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

在说完这番话之后,我压低声音说:“殿下,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每次臣下请求封禅的时候,皇上虽然表现的非常谦让,可每到最后关头他都动摇了,由此看来,在内心深处他是想去封禅的,可每到皇上动心的时候,魏征就会出来反对,而为政亦反对,皇上就会听魏征的。”李元景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都怪这个魏争坏我的好事。”我说:“其实真的不能怨人家,明知道皇上想去封禅,魏征还屡次出来劝谏,就算他这么做是为了清史留名,实际上受益的还是大唐的百姓,只要大唐的百姓满意,大唐的江山社稷就能够绵延持久。身为宗室子弟,殿下还是应该感谢人家。”李元景白了我一眼说:“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竟敢在这说教寡人。”我不慌不忙的说:“我是能够帮助殿下实现心愿的人,当然殿下如果觉得我实在讨厌,我也绝不敢在这里打扰殿下。”然后一拱手转身就往外走。

李元景赶紧叫住了我,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冲,你不用跟我一般见识。你说你能帮助我实现心愿?你能帮助我实现什么样的心愿呢?”我说:“以避一下现在这样的公德,如果去泰山封禅,肯定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祥瑞。神龟出水、凤凰来仪,说不定还能够见到海上的神仙。”李元景说:“当年李孝恭曾经上书请求封禅,我后来有幸读到了这一份奏疏,正是因为受这一份奏疏的鼓舞,我曾经去泰山游历,我听过很多关于大海的传说,当我真正看到大海的时候,发现想象与现实差距太大了。海水是苦涩的,而且看起来很不干净。”我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元景说:“你说的道理我是知道的,当我站在泰山之巅,看着日出日落,那个时候我就想虽然自己出身宗室,可在那样的环境当中,感觉自己实在是过于渺小。”我说:“陛下如果封禅,第一国库一定要支出一大笔钱;第二地方上迎来送往,也会背上沉重的负担;第三出现在封禅大殿上的人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封赏。”

李元景说:“我觉得这个卫生实在是太过于死板和迂腐了,他只懂得算那些小账,不懂得算大账。”我说:“虽说魏征是一个书生,可人家毕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他谋划的可能真的比一般人所能想到的更久更远。”围绕是这个问题,我们聊了很久,李元景不愿意放弃封禅可能带给他的利益,而我也对封禅具有浓厚的兴趣,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苗山风知道了,李元景请求封禅,背后有我的谋略,他马上派人给我送来了一封信。送信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白肥儿,这实在是让我感动,我们走进了一家酒店,找个地方坐下来。店家立刻拿上来,最好的羊肉和清酒,白肥儿说:“许久未见,没想到你进了荆王的幕府。”我连连摆手说:“情况不是那样的,我只是临时帮几天忙。”

白肥儿说:“如果你只是临时帮几天忙,就敢凑这么大的热闹,看来山风兄这么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低头说:“说来真的有些惭愧。”然后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白肥儿说:“其实你不用为这件事情过于担心,只要你现在罢手山风兄一定会全力帮助你消除影响。封禅对唐朝的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极为不利,我知道你是个明白人,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我说:“你高看我了这么多年我都是糊涂着过来的。”白肥儿说:“你之所以选择这么做,会不会是因为你长期怀才不遇?打算带一票大的,让别人了解你呢?”我说:“我并没有想让别人了解我,因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白肥儿说:“先不说别的了,你看一看这封信吧!”我把那封信拆开,这件里面写的是:

愚兄苗山风谕,山幽游走四方、见识宏远,忽然在荆州王府中策划封禅之事,窃以为此举十分不妥,如果陛下不能接受,魏征一定会让陛下彻查这件事,你放心,只要查就一定能够查到你的头上,因为陛下不可能为了这件事情去处置自己的兄弟。到了那个时候,不但我没有办法替你转还,就算是父亲亲自出马也无济于事。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也为了你自己的安全,请你一定要罢手。这些话事关重大,你千万要记住,不可以跃入雷池。也不要往南墙上撞。

读完这封信之后,我看着白肥儿,这个时候我注意到他也在看着我,我说:“这件事真的有这么严重吗?”白肥儿说:“我跟你说句实在的吧!假如陛下真的如你所希望的那样去泰山封禅,陛下的一世英名,他是从这件事开始就要不断受损了。人生如同四季一样,经历了极尽的繁华,接下来百木就会凋零。”我说:“为什么要说的如此悲观呢?繁花落尽之后,就会结出累累的硕果,现在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正准备伸手摘果子的时候,你们却劝我收手。你们的这种说法完全是饱汉不知道饿汉的饥。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扬名立万也希望自己有机会。”

白肥儿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说:“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感谢你,因为你对我们家的事如此的上心,我会写一封回信让大哥照顾你的。”白肥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这封信不必写了,我之所以愿意帮他送信,不是我要从中捞到什么好处,完全是看着你我之间的交情,现在你要这样对待我?真的让我很失望。”说着站起来就要走,我说:“我知道我的话有些失礼了,真的很抱歉,这些年我已经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友谊了。人都是这样,谁做好人谁就要吃亏,谁做坏人谁就得便宜,谁能够坏到底谁就获得最后的成功。”

这样的场面又尴尬又惨但离别的时候彼此都觉得有一条鸿沟把我们两个人隔开了。这种距离感让人觉得有些悲伤,回到王府发现李元景已经等我很久了。宦官立刻把我领了过去,见面之后立刻赐坐。我说:“下一次殿下不宜再出面了,而是借其他人之手达成自己的心愿。”李元景说:“那你倒是说说看,到底怎么借其他人的手达成自己的心愿呢?”我说:“这个办法虽然听起来有些离奇,但我觉得还是可行的。”李元景说:“有什么话你直截了当的说,我实在受不了你那么多的铺垫。”我说:“实际上希望借助封禅大典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有很多,魏征在这件事情上,站在众人的对立面,可见他是一个真正大公无私的人,所以无论怎么样皇上都会表彰他,我们也应该对他表示尊重。”

李元景说:“我现在不要听你假惺惺的在这里表扬魏征,我要听的是你能让我摆脱困境的方法。”我说:“方法就在我以下陈述的内容当中,希望殿下稍微多一点耐心。”李元景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吧!”一听这话,我立刻摩拳擦掌,站起来说:“殿下,我之所以要表扬魏征,其实就是为了想办法在封禅这件事情上绕开他。”李元景说:“魏征这家伙脾气非常的古怪,大量的铜钱放在他的面前,他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我们怎么能够收买他呢?”一听这话我不禁感到好笑,心想如今的魏征是陛下非常信任的一位大臣,每天穿着紫色的袍服在政事堂,与各位廷臣议论天下大事。你一个小小的宗王就想收买他,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李元景看我的表情有些怪异,他立刻严肃起来,板着脸说:“难道你觉得我的这个主意很蠢吗?”我说:“是不是蠢我不敢乱讲,我只知道魏征虽然不是位极人臣,可他现在所受到的礼遇,已经超过了长孙无忌和房乔等人。”

一听这话,李元景非但没有被我说服,反而发出了一阵冷笑,说:“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你真的还是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我知道当年魏征曾经策划要娶一位旧氏族的女儿作为儿媳。可后来他放弃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我说:“我知道是因为手头的钱不够。”李元景说:“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所以当他看到大量的钱的时候,他就一定会想起很多往事,我就不相信他不心动。”我说:“现如今魏征享有一品官的待遇,与此同时,皇上还不定时给予他各种各样的赏赐,所以如今的魏征虽然不是什么豪富之人?但也不至于被三瓜俩枣迷惑。”李元景说:“我不知道你说的话是不是可信,但我想要试一试。”我说:“我觉得还是不要这么做比较好。”你看我这个反应,李元景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这么一笑连我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你是拱手说:“我知道人是非常脆弱的,也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

在我的策划之下,没有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上书请求皇帝封禅,而是派人四处去打听,这世上大概从来不缺这样的人,没影的事也能说出花来。如果从十个人当中一一去打听,往往就会有两三个人能够把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说的头头是道。于是各种各样的祥瑞和歌谣都被记录在册,有人在记录就会有人传播。一时间各地都有祥瑞出现各地都有歌谣流行。地方上的官员一个个兴奋异常,纷纷上书,有的人说看到了凤凰形状的五色云彩,而有的人干脆说自己看到了凤凰,更有人甚至听到了凤凰的叫声。在丛林之中,有人声称看到了麒麟,还能够学习麒麟的叫声。

有人甚至说自己拿到了河图,希望有机会能献给陛下。苗山风对这件事情极为忧虑,为此专程来到房乔的府上,房乔坐在那里也是焦头烂额。苗山风说:“房先生,你看起来气色不是很好,天下大事固然要紧,但也不能为此不顾贵体呀!”房乔说:“眼下出现的这些祥瑞和歌谣很显然是有人刻意为之,真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人是谁,要是把这个人揪出来,一定要严加惩处。”苗山风说:“其实做这件事的人,可能也是出于一番好意,他也是为了让陛下的帝王生涯看起来更圆满。”房乔看着他说:“在你看来什么叫做圆满呢?”苗山风说:“有文治武功,有封禅泰山的荣耀,如果能够长寿就更好了。”房乔说:“我的看法跟你不同,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真正的圆满就是善事善终。”苗山风说:“房先生善始善终,真的很难吗?”房乔说:“这话要看怎么说了?万事开头难,这里的难是难做。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里的难说的是难得。想想看打江山的时候往往命悬一线,而守江山的时候,坐享荣华富贵,可人到了这种时候,往往已经不记得自己在命悬一线的时候仍旧不肯放弃,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房乔关上了窗户,月光洒在了窗户纸上。苗山风说:“房先生觉得皇上能善始善终吗?”房乔愣了半天,喃喃自语说:“从古到今,历朝历代的帝王当中,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十个当中不到一个,而在有作为的皇帝当中,能够做到善始善终的,百个当中不到一个。而那些能够善始善终的人,往往有这样一个特点,比如周公执掌大权只有区区七年而已,可就是在这短短的七年时间,他仍然能够制定周礼,不断的选拔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去,为周朝的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文帝如果像汉武帝一样执掌大权五十年以上,应该也会出很大的问题。”

苗山风说:“房先生觉得汉武帝这个人不行吗?”房乔说:“怎么说呢?很多人喜欢把皇帝比作是日头,而汉武帝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烈日。在三代的时候,有一轮烈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汉武帝年富力强,凭借汉朝之前历代积累,做成了前任没有做成的事。汉朝拥有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但也因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如果是为了开疆拓土,为了修建利国利民的工程,百姓背上一点负担也无话可说,如果是为了皇帝个人享受,如果是为了皇帝祈求长寿,让百姓无休止的贡献自己的精力和财富,那就极为不妥,并且应该受到谴责了。好在汉武帝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及时醒悟,在晚年进行了痛苦的反思,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苗山风说:“我记得史书记载,当时东宫的地位不稳,因为东宫与皇帝在很多问题上的想法都出现了分歧,不过汉武帝在这个时候及时安慰了卫青,说如果按照自己的这个路子继续下去,那是亡秦之计。也就是说将来接替汉武帝的一定是一个崇尚文治的皇帝,只可惜后来出了意外。皇帝到底为什么要为难皇后和东宫?以至于派出官员肆意的羞辱皇后和东宫,而这个官员竟然能够成功的把东宫逼向绝境。”房乔说:“这里边的原因就不是很容易能说清楚了,汉武帝中有酷吏,而库里有一个特征就是完全不顾及人情,于是有官员可以不把皇嗣放在眼里,而这个人的行为竟然得到了皇帝的表彰。可是皇帝垂垂老矣,为了不让自己落入东宫手里,竟然先下手为强,设计坑害东宫。最终阴谋得逞,使得汉武帝在晚年遭遇了这样一次惨祸。”苗山风说:“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其实我也有一点担心,同样东宫的位置不稳。而且眼前的这位东宫还不如汉武帝的皇嗣。皇上一旦去泰山封禅,接下来就应该是追求长生了,服用丹药寻找神仙,从此不把百姓的生计放在心上,如果在沉溺于各种娱乐,后果就更加难以预料了。”

终于,地方官掀起了一轮请求封禅的风潮,面对这样的风潮,就连魏征也无计可施。在政事堂他有些无奈地说:“现如今已经渐成声势,不过说句实在话,那些歌谣和所谓的祥瑞很多都是经不起推销的,为什么那些看见凤凰的甚至听见凤凰叫声的都是一些无知的百姓,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重臣自己听到过凤凰的叫声。要知道能够成为众臣一定是德行才华各方面都够的,这样的人看不到祥瑞,却偏偏让那些无知的百姓们看到了。为什么钦天监没有发现祥瑞呢?”高士廉说:“这种东西往往就是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信他,只要相信的人多了,假的也就变成真的了。”

尽管政事堂对于这样一次风潮感到不安,可表面看起来这段时间有很多好事在发生。皇上每一天都看上去非常的欢喜,就在这个时候,吐蕃使者禄东赞到了,因为之前在为赞普求婚的过程当中表现良好,他在涂波的地位已经极为崇高。来到大内之后,献上了大量的财物,见到皇帝禄东赞说:“陛下,之前陛下已经答应了我们赞普尚公主的请求,这次我们特意来请求陛下确定人选。”皇上捋着说:“那就劳驾你把你家占卜的生辰八字告诉李淳风,他会把宗室当中适龄的未婚女子八字拿出来推算一番,如果有合适的,朕马上赐婚。”禄东赞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名帖交给了李淳风,同时掌管宗室事务的官员也把一份名册交给了李淳风,经过一番推算,李淳风点点头说:“陛下,任城王李道宗的千金八字相合。”

闻听此言,李道宗差点没有坐在地上,皇上说:“那就这样定了吧!”于是下旨册封李道宗的这位千金为文成公主,又让李淳风算好日期,通知吐蕃方面准备迎亲。消息传到逻些城,弃宗弄赞一下子欢喜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身边的大臣纷纷道贺,弃宗弄赞说:“为了能够得到一位来自唐朝的公主,我们算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如今总算是心想事成,一方面我们要感激浴血奋战的将士,另一方面也要感激禄东赞。”对于唐朝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每年都会有番国使臣来求亲,也差不多,每年都有公主嫁过去。对于李道宗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事,回到家里,王妃先跟他吵了起来,说:“你说为什么偏偏咱们家的女儿这么倒霉,要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远隔千山万水,一旦嫁过去,咱们这辈子都别想见了。”说着就坐在那里嚎啕大哭,本来李道宗还是比较克制的,听王妃这么一说也哭了起来。王妃一听李道宗在那里哭就更不耐烦,说:“你在战场上取得那么多的功劳,就不能给皇帝说一说,让他换别人家的女儿去吗?”

李道宗说:“自己家的女儿不想去就让别人家的女儿去,这能说得过去吗?”王妃说:“在汉朝的时候,曾经把宫女扮作公主嫁过去,为什么到了咱们唐朝就不能这么做呢?”李道宗说:“过去嫁到翻包,外国的公主都是金枝玉叶,怎么可能轮到咱们家就改了规矩呢?更何况皇上已经下了旨意,要是抗旨不遵,咱们一家老小都要赔进去。”话说的很硬,王妃也没有办法。可当他看到自己女儿的那一刻,李道宗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冲动,决心到金殿上求皇帝,放过自己的女儿一马。幸亏被王妃拉住了,说:“你还是别去了,这件事牵涉到朝廷大局,就算是皇帝也无可奈何?”李道宗说:“我不管,我的爵位,过去皇上给我的赏赐,我什么都不要了,只要女儿。”

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66敕二子都督安与秦奉圣旨修剪旧律令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357徐惠妃上疏戒穷奢梁建方扬威在松外252长孙后死荐房玄龄李承乾设计魏王泰第94回苗怀仁蒙主赐祭肉房玄龄卜卦问前程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第37回义安王兴兵清君侧李世民杀鸡儆群猴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298党仁弘罗窦击反獠流鬼国遣使朝天子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200高昌新中藏壮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第62回杜如晦病闻真人语任城王怒斩杨义成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160福报护佑上师脱险 圣德日隆不纳奸财第54回护新法不忍杀太监答故人决心放裴寂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103魏夫子御前陈心迹 隋烈士英魂还故乡第28回李玄霸延嗣续香火封德彝事败奔西天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
355苗山幽朝见叶子柒惠恩善挑战陆一蝉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348莫离支遣使献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168弥勒院布施腊八粥 清凉洞饱尝人间苦263习观想浮生得圆满饮苦芥片刻养欢愉159尼古拉演说海外事 释法隐暗害龟兹僧279邓世隆表请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84回萧皇后凄凉返京兆杨政道服官入大内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园遇芈嫒150梦平康寻找诸欢乐 问菩提须有众善行第90回感无常皇嗣不成器与父言更知为君难217契苾何力顾全大局临洮县主下嫁将军184移心性西域迷幻术 守中道东土取经僧360房玄龄死谏伐高丽褚遂良一省为堂官305侯君集藏宝触刑律张玄素数与皇嗣争365服仙药导致泰山崩定年号话说贞观尽第45回祖孝孙考古复雅乐萧玉蓉抱膝叹飘零228遇卢生大谈养生术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148执节杖唐俭又出使 访泽国官员欲殉身180苗山幽入门做居士 袁天罡讲学陷囚笼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295傅令公锐意破正门西胡虏南北分两门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第25回杜如晦妙计退胡虏长孙后请纳小杨妃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阳茶社听奇闻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48魏王泰礼接士大夫皇阿爷设立文学馆266敕二子都督安与秦奉圣旨修剪旧律令314薛延陀行兵进漠南苗山幽随军奔前线357徐惠妃上疏戒穷奢梁建方扬威在松外252长孙后死荐房玄龄李承乾设计魏王泰第94回苗怀仁蒙主赐祭肉房玄龄卜卦问前程274上欢喜群臣请封禅下忧心魏征有谏言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萧玉蓉南下祭祖宗第37回义安王兴兵清君侧李世民杀鸡儆群猴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236上临御门听四方声诏命降下改诸王号303李元景再谋封禅事禄东赞奉命请婚期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343岑文本军中染暴疾李世勣进兵拔盖牟141晒伏节天上瑶池会 秋分日对月祈苍生128贺新春群臣请封禅 乐平康女王开学堂282设国宴皇上问二臣分权势大家厚两子181花朝节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听讥讽352李世民著书成帝范中书令病重谢红尘235高士廉后饮屠苏酒孙思邈熬制雪香丸359李君羡缘丧亲命太史令深言后来人第43回智显受封法雅夺号圣德彰显上皇蒙羞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脱危险到年底诸事尽繁忙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纷扰 北方胡天换代改朝272銮驾抵达东都洛阳王圭光临李泰府邸105闻直言下旨毁新宫 感无常奈何失皇子第24回新主临朝百废待兴胡虏来犯含恨隐忍339玄奘法师回归长安洺州刺史见驾行在161奔穷途无情在牢狱 寻活水造梦出藩篱182李淳风惊闻坏消息 孙思邈营救老相识347皇嗣李治听政东宫刑部尚书死于西市第67回惧流言停仪罢纳妃续相国拜庙求子嗣223光禄大夫拜为特进长安浪人请做比丘298党仁弘罗窦击反獠流鬼国遣使朝天子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远人异域酋长拜舞君上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354孙思邈探视房玄龄万辩机入侍陈玄奘260魏王泰骄横诬群臣今皇上言法不多变254长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帅冒险救山翁261权万纪失言丢官位孙思邈诈病请门徒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拟大礼258闭门不纳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后世之规264政事堂廷臣论兵制幻雪亭方士说吉凶200高昌新中藏壮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第62回杜如晦病闻真人语任城王怒斩杨义成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第十九回老学究两定必杀计李杨氏冒死救秦王126利州都督请求封禅 孙氏珍妮管教英雄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238归化将统领左骁卫苗山幽受邀吐谷浑第22回尉迟恭谏言行特赦李世民宽宏得良臣160福报护佑上师脱险 圣德日隆不纳奸财第54回护新法不忍杀太监答故人决心放裴寂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63工部主事潜入北曲 大理寺丞亲赴敦煌214虞世南尚书请薄葬刘德敏率兵击叛羌364唐皇上陈疾加新病孙思邈难治虚妄人103魏夫子御前陈心迹 隋烈士英魂还故乡第28回李玄霸延嗣续香火封德彝事败奔西天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张大夫奉命知相州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326魏夫子不幸谢尘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惭139庆善宫演奏庆善乐 欢喜人写就欢喜文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狱战场落败酋长投唐324裴刺史请旨伐高丽党仁弘罢死罪君王115生死筹码黄粱一梦 贫富学子家教不同124使者山风谈判救人 突利可汗寿尽薨逝120别蜀地还回长安去 过林邑又到新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