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

1914年8月6日临近中午的时候,东方的天空中出现了几个蓝灰色的物体,缓缓地飞向列日要塞最坚固的弗莱龙炮台。炮台里的守军好奇看着天上这些庞然大物越飞越近,一名守军忽然说到:“这是德国的齐柏林飞艇!”

比利时人认出了天空中飞过来的是德国齐柏林飞艇,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四艘飞艇是德军“天灾”级重型轰炸飞艇!飞艇携带两枚一吨重的穿地炸弹,这种炸弹由克虏伯军工厂制造,外壳由高强度钢制成,可以承受高速冲击,内部填满了军用安全炸药,使用机械延时引信(这种引信非常结实可靠,但是比较笨重,只能安装在100毫米以上口径弹药中)。

飞艇上的德军通过空中瞄准器,正在测算投弹点。这种带陀螺稳定的大型瞄准器很复杂,也比较精密,需要输入风速、航速、高度、角度、飞行姿态等参数,要多人操作才行,是克虏伯火力控制技术中心研发的机密武器。飞艇接近炮台上空时,小心翼翼的保持着飞行高度和航速,尽量控制着飞行姿态、航向等参数不发生变化,便于投弹瞄准。

瞄准员聚精会神的通过卡尔蔡司光学镜头观测目标,大家都屏住呼吸,生怕打扰到他。虽然投弹演习中,已经多次命中目标,但这毕竟是第一次实战,大家还是有些紧张。突然,随着一声“投弹!”沉重的炸弹离开了飞艇,砸向地面,飞艇明显地往上一升,德国空军第一次向敌军投弹了!

一吨重的巨型炸弹从天空中飞速下降,把高空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狠狠地砸在离炮台不远的地面。重型炸弹自身巨大的动能,使炸弹钻入地面数米深处的堡垒主体,又穿过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垒壁,直达堡垒的地下坑道。随着延时引信的启动,地底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炮台内部烈火熔城,到处是残肢断壁,炮台左边的地面塌陷出一个近百米见方的大坑,扬起的烟尘直上百米高空,久久不能散去。

身在远处的德国陆军,亲眼目睹了这次轰炸,他们都对重型炸弹的毁灭性威力感到震惊。当炸弹在几公里外的地下堡垒中爆炸时,他们也感到了地面的震动,在恐惧之余庆幸这种可怕的武器由自己一方掌握。投过一次弹的飞艇,并没有停留,它离开目标上空,把投弹位置留给了下一艘飞艇。当四艘空中飞艇都投过一次弹后,它们又一次掉头,重新飞临弗莱龙炮台上空,把刚才做过的事情又做了一遍。

四艘“天灾”级空中飞艇,两轮投弹将八枚一吨重的穿地炸弹投向了弗莱龙炮台,然后不急不慢的飞回德军后方。这时的弗莱龙炮台,已经变成了地狱,燃烧的火焰直达天际,到处是瓦砾废墟,守军无一幸存。大火和内部爆炸持续了几个小时,火焰呈一种诡异的红色映照着整个天空。直到下午五点过后,德军才慢慢的靠了上去,这里的地形地貌都和战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军空投的炸弹引爆了炮台内的弹药,从里面把整个堡垒区域炸垮,原来高出地面的炮台和堡垒,现在已经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个个大坑和建筑残骸。

在傍晚前,四艘空中飞艇又飞回来了,这次它们又轰炸了另一座炮台。炮台里震天动地的巨响不断,防御工事随之土崩瓦解,成为了巨大的化铁炉和焚尸场。弹药殉爆引燃的大火,燃烧了整夜,几十公里外所有的炮台的守军都能看见。

第二天,德军满怀期望的去其他炮台劝降,令它们惊诧的是比利时守军拒绝了他们。于是,德军用4天的时间,把比利时花费二十多年精心修筑的列日要塞堡垒群一一摧毁。炮台守备长官勒曼未被炸死,而是被震昏了。德军把他押到德军指挥部,勒曼交出军刀说:“我是在丧失知觉后被俘,请贵军务必在报告中说明这一点。”德军敬佩勒曼是个尽忠职守的军人,将军刀还给他,然后说道:“你的军人荣誉并未受到任何损失,请你保留这把军刀。”

1914年8月11日,德军跨过已经成为废墟的列日要塞,直扑德法边境!

德军采用的是“施里芬计划”:主力在西面,从比利时和法国的边界进攻。法国采用的是十七号计划:主力从东面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领土)。这两个阴错阳差的计划,造成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史实上就是这么奇葩)

先说法国,从东面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是法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光看番号就知道,这是法军排名前二的部队),他们的对手是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在德法战线上,所有集团军番号排名最靠后)。

德军的“冷枪小组”战术,从中法战争之前就开始使用了,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深入每个德军士兵的心中。法军攻过来,德军小组打枪,如果法军实力占优,几个小组就交替掩护撤离;如果法军人少,就靠近用毛瑟C96连发手枪突袭一把。法军被打了两天,自然形成了大规模的集群进攻模式,虽然一直有伤亡,但是战线却往前推进了。

法军的指挥官和高层非常兴奋,一方面进攻得胜了(当时法国上下都迷信“狂热进攻”战术,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进攻可以击退敌人,击退敌人可以提振法军士气,而被击溃的敌人会失去士气,最终望风披靡);另一方面则更加有意义,因为法军每前进一步,都是在收复国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前是法国领土)。法国的新闻报纸每天都在刊登法军今天又收复了多少领土,法军的战士多么英勇,法军的指挥官已经被捧为民族英雄。至于法军的伤亡,胜利哪能不付出代价,已经没有人在乎这些了。

但是进攻到了第三天,法军已经进入德国的筑垒区域,战况就变得惨烈起来。法军在德军钢筋混凝土工事前,遭到了水冷重机枪的扫射,伤亡的数字直线上升。法军整连整营的冲锋,被德国机枪压制后,“狂热进攻”思想驱使法军又发起了团级规模的冲锋,数千人排成方阵,高喊着口号,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挺进,而德国重机枪则在钢筋混凝土工事里喷吐火舌。法国将军戴高乐后来回忆:“法军排着上个世纪最好的线性阵列,整齐的前进,指挥官在方阵前二十码(十八米)的地方指挥他的部队,但是德军的机枪子弹比雨点还要密集,没有人能够前进五十码(四十五米),他们全部被打倒在地。”

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法军的炮兵部队从泥泞中跟了上来。于是在炮火轰击过后,法军步兵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进攻,但是冲锋的法军发现,德军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在法军炮火轰击过后,依然坚挺的矗立在原地,法国步兵又一次遭到德军堡垒群的持续射杀。

一战初期,法国陆军主要装备的是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著名的“75小姐”miss75)。这种野战炮是世界上最早的弹性炮架火炮,每分钟可以发射三十发炮弹(射速十分惊人!是之前火炮射速的好多倍!),并引领了世界火炮划时代的革命。法国陆军视75毫米速射炮为镇军之宝,法国人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未来战争的最佳解答,全军上下只需要一种火炮、一种口径、一种弹药———75毫米小姐、75mm、榴霰弹!于是法国陆军一个师装备36门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再无其他火炮。

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虽然好,但是威力有限,面对一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75毫米炮弹根本无能为力,抵近直射都打不穿,还会遭到德军炮火的反击。所以,法国陆军在洛林的堡垒群面前,血流成河!前方陆军攻击不利,可是后方不干了,前几天还把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将军们捧为民族英雄,怎么现在就打不动了呢?后方司令部来催促进展的电报一份接一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官们只能硬着头皮命令士兵前进。但向前冲锋明显是送死,士兵们开始拒绝执行指挥官的命令,士气低到了极点,官兵矛盾日趋激烈。

法国人打不动,德国人的反击就来了。8月11日,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各自抽调两个军,同时发起反击!由于法国人并未想到德军居然会进攻,所以并没有修筑坚固工事,在德军的多路冲击下,法军阵地到处是漏洞,被德军打成了渔网。法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在德军的穿插迂回战术下,被割裂成一个个小块,只能依托村、镇等现有建筑,聚集在一起,进行防守抵抗。

这时,就轮到德军的火炮发威了。德军的火炮原来隐蔽在堡垒群的掩体里,发射之前再拉到就近的发射炮位,这种克虏伯生产的150毫米口径火炮,重达十余吨,最大射程高达22千米(史实)!克虏伯公司在威廉半岛的军工厂,用流水线批量生产这种火炮,所以德军装备较多。克虏伯150毫米榴弹炮发射的炮弹重达一百多斤,几炮就能轰平一个小型村落,法军聚集在一起,无疑集体等死!而且这些重炮布置在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附近的村落坐标十分清楚,甚至早就预设好了参数,一句话——干就完了!

法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陷入了死境!离开村落,分散到旷野里,会被德军小组猎杀,聚集在村落抵抗,很快就会被克虏伯150毫米榴弹炮炸死。于是,前几天的法国民族英雄开始溃逃,一直跑到三十公里外才开始重新集结(克虏伯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之外,当时的条件下,这种火炮移动较慢)。

几天时间,法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伤亡高达数万人,被俘四万多人,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在柏林参谋本部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小毛奇(老毛奇的侄儿,老毛奇是一代军神,赢得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是德意志帝国的开国战神)向德皇威廉二世汇报了此次大胜,德国举国欢庆!高兴之余,总参谋长小毛奇把德国第七集团军调到了西边比利时和法国的边界,毕竟施里芬计划是要加强右翼(西线)。东边的任务只是防守,既然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这么能打,而且对面法军又被打残了,那就调一个集团军到西线,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嘛。德皇亲自下达的命令,第七集团军二话不说,立即乘坐火车奔赴西线。

这样一来,德国的第一、二、三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都在比利时-法国边界一线,近百万德军向法国西线压了过来。大家要问,德国的第一、二、三集团军和第六、七集团军都出过场了,第四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在哪儿呢?答案是——阿登森林。

阿登森林位于位于比利时东南部、卢森堡北部和法国东北部。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多森林、泥炭地、荒地和沼泽。阿登森林的西边是德国的第一、二、三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阿登森林的东边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第七集团军驻守在哪里。由于阿登高地遍布森林和沼泽,不利于德军大部队和重炮行军,所以德国第四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在阿登高地艰苦行军,队伍拉得很长。

法国人迟迟看不到(数不完)阿登地区德国部队,于是法国情报机关向法军总司令霞飞提供的情报是:“德军在阿登地区只有18个师”。然而,德国人的真实兵力是这个数字的几近2倍。于是,霞飞决定投入手头仅有的3个集团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进攻阿登,去包抄在比利时-法国边界的德国第一、二、三集团军(他不知道第七集团军已经调到了西线)。同时,英国远征军在比利时与法第五集团军配合作战,在正面牵制德国第一、二、三集团军。霞飞认为:这是赌国运的时候了!法兰西的命运,就在全在这一仗上了!霞飞总司令自然是乐观的,他对法国总理说到:“现在有理由信心百倍地期待战局的发展。”

同时他喊出了一句口号:“把他们拦腰截断!”

很快,法国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扑向阿登,第五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在正面吸引德国第一、二、三集团军,总攻于8月11日(这一天法国第一、二在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德军击溃)开始,这就是边境战役的第二阶段。

德国第一、二、三集团军正面的法国第五集团军有三十多万人,英国远征军也有八、九万人,英法联军总计四十万人,而德国第一、二、三集团军加上从东面调过来的第七集团军加起来总共近百万人。英法联军四十万人去进攻德国近百万人,听上去有点儿邪乎,但史实上法军确实这么干了。

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六十二章 铁道炮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五十四章 波兰战役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四十八章 战列巡洋舰之殇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八章 黑旗军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六十九章 俄国革命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学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二十八章 密约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二十章 克虏伯汽车公司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二十三章 左宝贵将军第三十四章 1907年经济危机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六十章 惨胜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形势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五十四章 波兰战役第四十五章 英舰追击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一章 穿越小克虏伯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二十二章 蓝丝带奖第十八章 反攻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五十八章 苦战第四十七章 射程决胜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陆军第二章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四十八章 战列巡洋舰之殇第六十章 惨胜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十章 水战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三十六章 战前准备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六十四章 战后思考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六十四章 战后思考第五章 电器公司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十一章 空城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形势第六章 恭亲王奕䜣(上)第二十二章 蓝丝带奖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三十四章 1907年经济危机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十三章 光复河内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国形势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三十三章 无畏舰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
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六十二章 铁道炮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五十四章 波兰战役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四十八章 战列巡洋舰之殇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八章 黑旗军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六十九章 俄国革命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学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二十八章 密约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二十章 克虏伯汽车公司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二十三章 左宝贵将军第三十四章 1907年经济危机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六十章 惨胜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形势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四十六章 损兵折将第五十四章 波兰战役第四十五章 英舰追击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一章 穿越小克虏伯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二十二章 蓝丝带奖第十八章 反攻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五十八章 苦战第四十七章 射程决胜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陆军第二章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四十八章 战列巡洋舰之殇第六十章 惨胜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五十二章 战果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十章 水战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三十六章 战前准备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六十四章 战后思考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六十四章 战后思考第五章 电器公司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十一章 空城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形势第六章 恭亲王奕䜣(上)第二十二章 蓝丝带奖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三十四章 1907年经济危机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十三章 光复河内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国形势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三十三章 无畏舰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