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尹(上)



在位起讫:公元前1583—前1576年。

生卒年:公元前1655—前1576年。

出生地:空桑(今河南洛阳市南嵩县)。

立都: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年号:伊尹元年(己亥,前1582)。

————————————————————————————————————————————

商王伊尹。姓伊,名挚,又名保衡、阿衡,因官居右相,位列三公之首,被尊称为伊尹。殷商甲骨文作“伊”。他是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四位称王的人,也是商王朝唯一的一位异姓王。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名相,后来因与太甲争权,夺了太甲的王位,自己监国称王。

有关伊尹的出身,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岸边的一个小村庄,怀有九个月的身孕。有一天,她梦见天神对他说:“如果你看见臼里涌出水来,那就是洪水将近,你要马上往东跑,千万不要回头。”第二天早晨,她果然看见臼里出了水,十分吃惊,立刻告诉家人和邻居,说大洪水马上就来了,让大家快跑。人们看见外面风和日丽,万里晴空,都不相信会有洪水到来,谁都不肯离开家园。她只好独自往东跑,跑啊跑,跑啊跑,足足跑了十几里,忽然听见后面传来洪水的咆哮声,还有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她忍不住回头一看,发现身后已经是一片汪洋。因为她回头破坏了天神的法力,她也被洪水吞没了。她变成了一棵中空的桑树,她的儿子就出生在中空的桑树里。桑树载着婴儿随波逐流,一直漂流到有莘国(今山东荷泽市曹县),被一位厨师救回收养,取名保衡,爱称阿衡。后来,这位厨师带着孩子投奔了莘侯,莘侯为孩子赐姓命名。因为是从伊水漂流而至,便以伊为姓,赐名挚,称作伊挚。

另一种说法是:伊尹祖籍在伊水河畔,居住在一个生长着许多桑树的小村庄。因村中有桑树却无人养蚕,当地人便把这个村子叫空桑(今河南洛阳市南嵩县)。伊尹的祖上无姓,因世居伊水,便以伊为姓。夏帝发十一年(公元前1655年),伊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和田野,许多百姓惨死于洪水中。伊尹刚刚出生不久,大洪水到来时,母亲情急之下把他放在一个木盆里,推入水中。她向上天祷告,祈求天神保佑她的儿子。伊尹睡在木盆里随波逐流地漂到很远的下

游,被一位厨师救起,收为义子,取名保衡,又称阿衡。后来厨师带着义子投奔了莘侯,莘侯说:“这孩子生于伊水,为人诚挚好学,就叫他伊挚吧!”

伊挚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莘侯非常喜欢他,便把他留在身边当了一名亲随。

——————————————————————————————————————

夏帝癸十七年(乙巳,公元前1636年)春天,伊挚陪同莘侯前往微山湖(今江苏徐州市沛县东)游玩,意外地结识了有施国(今山东滕州市)少女妹喜,二人一见钟情。伊挚发誓将来一定要娶妹喜为妻。不料就在第二年春天,夏王突然发兵攻打有施,有施国国君为了保全族人,便把女儿妹喜献给了夏王。后来妹喜成了夏王的宠妃。

伊挚听说妹喜入宫,痛苦了很久,在莘侯的劝说下,他与一位贵族的女子结了婚。

夏帝癸三十七年(乙丑,公元前1616年),伊挚听说妹喜在王宫中受到冷落,便丢下老婆和儿子独身前往夏都探询。他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见到妹喜。一别二十年,情人重逢,悲喜交集。

经妹喜推荐,伊挚在夏朝做了一名文职官员。

伊挚天生奇才,广有谋略;他在夏朝任职四年,曾五次向夏王进言,阐述治国之道,但都没有引起夏王重视。他感到非常失望。后来又见夏王醉心于田猎,沉湎于酒色,把国家大事视同儿戏,更让他心灰意冷。这时他听说与有莘国为邻的商汤欲兴霸业,正在广招天下贤士,就有心弃夏奔商,但又恐不被重用,一时犹豫不决。妹喜得知后,便也劝他投奔商汤,并且答应如果他将来助商灭夏,她愿意在夏朝做内应,助他一臂之力。

伊挚在妹喜的鼓励下,终于作出决定,于夏帝癸四十一年(己巳,公元前1612年)离开了夏都。

——————————————————————————————————————

伊挚回到有莘国时,正好莘侯嫁女给商侯子天乙。子天乙就是商汤,此时已七十多岁,比莘侯还要大几岁;莘侯为了巴结他,竟然把十七岁的女儿嫁给他为妃。伊挚正愁没有机会接近商汤,便自愿到莘侯家为奴,以“媵臣”身份陪嫁到商汤宫中。伊挚跟随义父学了一手很好的烹饪技术,他利用为商汤进献饮食的机会,向商侯陈说安邦定国之计,使商侯对他刮目相看,破格提拔他为朝中大臣。

公元前1611年(夏帝癸四十二年),夏王姒履癸逮捕了商侯子天乙,将他囚禁在夏台(即钧台,今河南禹州市南)。伊挚带着珍玩珠宝潜入夏都,秘密求见妹喜。在妹喜的帮助下,夏王姒履癸很快便释放了商侯。

商侯子天乙归国后,更坚定了灭夏的决心,从夏帝癸四十四年(公元前1609年)开始,子天乙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这场战争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伊挚。他们寻找借口巧立名目,攻打那些忠于夏王朝的诸侯国,使许多无辜的平民百姓惨死于战争中。

伊挚因屡立战功,被商侯一升再升,直升至右相,位列三公,其地位仅在商侯一人之下。自此,伊挚始被尊称为伊尹。

————————————————————————————————————————

夏帝癸四十七年(乙亥,公元前1606年),昆吾(诸侯国,今河南许昌市北)出兵讨伐商汤。商侯命伊尹领兵迎战。伊尹是精通文武之道的奇才,他在指挥作战时,足智多谋,勇武善战,很快便将昆吾军打的大败。

商侯十分高兴,专门为他摆酒庆功。

商汤欲乘胜攻夏,伊尹认为不可,他指出:“夏王朝除自身尚有一定实力外,还有一些同盟的诸侯国和九夷方国,这三股力量如果联合起来,我军就很难取胜。”他建议说:“战争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宣布叛夏;如果此时各诸侯国和九夷诸国同时助夏伐商,我们就暂缓出兵,向夏王认错赔罪;如果诸侯国和九夷诸国持观望态度,说明夏王已失去号召力,我们便可大举进攻。”

商侯接受了伊尹的建议,并依计而行。夏王果然大怒,征调九夷军队讨伐商汤。九夷诸国见夏王朝衰弱,都拒绝出兵,夏王只好取消伐商的战争。伊尹此时对商侯说:“现在我们可以出兵攻夏了。”

于是,商军向夏王朝发起了总攻。

商伐夏的战争打响后,伊尹不仅多次领兵出征,还曾乔装易服潜入夏都,送大量金玉珠宝给妹喜,让她贿络琬、琰二妃,诱惑夏王沉迷于声色之中,给商灭夏创造了有利条件。

夏帝癸五十二年(庚辰,公元前1601年),经过三年血战,商侯子天乙终于灭掉了夏王朝,俘虏了夏王姒履癸,将他囚禁于南巢(今安徽芜湖市境内)。

——————————————————————————————————————

(本章完)

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七章 夏王姒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一章 节 触(中央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六章 媒 兰(阴康氏3)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三章 鹏 烁(混沌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姜宜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九章 墙 烁(朱襄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二章 峙 龙(葛天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六章 媒 兰(阴康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八章 附 前(祝融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七章 炎帝姜克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九章 九任帝卜习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章 女 娲(伏羲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辟方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八章 六任帝姜密(三)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斯绩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穷王后羿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五章 帝回虻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六章 六任帝姜散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六章 帝 螭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章 泽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七章 郁 莟(柏皇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三章 枪 兰(尊卢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沟次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章 团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喾美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发(上)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栗陆氏1)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卢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六章 黄帝姬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二章 峙 龙(葛天氏2)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六章 金 乌(昊英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厉王姬胡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章 泰 望(骊连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七章 七任帝向妹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印 枪(伏羲氏1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三章 达 河(葛天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阳甲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厉王姬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五章 帝回虻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姗先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一章 帝 虺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章 八任帝美勾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一章 伏 纪(混沌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二章 随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三章 鹏 烁(混沌氏3)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章 黄帝贯俞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阳甲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六章 商王子廪辛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祝融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章 罗 秦(有巢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四章 黄帝江阳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长幅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五章 革 兰(尊卢氏5)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七章 炎帝姜克
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七章 夏王姒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一章 节 触(中央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六章 媒 兰(阴康氏3)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三章 鹏 烁(混沌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姜宜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九章 墙 烁(朱襄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二章 峙 龙(葛天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六章 媒 兰(阴康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八章 附 前(祝融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七章 炎帝姜克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九章 九任帝卜习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章 女 娲(伏羲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辟方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六章 六任帝住元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八章 六任帝姜密(三)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斯绩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穷王后羿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五章 帝回虻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六章 六任帝姜散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六章 帝 螭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章 泽 治(朱襄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七章 郁 莟(柏皇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三章 枪 兰(尊卢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沟次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章 团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一章 首任帝喾美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发(上)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栗陆氏1)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卢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六章 黄帝姬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二章 峙 龙(葛天氏2)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六章 金 乌(昊英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厉王姬胡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章 泰 望(骊连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七章 商王子祖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七章 七任帝向妹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印 枪(伏羲氏1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三章 达 河(葛天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阳甲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厉王姬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五章 帝回虻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姗先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一章 帝 虺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章 八任帝美勾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一章 伏 纪(混沌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二章 随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三章 鹏 烁(混沌氏3)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章 黄帝贯俞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阳甲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六章 商王子廪辛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祝融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章 罗 秦(有巢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四章 黄帝江阳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长幅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五章 革 兰(尊卢氏5)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七章 炎帝姜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