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秦楚攻晋

楚国和秦国突然出兵,晋国根本毫无防备。自从晋国崛起之后,一直都将中原之地视为他的禁脔。

虽然因为淮国的原因,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有些缓和,但是楚国一直都没有放弃进军中原的想法。而秦国同样抱着这种想法。

秦国想要进入中原,只能走淆函。崤山大河是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秦国东出之路。

秦穆公此番几次帮助晋国国君登基,就是想要得到淆函之地,可惜每一次都失败了。

这些晋国公子刚开始承诺各种条件,恨不得直接对着秦侯直接来一句‘孤飘零半生,只恨未逢秦侯,若秦侯不弃,愿拜为义父,那场面感人肺腑,秦穆公见此大喜过望,不仅将女儿嫁给他,还派兵护送回国。

可一旦等到他们回国继承国君之位后,立刻就是‘我堂堂国君,安为汝之义子?、

秦侯几次欲要获取淆函之地,都被晋国打败,甚至还全歼秦军,俘虏主将。可谓是颜面丢尽,里子面子都没了。

因此在楚国派人和秦国的结盟的时候,秦国立刻就答应下来了。

秦国和楚国的关系如此和谐,也是因为两国都想要进入中原,结果却被晋国挡住,有了共同的敌人,于是合作准备对付晋国。

当晋国和淮国在徐国作战的时候,秦国和楚国就相约出兵,目的自然是要断掉晋国这五万大军的后路。

要知道晋国为了和淮国相争,派遣出来的士兵可都是精锐,不是那些平日里务农,战时发放一把武器的农兵。这些可是有粮饷,有土地的精锐,即便是以晋国强盛的国力也不过十万。

若是能够将这五万晋国大军歼灭,晋国也就无法再阻止楚国问鼎中原了。

秦国这一次放弃战车,派出精锐绕过淆函,走上庸和楚军合兵之后,攻伐郑国。郑国居于天下之中,乃是晋国进攻徐国的必经之处。在晋文公时期,晋国通过几次战争,将郑国打的怀疑人生,最后服软当了晋国的小弟。

这一次晋国征伐徐国,走的就是郑国。

楚国和秦国合兵一处,两国超过十万精锐大军攻伐郑国。郑国此时全国上下兵力加起来都没有十万,怎么能够抵挡的住?

两国联军进攻郑国,郑国连忙派出使者向晋国求救,同时紧守城池,不敢出战。两军攻打郑国,郑国坚持不住,只能请降。秦国和楚国得胜之后,立刻断绝了还在徐国与淮国交战的晋国五万精锐的粮饷。

按照他们的想法,晋国没了粮饷,又断绝后路,淮国定然会趁机将这五万晋军留下。两国的算盘打的,王谨在淮安都听到了。

实际上在两国出兵欲要攻郑的时候,淮国的暗卫就将消息传递回去了。因此诏令给陈屹,让他放晋国大军离开。为的就是让这三国相争,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因为不管是秦楚赢了,还是晋国赢了,对于淮国而言,邦周围堵淮国的策略是破产了。

楚国和晋国这一次估计要打出狗脑子来,两国之间一番大战后,怎么可能还能相互配合?

到时候若是淮国攻打楚国,晋国定然是作壁上观。晋国不插手,到时候淮国就能慢慢料理楚国了。

晋国在得知后路断绝之后,当即就想撤退,原本还担心淮国会趁机纠缠,结果淮军主帅派来使者说他们知道楚国断了晋国后路粮草,此战淮国胜之不武,他们可以后撤三十里,让晋国撤军。

晋国将帅刚开始以为淮军这是在用诱敌之计,并不相信,结果第二天就看到淮军趁着夜色撤退,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军营。

看到淮国居然真的撤军,晋国将帅大喜感激涕零,谓之左右道:「淮国真乃君子也!」

淮国不阻拦晋国撤军,晋国五万精锐当即马不停蹄的赶往郑国,想要打通退路。

而另一边,晋国国内在得知秦楚联军北上攻打郑国后,大惊失色,连忙派遣大军前去救援郑国。

只是等晋国大军来到郑国的时候,郑国已经投降,秦楚两国大军已经严阵以待了。

晋国原本想要调动更多大军出战,结果秦国却在这个时候攻打函谷关。函谷关虽然是险要之地,但是秦国大军进攻,晋国也只能派兵增援,因此晋国这次出兵只有十万。

楚国主帅伍奢在得知淮国居然没有将晋国五万精锐留下,脸色也是为之一变,但是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嬴越将军,淮军没有将那五万晋国大军留下,此番若是让两股晋军合围,我们就会腹背受敌,嬴越将军可有计策?」

嬴越是秦国公室,这次率领秦军和楚国合作,也是因为其乃是公室之中最善战之人。听到伍奢此言,立刻明白了秦楚两国大军的处境,当即说到:「两军前后夹击,我军定然不敌,不若先击败其中一路。」

「君认为先攻哪一路?」伍奢问道。

「北路!」

「晋军急于解救被断后路的五万大军,定然会疾行赶路,大军疾行,士卒疲敝,到时候我军趁机攻打,晋军立足未稳,定然不敌。」

伍奢听得连连点头,嬴越的想法和他一模一样,当即笑着说道:「将军和吾所想一样,既然如此,那就先攻北路晋军!」

「好!」

两人当即召集兵马,向北而去。大军渡过大河之后,秦楚两国联军和晋军在大河之北的邲县相遇。

晋军远道而来,一路疾行,人困马乏。而秦楚两国养精蓄锐已久,两军刚一相遇,秦楚联军就发动攻击。

数万大军在大河以北展开大战,秦楚联军士气高涨,两国对于晋国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这一次趁着晋国疲敝,立足未稳,连破晋军三阵。

晋国主将荀林父指挥大军对阵,可是在秦楚两军疯狂的进攻下,根本稳不住军阵。连续被秦楚两国攻破三阵,眼见着秦楚联军就要冲破中军大阵,荀林父只得率领大军撤退。

而看到主将撤退,晋军士气大跌,再也抵挡不住,晋军大败,死伤惨重,若不是秦楚两国还要对付徐国撤回的五万晋军,荀林父这次可是要吃大亏,只是即便如此,晋国此战也是伤亡三万。

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2章 周军追至第64章 诸侯朝贡第3章 邗都之战第22章 势如破竹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52章 配五国相印第25章 匹夫之怒第4章 邗都之战(2)第77章 西子第17章 淮并吴,管仲相齐第26章 和谈与封爵第50章 周室东迁第33章 筑坝蓄水第19章 尊王攘夷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78章 学宫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8章 诱敌深入第3章 水淹周军第6章 徐茂使齐第50章 周室东迁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41章 未雨绸缪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21章 征伐莱国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65章 姑苏城,鱼米之乡第68章 斗勃:你不讲武德!第78章 学宫第84章 秦楚攻晋第11章 乱齐第23章 云渊会盟第4章 封邦建国第5章 发展与牛耕第34章 死间第17章 首战得胜第63章 淮国称霸第64章 诸侯朝贡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94章 伍员奔淮第18章 诱敌深入第93章 孙武相淮 铁器时代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6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第51章 死不瞑目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37章 国人动乱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11章 律法与书院第7章 淮水之战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9章 孙叔敖(2)第65章 姑苏城,鱼米之乡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9章 晋侯方伯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8章 王钊薨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6章 齐国会盟第29章 离间第83章 徐国覆灭第28章 称霸天下,齐侯伐淮第13章 避其锋芒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34章 死间第31章 齐国之谋第7章 淮齐之盟第34章 死间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4章 邗都之战(2)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3章 避其锋芒第39章 暗流第63章 淮国称霸第38章 水军第61章 祭天开大第6章 徐茂使齐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58章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18章 诱敌深入第9章 晋侯方伯第64章 诸侯朝贡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40章 滑稽记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43章 公羊革新第20章 吞并纪国第13章 避其锋芒第93章 孙武相淮 铁器时代第3章 邗都之战第55章 晋国风起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16章 攻心为上第2章 周军追至
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2章 周军追至第64章 诸侯朝贡第3章 邗都之战第22章 势如破竹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52章 配五国相印第25章 匹夫之怒第4章 邗都之战(2)第77章 西子第17章 淮并吴,管仲相齐第26章 和谈与封爵第50章 周室东迁第33章 筑坝蓄水第19章 尊王攘夷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78章 学宫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8章 诱敌深入第3章 水淹周军第6章 徐茂使齐第50章 周室东迁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41章 未雨绸缪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21章 征伐莱国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65章 姑苏城,鱼米之乡第68章 斗勃:你不讲武德!第78章 学宫第84章 秦楚攻晋第11章 乱齐第23章 云渊会盟第4章 封邦建国第5章 发展与牛耕第34章 死间第17章 首战得胜第63章 淮国称霸第64章 诸侯朝贡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94章 伍员奔淮第18章 诱敌深入第93章 孙武相淮 铁器时代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6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第51章 死不瞑目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37章 国人动乱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11章 律法与书院第7章 淮水之战第32章 姬烈革新第49章 孙叔敖(2)第65章 姑苏城,鱼米之乡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9章 晋侯方伯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8章 王钊薨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6章 齐国会盟第29章 离间第83章 徐国覆灭第28章 称霸天下,齐侯伐淮第13章 避其锋芒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34章 死间第31章 齐国之谋第7章 淮齐之盟第34章 死间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4章 邗都之战(2)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3章 避其锋芒第39章 暗流第63章 淮国称霸第38章 水军第61章 祭天开大第6章 徐茂使齐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58章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18章 诱敌深入第9章 晋侯方伯第64章 诸侯朝贡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40章 滑稽记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43章 公羊革新第20章 吞并纪国第13章 避其锋芒第93章 孙武相淮 铁器时代第3章 邗都之战第55章 晋国风起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16章 攻心为上第2章 周军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