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设

靖江县作为乌江地区的首县,不但是地区行署、警备司令部、巡回法院等机构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本地农业发展最完善的地区。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县的所争取到的建设资金、物资以及人员,一直都是乌江地区各定居点中最多的,尤其是县政府所在地的靖江镇,该县不但得到了财政部的巨额拨款,同时也得到了地区行署财政处的各项补贴,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日千里,异常迅速。

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的逐步发展,如今包括靖江县在内的一系列新定居点在建设时,采用的往往都是东岸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就连质量要求都是高标准,整一个是按照百年大计来建造的。

比如这座城市的下水道设施,它吸取了东方县等老牌城市坡度过缓的教训,采用砖石水泥砌就的高标准下水道,以一个较大的角度将城市污水排出去。这些下水道的分支网与主干网络,尺寸都很不小,与其说是一个下水管道,不如说是一个用砖石封闭起来的大河沟。大河沟需要定期清淤和检修,因为污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会沉积在河底,从而使得河床逐年抬高,进而影响到下水效率。清理的方法也很简单,即派人进入下水道中,用铁锹和铲子将河床上充满恶臭的淤泥挖走——而在这个时候,原本应该流经这个下水道的污水就将临时经别的管道流走,这可由事先做好的闸门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兴建的靖江镇城市下水管网是与公共厕所的污水排放管道合二为一的,即支网——每家每户的下水道,采用粗陶管,外侧上釉防渗漏,陶管外用砖头水泥固定好,以防破裂——与支网之间互相独立,然后汇总的小干流(砖石砌的小河沟)与公共厕所的下水管道连通起来,最后进入主干流(封闭的砖砌大河沟)之中,流到城区之外。

排出去的污水最初打算是直接任其流入乌江之中,但地区行署专员汤圆直接将这个方案枪毙了,因为太不卫生。汤圆坚持认为,除非直接将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否则任何将污水排入河流——特别这还是全县大部分人的饮用水来源的时候——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必须禁止。而在与上面派过来的实践城市污水处理的专业人员们一起研究后,汤圆最终打算将这些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到城市外的荒郊野地里。

而将这些污水排到外面的荒郊野地,靖江镇方面同样设立了两个方案,其一是将这些营养丰富的污水(往往包含粪便尿液)漫灌到野地上。反正如今东岸的野外到处都是荒无人烟的未开发地带,将这些污水排到野地里,似乎并不会产生什么很坏的影响。因为那里势必离主要的居民区相当远,不会污染居民区的空气,也不会污染水源,绝对是一种理想的处理方式。

事实上欧洲人一直到19世纪还在将污水流过轮休的土地,以使其获得肥力,不过很快由于恶臭的气味以及污浊、不卫生的环境而遭致了居民们的反对,遂使得这种处理方式渐渐消失了。不过这在东岸却不是什么大问题,盖因这里野外到处都是大片的荒地,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很多年内仍将持续荒芜着,将污水排到这些地方,能够在很多年内持续增加这片土地的肥力,将来一旦决定开发,必将能够获得一个很好的收成。

第二个方案则是在荒郊野外设立污水处理厂,这个厂的工艺其实也很简单,大体上包括沉淀槽和化学洁净池。卫生部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多个城市做研究(一般是国家下发的课题,有数量不菲的课题研究资金)时发现,污水中95%以上都是水,其他的如有机质、砂石等的含量占比不大,因为城市下水管道已经经过几道格栅(过滤粗大物体)、滤网(过滤细小的杂质)的洗礼,经蒸汽泵站加压后流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已经相对较为“洁净”了,因此处理起来较为简单。

沉淀槽的作用就是将一些既不溶于水的、也不悬浊在液体中的物质(一般是砂子)沉淀到池子底部,而诸如粪便、油脂、腐烂动植物组织等有机质一般都是呈悬浮或溶解状态的——这些有机质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就排入河里的话,那么有机物质会逐渐腐烂、消耗氧气,同时放出难闻的气体,最终导致水里的鱼类和植物因缺氧而死亡,同时也会在河里产生大量污泥并使其淤塞,影响船只通航。

经沉淀槽初次沉淀过的污水在经泵站(抽水机)加压进入化学洁净池后,工作人员们会往池子里投入明矾、粘土、石灰、硫酸亚铁等一系列的沉淀剂,以使更多的杂质沉淀到池子下方。然后,经过这两道工序的污水,便可以安全排放到野外的荒地上,又或者经暗沟排入乌江之中——这时候已经没有太多危害了。

而沉淀槽和化学洁净池底部的沉淀物也可以定期清理,这些富含水分和有机质的淤泥非常肥沃,经干燥处理后是一种良好的肥料。当然,如果没人愿意使用这些肥料的话,人们也大可通过水泵将这类富含大量水分的淤泥抽到专门容器中,最后运到大海中扔掉——不过这么做显得过于浪费了一些。

显而易见的是,第二种方案虽然需要额外兴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但整个过程更合理、也更科学,产生的污染也更加小。因此,乌江地区专员汤圆最后一锤定音,决定在全地区各新建定居点推广这种排水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卫生部的一些专家们曾经核算过,此类工程如果按照几年后(人口更多、污水更多)的规模来建设的话,保守估计每个定居点需要投资十万元以上,才能够初步完成这么一套系统。如果推广到全国的话(老定居点改造需要的花费比新建一套要多得多),那么估计需要超过八百万元的巨额投资——这是一个足以吓尿绝大部分东岸执委的天文数字。

说实话,东岸全国如今的项目可不少,西北铁路四期、一号公路和二号公路延伸段建设、鸭子湖航道疏浚(使得海船可直航平安港)、青岛港码头扩建、雅库伊河的疏浚、伊河中上游的拓宽改造、乌江全流域的农村水利建设,以及耗费了最多资金的新移民定居点建设。这些大大小小的基建项目每年都要吞噬掉超过二百万元的巨额资金,以及海量的劳动力资源,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能够投入到城市卫生、排水及污水处理此类市政基建上面的资金和人员都极为有限。

乌江地区要想在每个新定居点都搞这么一套系统(这个时候基建成本最低),恐怕也是力有未逮的——不光钱不够,建设所需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建筑材料以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也不好找。因此,说不得也只能降低标准了,即先在一些核心定居点修建此类下水及污水处理设施,等以后财政宽裕了再想办法推广到全地区。而这种思路放在再全国这个层次上来说也完全可行,即优先改造首都东方县、工业重镇平安县、造船基地镇海县、金融和贸易中心青岛县这类重要中心城镇的下水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然后再逐渐推广到其他一些定居点,分担一下资金、建材以及人员上面的压力。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在现在以及今后的很多年内,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将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最为火爆的产业之一,而这个国家对廉价的建筑工人(能够有效降低基建成本)的渴求程度也将维持在一个高位上很多年。谁能够紧抓这两点并以此做文章,相信就一定能够在这股基建大潮中分得很大一杯羹,并迅速成长为东岸国内最为炙手可热的富豪之一。

靖江镇作为乌江地区各个衙门的所在地,加上城外附郭地带就有一家半手工、半机械化的大规模正规造纸厂,城市人口已经有了三千余人,基本可以算得上是整个地区的核心城镇了,因此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地区行署乃至政务院的大力投资。不但港口、公路要修建,城市下水管道及污水处理厂一样要同时开工。钱不够没问题,有拨款!物资不够,也没问题,从别的项目里挤,另外本地也将上马一个大型砖瓦轮窑!人手不够,没关系,乌江对岸有那么多克兰迪人呢,这雇佣也好、绑架也罢,总之想办法把他们弄过来干苦力先!

总而言之,在东岸这个陷入疯狂建设之中的新大陆国度内,一切能够降低基建成本的措施都是值得人们重视的。尤其是那些几乎不用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工资的印第安工人,更是能够有效降低每个项目的人员薪资支出,有他们在,也许靖江镇的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至少要少掉一半以上吧?想想吧,你只需要抓来几百上千个印第安人,然后只需要花费四万块钱就能搞定一个城市的下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而不是原计划中的十万块,那么你还在等什么呢?

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二十九章 圣奥古斯丁(七)第六十六章 颓势与调整(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后方(三)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三百十九章 传教实践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二十八章 圣奥古斯丁(六)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八十四章 财富与销赃(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六十四章 所谓的偷渡航线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方(一)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护航(二)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一章 政治任务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八十一章 伟大的航行(六)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八十九章 漂洋过海(十七)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四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八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十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国人(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台,三日而下!(二)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三十七章 产业发展规划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一百十四章 迟来的接触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二十九章 乌江之畔(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三百九十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十二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四)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谈判指导方针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四十一章 血河(四)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创业与发展(一)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二十六章 余波第六十六章 决战:主题(四)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鲸(三)
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二十九章 圣奥古斯丁(七)第六十六章 颓势与调整(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后方(三)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三百十九章 传教实践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线(续三)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二十八章 圣奥古斯丁(六)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一百十一章 有线电报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岛,新生活(三)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八十四章 财富与销赃(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太平洋(四)第六十四章 所谓的偷渡航线第五十二章 狼来了第七十七章 集体婚礼第一百五十二章 后方(一)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护航(二)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浑水(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一章 政治任务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八十一章 伟大的航行(六)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亚(一)第九十六章 附属地建设(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二十八章 乌江之畔(一)第八十九章 漂洋过海(十七)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四十六章 波尔多风云(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八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十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国人(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五十七章 决战:前奏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台,三日而下!(二)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三十七章 产业发展规划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一百十四章 迟来的接触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二十九章 乌江之畔(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三百九十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十二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四)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谈判指导方针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四十一章 血河(四)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创业与发展(一)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二十六章 余波第六十六章 决战:主题(四)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