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五章 第十一节多子女家庭

第五章 学习做父母

第十一节 多子女家庭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家庭都决定要两个孩子。这时就要注意迎接新生儿的同时,要照顾大孩子的感情。

让孩子接受弟弟妹妹

首先,无论孩子多大,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同意,可以跟孩子进行协商,因为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有权参与家庭事务决策。

如何让孩子接受新生儿,很多教育书籍中都有论述,总结如下建议:

在怀孕期间就要把新生儿介绍给哥哥姐姐,让哥哥姐姐一起感受新生儿的胎动。我肚子渐大不能抱着小满走路后,小满求抱抱时,我会让她坐我腿上,或者侧躺搂着她,有时可以背一背她,我不会提及不能抱她是因为肚里有宝宝,而是换成妈妈腰疼这个原因(本来就有腰疼的问题)。

用胎儿发育的图片让大孩子认识到,宝宝是暂时住在妈妈肚子的房子里,并告诉他,他也曾经在这所房子里住过,有过同样的经历。客观描述未来的生活:宝宝会很有趣,有时候会很麻烦,他会哭,会尿床,妈妈必须喂他吃奶、照顾他。如果你觉得被遗忘了或者嫉妒了,甚至认为妈妈不爱你只爱小宝宝,这时就来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你特别的爱,完全不用担心,要知道妈妈爸爸会永远爱你。

让孩子对妈妈分娩住院有心理准备,住院期间跟孩子保持电话联系,把孩子叫到医院里来看望小宝宝。

让大孩子参与到护理和陪伴新生儿的活动中来,这样就相当于让他亲眼目睹自己的成长经历,孩子也能够尽早适应分享爸爸妈妈的爱,也会对小弟弟小妹妹和善。

让大孩子知道自己依然重要,当亲友来访时,提醒他们给大孩子也准备一份礼物,让大孩子也能分享新生儿带来的益处,如果父母不好意思索要礼物,就自己替客人准备(如果这样,亲友会不会更尴尬?)。

如果妈妈的时间大部分被新生儿占据,爸爸要特别注意增加陪伴大孩子的时间。

希尔斯医生建议妈妈用背巾将新生儿别在身上腾出手来跟大孩子一起做好玩的事情。不要强调大孩子现在已经长大,理解孩子偶尔的倒退行为,并告知打孩子,小宝宝虽然可爱但是有很多事情还做不了。比如吃冰淇淋,去游乐园玩。

父母不要说出“因为家里有了宝宝,需要额外的开支,所以不能给你买xxx了”这种直接导致嫉妒的话。如果孩子嫉妒小宝宝,要给他表达的机会,用语言说出来要比藏在心里或背后欺负小宝宝要有益处,坚决制止大孩子伤害小宝宝的行为,并给予大孩子共情,让他去用别的方式发泄愤怒。

孩子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坚决杜绝其他成人对大孩子的“逗弄”,“有了小弟弟妹妹你的爸爸妈妈就不要(爱)你了”,这种话要坚决禁止如果未来得及防范,父母一定要跟大孩子真诚沟通,让孩子确认父母的爱不变,并且要增加陪伴大孩子的时间,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爱。

绝对不能因为新生儿的出生而让大孩子离开父母,由祖辈抚养,这样孩子更加确信自己被父母“抛弃”,嫉恨弟弟妹妹,还会产生的其他心理问题在前面隔代抚养相关章节中都已经论述过了。

父母如何协调孩子间关系

不可以对家里的孩子进行比较,避免形成竞争关系,受挫的一方会觉得没有希望自暴自弃,而领先一方则压力过大,认为只有一直领先,父母才会爱自己。

不参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尽量避免他们使用危险物品)给他们自己解决冲突的机会。父母无法安排孩子之间的关系,但可以用行动影响他们。

将孩子视为一个整体,团体不欢迎告密者,有人做错了事一起接受惩罚,避免不必要的竞争。让孩子们明白,他们之间相互负有责任,应该并能够互相照顾。

如果大孩子认为父母偏爱弟弟妹妹,那么就让他体验一下权利和小孩子一样的感觉。因为大孩子有比弟弟妹妹更多的零花钱、时间和自由。

给每个孩子特别的爱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每一个孩子的爱都是独一无二的,爱的重点是质量而不是均一。父母的爱不是一块大蛋糕,可以平均切成几块分给每个孩子,(即使是绝对平均分配的蛋糕孩子都会觉得不公)爸爸妈妈会为每一个降临人世的孩子亲手做了一块新蛋糕。因为每个孩子各不相同,口味迥然有异:有的想要更甜的,有的想吃水果味的或者巧克力味。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他们,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很特别,因为孩子们都想被特别对待,而不是平均对待。与一个孩子相处时,要让他得到完整的爱,心里不要想着其他孩子,不要给其他孩子买礼物,要让这段时间成为孩子的难忘时光。

发现孩子各自的喜好,针对他们独特的个性去培养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方式成长。

“家庭星座”理论

鲁道夫·特雷克斯指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类似星座,每个星星都有其位置,星星之间又各有联系。每个家庭都存在特定的形态,在成员互动及相互影响下,每个人发展出不同的特质。每个人在家庭星座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所扮演的角色会对整个家庭的行为模式和孩子的性格特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孩子会把自己和兄弟姐妹相比较,然后选择在完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这两个孩子的脾气秉性、行为模式大都是相悖的,因为在老二出生之前,老大已经将空间占满了,那么老二如果想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注意力,必须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他们会将对比的领域割让给较成功的一方,自己选择相反的方向。或者孩子会选择竞争,努力做得比家里其他孩子更好,或者反叛和报复,或者因为相信自己赢不了而放弃。

排行老大的孩子往往压力过大,因为他会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错误地认为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排行中间的孩子会错误认为必须在某些方面与兄弟姐妹不同才能显出他们的价值。独生子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最小的孩子,这取决于父母对他们是给予更多的责任还是溺爱。

如果家中的老大因为老二的飞速进步而感到灰心丧气,那么父母就要增加对他的激励让他重拾信心;排行中间的孩子产生了被冷落的感觉,父母就要用适合的方式让孩子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最小的孩子操纵全家人为自己服务,父母要帮助他逐渐理解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成就感和生存意义,而不是通过让别人替自己做事这种方式。

如果家里所有孩子都选择在同一方面表现出色,那是因为家里的氛围是合作而非竞争。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四岁及以上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会减少,因为孩子在足够的时间中已经确立了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行为模式。

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23第四章 第一节 成长规律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37第五章 第八节 有效陪伴14第三章 非爱行为14第三章 非爱行为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30第五章 第四节 理解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14第三章 非爱行为21第三章 第七节 造成心理问题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21第三章 第七节 造成心理问题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32第五章 第五节1让孩子做自己30第五章 第四节 理解45第五章 第十二节2心态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39第五章第八节陪伴—讲故事53第七章 教育问题应对31第五章 第五节 尊重31第五章 第五节 尊重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18第三章 第四节 常识错误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31第五章 第五节 尊重53第七章 教育问题应对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15第三章 第一节 不亲自抚养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15第三章 第一节 不亲自抚养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51第五章 第十五节 共同成长49第五章 第十三节 各种关系的协调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30第五章 第四节 理解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37第五章 第八节 有效陪伴53第七章 教育问题应对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19第三章 第五节 普遍错误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13第二章 第四节 溺爱原因和避免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46第五章 第十二节3修养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06第一章 第二节 安全感的建立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42第五章 第十一节多子女家庭19第三章 第五节 普遍错误17第三章 第三节 暴力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15第三章 第一节 不亲自抚养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46第五章 第十二节3修养51第五章 第十五节 共同成长37第五章 第八节 有效陪伴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36第五章 第八节 陪伴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13第二章 第四节 溺爱原因和避免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56第八章 第二节 起跑线陷阱46第五章 第十二节3修养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24第四章 第二节 敏感期39第五章第八节陪伴—讲故事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49第五章 第十三节 各种关系的协调51第五章 第十五节 共同成长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18第三章 第四节 常识错误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24第四章 第二节 敏感期35第五章 第七节 交流
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23第四章 第一节 成长规律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37第五章 第八节 有效陪伴14第三章 非爱行为14第三章 非爱行为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30第五章 第四节 理解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14第三章 非爱行为21第三章 第七节 造成心理问题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21第三章 第七节 造成心理问题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32第五章 第五节1让孩子做自己30第五章 第四节 理解45第五章 第十二节2心态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39第五章第八节陪伴—讲故事53第七章 教育问题应对31第五章 第五节 尊重31第五章 第五节 尊重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18第三章 第四节 常识错误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31第五章 第五节 尊重53第七章 教育问题应对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15第三章 第一节 不亲自抚养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15第三章 第一节 不亲自抚养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51第五章 第十五节 共同成长49第五章 第十三节 各种关系的协调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30第五章 第四节 理解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37第五章 第八节 有效陪伴53第七章 教育问题应对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19第三章 第五节 普遍错误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13第二章 第四节 溺爱原因和避免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46第五章 第十二节3修养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06第一章 第二节 安全感的建立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42第五章 第十一节多子女家庭19第三章 第五节 普遍错误17第三章 第三节 暴力38第五章第八节陪伴—度假50第五章 第十四节 环境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52第六章 实用教育法简介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15第三章 第一节 不亲自抚养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46第五章 第十二节3修养51第五章 第十五节 共同成长37第五章 第八节 有效陪伴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36第五章 第八节 陪伴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10第二章 第一节 真爱的含义20第三章第六节 破坏力教育47第五章 第十二节4父母的改变和提升13第二章 第四节 溺爱原因和避免34第五章 第六节 自由和规则56第八章 第二节 起跑线陷阱46第五章 第十二节3修养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24第四章 第二节 敏感期39第五章第八节陪伴—讲故事12第二章 第三节 变质的爱—溺爱49第五章 第十三节 各种关系的协调51第五章 第十五节 共同成长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40第五章 第九节 关注精神世界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18第三章 第四节 常识错误44第五章 第十二节1观念24第四章 第二节 敏感期35第五章 第七节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