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削藩

国防军收复复州、安东,日本退兵啦!

这一消息很快随着‘中国之声’报纸跟‘泰晤士报’的报道而震惊全国,宛若一道清新的风,拂过因为东北战云密布而陷入焦躁之中的这个国家,一时间国内无不为之欢腾!

日军撤兵的消息第一时间送到李汉手上,正在山东青岛暂留的他当夜在参加了中德军舰交接宴会之后便匆忙返回了北京,应付日本撤兵之后的动荡。也因为日本撤兵这一重大消息的遮掩,国内大多数人都没有只在报纸角落里才点到的一句话。5月13日夜,德国远东舰队向中国海军转交‘埃姆登号’、‘纽伦堡号’两艘轻巡洋舰。中国海军将之更名为‘友谊号’跟‘青岛号’!

5月14日下午,离开北京前往山东几日的李汉重新回到了北京,而他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已经抵达东北的国防军第八师跟国防军第十师进行就地防御,开始建设兵防线以防止日军偷袭。同时,下达前期响应中央号召往北京集结的军队就地停止行军跟驻扎。日本方面一如他所想的那般,在西方列强各国的实力没被战争吸引之前,这个国家即使对中国包藏祸心,它也不能在不占情理的情况下再一次挑起‘中日之战’在大陆上扩增殖民地。

占据朝鲜跟台湾两大殖民地,日本在远东跟亚洲的扩张已经达到了它的敌人跟盟友所能容忍的极限了!

短时间之内,大战不可能发生了。

对,至少在一战前不可能会发生中日大战!

李汉兴奋的认识到了,自己这支逐渐强壮起来的小蝴蝶已经对历史的影响越来越大。他虽然明白自己恐怕很难影响到历史上一战的爆发,但是,却可以用一些手段,延迟一战的爆发速度。比如...他往奥匈帝国跟德国分别派遣了一支商务使团...未来他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能不能改变,但是,暂时从东北的泥潭中腾出手来的他终于一改之前面对日本压力下的怀柔手段,开始展现出自己强势的一面。

5月15日,李汉于北京发布总统令,怒责奉天督军‘张锡銮’在八旗子弟之乱同日本出兵‘复州’、‘安东’问题上的不作为,责令其立刻解职,除去其‘奉天督军兼吉林都督’,但考虑其在‘乌泰之乱’中累计有功,功过相抵不再追究,命令奉天派兵护送其往北京养老。等同于下令将其软禁了!

张锡銮一去,东北瞬间两省失去了督军,正是改制的最好时机。趁这机会,总统府任命原北洋军第十七师现国防军第四十七师师长张作霖为奉天省长,张作霖在东北危机期间曾经向其密誓效忠,考虑其在奉天省的影响力并补偿中央失信剥夺了答应给他的奉天督军任命,李汉松了口令其麾下第四十七师自行扩充至三旅,并为其补足一个旅的装备。算是打了一巴掌又给了一个红枣!

吉林护军使孟恩远是倒在李汉刀下的第二个倒霉鬼,这位曾经靠给慈禧拾发簪而发迹的‘拾簪将军’曾经不但得到慈禧的喜爱,更是袁世凯麾下一员爱将。民国建立后先是被任命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去年年中又做了吉林护军使,今年年初被任命为镇安右将军。吉林督军陈昭常于年初突发痢疾死在了任上之后,吉林省便被袁世凯划归了张锡銮兼管。当时兼任吉林护军使的孟恩远虽然趁机掌握了吉林省的大权,但是却向张锡銮跟袁世凯同时献上了一份大礼,据说光是貂皮、百年老参便各有五百件,其余各种名贵珍品不计。调查局情报显示他在就任吉林护军使的两年间,尤其是今年年初到现在,至少在吉林搜刮了高达百万的财物。同时还有情报,在日本出兵复州跟安东县期间,他曾经接受过日本人的贿赂,借口清缴省内八旗之乱,拒绝将现在编制更为国防军第五十三师的原二十三师调往奉天配合向日本施加军事压力。

又考虑到其的北洋系背景,孟恩远也倒霉的上了李汉的黑名单,成为了中央开刀的第二人。5月16日,几乎在新就任奉天省长的张作霖派兵将张锡銮‘护送’往北京的同一天,吉林省富商凌元成并前清时吉林咨议局议员鲍鞍莱、张温林、长春县前知事柳济安等十九人联名通电举报吉林护军使孟恩远在吉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短短两年间贪墨不下三百万元,请求大总统将其拿办。

当天,李汉以中央名义回应,责令孟恩远及举报其的十九人立刻前往北京解释详情。孟恩远担心遭软禁不肯前往北京,第二天,李汉下令驻扎奉天的第四十七师、第八师、第十师进入军事动员状态,同时命令第十师派兵进军吉林,并责令一旦五十三师反抗,一律以叛国罪惩处,允许立刻武力还击。又一日,李济深责令麾下将领郭松龄领兵一旅向吉林进军,沿途派遣两艘飞机为其侦察敌情。行军未至长春,五十三师所部士兵捆绑孟恩远抵达长春南七十三里迎接郭松龄部接管长春。原来,五十三师前身新军二十三师几位将领都曾在蓝天蔚麾下任职,后来被调往二十三师之后依旧受其影响,多在军中传播民主思想,是故平日五十三师中早有对孟恩远鱼肉一方不满者。五十三师的投靠,不但令中央未动一枪便接管了吉林省,更令李汉手上的兵力猛增近万,尤其五十三师乃是清末便开始编练的新军,装备虽然中等,但是吉林位于中东铁路,与日本、俄国之间的冲突不断,时有交火导致兵员素质一流,勉强算是一支强军。

眼看着东北三省中的两省短时间内先后被换成了李汉的人,黑龙江省督军朱庆澜一并向李汉投诚,表示愿意接受中央的军民分治政策。随后于19日被任命为黑龙江省省长。至此,东北三省悉数落入中央手中。

将东北三省省长悉数换成自己的人之后,李汉并没有因此而满足,21日宣布因东北局势复杂,三省内马贼众多危及商旅及百姓生命安全,下令成立‘东北三省联合剿匪司令部’,任命国防军第十师师长李济深为剿匪总司令,第八师师长马荣成为总参谋长,张作霖、朱庆澜为副总司令,郭松龄率部并入五十三师任新国防军第五十三师代师长,王柏龄因为经历的大战较少且麾下十二师缺少实战经验,所以没能获得重任委托。‘东北三省联合剿匪司令部’麾下掌握国防军第八师、第十师、第十二师、第四十七师、第五十三师以及驻守东北的国防军第五十七师近十万军队,李汉更在随后命令调查局配合剿匪司令部提供全东北各地马贼之流的情报,并全力清缴东北各地驻军之中的日俄两国间谍。在东北,稍微有些规模的马贼不是受到日本扶持就是俄国支援,‘东北三省联合剿匪司令部’的成立当真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从东北与日本开战的泥潭中抽出身来之后,李汉一改之前的怀柔手段,短时间内在北洋系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东北三省便彻底掌握在了李汉手中,段祺瑞等对其绕过陆军部私自用兵的举动十分不满,但是受限于李汉的强势态度,加上其在东北混乱局势中不惜对日开战的强势手段及同英德美几国积极联络的外交策略获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各地报纸上纷纷出现文人及时事评论家纂稿支持其,甚至百姓自发为其立‘长生牌’供奉的举动中看出他现在在国内的影响力,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对于奉天跟吉林这两个准北洋系控制的省份沦陷睁一只眼闭一睁眼!

当然,‘东北三省联合剿匪司令部’的成立已经触及了日俄两国的根本利益线,李汉深知这一点。因此李汉先行拜访俄国公使,向其保证‘东北三省联合剿匪司令部’不会威胁到俄国在华利益。同时暗示其成立乃是为了应付日本持续增兵东北给中国造成的战略被动,并软中夹硬的表示中国断不会取消‘东北三省联合剿匪司令部’之后,他也适当的向强势的俄国服了软。在俄国公使前段时间提出的延长京汉铁路至归化的提案第一次做出了正面回应。

向日本同样需要作出妥协,日使日置益几乎是在他刚从俄国公使馆回来后边立刻向外交部递交了文书,随后往总统府拜访他。面对日本人的愤怒,他反复揪着日本增兵跟趁机强占‘复州’与‘安东县’的举动回击,当然,最后一样向日本做出了妥协以免过分激怒了日本,影响了自己的战略。比如,他答应随后解除对进口日货的限令,并同意了任命曾被他解职的原袁世凯的顾问,日本人坂西利八郎继续担任总统府特别顾问。

将这位日本在华的情报头目纳入自己的视线中,这是他的情报长官曾经要求的事情,理由是调查局发现了坂西利八郎一直在暗中同段祺瑞等人之间密切的联络着,甚至促成了段祺瑞、徐世昌、黎元洪、盛宣怀四人先后同日使日置益进行过会面。将这个危险的人物放在调查局的注意之下,显然比放任他在暗中活动更安全,这是他的情报长官的建议。

只是,李汉的手段还不仅如此呢!趁着一战之前这国内最后的安静时刻,他显然打定了主意,尽可能的削弱跟平定地方各省的势力。表现最明显的他,他在从东北抽出手来之后,终于开始对南方有了动作。首先其一,中央终于撕开了在闽粤之争问题上背后一直暗中支援龙济光向其出售军火的举动,改为选择了更加主动的扶持态度。首先,李汉召见孙黄,向其再一次表达了希望国民党停止进攻广东并撤出在广东所有军队的提议,遭到了两人含糊的回答之后,他也没有同两人撕破了脸。但是却在随后,下令浙江省驻军向福建继续行军,一个师的兵力抵达距离浙闽两省边界只有十五里的地方。于此同时,中央命令湖南、江西两省驻军密集调动,同时再一次警告福建省军政府,立刻撤出在广东省内的军队,否则中央将以恶意挑起国内战争的名义,强令出兵福建。

这种拉偏架的态度自然引起福建省内国民党人的不满,但是面对孙黄的问责,李汉的理由令其无法反驳,“广东省督军龙济光即使有罪也该这个国家跟中央问责,倘若人人都像贵党一样无视国家法纪,私自出兵强攻邻省,挑动国内各省之间的战事,日后我中国还有安宁之日。两位先生,事到如今汉对于贵党仍是那句话,革命功成、革命党亡。贵党一直标志自己为民主之政党,国家人民信任之政党,但是却无法掩饰私自出兵攻伐邻省的军阀途径!”

这就是占着中央大势的好处了,他以中央的名义攻伐地方,人民视其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割据。而地方攻伐地方,他却可以趁机以大势压人,逼迫地方各势力选择屈服。孙黄二人尤其是孙雯一直都将自己标示为代表百姓、代表革命,结果反到在闽粤之战中被李汉捉到了把柄,只能被动招架。

5月24日,在中央责令附近周围三省调兵遣将的第二天,国民党最终做出了妥协。陈炯明率领在广东省内已经逐渐占据了上风的军队撤往粤东梅州,持续了一个半月的闽粤之战最终在中央的调解之下停战。而作为代价,广东督军龙济光失去了对粤东梅州等十四县的控制,粤东落入国民党的控制之中。

对于此结果,龙济光自然是十分不满的,然而,他历经部下的反叛跟国民党交战的损耗,他如今手下只有不足两个师的残军,总兵力已经减损到了一万三千人。中央似乎跟国民党达成了协议默许了陈炯明对粤东的占领,得不到李汉的支持,他也只能一腔怒火往肚里咽。日后为了防御国民党,少不了他便是不情愿,也要逐渐的向李氏中央靠拢的。5月25日,龙济光宣布向服从李大总统的统治之后,其兄长龙裕光携其子以及整整五大马车的厚礼自广东从陆地北上,目标直指武昌,目的不明而语。

在其宣布向中央效忠的同一天稍晚一些,广西王陆荣廷同样向中央服了软,不但宣布向中央效忠,更是下令麾下军队接受中央新近授予的编制,他麾下本来有三个师的编制,然而中央新近却只给了两个。虽说新编制的陆军一师为三旅,总人数没有变化,然而却少了一个令其扩兵的理由。在这个管卡,陆荣廷放弃了对第三个师编制的争取而选择了接受中央的新编制,讨好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西南王唐继尧是李汉在地方最强的对手,滇军麾下二师二旅共有近四万精兵,黔军也有一师二旅两万三千多人。不过在唐继尧的两个昔日盟友都对中央服了软之后,云南王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中央同样找到了对付他的办法了。

去年蔡锷赴京,唐继尧继任滇督,命令心腹戴戡主掌贵州军政大权,却因担心戴戡掌权日久生了二心,随后虽然推荐他做了贵州督军,却又委任另一心腹刘显世为护军使。戴戡、刘显世二人果然因为争夺贵州大权闹得不可开交,戴戡拉拢了军政府不少高层,但是自以为为贵州督军,疏忽了对军队的掌握。刘显世趁机要求扩张原唐继尧时期的黔军六团为一师二旅,命令其外甥王文华为第一旅旅长,心腹姜登选为黔军第一师师长,其他心腹如士官生谷正伦、朱绍良、何应钦、张春圃、李毓华、王纯祖等尽数纳入军中,趁机掌握了黔军。

两人之间争斗逐渐升级,但是却没有朝着唐继尧所想的那样,两人为了获得贵州大权,争相向其效忠。戴戡倒是如他所愿,但是刘显世却让他感觉自己搬了一块石头砸在自己脚上。因为姜登选跟新任国防军第五十三师师长郭松龄曾是同学,两人都曾是朱庆澜的学生。有了这一层关系,刘显世轻松的攀上了比唐继尧更强势的大总统的高枝上。处于对分解滇黔联盟的需要,李汉对于送上门来的刘显世表现的十分看重,5月29日以戴戡督黔期间多有失德,刘显世配合着炮制了一桩十七名流状告戴戡贪墨案,将他送上了北上的名单中,中央下令戴戡暂时解职调往北京解释,同时任命刘显世暂代贵州省省长之位,又拿下了一个地方督军。

至此,国内尚且还保留督军之位的,便只有新疆督军杨增新、云南督军唐继尧、广东督军龙济光、广西督军陆荣廷四位,以及无督军之名却有督军之实的福建省!

整整一个五月,民国天空之上明晃晃的亮起的都是刀光。中央高举屠刀削藩,除非不想要了脑袋,否则哪个敢挡!

第183章 打草惊蛇(中)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48章 炮八标据守中和门第68章 布局第495章 浙江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345章 资本积累与将往重庆第603章 压倒性胜利第470章 结束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642章 南洋变局2第239章 将北上第249章 暗杀之变第375章 内部会议(下)第301章 劝进(上)第五百九十四章第六百零八章第353章 不安的预感第361章 余波(上)第492章 拉开阴谋的大幕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328章 四川变局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686章 借刀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648章 反攻3第711章 不宣而战3第185章 任务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161章 喜讯传来第246章 县城第230章 强攻均州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334章 动第488章 整军第231章 清军来了第四百六十八章第471章 现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枪第528章 和谈(二)第708章 郑和计划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580章 青岛之战(4)第15章 刀疤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300章 枝江(下)第676章 昂首走进1917年第41章 控制八营(下)第82章 步步为营第552章 海军之春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269章 情报司第518章 刺袁(中)第706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2第407章 溥伟之死(下)第388章 来与去第551章 妥协第690章 暗流涌动第376章 会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61章 桌下2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706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2第484章 远东准盟友(中)第66章 争端第511章 雷霆(7)第109章 视察新兵(下)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734章 嗜血狼群第229章 乱局第285章 借刀杀人第67章 低调第79章 发兵汉川第568章 一触即发(4)第100章 新兵第619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4)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739章 抉择上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271章 河水已浑、引鱼上钩第352章 暗流涌动(下)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128章 落魄的骗子(上)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253章 誓师夺关(上)第291章 变(2)第228章 暗夜偷袭第155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1)第580章 青岛之战(4)第47章 吴兆麟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443章 大战序幕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
第183章 打草惊蛇(中)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48章 炮八标据守中和门第68章 布局第495章 浙江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345章 资本积累与将往重庆第603章 压倒性胜利第470章 结束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642章 南洋变局2第239章 将北上第249章 暗杀之变第375章 内部会议(下)第301章 劝进(上)第五百九十四章第六百零八章第353章 不安的预感第361章 余波(上)第492章 拉开阴谋的大幕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328章 四川变局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686章 借刀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648章 反攻3第711章 不宣而战3第185章 任务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161章 喜讯传来第246章 县城第230章 强攻均州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334章 动第488章 整军第231章 清军来了第四百六十八章第471章 现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枪第528章 和谈(二)第708章 郑和计划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580章 青岛之战(4)第15章 刀疤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300章 枝江(下)第676章 昂首走进1917年第41章 控制八营(下)第82章 步步为营第552章 海军之春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269章 情报司第518章 刺袁(中)第706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2第407章 溥伟之死(下)第388章 来与去第551章 妥协第690章 暗流涌动第376章 会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61章 桌下2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706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2第484章 远东准盟友(中)第66章 争端第511章 雷霆(7)第109章 视察新兵(下)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734章 嗜血狼群第229章 乱局第285章 借刀杀人第67章 低调第79章 发兵汉川第568章 一触即发(4)第100章 新兵第619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4)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739章 抉择上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271章 河水已浑、引鱼上钩第352章 暗流涌动(下)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128章 落魄的骗子(上)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253章 誓师夺关(上)第291章 变(2)第228章 暗夜偷袭第155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1)第580章 青岛之战(4)第47章 吴兆麟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443章 大战序幕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