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姑苏城,鱼米之乡

bookmark

晋国的霸业被淮国终结,淮国再次成就霸主,只是王岳的身体却越发不好了,初时还能起身活动,等到征讨越国大军回返之后,身体就越发虚弱。

【春秋争霸。】

【你的十一世孙王岳成功击败了邦周诸侯联军,淮国受到邦周天命反噬增强。】

【你的十一世孙王岳击败了晋文公,打断了晋国称霸,并且称霸天下,你的气运增加。】

【你获得人阶道具·安神玉佩。安神玉佩:可以使使佩戴者静息凝神,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让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这玉佩还算不错,只要佩戴了就能一直有效。

晋淮争霸第二年冬,王岳登基六年,薨于淮宫。

两头云鹤从天而降,一阵悲舞之后,带着王岳的灵魂返回洞天世界。

谥号桓公。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

王岳的薨逝带来了大量气运,只不过因为他并非天命之子,在位时间也短暂,所以没有道具奖励。

王岳的薨逝也让周围的邦国很是惊疑不定,其子王谨即位。

王瑾即位不过十二岁,朝政由孙叔敖辅政。国君年幼,淮国所有的事情都追求平稳,因此除了登基之时有诸侯三十余位诸侯前来观礼外,淮国之后并没有再举行过会盟。

淮国收敛了獠牙利爪,开始发展。这无疑也让邦周中原诸国也松了口气。.

没有了淮国压制,晋国很快就从失败中走了出来,然后开始发展,只不过没有再敢来招惹淮国。

......

吴地,姑苏。

自从武昭公并吴之后,距今已有七十余年,这些年来淮国一直没有在吴地进行大规模发展,这其中一是因为吴地自然环境较差,蚊虫繁多,气候炎热,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吴地人口不丰。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吴地人口也已经有八十余万,同时越国的威胁也让淮国开始考虑用吴地来压制。

因此淮安中枢派遣徐庸前往吴地修筑姑苏城,并且开发吴地。

此时吴地虽然水源充足,但是其中多有野兽盘踞,而且因为雨量充足,导致吴地有不少沼泽,蚊虫肆虐,不宜居住。

徐庸来到这里之后,开始勘测地理水文,修筑姑苏城。

淮国书院之中近些年来跟随孙叔敖治水,锻炼出来了一批弟子,这些人对于治水筑堤非常熟悉。经过一番勘测之后,徐庸准备开凿一条运河。运河东向进入太湖,往西则是进入长江。

太湖烟波浩渺,可以用来作为水军营寨,淮国水师可以从维扬直入姑苏,畅通无阻,至于漕运更是可以从姑苏北上一直到下邳,彻底将淮国南北连为一体。

大量书院弟子来到吴地,吴地水道纵横,多有沼泽,湖泊。很多沼泽乃是雨季为沼,冬季干涸,并且因为多是死水。因此书院的学生开始将这些地势低洼的沼泽标注出来。

然后开凿水渠将水引出,花费人力将之填埋,或者挖掘成湖,用沟渠与河水连通。将沼泽、小湖填埋,用沟渠将水引入大湖,通过一系列的疏浚,修缮,连通,将吴地众多杂乱的水渠连接起来。

同时将一些地势低洼之处,挖掘成湖,进行蓄水,预防干旱,河道疏浚畅通,最终汇入长江,用来防洪。

修筑姑苏城因为地处南方,雨水充沛,为了防止城墙根基不稳,徐庸特意命人开凿山石作为城墙根基。地基埋入五尺青石,同时地基之上还有三尺青石。如此即便是敌军大水灌城,也无法将城墙冲毁。

姑苏城是一座大城,按照徐庸的规

划周长有二十里,可以说是仅次于淮安的大城。淮安城经过几次扩建后,城墙有三十六里。

这个时代,也只有齐国淄博、晋国绛都、楚国郢都,以及周天子的洛邑,能够和淮安相比。姑苏城周长二十里,足以容纳数万百姓居住。再加上周围太湖平原,生活三十万人都不是问题。

这样一座大城需要大量人手才能完成修建,好在淮国现在粮草充裕,再加上从其他地方抽调民壮劳役,这才让人手勉强够用。

姑苏城位于太湖之畔,易守难攻,同时淮国水军可藏于太湖之中,楚国根本摸不清楚淮国水军在何处。

太湖平原经过整理之后,已经变成良田沃土,鱼米之乡。徐庸开挖运河,引太湖之水灌溉良田,太湖平原遂成鱼米之乡也。

姑苏城和江南渠的修建花费了十年时间,每年淮国都抽到了十万劳役,以及大量钱财粮草,其花费之惊人,仅次于永安渠了。

【你的后代任命徐庸姑苏城建造完成,这座伟大的城市将在未来的历史中,光耀千年,传承不绝,千年历史名城,你获得了地阶道具——天助神威,你的气运点增加了。】

【地阶道具·天助神威:使用后你可以将自身六维属性中的四项暂时提升到99,持续时间三十六个时辰,并且获得效果:时来天地皆同力。三十六时辰后,效果消失,使用者心力枯竭,生命耗尽而死。】

【你的后代任命徐庸修建江南渠运河,这套运河系统在未来将成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的一部分,你获得了大量气运。】

姑苏城历时十年建造完成,江南渠贯通,姑苏城遂成鱼米之乡,粮秣丰盈,为淮国粮仓。

在姑苏城建造完成之后,王瑾迁移淮安府一万富户于姑苏,填充姑苏城。

淮安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变得极为繁荣,人口鼎盛。如此繁荣的后果也就造成了淮安土地拥挤不堪。

同时姑苏城作为淮国另一处粮仓,淮国第二大城,王瑾根本不放心将之交给其他人,于是姑苏城就归公室直辖,其官员任命,全部都由公室子弟出任。

这样做也就不用担心一些野心家依靠姑苏城自立,同时公室子弟出任地方官员,也是对公室子弟的历练。

......

姑苏是江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长期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这是一座历史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说它的修建者是孙叔敖的弟子徐庸。

姑苏城第一批收录到中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录之中。你很难想象,在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居然有人类能够建造出来这样一座壮观的城市。——《剑桥中国史·东周·淮国》

第44章 战车漂移第94章 伍员奔淮第33章 筑坝蓄水第35章 突袭颖泽第37章 霸业终结第87章 宋国:快去请淮公相救!第7章 淮水之战第89章 孔子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3章 洞天之主第32章 优势在我第21章 撤退第43章 公羊革新第62章 火龙降世第21章 撤退第40章 滑稽记第61章 祭天开大第39章 暗流第37章 国人动乱第40章第7章 淮水之战第16章 唇亡齿寒第25章 和议第81章 宫室诡谲第14章 对阵楚军第40章 滑稽记第1章 季礼使齐第91章 美人 名剑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41章 未雨绸缪第1章 继承遗产第84章 秦楚攻晋第47章 王临薨第16章 唇亡齿寒第10章 改革第7章 淮齐之盟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58章第53章 楚国风渐起第9章 晋侯方伯第20章 吞并纪国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33章 改粮种桑第42章 华夏名剑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5章 挑拨离间第28章 称霸天下,齐侯伐淮第9章 发展与盐第3章 邗都之战第12章 伐吴第48章 新王登基第9章 发展与盐第13章 避其锋芒第48章 新王登基第9章 发展与盐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70章 晋国暗子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3章 邗都之战第22章 全军覆没第87章 宋国:快去请淮公相救!第47章 招贤令第86章 楚国称霸第94章 伍员奔淮第91章 美人 名剑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16章 唇亡齿寒第13章 洞天之主第12章 伐吴第40章第6章 齐国会盟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9章 晋侯方伯第49章 褒姒第66章 谋取巢国第42章 华夏名剑第32章 优势在我第72章 质子第16章 唇亡齿寒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国底线第17章 淮并吴,管仲相齐第3章 水淹周军第48章 孙叔敖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48章 孙叔敖第71章 齐晋楚的默契第48章 新王登基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62章 火龙降世第7章 淮水之战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42章 华夏名剑第89章 孔子第2章 淮国伐吴第43章 公羊革新第68章 斗勃:你不讲武德!第32章 优势在我第25章 和议第2章 淮国伐吴第21章 征伐莱国
第44章 战车漂移第94章 伍员奔淮第33章 筑坝蓄水第35章 突袭颖泽第37章 霸业终结第87章 宋国:快去请淮公相救!第7章 淮水之战第89章 孔子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3章 洞天之主第32章 优势在我第21章 撤退第43章 公羊革新第62章 火龙降世第21章 撤退第40章 滑稽记第61章 祭天开大第39章 暗流第37章 国人动乱第40章第7章 淮水之战第16章 唇亡齿寒第25章 和议第81章 宫室诡谲第14章 对阵楚军第40章 滑稽记第1章 季礼使齐第91章 美人 名剑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41章 未雨绸缪第1章 继承遗产第84章 秦楚攻晋第47章 王临薨第16章 唇亡齿寒第10章 改革第7章 淮齐之盟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58章第53章 楚国风渐起第9章 晋侯方伯第20章 吞并纪国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33章 改粮种桑第42章 华夏名剑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5章 挑拨离间第28章 称霸天下,齐侯伐淮第9章 发展与盐第3章 邗都之战第12章 伐吴第48章 新王登基第9章 发展与盐第13章 避其锋芒第48章 新王登基第9章 发展与盐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70章 晋国暗子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3章 邗都之战第22章 全军覆没第87章 宋国:快去请淮公相救!第47章 招贤令第86章 楚国称霸第94章 伍员奔淮第91章 美人 名剑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16章 唇亡齿寒第13章 洞天之主第12章 伐吴第40章第6章 齐国会盟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9章 晋侯方伯第49章 褒姒第66章 谋取巢国第42章 华夏名剑第32章 优势在我第72章 质子第16章 唇亡齿寒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国底线第17章 淮并吴,管仲相齐第3章 水淹周军第48章 孙叔敖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复第48章 孙叔敖第71章 齐晋楚的默契第48章 新王登基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62章 火龙降世第7章 淮水之战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气第42章 华夏名剑第89章 孔子第2章 淮国伐吴第43章 公羊革新第68章 斗勃:你不讲武德!第32章 优势在我第25章 和议第2章 淮国伐吴第21章 征伐莱国