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

大明现在在泰西人心中的形象,就是一个静静坐在河边的智者,等待着敌人的尸体,从水面缓缓的飘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明的商船是仗剑行商,不是四处烧杀抢掠,多数都是自保,如果朝廷向新世界开拓,大明智者的形象就会被打破,变为一个可怕的战争机器,让人警惕。

这显然不利于商贸,所以礼部对于这种转变是有顾虑的。

大明皇帝曾经对泰西特使说:抢不如种,这四个字就是大明目前的基本方向。

生产大于劫掠,是大明的经验也是大明的优势,放弃这种经验和优势,对于国朝而言,首先要抛弃就是高道德的短期劣势和长期优势。

借助商品优势制造贸易顺差,完成白银流入,这么做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大明产业规模会扩大。

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增加大明的就业,能够有效缓解大明流民过多的困局;产业规模可以保证商品优势,让大明的物质充裕起来保证民生;产业规模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这些好处在开海风向转变之后,必然荡然无存。

同样,白银流入受制于人,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从没有什么两难自解的办法,总要付出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的迫在眉睫,因为大明白银的流入,能够基本保障使用,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疏,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将奏疏画了个对号,下章内阁了。

先做好准备,一旦出现了白银流入困难的情况,就要想办法动手了,哪怕是不要泰西的市场,也要将银山掌控在大明的手中,这就是朱翊钧在这一刻的选择。

理由也很简单,大明是当下世界最大的供货商,同样也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维护好大明市场的稳定和健康,远比维护友邦友谊和远在天边的市场重要的多,如果真的走到了二选一的地步,朱翊钧选择大明。

大明商舶正在进行新航路的开拓,吸收白银的速度将会大大的增加,短期内这根弦儿,不会崩断。

万历十一年的新政,仍然是以普查丁口和废贱奴籍为主,二月初二龙抬头,朱翊钧起了个大早来到了文华殿,准备参加每日的廷议。

“潞王还没来吗?”朱翊钧眉头紧皱的问道,御门听政,朱翊镠又迟到了,过了年之后,朱翊镠一次也没来文华殿,朱翊镠在用行动告诉皇帝,随着皇长子逐渐长大,潞王不想也不能再听政了,虽然朱翊钧一再要求,但朱翊镠还是没到。

储君听政这件事是祖宗成法,自洪武十年朱标听政,到仁宗皇帝朱高炽常年监国,储君听政是为了培养国君,大明这么大个天下,没有丝毫经验的太子突然坐上皇位会出乱子的。别说国朝了,一个稍微复杂些的项目,外行人指手画脚,对项目而言就是天崩的局面。

冯保低声说道:“没,从通和宫离开时,潞王府的长史奏闻说,潞王殿下还没起呢。”

“嗯,以后不用叫他了。”朱翊钧想了想还是决定给潞王放了长假,朱翊镠在有意的淡化自己,没有皇子的时候,他是储君,陛下膝下有子,他大婚之后,一直在慢慢将自己淡出朝堂。

道爷南巡时,四岁太子监国,陛下有意南巡,到时候,让朱常治监国,大臣辅佐,他朱翊镠可以跟着陛下南下,看一看江南水乡的温婉。

朱翊钧选择了尊重朱翊镠的意见,让他跟万国美人好好玩耍吧。

张居正、王崇古等人带着廷臣们走进了文华殿内,在见礼之后,开始了每日的廷议。

“会试将近,各地举人们对算学考的内容叫苦不迭。”礼部尚书万士和奏闻了一个情况,会试考的算学,有点太难了,各地的发展不同,文化兴盛程度不同,教育资源不公平,而举人千里迢迢入京,望着算学只能徒叹奈何。

算学这种东西,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因为佛祖也不会。

海瑞愣了下说道:“万历八年恩科的时候,我记得,京堂国子监考的还不如南衙国子监,京堂儒生有名师教授,但是他们不学啊。”

海瑞谈到了上一次恩科的现象,京堂学子平均水平还不如南衙,甚至不如浙江,可有不少的举人抱着儒家礼法的大旗,高喊着算学是妖妄之术,拒绝学习算学,他们不学,朝廷也不理会他们,考不上进士,是自己的事儿。

大明的贱儒广泛存在,可不是胡说。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考卷已经定了,要难都难,算学,三才万物总经纶,朕看了国子监伦堂彝伦堂的试卷,并不是很难。”

“不必再议了。”

朱翊钧已经圈定了算学试题,没有再更改的可能了,万历八年的算学还是招差法,现在已经到了微分、积分、微分、积分互相计算。

难是难了点,但是学还是能学的会的。

“最近京师出了很多的掮客,打着各部堂上官、大学士、辅臣的名义四处活动,诓骗入京学子,顺天府丞沈一贯发现后,告知刑部,询问办法。”王崇古说起了京师最近的乱象。

海瑞理所当然的说道:“抓呗,这还要询问刑部,刑部还要拿到文华殿上来廷议吗?”

“关键是,这里面恐怕会真的有各位明公的家人。”王崇古知道海瑞为人,对这些腌臜事不太懂,他干脆明说了此事,有人是打着堂上官在活动在行骗,而有的人,则真的是堂上官的远方子侄、家人等等。

“这样。”海瑞一愣,王崇古的话唤醒了他痛苦的回忆,海瑞当时三次科举不中,实在是让他扼腕痛惜,现在他是特赐恩科进士,也算是全了少时的不甘,他疑惑的问道:“这是最近才有的吗?以前我没有听闻过此事。”

海瑞以为这个现象是最近才发生的,因为他考科举的时候,没有这种掮客找上门来。

王崇古思索了下说道:“掮客主要是图财。”

几乎是直接明说,海瑞穷的叮当响,哪个掮客会找到他门上?掮客们当然奔着大鱼去的。

“这样。”海瑞当然听懂了,他从来不认为穷是什么耻辱的事儿。

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抓吧,一体抓了,送绥远戍边,招摇撞骗,胡作非为。”

“顺天府查到大将军府上的黄公子也在其中,说是京营锐卒看护算学考题,可以拿出一份来拓印。”王崇古一脸绷不住的说出了为何沈一贯会为难,在沈一贯看来事涉大将军府要慎重,但王崇古很清楚,大将军府哪里有什么黄公子,那是皇帝在冒名顶替!

此言一出,廷臣们都看向了皇帝,连戚继光都是一脸的迷茫,陛下玩的这么大吗?甚至开始科举舞弊了吗?他这个大将军也没必要自污到科举舞弊的地步吧。

大将军府的黄公子是皇帝这件事,算是在廷臣之间的公开秘密。

“可不敢乱说!朕没有!”朱翊钧一拍桌子,勃然大怒,他整天冒名顶替打着黄公子的名号四处行走,现在好了,冒充到他头上来了!

还有没有天理了!有没有王法了!

朱翊钧看向了赵梦祐说道:“赵缇帅,现在立刻马上把这个人给逮了!仔细询问清楚,到底是何人在作乱!反了他了!”

赵梦祐俯首说道:“臣遵旨!”

受过专业训练的廷臣们,用尽了全力,才让自己绷住不笑出来,陛下那个出离愤怒的样子,实乃是有趣至极。

假托明公名义四处行走的掮客,九成九都是骗子,剩下那1%,还是明公们的远房亲戚,甚至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面,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可能诛九族的时候,都不在名册上那种。

真正的掮客,知道科举的厉害,方方面面所有人都盯着,恨不得用显微镜去找问题,哪里有什么操作空间,各府的掮客们,也会四处行走,但大部分的人接触不到,甚至能爬到知府、布政使这一级的时候,才有可能接触到。

比如张居正全楚会馆的大管家游守礼,游守礼就是游七的大名。

“抓抓抓,全抓了,送绥远!”朱翊钧拍了板,定了这件事的处置结果,入京参考大不易,即便是举人有朝廷给的官给配驿,但一路入京,还是需要许多的资财去支撑,这进了京再遭遇骗子,很影响会试时的心态的。

“去岁八月起,晋人清查本家应免丁粮,并将亲族异姓影射者,通行首革,共革过冒免人丁四万三千七百八十人,粮六万三千八百八十石有奇。”王崇古说起了自己对晋党的重拳出击。

为了配合大明的普查丁口政策,王崇古在晋党内部展开了内部清查,大明有功名在身,亲族异姓托庇免四差银、免赋税这种事,是惯例,而现在王崇古将晋党上下仔细查了个遍,把这些冒免人丁全都给划去了。

增加税赋的同时,也是做出了坚决对隐丁说不的态度来。

“王次辅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张居正看着王崇古,眉头紧蹙的问道,他居然偷偷进步!

王崇古现在真的不拿晋党当回事儿了,根本就是摁着晋党的利益,刷自己的名望,他现在的根基是官厂团造和工兵团营,还有陛下的圣眷,底气硬的很。

而晋党呢?只能听命,甚至要仔细配合,王崇古可以没有晋党,但是晋党不能没有王崇古。

就那些指望着王崇古从指头缝儿里漏一点消息发大财的晋商们,就离不开。

“元辅这话说的,不能做吗?”王崇古终于在忠君体国这件事领先了一次张居正,别提心里有多痛快了,若不是在文华殿上,他都要笑出来了。

全楚、全晋会馆互相掺沙子,彼此都有对方的人,两个会馆做了什么,按理说是瞒不住的,但王崇古让王谦去做的,王谦是御史,还是王崇古的次子,办事的权限还是有的,而且做事机密,自然悄悄进行。

张居正摇头说道:“那倒不是,就是咱们想一块去了,我也刚刚完成了清查隐丁,冒名影射者,大约只有两万五千三百四十人,钱粮三万余石。”

“嗯?元辅什么时候做的?”王崇古大惊失色,他是故意让王谦瞒着,偷偷的做,张居正这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也在偷偷进步!

张居正笑着说道:“王次辅这话说的,不能做吗?”

“做的,当然做的。”王崇古叹了口气,这趁着科举,给陛下献礼,获得圣眷的打算落空了,但王崇古立刻振奋了起来,张居正不会跟他分圣眷,该是他王崇古的圣眷,一分一毫都不会少。 张居正缺这点圣眷吗?只要张居正不是明火执仗,跟着戚继光一起造反,要夺了皇帝的鸟位,张居正的圣眷是不会损失的,不会损失也意味着不会增长。

张居正和戚继光不会那么做,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了,得位不正这四个字,就是王朝绕不开的魔咒,但凡是得位不正,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张居正、戚继光不想以后被人指着骂:类司马懿也。

在所有人看来,张居正清查隐丁,冒名影射者是应该的,而王崇古干这些,是忠君体国的表现。

汪道昆有些尴尬,谭纶走后,他成了浙党党魁,这楚党和晋党厮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汪道昆压根就没准备,他一脸迷茫,这个时候,就显得他汪道昆很呆。

科举临近,意味着又一批的进士诞生,进士在税赋、劳役、司法上享有特权,那么围绕着进士,就会有亲族异姓影射者的出现,所以王崇古和张居正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个时间对内开刀,就是告诫新晋进士,大明已经变了。

“好好好,很好,传令各总督巡抚,严督所辖优免定例冒名之事。”朱翊钧听闻终于露出了个笑脸,他看着王崇古笑着说道:“次辅也不要吹求过甚,招致人心怨怼。”

“臣谨遵教诲。”王崇古俯首说道。

从数字上来看,楚党的冒名优免的人比晋党要少得多,可是楚党的规模比之晋党还要庞大,张居正得势,楚党自然会扩大,晋党的问题显然更严重,王崇古对内开刀也是怕引火烧身。

得亏是提前做了,否则张居正完成了清查冒名优免,他王崇古没做,就陷入了绝对被动之中。

这也是王崇古知道自己斗不过张居正的原因,很多事别说做错了,没做到前面就是被动。

这就是张居正在朝的政斗格局,收买李乐已经是王崇古最后的挣扎了。

汪道昆左看看右看看,寻思着浙党还是解散算了,楚党党魁和晋党党魁都没对浙党动手,浙党就已经落于人后,虽然大家都不提,但汪道昆还是眼观鼻鼻观心的装糊涂,恨不得立刻隐身。

“山东河南总督凌云翼奏闻。”张居正说起了河南的事儿,河南地面藩王迁入京师了,那么河南地面的清丈和隐丁问题,凌云翼打算重拳出击。

“工兵团营共计四营,分设坑冶采煤炼铁,现在已经安置流民四万八千有奇,凌部堂奏闻,要对河南地面彻底清丈和普查丁口。严督各县官查明见存人户填注黄册。”

只要听说过凌云翼名字的人,都知道他要怎么动手,忍了这么久,都是为了大局考虑,等到藩王离开后,凌云翼准备大展身手。

“凌云翼劾河南布政使周有光、参议章复举,姑息包庇奸猾兼并,苦累小民,理当褫夺官身功名,革罢为民。”张居正看着廷臣们开口说道。

布政使、参议二人被革,意味着河南官场还要继续地震。

凌云翼知道自己是什么人,陛下启用他去河南,就是让他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朝廷已经对河南缓慢的清丈彻底失去了耐心。

天下清丈是国策,河南地面纹丝不动,稍有进展,糊弄朝廷,糊弄皇帝,糊弄天下,别的地方看到了,清丈的成果可能会出现倒退的迹象,所以,河南地面必须清丈,酒囊饭袋,尸位素餐者,是保护他们,不让他们犯下更大的错误。

凌云翼弹劾的内容充足且详实,显然是早有准备了。

朱翊钧综合了廷臣们的意见,结合凌云翼的奏疏,最终开口说道:“周有光和章复举的确有包庇,但凌部堂到河南后,便不敢再犯,押解入京徐行提问吧。”

河南清丈老大难,周有光等人,贪是贪了点,但放在快活碑林里,就很不起眼了,还不至于流放或者斩首的地步。

“河南地面人地矛盾最为尖锐,传旨凌部堂不宜吹求过急,朕等得起,他可以慢慢来。”朱翊钧给了凌云翼支持,放宽了时间限制,这样一来,凌云翼也可以从容些,河南清丈一直闹腾了百余年,一直到雍正年间,田文镜下狠手,才彻底厘清。

凌云翼也不用着急,毕竟他的客兵只有一千五百人,这是最能打的精锐,可相比较千万丁口的河南,真的闹出大乱子来,他手里的武力不足以震慑。

“山东地面的耆老们上了一本很奇怪的贺表。”万士和面色古怪的说道:“大抵就是山东地面的耆老,请凌部堂回去。”

“他们疯了吗?”朱翊钧呆滞的问道,这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是广州地面的耆老们献贺表,恭喜凌云翼高升,让凌云翼永远不要再回两广了,结果不到半年时间,就被王家屏给折腾的痛不欲生,闹着要请凌云翼回去给他们一个痛快。

现在轮到山东地面翻烧饼,思量凌云翼的干脆利落了吗?

“现任山东巡抚王一鹗,是个读书人。”万士和尽量委婉而简练的陈述了其中的缘由。

凌云翼他杀人,但王一鹗诛心!

王一鹗在山东几乎每个市集前立了一块碑,正面写着‘遭祸冤狗碑’,背面则是写着兖州孔府逼迫陈大壮的父亲为狗送殡的天下奇闻,这个碑文是用俗文俗字写的,内容详细的描写了陈大壮一家的凄惨。

只要这个碑文立着一天,整个山东地面的乡贤缙绅们,就只能谨小慎微,绝不敢稍微露出一点爪牙来,兖州孔府还在的时候,山东地面望族多依附其生存,现在孔府倒了,但王一鹗依旧用这狗碑震慑乡贤缙绅。

王一鹗此举,无疑是给孔府的棺材板,钉了一颗穿心钉。

凌云翼的威胁是十分直接的,就是明晃晃的刀子,只要配合,就不会有事,但王一鹗这碑一立,乡民再蒙受什么屈辱,就不由的会想起陈大壮的悲惨。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血溅五步。

陈大壮选择了信任皇帝,兖州孔府遭到了清算,这是正义得到了伸张,即便是百姓受了冤屈,不走极端,也会诉诸于官衙,这也是王一鹗的目的,皇帝、凌云翼不顾身后名,在山东打下的坚实基础,不允许被破坏。

“王巡抚是有些办法的。”朱翊钧听闻也是点头,这可是他力排众议做的人事任命,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让他失望,这就是徙木立信,只要王一鹗这信立好了,山东地面在大方向就不会出差错。

“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万士和颇为感慨的说道。

凌云翼在的时候,这也不满那也不满,觉得明晃晃的刀子吓人,凌云翼走的时候,弹冠相庆,恨不得放两万响的鞭炮,现在知道王一鹗这种读书人的软钉子,更难下咽。

廷议的内容主要是大明各地的变化,王家屏在广州建了一个大型的造船厂,预计在年底之前,就可以投入使用,能造五桅大船,这也是申时行从松江造船厂支援了两名大工匠,三百名工匠,才能搭台唱戏,相应的安南的粮食和木料入广州市舶司后,也会更多供应松江府。

松江府已经完全脱离了小农经济,蜕变成为了商品经济,这是万历维新的桥头堡,人口还在虹吸,需要的粮食越来越多。

张居正当年执行的政令,加大对安南国的粮食进口,已经初步有了效果,因为大明粮食旺盛的需求,安南国越来越多的粮食开始流入大明。

地亩产量是有数的,安南国去年夏天造了水灾,粮食歉收的同时,粮食出口还在快速增长,安南已经有了乱起来的趋势。

廷议还在继续,赵梦祐带着缇骑开始抓捕大将军府‘黄公子’了,因为有顺天府丞提供的消息,所以找到人并不困难,顺天府丞沈一贯有点胆战心惊,缇骑来抓人,会不会代表着朝堂要发生剧变?大将军府和皇帝要是闹起来,那可是天崩地裂之事。

沈一贯一听,才知道,原来掮客黄公子是假的,这才算是放心下来。

“朝廷怎么知道黄公子一定是假的呢?这要真的是大将军府门下的呢?”沈一贯面色为难的说道,他还是有些担心,万一是真的,该如何是好。

赵梦祐想了想说道:“大将军府没有黄公子。”

“嗯?”沈一贯眉头一挑,本来他以为是戚继光在文华殿上和黄公子进行了切割,但一想到平日里戚继光对黄公子的纵容,又不太像如此轻易切割的样子,沈一贯皱着眉头稍微思忖了一番,听明白了赵梦祐的意思,猜出了之前黄公子的身份就是皇帝。

敢假冒奉国公府的人,还不被大将军追责,那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陛下借着黄公子的名字微服私访。

真假美猴王,真美猴王听说有人假冒自己,那指定被气得不轻。

赵梦祐带着缇骑风驰电掣的赶完了太白楼,在包厢里行骗的黄公子直接摁下,押入了北镇抚司的天牢之中,而沈一贯也接到了刑部的驾贴,开始对京师广泛存在的掮客展开了抓捕,管你是真的有门路,还是假的有门路,抓了送绥远挖五年煤再说。

朱翊钧从北大营操阅军马回到通和宫后,简单盥洗了一下,就气冲冲的跑到了北镇抚司大牢,见到了胆大包天的‘黄公子’。

皇帝赶到的时候,赵梦祐拿着卷宗,递给了皇帝陛下,面色有些担忧的说道:“陛下,人的确是来自于蓬莱黄氏,人家才是正主。”

“嗯?”朱翊钧打开了卷宗,认真翻看了一遍。

蓬莱黄氏黄一雀的第六个儿子,名叫黄远先,黄一雀是抗倭义士,在湖洋县附近进行了整整八年的抗倭,直到戚继光逐渐平定了山东、南衙、浙江地面的倭乱,黄一雀才重返故里。

黄远先行商至京堂,听说京师有个黄公子,极为嚣张跋扈,就立刻意识到有人冒充,就打算引蛇出洞,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看看到底是谁在败坏他们家的名声,这一试,就试出事儿来了。

要是知道会招来缇骑,打死他也不试。

“这是李逵遇到了李鬼,还是李鬼遇到了李逵?”朱翊钧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开口问道:“确定他是为了引蛇出洞,不是为了钱?”

“黄氏是海商,掮客这点散碎银子,看不太上,风险大还不怎么赚钱,学子都是仰赖父母供应,哪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以欺诈,黄远先入京也是为了卖海带,听闻蓬莱黄公子的名声后,才故意让人散出去消息。”赵梦祐都把黄远先祖宗十八代查清楚了,确实没什么问题。

黄远先他爹是蓬莱湖洋的乡贤缙绅,倭患闹起来也是被倭寇弄的家破人亡,而后和倭寇打了整整八年,直到倭患渐止,黄远先本人更是幼子,深受宠爱,管着家里的海带生意,这入京来做生意,才有了这么一出。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见见吧。”

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还不完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523章 北极玄灵荡魔南极赤炎广利洪圣天尊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第331章 谁为万民奔波,谁为万民之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张居正,你坏事做尽!第498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为白银盟主“暖阳1314”贺!)第537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强烈的求生欲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来赌命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贸,不敢妄称再下西洋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341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话杀死比赛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309章 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第542章 有内鬼,这是借刀杀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隶宣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与呢绒第472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490章 给大明当狗,是你想当就能当的?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国叛徒,献土以求苟安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颗机械蛋第302章 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第509章 狼真的来了,而且来势汹汹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336章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第一百零二章 元辅先生没有这么无能的弟子!第八十章 贪天之功,异代同愤第560章 我们泰西应该联手抗明!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477章 太残忍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第415章 万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86章 徐阶威胁朕!第九十章 惩罚性关税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的话,就走通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镇国神器第485章 到底是谁带坏了陛下?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532章 礼法不能是新政的绊脚石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388章 朕亲自手刃徐阶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饥,启无穷之杀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307章 封建礼教害死人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过者斩,勿论第556章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第一十六章 杀人需用利刃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才是天下之大弊!第一百二十八章 张居正,你坏事做尽!第495章 借工兵团营法一用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409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第364章 在最后一个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绝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会第321章 陛下何故谋反?第346章 去奢崇俭,诚乃救时要务第六十九章 同势则附,同利则趋,同害则避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一章 刺王杀驾第九十一章 朕就办三件事,骂人,骂人,还是骂人!
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还不完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523章 北极玄灵荡魔南极赤炎广利洪圣天尊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第331章 谁为万民奔波,谁为万民之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张居正,你坏事做尽!第498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为白银盟主“暖阳1314”贺!)第537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强烈的求生欲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来赌命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贸,不敢妄称再下西洋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341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话杀死比赛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309章 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第542章 有内鬼,这是借刀杀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隶宣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与呢绒第472章 世界的参差不齐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490章 给大明当狗,是你想当就能当的?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国叛徒,献土以求苟安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颗机械蛋第302章 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第509章 狼真的来了,而且来势汹汹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336章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第一百零二章 元辅先生没有这么无能的弟子!第八十章 贪天之功,异代同愤第560章 我们泰西应该联手抗明!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477章 太残忍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第415章 万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86章 徐阶威胁朕!第九十章 惩罚性关税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的话,就走通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镇国神器第485章 到底是谁带坏了陛下?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532章 礼法不能是新政的绊脚石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388章 朕亲自手刃徐阶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饥,启无穷之杀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307章 封建礼教害死人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过者斩,勿论第556章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第一十六章 杀人需用利刃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才是天下之大弊!第一百二十八章 张居正,你坏事做尽!第495章 借工兵团营法一用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409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第364章 在最后一个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绝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会第321章 陛下何故谋反?第346章 去奢崇俭,诚乃救时要务第六十九章 同势则附,同利则趋,同害则避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一章 刺王杀驾第九十一章 朕就办三件事,骂人,骂人,还是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