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谨身殿大讨论——结尾

关键时刻还是朱元璋镇定,在大家还回不过神来的时候,老朱问道:“七国之乱就不必提了,八王之乱也是不寻常的事情,但如果有诸侯像安禄山一样谋反,怎么处理?”这是今天老朱第一次提问题,可见他对这番话有多么的重视。

允熥放下茶杯,又小心地组织一下语言,今天第一次回答老朱的直接问话,得保证一点错没有。他回道:“回皇爷爷的话,安禄山本身是胡人,又是当了菏北三镇的节度使才有实力反叛,如果玄宗任命他为交趾节度使,他又岂有篡位之心,顶多是自立而已,也根本威胁不到中原,威胁不到大唐的江山。”

“如果某位叔叔或者兄弟被封到哈密,即使在中央的支持下打下整个西域,除非中原真的一片混乱,他又岂会有东进之心?如果中原真的一片混乱,那代表中央式微,他东进成功不就相当于再造大明吗?”

回过神来的几位王爷中,马上有人注意到他刚才说的是’叔叔和兄弟’。这是已经快把自己当成储君的节奏了吧。庆王朱栴想到。不过他并不反感,自己是没有可能当储君的,而允熥刚才提出的观点或者说政策是最有利于诸王的,所以允熥继位对自己最好,其他人未必会实行这样的政策。

朱元璋又问:“那如何避免在扩土的过程中空耗国力呢?”

“先,当然是戒急戒缓。”允熥说道。接下来,他说起了边际效应递减理论。“其次,在战国时代,秦国人口不千万,却能长期坚持六十万大军在外征战;汉武帝时期全国五千多万人口,能在保持对匈奴不断进攻的情况下出动五十万大军进攻岭南;到东汉时期,国家领土进一步扩大,但很难组织起数十万大军北伐;唐代疆域最辽阔,人口也越汉代,但几次东征高句丽,北打突厥动用的军队都小于汉代出动人数;可见,随着国家越来越大,官僚越来越多,国家能调动的民力反而越来越小。如果将某一地封给某位叔叔,因为管理的地方小官僚少,他可以使其出动的民力一定远大于在中央手中能出的民力,且百姓不至造反。这样,就减少了国力的消耗。”

这个道理也不复杂,在场各人都明白,管理层越多,需要负担的管理层花费越多,并且层级太多,**和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的情况也很难现,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在了中间管理层。如果分封后,这些弊端就可以部分避免。

大家还在消化今天听到的观点,包括老朱也一样。朱元璋习惯性的看向门侧,现自己的贴身太监李进忠站在哪里,手里捧着折子。于是说道:“今天聊天的时间也不短了,就到这里吧,你们各自回府休息去吧。”

众人也反应过来,时间已经过去不短了,都有多半个时辰了,前几天这时候大家早就散了。一个个站起身来,伸伸懒腰,按辈分年龄行礼告退。允熥作为仅有的几个小辈之一,顺序当然排在了最后几个。等他行礼准备出去时,已经接过折子开始批阅的老朱让等一下,等到所有其他儿孙都出去以后,对允熥说道:“允熥,刚才你的话,是以前思考的,还是这两天想到的?”

允熥回道:“举的例子都是以前看到的,皇爷爷也知道我以前不爱读书,今天说的史例什么的已经是我所能记住的全部东西了;观点什么的大多是这两天想的,还有刚才受到几位叔叔和兄弟的观点启想到的。”

老朱一说大家散了,回过神来的允熥才意识到,刚才他表现的有些过了,真实的允熥不喜读书,恐怕给大家的印象不像是能举这些史例的人,现在只能尽力补救;还好平时允熥的想法就不走寻常路,所以想法和思考的角度不会给人太突兀的感觉。

老朱在他说话时一直在看着他,并且目光不像是在看自己的孙子,不过允熥没抬头不知道。朱元璋又道:“你今天回去后把刚才说的话写成文稿,明天写完后我叫宦官去取。”

允熥答了一声“是”,顿了一下,见老朱没有别的吩咐了,行礼退下。

===================================================

其他人都走了后,老朱虽然在批折子,但今天却有些心不在焉。自从马皇后死了以后,朱元璋还没这么心不在焉过。主要是今天允熥的观点给他的“惊喜”太大了。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从没有人想过的观点摆在了他的面前,导致他虽然在批折子,却总忍不住想。

如果完全按照朱允熥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有三大优点:第一,避免了为了削藩而兄弟相残;第二,避免了因为粮食不够吃而亡国;第三,在中央政权崩溃时,有可能有诸侯国能再造大明,再不济也有朱姓国家能存活。但是,理论毕竟还只是理论,实际执行中会生什么问题,不好说;甚至可能理论中还有问题,只不过他现在没现而已。

允熥今天说话时提到‘叔叔或兄弟封到哈密’的话朱元璋当然也注意到了,不过他不反感这点,当皇帝的人如果连这点气概都没有怎么能当好呢!就凭允熥今天这个大家都想不到但又合情合理的理论,朱元璋已经把允熥作为第一考虑的接班人了(允熥多半有班可接了),只不过他因为以前从未把允熥当做继任者考虑过,不知道他的处理事物的能力如何,下一步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把允炆和允熥都派出去处理一些事情,如果允熥太眼高手低的话也只就不行了。

心不在焉的批了几份折子,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推开折子,一看时间也已经午时三刻了,于是叫太监去御膳房传膳,自己踱着步子走出房间,走到平时吃饭的屋子。

吃饭时,朱元璋总感觉自己好像有什么没注意到的地方,心中总有一份隐忧,但不知道是什么。吃完饭的朱元璋来到谨身殿西阁一间布置的小巧别致的屋子准备午休。

这时,老朱的另一名随身太监苏怀恩走进来,说道:“今天安排的私下注意三皇孙……”听到这句话,老朱顿时睡意全无,因为他终于知道自己的隐忧是什么了!那就是允熥和以前不一样了,变了,而且变化很大。

要不是皇宫之中,特别是文华殿在朱标去世前后,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进来个人,他都要怀疑允熥被人调包了!就是现在,他都怀疑允熥是不是被借尸还魂了。

不过按照流传的借尸还魂的情况,应该没有死人的记忆(作为古代人的朱元璋当然想象不到来自六百多年以后的高科技魂穿是可以保留原记忆的);并且朱标死时允熥的悲伤不是假的,没有人能在这上面骗过老朱。

朱元璋也搞不清头绪,最终还是决定继续观察。“如果你真的不是允熥了,一定会有痕迹的。”朱元璋这样想着。

第214章 论迹论心第1704章 绝对不正常第1789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争论与差事第484章 怀孕、离京和赞仪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376章 酝酿风暴第1753章 一个人的日记——面对奥斯曼帝国的海军第1404章 医生的名字与伟大的豌豆第394章 燕军第887章 奸细案的波折第1674章 用什么办法挑衅第1508章 苏州惊变——结束第1012章 母女第342章 婚礼与学习考虑第1558章 增兵!第537章 盘算与算数第1524章 挂钩终于挂上了第1757章 开罗——偷袭第195章 新位置第320章 内宫贪腐案(四)第466章 逛上元灯会第1035章 铁门关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31章 三王齐至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勋贵们第97章 怜子如何不丈夫第634章 横滨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208章 外交无小事——最终处置与三个目的第1242章 真正的学校——课程设置第937章 其它第1550章 印度之战——先消灭后治理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025章 卡拉维约东游记(一)第292章 过年了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039章 铁门关之战——夜袭第1045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路上视察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贤彩第895章 我来也前传(祝书友们正旦快乐!)第204章 弥勒佛第454章 沙州与京城两地第899章 庆功宴——减罪一次的勋章第922章 由此所引发的第6章 寻找后宫支持者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656章 巴布纳——合围第1547章 印度之战——双方的准备第758章 南巡——风景第1273章 家话第185章 崩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789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争论与差事第1528章 畅想与请求第361章 济南城外第1307章 张无忌第69章 春和殿纪事第1313章 准备第1731章 儿子要走了很伤心第850章 总之效仿就对了第225章 皇家学堂第446章 说话第15章 赐名朝鲜第1088章 内乱第989章 继续接见番国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汉洲局势第1302章 简化字最后第959章 景川侯府与国子监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节号第840章 升龙第17章 重阳节——提议军校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第647章 新入上直卫第762章 大案——采生折割(补昨日欠更)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234章 事前准备不敢懈怠第389章 兖州城下第898章 庆功宴(一)第632章 甘州城内第449章 二十八个番国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951章 任官第1223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以前就想废的人(下)第974章 问题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431章 与卡斯蒂利亚谈判——考虑第1420章 解释与婚礼第997章 撒马尔罕城的决策——提前开始第1779章 格致院视察——惊讶的张学熙第1384章 投献案的起始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278章 相第1766章 气数已尽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声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
第214章 论迹论心第1704章 绝对不正常第1789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争论与差事第484章 怀孕、离京和赞仪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376章 酝酿风暴第1753章 一个人的日记——面对奥斯曼帝国的海军第1404章 医生的名字与伟大的豌豆第394章 燕军第887章 奸细案的波折第1674章 用什么办法挑衅第1508章 苏州惊变——结束第1012章 母女第342章 婚礼与学习考虑第1558章 增兵!第537章 盘算与算数第1524章 挂钩终于挂上了第1757章 开罗——偷袭第195章 新位置第320章 内宫贪腐案(四)第466章 逛上元灯会第1035章 铁门关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31章 三王齐至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勋贵们第97章 怜子如何不丈夫第634章 横滨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208章 外交无小事——最终处置与三个目的第1242章 真正的学校——课程设置第937章 其它第1550章 印度之战——先消灭后治理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025章 卡拉维约东游记(一)第292章 过年了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039章 铁门关之战——夜袭第1045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路上视察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贤彩第895章 我来也前传(祝书友们正旦快乐!)第204章 弥勒佛第454章 沙州与京城两地第899章 庆功宴——减罪一次的勋章第922章 由此所引发的第6章 寻找后宫支持者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656章 巴布纳——合围第1547章 印度之战——双方的准备第758章 南巡——风景第1273章 家话第185章 崩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789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争论与差事第1528章 畅想与请求第361章 济南城外第1307章 张无忌第69章 春和殿纪事第1313章 准备第1731章 儿子要走了很伤心第850章 总之效仿就对了第225章 皇家学堂第446章 说话第15章 赐名朝鲜第1088章 内乱第989章 继续接见番国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汉洲局势第1302章 简化字最后第959章 景川侯府与国子监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节号第840章 升龙第17章 重阳节——提议军校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第647章 新入上直卫第762章 大案——采生折割(补昨日欠更)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234章 事前准备不敢懈怠第389章 兖州城下第898章 庆功宴(一)第632章 甘州城内第449章 二十八个番国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951章 任官第1223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以前就想废的人(下)第974章 问题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431章 与卡斯蒂利亚谈判——考虑第1420章 解释与婚礼第997章 撒马尔罕城的决策——提前开始第1779章 格致院视察——惊讶的张学熙第1384章 投献案的起始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278章 相第1766章 气数已尽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声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