幽其实很有慧根,只可惜尘缘未了。”苗山风冷笑说:“老大年纪尚未婚配,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尘缘呢?”玄奘法师说:“一个人只要心在伽蓝,自然也就远离红尘。如果一个人心在红尘,自然也就远离伽蓝。”苗山风说:“法师希望我做些什么吗?”玄奘法师说:“我只是觉得既然你有机会听闻佛法,那就应该持戒修行。”苗山风说:“我如今穿着官衣,吃着朝廷的俸禄,有太多的成员没有了,法师的教诲我牢记心中,只是因为各种阻碍,恐怕没办法奉行。”

玄奘法师说:“你误会了,我说的是持戒修行,并没有希望你出家,其实在家出家都一样?缘分在家就在家修行,缘分不在家就在寺庙修行。”苗山风说:“要是缘分既不在家也不在寺庙,在哪里修行呢?”玄奘法师说:“我说的家是红尘世界当中人的家,我说的寺庙是红尘世界之外人们清修的法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停的谈论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洛阳。这是一座非常迷人的城市,相比于长安而言,洛阳显得更加活泼,更加能够亲近普通人。长安城显得太过于规整、等级森严。进城之后,玄奘法师住进了馆驿,苗山风来到御前,皇上说:“一路上辛苦了。”苗山风说:“能够与智者同行,谈不上辛苦。”皇上说:“听了他的话,你觉得对你有影响吗?”苗山风说:“这个臣也说不好,陛下的智慧远胜过臣,想必与他交谈之后,一定能够得到很多陛下想要得到的东西。”

皇上说:“你觉得朕应该在什么时候召见他呢?”苗山风说:“陛下与法师都是迫不及待的要见到彼此,不过既然彼此都在洛阳城,何必急于一时?不如今夜好好休息,明日再见,彼此也多个准备。”皇上说:“那好吧!”内官知道皇帝有事情要吩咐了,赶紧凑上来。皇上说:“你去告诉馆驿的人,谁也不要打搅他,让他好好休息。”内官说:“陛下,为了显示恩宠,是不是在召见他之前先送给他一些东西呢?出家人应该不喜欢经营之物,不如送一份素斋过去。”皇帝点点头说:“那就这样办吧!”内官出去了,皇帝说:“你给朕说一说,你觉得这个玄奘法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苗山风说:“此人从长安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来到天竺,学有所成之后回国,有意造福家乡。方才臣不是说过吗?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皇上说:“能够学有所成,想必不是简单的人。”苗山风说:“臣以为陛下见到他之后,应该格外谨慎,以免不知不觉入了佛门。都说佛法利益众生,实际上他非旦不能勉励百姓勤于耕织,反而让众多的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如今大唐虽然疆域辽阔,人口却非常的稀少,当务之急是勉励天下人勤于耕种、广延嗣续。”皇帝笑着说:“你放心,朕非但不会听他的话,皈依佛门,朕还打算劝他还俗为朝廷所用。”一听这话苗山风目瞪口呆,说:“此人不远万里之遥,前往天竺学习佛法,想必是意志极为坚定之人,恐怕陛下无论说什么都没有办法动摇他的心志。”皇帝说:“你不要低估朕的求贤之心。”这个时候苗山风注意到皇上的嘴角露出一丝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听见不远处有一声猫叫。皇帝说:“这畜生非常适合养在深宫之中,地方大了容易闹鼠害,有它在,朕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一夜的时间,说话的功夫就过去了,明日一早,皇上与群臣议事。结束之后很快就把玄奘法师请到了御前,见礼之后入座。皇上说:“去西天求取正法是好事,为什么没有事先给朕说一声呢?”玄奘法师说:“事先曾经几次上书申请,得不到官府的批准不得已才私自出行。”皇上说:“一路之上一定有诸多的见闻,这是朕非常感兴趣的,你的功劳就如同汉朝的张骞一样,张骞出使大月氏,不及你走的路更长,经历的国家更多。”玄奘法师说:“汉朝张骞去的地方是前人不曾去过的,而臣去的地方很多人已经去过了。”皇上说:“都有些什么人去过呢?”玄奘法师说:“被史书所记载的有法显等人,没有被录入史书的就更多了。”

皇上说:“不远万里前往西天,你到底要求的是一部什么样的佛经呢?”玄奘法师说:“最关键的一部经就是《瑜伽师地论》。”皇上说:“这部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呢?”玄奘法师说:“这是当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的一部经,里面介绍了修行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观想。”皇上说:“什么叫做观想呢?”玄奘法师说:“像所有的学问一样,都是由浅入深,由粗到精。最初的观想,其实就是人生活当中乱七八糟的想法,随着练习的时间越来越长,观想的内容也越来越纯粹单一,而到了观想的最高境界,可以把人的注意力从原地脱离。比方说一个人盘腿坐在一个角落,他的注意力可以在九天之上,也可以在皇权之下。可以在影子之旁,也可以在千里之外,总之可以自由驰骋。”皇上说:“到了这样的阶段有什么好处吗?”玄奘法师说:“观想由粗到精、由浅入深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对情绪越来越有控制力的过程。”

皇上说:“这样练习可以让人觉悟吗?”玄奘法师说:“所谓佛法是宇宙的正法,只要人能够勤加练习、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做到内外合一。”皇上说:“什么叫内外合一?”玄奘法师说:“内是内心,外是外物,内心的想法与外物的变化合一,这意味着具有了最高的智慧,可以超脱于轮回之外。”皇上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朕身为天子,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应该以天下百姓为重。法师有这样的智慧,又有利生的心愿,不如还俗,朕可以保证,法师还俗之日就是朕拜相之时。”在见皇帝之前玄奘法师想象过俩人在谈话之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 万万没有想到,皇帝会如此直接的劝他还俗,还承诺一定让他做宰相。这个时候一道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如果拒绝皇帝就是抗旨,如果真的还俗,那他多年的修行岂不是功亏一篑。

于是说:“陛下这件事关系重大,能不能容臣回去再想一想。”皇帝也不好硬让一个得道高僧还俗,玄奘法师回到馆驿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心想该怎么应对皇帝的这种要求呢?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他写好了一道奏书,然后拜托内官递到以前。皇帝看了之后,之间里面大致的意思是:承蒙陛下如此赏识,臣受宠若惊,心中充满感激之情。正如陛下所言,臣的心中一直藏着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心愿,只是臣从小学佛,对儒学一无所知。以方外之学治方内之事一定是不合适的,所以臣不得不怀着惶恐的心情告诉陛下,臣没办法担负起宰相的重任,为了不耽误陛下的大事,臣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看完之后皇帝想了想又一次把玄奘法师请到御前,说:“这件事情你不必急于答复,你可以慢慢想着可以等。”玄奘法师陷入了沉思,忽然皇帝说:“想必你也听说了,朕很快就要去打高句丽了,你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朕实在不忍心与你就此别过,不如这样,你跟着朕一起到前线,以便于在指挥作战之余听你的指教。”玄奘法师说:“臣是出家之人,陛下行义师讨伐高句丽,臣不能劝阻陛下就已经做的很过火了,怎么能跟着陛下到前线呢?”皇上说:“是不是朕太过于鲁顿?没办法听懂法师的教导呢?”玄奘法师说:“陛下是远近皆知的明君圣主,怎么会听不懂臣说的话呢?只是臣发愿要致力于终止天下的杀伐纷争,请陛下允许臣带着经书去嵩山少林寺从各地招募高僧译经。”皇上说:“既然你实在不想去,朕也不能勉强,不过你要是去了嵩山少林寺,这样再见你就难了,不如这样长安有一座弘福寺,是朕为已经过世的母亲所修建的,你如果能在那里主持译经,朕感激不尽,母亲的在天之灵也会倍感欣慰。”

一听这话,玄奘法师说:“谨遵圣命。”这样两个人之间算是达成了妥协,与此同时皇上的一道诏令传到了可汗俟利苾的帐中,皇帝要求他率领他的部众往北挺进,准备跟官军一起攻打高句丽。俟利苾当然不敢怠慢在接到旨意之后,马上传令各部,让他们集合到一起向北进发。俟利苾得部众到达漠北之后,立刻引起了真朱可汗的警觉。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旨意也到了他的帐中,告诉他俟利苾奉命向北挺进,不许攻击。真朱可汗这样答复,过去这些胡虏屡次禁犯中原,虽然他们曾经几次与朝廷会盟,可每一次会盟之后墨迹未干就开始挥兵南下、侵扰边境。我有意替陛下扫除这样的隐患,于是命令不中,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俟利苾。真朱可汗说:“攻击俟利苾,务必要快,让他没有机会派人到洛阳报急。我们要确保消息传到洛阳之后,俟利苾已经被消灭了。”

因为没有料到真朱可汗或下令攻击,他们几乎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几次攻击之后就做鸟兽散,有的人皈依了薛延陀部,有的人则南下要归顺大唐。而俟利苾可汗也只能单骑南逃,不久之后消息传到了洛阳,长孙无忌说:“陛下,坚决不能接受他们投奔大唐,真朱可汗有句话说的是对的,当初阿史那结社虽然已经在朝廷任职,到底还是反了,说明这群人真的是人面兽心,不可信任。”皇上说:“与四夷相处最难得的就是信任,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点信任,就不要轻易的去破坏他。如果彼此之间相互猜忌,那就一定会战乱不止。这一次朕能够接纳他们,至少可以保证在十五年内,不会与他们有冲突。”说这番话的时候,皇帝不时看向褚遂良的方向。

看到褚遂良把他的话记了下来,他满意的点了点头。于是边境上的接纳了这些来投奔的胡人,俟利苾一个人来到了洛阳。见了皇帝,一句话都没有说,直接嚎啕大哭。皇上说:“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形?你说一说。”俟利苾把当时自己遇到的情形一五一十的说了,之后请皇帝为他主持公道。皇上说:“薛延陀部早就想消灭你们,你怎么能一点防备都没有呢?几次攻击之下,做鸟兽散,说明你平时在部落之中也没有太高的威望。”说的俟利苾把头垂得很低,皇上说:“既然你的部众都已经脱离了你,朕打算拜你为右侯卫大将军,你觉得如何?”俟利苾当然非常的满意,走出行宫之后,他脸上原本悲伤的神色一扫而光。没见到一位官员主动上去行礼,当官员称呼他为右侯卫大将军时,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不知不觉已经是年底了,除夕之夜,皇帝在洛阳行宫宴请群臣。

而这个时候长安似乎没有什么过节的气氛,房乔更是感到坠坠不安。他亲自来到李大亮的家看望他的家属,李大亮的儿子说:“家父蒙先生提携,仕途蒸蒸日上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前来拜见,现如今斯人已逝,也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房乔说:“这是人之常情,不必有所抱怨,如果你真的打算对得起你的父亲,就应该好好争气,不辜负令尊的厚望才是。”这个时候的李靖面前摆了一盘棋,夫人说:“我能看得出来你的心思完全不在棋上。”李靖说:“这一次陛下一定不能得志!”夫人大吃一惊,说:“为什么?”李靖说:“长孙无忌这个人实际上是个庸才,不过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一个外戚而已,如果没有房杜,他根本没办法谋划玄武门之役,既没有房杜之智,也没有尉迟恭之勇……”夫人赶紧说:“这样的话以后不必再说了。”就在这个时候,御史台的奏本送到了皇帝的面前,说有一位姓史的刺史因为贪赃应该被处以死刑。

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第44回人无所依妖法时兴万事有常偶有跌宕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280虞世南因病谢红尘高士廉进位右仆射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兰觅挥鞭自持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341俟利苾轻骑入朝中史刺史坐脏遭刑戮215宗庙之制三昭三穆据祀武王非业所因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11李大亮扬威蜀浑山侯君集挥师取柏海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第78回访烟花意外入魔窟舞横刀奉命除奸嗯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第49回越王泰欢喜清商乐苗山幽秘密洞天机253昔谋主复为左仆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第48回尽礼数顺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贵己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长安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234皇后患病闲暇时光药王进宫参详病理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327褚遂良请缓封皇子侯君集怨愤生异心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风解说风里浪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286李世民献陵祭太武房玄龄相府拜高阳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
203节日御膳羊肉汤饼除夕之夜预言不祥151苗山风入职尚书省 老黄狗死在小竹林202挥舞霜刀清理羌寇扫除积雪以诚祀天192大唐皇帝演说古事慕容伏允再袭扰凉州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338岑文本获封中书令郭孝恪俘虏焉蓍王第十回惧内忧天子杀废帝 惮功臣雄主失人心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342萧特进留守洛阳宫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第44回人无所依妖法时兴万事有常偶有跌宕293京兆小民不孝获罪弘化公主远嫁西垂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280虞世南因病谢红尘高士廉进位右仆射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边塞白肥儿酒后论功名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禅萧少傅请旨行冠礼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兰觅挥鞭自持208曼头山孤儿斩名王赤水原李靖诛残虏第二回窦夫人饮恨去西游 李玄霸飞锤致横祸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第十二回刘文静行年犯灾星窦建德英雄至末路341俟利苾轻骑入朝中史刺史坐脏遭刑戮215宗庙之制三昭三穆据祀武王非业所因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211李大亮扬威蜀浑山侯君集挥师取柏海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第78回访烟花意外入魔窟舞横刀奉命除奸嗯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读书更上进294张玄素上疏谏皇嗣侯君集求爱君击狂胡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169利益众生魔窟传法 意气用事谋害高僧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第49回越王泰欢喜清商乐苗山幽秘密洞天机253昔谋主复为左仆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68刘德威一言平断狱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第48回尽礼数顺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贵己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长安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270显仁宫皇上责官吏白石厅郎中刺川王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363郭孝恪轻敌死贼手金春秋请旨改服章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175徐嘉尚献上言事疏 李卫公出任黜置使112众奴儿为主报冤仇 老泰山上门见贤婿331破国贼敕书降封赏喜汉王相约斗甲兵194冯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离歌212慕容伏允亡命碛中胡虏巨奸死于马下第23回琵琶女自究穷音理庞相寿去官养天年130河南北千里走黄汤 九成宫皇上往避暑229无常横死小龟寿尽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谋害秦王十八学究演说孔孟247乳母进言请求换新东宫辛苦厌倦礼法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137长孙无忌耕耘东宫 尉迟敬德御前献丑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第41回蝼蚁命莫有治世心无用人何谈慷慨志156二位路人御前辩论 两次赦免群臣争执100大匠窦奉旨造新宫张蕴古执法得横死234皇后患病闲暇时光药王进宫参详病理346孙伏伽六条察四方李卫公小心答上问140大安宫皇上表孝心 高墙内颉利抒国恨第59回落魄马周进入长安失意颉利深夜遇袭259李世民作台望昭陵大海南有国来朝贡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11龙波失礼刑场滴血 贤妻助夫度过心劫196皇甫德上书言主失高季辅以礼正宗室278赵元楷媚上苦斯民尧君素岁寒知寸心193新宫落成显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三回二公子从戎战雁门 观音婢出阁成大礼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301焉蓍立功得赏三城荆王元景复请封禅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127幸温汤天子问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继真平第36回显德殿良臣论吉凶保育房比丘说善恶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134慕容伏允联络高昌 南泉上人欲破迷障195深宫里帝后起争执在御前群臣论大礼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327褚遂良请缓封皇子侯君集怨愤生异心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风解说风里浪323盖苏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阳宴旧臣344白岩城下将士受阻安市墙头高丽扬威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221苗山幽游荡至庙门老法师失言惹灾祸286李世民献陵祭太武房玄龄相府拜高阳361唐皇上驾临玉华宫贤皇嗣修成慈恩寺288鞠文泰阴谋举大事白肥儿面君陈实情第77回苗山幽拜谒楼观台萧玉蓉夜游平康坊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秽 房相公下问解民情第21回观音婢豪言激将士魏夫子自叹命难违255白肥儿对峙长公主田有钏拜会萧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